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按照古代的标准,嘉道时期根本就不存在中衰

2023-06-19 18:07 作者:akzdbq  | 我要投稿

按照古代的标准,所谓的嘉道中衰真的存在吗?


嘉庆、道光时期续“康乾盛世”余响,启中国近代屈辱先声,是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转折时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近些年来,区域经济史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嘉道时期的认识,并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19世纪前半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停滞”状态的观念。


在嘉庆、道光时期,除了1841-1843年因鸦片战争的影响而导致关税收入稍有下降外,其余时间仍然保持了500余万两左右的水平,相较于乾隆时期没有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尤其是道光26年(1846年),即便是仅依靠所掌握的实征数来看,也已经达到了869万余两的高峰。可以认为,相比乾隆时期,嘉道时期的关税收入并未出现下降。


1796年(名义上是嘉庆元年,实际上是乾隆61年),爆发的白莲教起义,规模比较大,但主要在四川、湖北、陕西、甘肃、河南数省边区。


1804年(嘉庆9年),白莲教起义失败。


1813年(嘉庆18年),爆发的北方天理教(白莲教的支派)起义,虽然一度攻入皇宫,但主要在河北、河南、山东的几个县,很快被镇压下去。


嘉道时期,还有些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均未形成大的社会动乱。


嘉庆、道光时期,清朝的人口在持续增长,经济在持续发展,按照古代的标准根本就谈不上中衰。


1661年(顺治18年),清朝人口9000多万。


1685年(康熙24年),清朝人口1亿。


1701年(康熙40年),清朝人口1.2亿。


1724年(雍正2年),清朝人口1.7亿。


1741年(乾隆6年),清朝人口1.9亿。


1751年(乾隆16年),清朝人口2.1亿。


1761年(乾隆26年),清朝人口2.3亿。


1766年(乾隆31年),清朝人口2.4亿。


1771年(乾隆36年),清朝人口2.5亿。


1790年(乾隆55年),清朝人口3亿。


1812年(嘉庆17年),清朝人口3.6亿。


1840年(道光20年),清朝人口4.2亿。


1850年(道光30年),清朝人口4.3亿。


1661年(顺治18年),清朝耕地面积7.8亿亩。


1685年(康熙24年),清朝耕地面积8.9亿亩。


1724年(雍正2年),清朝耕地面积10.8亿亩。


1766年(乾隆31年),清朝耕地面积11.6亿亩。


1812年(嘉庆17年),清朝耕地面积12.8亿亩。


1850年(道光30年),清朝耕地面积14.3亿亩。


19世纪上半期,即嘉、道时期,正是中国种茶、制茶规模随着国内外市场,特别是国外市场需求的增长而迅速扩张的时期,生产量达到了历史的高峰。鸦片战争前(1834-1838年),每年经由广州出口的茶叶平均为42.3万关担,算上陆路出口俄罗斯的茶叶共约45万关担,折合市秤并加折耗(10%),每年出口茶叶共约计60.5万担。

五口通商以后,至19世纪中期,这一数字继续增长。1844-1850年,经由广州、上海出口的茶叶数量每年都在7000万-8000万磅以上,年平均数为7824.9万磅,折合中国市担约71万担,加上陆路输俄的茶叶及折耗,年均出口总量超过80万担,较之鸦片战争前约计增长了1/3。其时国内每年消费的茶叶,按人均0.5斤,4.36亿人估计,约为220万担。出口、内销两项合计,19世纪中期中国的年产茶总量约为300万担。




从嘉庆亲政到一鸦爆发,人口持续增长,经济持续发展,军事上有平白莲教(乾隆留下的烂摊子),灭蔡牵(乾隆留下的烂摊子),灭张格尔,按照古代的标准,完全可以说是“嘉庆中兴”,“嘉道之治”。


所谓嘉道中衰,恐怕主要是因为接近1840年,在相当一段时期,国人不知不觉地在用近代甚至现代的标准来评价嘉道两朝。


按照古代的标准,嘉道时期根本就不存在中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