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国考申论地市卷 答案

2022-07-22 23:42 作者:千寻申论  | 我要投稿

第一题:

“给定资料1”呈现了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的几个案例,请你谈谈这些案例各自体现出了哪些亮点。(15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350字。


答案:

1、月明湖服务区:融入园林文化,展现惬意生活图景;服务全面,设备智能化;展示当地特色文化;配备青少年娱乐科教一体化场所;成为进入城市第一扇门、旅游新景点。2、“网红列车”:装饰有民族特色;途径少数民族聚居地和著名景点;乘务员着民族服饰并掌握多种语言;提供多样空间、特色美食、娱乐活动,可线上点餐、送餐到包厢。3、体验式“铁路工业游”:可亲身体验模拟驾驶,研学旅游,项目丰富,展现中国火车发展史,激发工业强国梦。4、“地铁站博物馆”:保护遗址的同时,打造成集主题公园、遗迹展示、交通集散、城市商圈等多功能叠加的现代城市综合体。5、“大蜀道文化旅游发展联盟”:区域联盟,整合旅游资源,共同保护研究、开发旅游产品,共塑旅游品牌,共建产业体系,共同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提示:

1、审题

这是一道概括题,要求概括每个案例中亮点,而且从题干中“各自体现哪些”,可以看出每个案例不止一个亮点,需要一一罗列出来。


2、字数布局

5个案例,如果分段书写,一个案例,只有2行,空间太少,因此,建议直接一段到底。每个案例,大概可以写3行,把握好详略。

第二题:

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调研组的调查走访情况,梳理出北溪县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20分)

要求:(1)问题梳理全面、准确、有条理;(2)所提建议与问题相对应,具体明确、切实可行。(3)不超过450字。


答案:

        1、问题:道路通车后,缺乏管养;缺少村组道路管养制度;村民对相关规定不了解。建议:按照《办法》,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主体管护责任,加大考核问责力度;指导村委会建立村组道路管养制度,并通过村民大会、日常广播等方式向村民加强宣传。

        2、问题:村中缺少公路养护站、护路员与技术人员,村组道路无法及时抢修与日常养护,路产路权缺乏保护。建议:召开村民大会,共议资金划拨,设立养护站;选定村民担任专职护路员,给予补助,定期培训;建立日常养护与应急制度,做好路产路权保护与抢修工作。

        3、问题:村级公路养护监督检查存在漏洞。建议:对车流量小的路段,安装监控;建立线索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安排护路员定期开展全路段巡查。

        4、问题:部门间缺乏有效沟通配合机制,各自为政,无法及时解决问题。建议:制定公路养护管理沟通配合制度,一是信息互通,履行本部门职责的同时,针对实际情况联络其他相关部门;二是有效配合,针对职责交叉的复杂问题,细化协作方案。


提示:

对策题,作答要求提到“所提建议与问题相对应”,并且材料中问题与对策也具有对应关系,因此建议以“问题+对策”对应形式逐条书写。


第三题:

F市教育局准备根据“给定资料3”中任校长的发言稿编一期简报,推广第三中学“五育”融合育人的做法。请你为该简报撰写一则“编者按”。(15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扼要。不超过250字。


答案:

       编者按:近日,我市召开“五育融合”教育教学研讨会,市三中分享了他们形成“五育”教学新模式的经验:一是德育方面,与党建工作结合,打造课程一体化,形成综合多元特色育人模式。二是智育方面,教学相长,注重启发互动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认知。三是体育方面,传承足球运动,带动各项体育运动发展,促进身心两健。四是美育方面,传承学生合唱团,传播艺术美,锻造刚韧品格与团队精神。五是劳动教育方面,开展志愿服务,同时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培育社会使命感和专业精神。今日简报将推广其具体经验,敬请关注。


提示:

1、审题

编者按,本质是披着公文外衣的概括题,此题的组织给我的任务是“推广三中的好做法”,简报会细致展开,那么“编者按”就要简要概括,十分精炼地去概括一下主要做法和主要成绩,吸引读者继续阅读简报正文。


2、字数布局

读完材料,会发现层次非常多,正文5个层面,加一个开头引入,加一个结尾呼吁。7个层面,250字,10行,基本上一个层面1行多点。建议是不再换段书写,直接一段到底。



第四题:

“给定资料4”中M公司的黄总对公司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你认为他为什么有这样的信心?(15分)

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50字。


答案:

1、外部市场环境好:依托购物节,优质商品得以拓展更大市场,湾区经济创新融合活力强。2、“多城协同”合作好:团队间形成交互顺畅、协作高效的工作模式,与内地合作伙伴建立良好合作机制。3、直播渠道销量高:与直播间合作带货,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量大幅提高;建立常态化品牌直播,增强与消费者互动交流,建立信任。4、创业信念够坚定:弘扬中华传统糕点,踏实做质量和味道,每项工作认真对待,传承品质留住传统味道,多年筹备,一朝运营。5、人才队伍够优秀:制饼师傅技艺精湛,坚持传承,齐心协力做研发,踏实经营,根据客户建议改进产品,广受欢迎。6、客户群体够稳定:线上下单,隔天收货,三年连获世界质量大奖,深受年轻人追捧。7、逆市中业务强:疫情期间不辞退员工,开办数十家分店,产品收获更多顾客认同。


提示:

题干要求“分析为何有信心”,这里所谓的分析原因,其实就是概括M公司所拥有的“优势”,有这些优势,让黄总对公司前景信心满满。

因此,考察的本质能力还是“概括”,按照概括题的思路,顺着材料自身的行文逻辑去梳理即可。


第五题:

万物在融合中发展变化,融合不是简单嫁接,而是要实现融和与融活。请你以“融和·融活”为话题,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1000—1200字。


答案:

高质量融合发展需要融和与融活

        什么是融合发展?其实这个概念并不罕见,诸如交通与旅游的融合,打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网红列车”;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培育出了现代农业产业园与生态景区;粤港澳三区融合,焕发出了经济创新融合的巨大活力……可见,融合常见,且效果显著,而如何推动融合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是当下我国亟需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推动高质量融合发展,首先需要树立起万物皆可融合的发展理念。哲学中有讲,万事万物皆有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从国家发展的宏观维度看,历史上闭关锁国的晚清政府,在自我封闭中滞后于时代步伐;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与世界融合的进程中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从产业发展的微观角度看,历史上的城乡二元结构,严重阻碍了乡村进步;而三产交叉贯通融合则成功培育出新业态,带领农民踏上致富的快车道。可见,要想实现突破性发展,不可囿于一隅,要树立起融合发展理念,方可实现突破与创新。

        当然,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喊口号,更不是简单的嫁接,诸如某些地方推进乡村振兴,在交通不便的条件下,强行发展旅游业;某些地方推进城镇化,盲目扩大规模,出现城镇空心化……这都与融合发展理念背道而驰。真正的融合发展,需要以“融和”促进协作共赢,以“融活”激发创新活力。

        融合需要“融和”,以“和”字促进多主体协作共赢。融合发展不是一方受益,而是多方合作、共同受益。因为只有多方共同受益,才能维系长久而良性的合作关系,这也与中国人自古所讲究的以和为贵、和美与共的理念相契合。在四川省,组建的“大蜀道文化旅游发展联盟”,正是秉持着沟通、协作、共赢的理念,得以共同开发旅游产品,共塑品牌,共建产业体系。因此,以“和”促“合”,方能实现高质量融合发展。

        融合还需“融活”,以“活”字激发创新活力。“融合”需要团结协作,同时,更需要创新性的发展,如此,才能斩获发展优势,赢得未来。正如“五育融合”的育人模式,通过探索启发互动式教学、开展志愿服务项目等创新育人手段,促进了在校学生的全面整体个性发展,成为全市教育教学的模范样板。以“活”促“合”,突破了要素的简单叠加,以创新激发了“1+1>2”的发展合力。

        风物长宜放眼量。融合发展的理念绝不仅仅适应于我们目前已知领域,更需要我们放宽眼界,在更多、更广的领域继续探索新的融合发展!


提示:

1、审题

“语句”+“主题”类型,不过主题与语句的核心关键词是一致的,我们直接分析“题干语句”即可。

分层分析:万物融合、融和、融活

“融和”与“融活”单从字面来看,不好理解,需要回归材料。


2、材料

做完小题,仅剩余材料5,但是,此题不建议仅从材料5入手,因为,通过小题的作答,我们可以看出来,每则材料都在强调“融合”,只是分为不同领域的融合,是属于并列关系,从各细分领域的融合,让我们从总体上、宏观上探讨如何实现万物融合,覆盖面一定是更广的,站位一定是更高的。

因此,如果只写城乡融合发展,立意一定是不够深刻的。


“和”如何理解,就是相加,我想到的一个常见词汇——和谐,怎么发展是和谐,以材料1中大蜀道旅游为例,多方主体协作共赢。


“活”如何理解,在材料中多次出现,材料3提到“五育融合,达到彼此渗透、创新融活”;材料4中提到的“湾区经济创新融合的活力”;材料5提到新业态、新模式,最后提出“在城乡同频共振中焕发出了新活力”,因此,可以理解为灵活、创新的活力,核心意思一定要围绕“创新”来展开。

2022国考申论地市卷 答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