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晚期患者终于得救了(亲身实践有效)
拖延症晚期患者得救了,我之前有段时间是一个拖延症晚期患者,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情况,看了很多提高行动力的书,也做了很多计划,就是不想做,就是什么事不想干,提不起兴趣,就是不断刷手机,不停地在头条,知乎,微博,抖音,朋友圈,小红书各种信息流app上来回切换,刷刷刷……,刷手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没事就拿起来手机,拿起来就打开朋友圈,刷起来或者打开知乎,打开抖音,刷起来。
我之前也尝试了不少方法,例如:拆分小任务,任务要清晰,定闹钟提醒自己,番茄工作法,养成习惯。都是开始一两天有效,时间稍长就不了了之。也有一些方法说是养成习惯,但我总是不得其法,经过最近半年的思考和实践,我终于找到一个对我来说有效的方法,确实有效,特分享给到家。
如果我说方法就是: [养成习惯],你肯定会嗤之以鼻,很多书籍都是这样写的,但如果你只知道这句话,还是很难,实践起来还是没什么效果,信誓旦旦搞两天,就坚持不下来了。
我们的方法就是:把要做的事可以清晰的微小的有用的习惯,把各种要做的好的行为,拆分成一个个的小习惯,用最合理最有效的方式来养成这些小习惯。
为什么这样最有效呢?
因为我们的大脑最懒,最想省力,所以大脑和身体会把经常做的事,优化成快捷方式,优化为习惯,变成本能。本能最省力,不需要坚持,符合人性,自然而然就执行了,执行力当然就高了,这样就无所谓坚持这一说了。最常见的一些例子就是:
1. 骑自行车,刚开始怎么都不会,一上车就要摔倒,学会后,成了身体的本能,一上车就能骑的很好,还不会摔倒,即使很久没骑,快捷方式依然在。
2. 开车,熟练后系安全带都成了习惯,想都不用想,上车自然而然就系好了,刚开始开车,手忙脚乱,时间长了,都不知道怎么手脚眼协调起来,然后就人车合一了。
3. 你也可以仔细观察回想一下你养成过哪些好习惯坏习惯,比如你经常刷朋友圈,你可以把你的朋友圈先关掉入口,你会发现,最初的一段时间你有时压根不思考就打开微信,去点发现,然后点之前朋友圈的那个位置。
习惯就是我们不断重复行为,大脑和身体为我们优化的一个快捷方式,人们常说的肌肉记忆就是如此。
那做具体怎么做,怎么才能真正的把习惯养成,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呢?
养成习惯是需要技巧的,并不是你想养成就能养成的,所以我说要用最合理最有效的方式。
1. 实践:你要真正地动起来,去尝试,去不断地优化,以每周一个周期去实践。
2. 简单:人的天性中有一条,避难趋易,人的本能就是不喜欢做难的事情,喜欢做容易的不怎么动脑筋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看综艺,肥皂剧,刷抖音,因为不用动脑子,不需要思考,我们要把习惯简化为一个最简单的动作。要把一些事,拆成最小可行为动作。
3. 重复:1. 定期提醒触发,建议用震动的闹钟,如果闹钟响时,你有其它事正在做,没法中断,你可以点延迟5分钟,不然就一直过一会提醒你。2. 利用环境配合,比如你想吃的少,可以把吃饭的碗换成小盘子,你想回去不吃零食,可以定个闹钟,回去后就提醒你刷牙。
4. 动力:每天复盘,不断的优化习惯,增加你行动的动力,比如最小的动作,最方便的执行,写日记,我就找了一个桌面小组件,只需要点一下就能记。
5. 阻力:每天想办法减少阻力,比如我每日日记和反思,我都在桌面设置了一个 widget,只需要点一下就能记录,这样就减少了我记录的阻力,不需要再打开软件,再点添加 ,再定位输入模型,人是很懒的。 再比如我戒掉抖音,知乎,我直接卸载,每次想看时再下载安装登录,折腾几次后,我就想不起来了,因为人太懒了,觉得这样太麻烦了。
6. 喜好绑定:比如我每次在吃晚饭前健身,这样健身后就可以享用美食了。
7. 行为激励:比如美食,自己的喜好等
这方面还有很多技巧,推荐大家一本习惯方面的书《掌控习惯》,里面方法写的比较详细。
目前我通过上面的方法,养成了下面这些习惯:
1. 健身:每周五次健身
2. 健康生活习惯:吃饭细嚼慢咽,吃健康食品,每天晚上不吃零食(回家立即刷牙,因为太懒,不想因吃零食再刷牙)
3. 阅读习惯:手机上没其它软件了,只能看书了
4. 健康饮食:养成习惯后,吃多了胃受不了
5. 坐站结合。
6. 每日日记。一键记录,每日不记,好像缺点什么,
7. 每日反思。一键记录,一天可能反思多次
希望你也能动起来,不断养成好的习惯,想看更多关于认知和成长相关的文章,可关注公众号《思考与效率》,每周分享自己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