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扇耳光”后,拜登却不敢报复沙特,普京成了大赢家
在俄乌冲突进入8个月之后,在乌军在南北双线发起反攻的情况下,俄军想再通过军事手段达成“特别军事行动”的战略目标已经比较困难了,而普京要想打赢这场战争,或者长期打下去就得有钱。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只要国际油价超过100美元,俄罗斯就有发动战争的冲动,而当石油价值降到50美元/桶时,俄罗斯政府的运转将严重受限。想什么来什么,在国际油价持续下降几个月后,石油输出国联盟“欧佩克+”突然宣布疫情以来最大幅度减产,这被美国人看成是拜登被“扇耳光”的行动,普京估计要偷着乐了。
由沙特等石油输出国组成的“欧佩克”组织,曾在历史上用行动证明了石油价格对地缘政治的影响,而这次“欧佩克+”的减产举动真的打痛了美国。因为对美国而言,现在最大的矛盾有两个:一是如何控制国内高企的通胀;二是如何削弱俄罗斯的战争潜力。而这两点都需要石油价格的进一步下降,当然美国本身也是石油输出国,但是挣钱的多是石油大亨,也就是共和党的支持者。你也可以理解为:石油价格的上涨等送给共和党的支持者送钱,间接资助了特朗普。
拜登现在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继续拉拢欧佩克中说话分量最重的沙特,还是对沙特进行报复?其实最难受的是:美国真拿沙特没什么好办法。
首先,如果美国继续拉拢沙特,等于向全世界证明美国离不开沙特的支持。拜登7月才刚结束“中东求油之行”,现在等于拜登政府要承认出现了严重的外交失败,实实在在的被干了一耳光。由于美元霸权的基础又是石油美元,沙特现在开始使用人民币向中国出口石油,而且还故意上调了对美国的出口石油的报价,就是看中了美国的软肋。
其次,如果美国继续打压沙特,可能又没什么好办法。打压沙特的办法就三条:一是人权问题;二是对沙特的武器销售问题;三是通过战争在中东制造危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权牌拜登已经打过了,卡舒吉事件版再打没什么用。不给沙特卖武器也不管用?因为沙特可以从法国、中国等国购买,反而让美国军火商少了挣钱的机会。更关键的是,美军现在也无意在中东继续制造冲突,而是想撤出力量部署到亚太,再加上沙特与伊朗的关系也在缓和,所以根本拿捏不了沙特。
最后,如果美国对此置之不理,普京就会成为最大的赢家之一。“欧佩克+”在对待俄乌冲突的态度与欧美完全不同,他们希望这场冲突长期化,这样才能促成全球能源价格维持高位。更重要的是,“欧佩克+”不希望俄罗斯输,更不希望俄罗斯崩溃,因为失去了俄罗斯的“欧佩克+”的影响也将大打折扣。
那么,美国对“欧佩克+”的举动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还真有办法,比如火速与伊朗就伊核协议达成一致,放弃对委内瑞拉的制裁。但是,对面临中期选举的拜登政府来说,这两件事真的要干了,意味着美国外交政策出现整体化失败,这对民主党的“政治正确”不利,更不利于选情。
总体来看,“欧佩克+”的减产最大的受益是产油国,而普京将因此受益,而最大的失败者就是拜登,最难受的也是感受到无力的美国。美元霸权是美国霸权的标志,当沙特都不听美国话时,意味着全球战略格局正在迎来百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可不能当吃瓜的群众,如何在各方博弈中获得最大利益才是重中之重。中国当然希望石油价格越低越少,但是也不希望看着俄罗斯崩溃,还有尽可能保障自己的能源战略安全,这也是一盘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