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度·完整版】读懂韩非子,你就能读懂人性,他解释得太透彻了!【韩非子·奸劫弑臣

2023-08-28 10:53 作者:经济研究室-祈祷  | 我要投稿

奸劫弑臣

“奸劫弑臣”。这是一个一看标题就让人背脊发凉的话题。韩非子起这样一个惊悚的标题到底想表达什么样一种思想呢?为什么他说一个君主在落难的时候他的命运其实还不如一个麻风病人呢?

等看到视频(视频分两期)的结尾,你的心中自然就有答案了。

要想理解法家思想,我们首先要明白韩非子所有思想的根源在哪里?

其根源就在于一个关于人性的基础假设:那就是人性是恶的。或者说任何人的人性必然包含“恶”这样一种品性。这个假设来源于韩非子的老师荀子所宣扬的“性恶论”。而荀子的“性恶论”是与孟子的“性善论”争锋相对的,也成为了使得后世儒法两家争论不休的“始作俑者”。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但探讨下去我这个视频就要换一个内容了,所以将在以后讲荀子的时候再做讨论。

我们暂且放弃对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争论。我们只需要了解法家思想的根源就在于人性本恶这个基础假设。

那么韩非子在这篇《奸劫弑臣》中是怎么根据这个假设进行推演的呢?

韩非子说:“但凡奸臣都是要依顺君主的心意以取得被君主宠信的人。所以君主所喜好的,这些人会去赞扬;君主所讨厌的,这些人就会去毁坏。”

基于我们现代人对古装类影视剧的印象,导演或编剧通过服饰、化妆、道具,恨不得在特定角色脸上写着“奸臣”二字。这是影像作品的夸张表现手法。然而现实情况是如此吗?当你身处君主的位置,你就真的能判断哪个是忠臣,哪个是奸臣吗?真实的世界,奸臣真的会在脸上写上“我是奸臣”四个大字吗?不会的。所以韩非子开宗明义就表达得很清楚。真正的奸臣反而是那些让君主舒服的,换句话说是“情商”很高的臣子。君主喜欢什么他们就投其所好,君主讨厌什么他们就疯狂打压。一切都是为了取得君主的喜爱与信任。而作为君主要明白的就是不要轻易在身边的人面前表露自己的心思。因为当下面的人拿捏了君主的喜好,就能反过来控制君主。

韩非子对人性看得是如此透彻,以至于他明白,哪些是表象,哪些是实质。

韩非子说:“当奸臣得到君主的宠信之态势后,就能通过贬损和赞誉来编排百官,扶持党羽,从而大权在握。而若君主没有方法驾驭他的话,没有制度约束他的话,没有检察机关调查他的话,他就能做到欺下瞒上,从而擅权乱政。”熟悉这个场景吗?不要说韩非子以前的历史,哪怕是韩非子之后的历史无不论证了这一点。明末魏忠贤在明熹宗的面前就是一个温顺的小绵羊,但对于除他以外的任何人都是魔鬼一样的存在。是“忠”是“奸”到底又是由谁说了算?东林党骂他“魏阉”是妥妥的“奸臣”,但对于君主来说他就是“忠臣”。因为魏忠贤对别人怎么样那是对别人,对皇帝本人可是忠心耿耿。所以,我们说,站在不同的立场,我们就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仅用一个标签来描述一个人的品行,那是远远不够的。人性是如此的复杂。你说皇上“忠奸不分”,皇上说:“我分的比你清楚多了,你个腐儒,你猜这个叫“李进忠”的宦官为什么被改名叫“魏忠贤”?那是我对他的肯定,他不仅忠诚,还贤能,辽东的那堆破事都靠他摆平,靠你们这些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人这事儿办不成。”

那么这些取得君子宠信的臣子为什么能做到一手遮天?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韩非子说:“国家有了这种代行天子权力的大臣,那么百官就不得不绞尽脑汁地对他表达自己的忠诚。因为人就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如果官僚中存在对奸臣不竭智尽力表忠心的人,那么这些人免不了身困家贫,父子罹难。剩下的这些人就只能攫取奸利而蒙蔽君主,贪污行贿而事奉奸臣。而他们也会因此获利,以致身尊家富,父子被其泽。一个国家的治理若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而只想着让官员奉公守法,公平正义,这又是怎么可能呢?韩非子甚至把那些官员的心理独白都说了一遍:“我若以忠诚守信事奉君上,积累功劳以求安宁,就像瞎子想要分清楚黑白,这怎么能做的到呢?如果追求公平正理,不攀附权势,就像聋子听清楚清浊之声音,这更不可能做到。两者既然都做不到,而我又怎能不结党自保,蒙蔽主上,偷奸行私呢?我若为政清廉以求得安宁,就像无规矩而欲成方圆,这怎么可能呢?如果奉公守法而不站队结党,就像用脚去挠头,更加不可能!既然都不可能,又怎么不会废法行私,趋炎附势呢?”

韩非子犀利啊,太犀利了,把官场那套腐败现象存在的本质说得太透彻了。官员腐败真的只需要责怪官员吗?真的只是因为那些官员道德品质低下吗?不,本质不是官员,而是存在让其腐败的土壤。因此,仅仅是抓几个贪官了事,然后宣扬君主多么伟大正确,那是治标不治本。因为腐败的是土壤,而不是几个贪官。土壤不改变,上去的永远是贪官污吏。因为,贪官污吏是被筛选上去的,公正清廉的上不去,这就是本质原因。是土壤筛选了贪官污吏,是土壤让他们有了作恶的可能。因为在行“仁义”的表象下,贪官污吏得不到惩罚,对法律失去了敬畏之心,从人性本恶的角度出发,那么他们要想作恶也就不足为奇了。

指出了问题的本质,那么韩非子的解决之道是什么呢?

韩非子继续说:“要真正实现官僚集团清除害虫,关键是在于循名责实,以法治国,一切以遵守法律行事。”作为一国之长,要上明国法,下困奸臣。君主自己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安排官员,不要因人设岗,自设朋党。与自己关系亲近就给他高官厚禄,与自己关系疏远就拒而不用,那都是自取灭亡之道。作为一国之君,自己就应该以身作则,遵守法制。唯有如此,土壤才有可能是健康的土壤,选拔出来的才是不结党,不徇私,不趋炎附势的奸臣。只有让那些依靠旁门左道、拉帮结派,加官进爵的事情办不到,那么这些人就不会被选拔上去。

为什么当君主遵循法家理念治国,贪官污吏才能减少?

韩非子接着又通过描述这些官员的内心独白回答这一问题:“我不除去奸私的行为,尽力竭智办公,而去结党营私,就像背负千钧之重,陷入不测之渊而求生存。这是不可能的。我不清廉方正奉公守法,而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就像从高山之巅坠入谷底而求生存,这又怎么可能呢?”

人性,这就是人性啊!韩非子他太懂人性了。不要以为那些贪官天生就是贪的,污吏天生就是污的。是土壤筛选了他,是土壤刺激了他,是土壤包庇了他。所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治的不仅仅是贪官,更要治的是让贪官存在的土壤。

韩非子说:“圣人之治国也,固有使人不得不爱我之道,而不恃人之以爱为我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圣人治国在于使得别人不得不爱我,而不依赖别人嘴巴上说:因为爱我而为我效力。嘴巴可以撒谎,行为可以伪装,世界上多的是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阴险狡诈的伪君子。在选拔官员上,与其期待他人都是好官,不如逼他们不得不做好官,与其期待他们为政清廉,不如逼他们不得不为政清廉。

韩非子这句话大家可以反复看几遍,再领悟几遍,韩非子这里讲的是如何治国,实际上对于我们个人如何与人相处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韩非子看透的是现象背后的本质,那就是“人性”。“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只讲感情容易出事。这里的“不得不”就很讲究,韩非子并没有点明如何才能让人“不得不”。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悟。官员如何才能“不得不”清廉,当不清廉会受到处罚,清廉会受到奖赏的时候,朋友或爱人如何才能“不得不”对你好,当对你好对他(她)有利,对你不好对他(她)不利的时候。感情用事,迟早会出问题。人性就是这么现实,不要期待别人都是圣人君子,因为你期待越高,以后的失望就会越大。况且扪心自问一下,假如你是你的朋友或爱人,你自己能做到保证自己就是个正人君子吗?没人会无缘无故对你好,没人会无缘无故清廉公正。关键在于这个“不得不”。还是那句话,要想懂得这些道理,必须懂得什么是“人性”。治国如此,治家如此,与任何人相处皆是如此。只有彻底搞清楚人性是怎么一回事,处理任何事情才能游刃有余。

  韩非子接下来就解释得很清楚:“恃人之以爱为我者危矣,恃吾不可不为者安矣。”翻译一下就是:“依靠别人以爱我之名对我好是危险的,只有依靠他们“不可不为”时才是安全的。”君臣之间难道有骨肉之间亲吗?如果正直可以获利,那么臣子都会尽力事主;如果正直得不到好处,那么臣子就要行奸私而欺下瞒上。所以,真正的明君之道在于设置“利害之道”并且让天下人都知晓。如果这样的话,即使君主不用天天跟百官宣扬“为官清廉”,不用天天亲自盯着哪个贪官污吏,而国家却依然能治理好。

大才,韩非子实在是大才啊。他太懂人性了,他太懂了。

“明主者,使天下不得不为己视,天下不得不为己听。故身在深宫之中而明照四海之内,而天下弗能蔽弗能欺者,何也?暗乱之道废而聪明之势兴也。故善任势者国安,不知因其势者国危。”

翻译:真正的明君,可以使得天下之人不得不成为自己的眼睛,天下之人不得不成为自己的耳朵。所以哪怕是身处深宫之中,却依旧可以照亮四海之内,而天下没有谁可以隐瞒,欺骗自己。为什么这样可以做到呢?因为真正的明君废除了儒家那套使天下混乱的方法,而选用了更加聪明的法家治国方略。(法家就是大势所趋,)所以说顺势而为的国家安定,逆势而为的国家就会危险。

看到这里,有人不禁要问了:法家既然这么好,但是君主的权力怎么去限制啊?法家会不会助长极权主义啊?

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问题,而且也非常难回答。韩非子甚至都没讨论过这个问题。

因为在古代,要约束皇帝本人的权力,这确实是一个无解的难题。不要说法家,任何一家都做不到。对最高权力者,任何古代思想都只有软约束,因为古代思想成立的基础就是要有一个天下共主的存在,没有最高权威,也就无法完成天下一统。周天子失去权威后,国家立刻四分五裂,各国诸侯征战不休。汉家天子失去权威后,曹操、袁绍、袁术、孙权等各路军阀也要争个你死我活。隋末,唐末无不如此。这显然不符合法家的宗旨。

因此,法家是主张要有一个天下共主的存在,而且这个天下共主必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法家的这一主张也促成了华夏大地天下一统观念的形成。

但法家并非对君主毫无约束,你看,韩非子所有的内容都是对君主说的,也就是说他所说的内容本身就是对君主的约束,君主要想保住自己的位置,保证自己避免走向国破家亡,就必须要遵循法家的原则,不能恣意妄为,要遵纪守法,以身作则。否则等待他命运的就是国破家亡。秦二世就是典型的例子。书只读了一半,如果胡亥把今天这篇文章认真看完并领悟,也不会出现身死国灭的下场。因为韩非子在文章的末尾就讲述了这样的故事。

都有前车之鉴!

好了,本期视频就先聊到这里。下一期还有更多精彩的内容,韩非子摆事实,讲道理,把法家思想精髓讲解得酣畅淋漓。


【深度·完整版】读懂韩非子,你就能读懂人性,他解释得太透彻了!【韩非子·奸劫弑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