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绍武:从调研数据看政务服务的发展成效
近日,一窗研究院对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03个大厅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
调研的内容涵盖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改革、窗口人员能力建设、最多跑一次、“一件事”改革等,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能洞悉政务服务改革的进展情况。
01
从群众咨询的方式看,跑大厅咨询依然是咨询的主渠道,其次是电话咨询,线上咨询占比较低。
群众为何一定要到大厅咨询呢,调研的结果显示:
线上咨询渠道入口难找
智能客户等线上渠道不畅
办事指南难读难懂
电话始终忙线,拨不通
电话沟通不清,咨询人员要求群众到大厅面对面解答

02
当问及窗口人员的坐窗形式时,47.13%的大厅回答依然是部门人员坐窗,其他形式坐窗的比例为6.9%,部门人员和其他形式的坐窗两者之和超过一半。
从实际走访的情况看,部门人员坐窗受理其他部门事项的比例极低,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半数以上的大厅没有实施完整的综窗改革。

但是,当问及是否已实现“受办分离”时,72.41%的大厅说已实现。实现了“受办分离”就意味着已经实现了综窗改革,这个数据跟前者过半数没有实现综窗改革形成了矛盾。
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从业者对“受办分离”的定义理解不清,对实施综窗改革的标准不明。

03
90.80%的大厅提供了延时服务,在部分地区,这个比例达到了100%;提供双向免费寄送服务的大厅达到了74.71%;且近60%大厅排队等候时间在10分钟以内,几乎达到了即来即办的程度。
这三项数据表明,经过多年的改革,政务服务群众侧的服务体验在大幅提升。


04
在对“一件事一次办”、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和“一业一证”四项改革举措的调研显示,告知承诺制的落地成效最佳,达到了78.16%。
出乎意料的是,“一业一证”改革的已落地应用的比例也接近60%,这与我们在各地走访的数据不一致。相比起“一件事”改革的全国接受度而言,“一业一证”只在少数几个区域被广泛推广。


05
电子证照在实体大厅的应用,体现出几个特点:
一是,电子证照正在被基层的大厅和部门广泛接受,使用率在加速提升,已应用和未大规模应用的比例基本一致;
二是,未被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为数据的准确性不高,数量偏少,部门认可度偏低、电子证照的接入度不高以及没有跨省的电子证照数据等。

06
自助机的调研数据显示出,高频应用的数据极不乐观,只有24.14%;相比起部门的自助机,政务服务一体机的应用效果最差。
从我们走访的情况看,大多数的政务服务一体机的使用数据为零,主要原因为,一体机在设计之初,没有很好的研究群众的应用场景,全盘照搬了政务服务网,没有将自助机的特点和群众的办事需求相结合。

07
智能导办、帮代办、取叫号以及大厅管理系统皆不属于省市统建系统范畴,除了取叫号系统达到30%的应用外,其他系统的应用都在15%以下。
这表明,基层大厅的数字化主要依靠省市统建的业务系统进行运转,大厅自身的数字化能力严重偏弱,通过数据归集、数据分析和数据治理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还没形成气候,数字化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08
调研数据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政务服务发展中的一些成绩和问题,相比起受理和审批效能提升,审前服务还是一道需要攻克的难题,建议要做出以下改变:
1. 办事指南的发布尽量多元化。一些地方以公众号文章刊发事项的操作指南,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文章散落在公众号上,群众需要时,不易查找。
2. 办事指南需要被革命性地改造,一款符合群众口语化的办事攻略应运而生。
3. 现有的智能客服产品需要被颠覆。一是,全国所有的基层大厅都应接入智能客服,二是,智能客服两大底层支撑,知识库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模型要符合行业特点。
4. 基层数字化能力亟待填补,通过数据建模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应被广泛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