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AHO学景观 | Needle就读体验vol.7
本期分享作者
Yuxi
毕业于AHO International 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HO 景观就读体验


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简称为AHO)成立于1945年,是一所独立的公立设计院校。AHO座落于akerselva河畔,校园主体由一栋老旧工厂扩建而来,整体保留了原有的工业风格,并与学校的标志性橙色结合。虽然体量不大,但功能还是比较齐全的,图书馆主要收录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以及景观相关的书籍,并定期会上架新书;学校的workshop装备较为齐全,有木工坊,塑料工坊和金属工坊,也为学生配备有自助的喷漆室,摄影室和石膏室。此外,workshop工作人员还提供付费的激光切割和cnc服务(这个景观做地形可能会用得比较多),在学校网站上也可以在线申请3d打印服务。此外,学校有一个285平米的construction hall以供实体1:1搭建,主要是本科生课程会用到。这些设置充分体现了北欧学校对模型制作的重视,每学期最后的成果都是必须要有实体模型的。不过,除了最终成果中的模型以外,其余阶段的模型一直被老师提醒,并不用做得好看,精致,准确,而是要为自己的设计服务,它可以很丑,也可以很恶心。也就是说,模型更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场地,寻找设计方法。

学校主体建筑 © NILS PETTER DALE /JARMUND/VIGSNÆS ARCHITECTS

学校图书馆 © NILS PETTER DALE/ JARMUND/VIGSNÆS ARCHITECTS

学校展览厅 © NILS PETTER DALE /JARMUND/VIGSNÆS ARCHITECTS

学校workshop © NILS PETTER DALE /JARMUND/VIGSNÆS ARCHITECTS
学校整体的规模比较小,根据学校官网的统计,目前共有726名在校生(包括本科),每个studio的规模也基本控制在20人以内。因此,师生比是比较高的,小组合作人数一般2-4人,也会有较多机会独立创作。同时,每次tutorial的时间都会比较长,老师对每个人的作品了解也都会比较深入。个人的感受是,班级里同学都是本身非常优秀,并且大多数是真的全情投入学习和设计的,由于大家题目基本不重合,也不存在“内卷”的感受,更多的是看见大家一个人默默沉浸式做自己的作品,在自己卡壳并且无法继续输出的时候,同辈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并且由于欧洲学校间的交换和交流比较多,常常能够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接触,会感觉世界比想象中大很多,也常常会有“原来还有人能这样生活”的感悟。


AHO的master课程主要分为三个大类,分别是建筑,设计和景观,其中景观又分为与UIT(北极大学)合办的tromos校区和奥斯陆校区两个项目。Tromos校区主要以极地景观为研究对象,而奥斯陆校区的项目以奥斯陆城市区域的发展为研究核心。接下来,我将重点介绍我所就读的奥斯陆校区的景观项目(International 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概况

KTH位于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校门口就是地铁站公交站,地铁坐三个站不到十分钟就是市中心,走路到市中心也只要二十分钟。校园附近超市和餐饮店都很多,学校内也有不同的餐厅食堂,很好解决日常的伙食。研一入学前,学校会以学生价为同学们提供宿舍,房间里也会带上基本的家具,如床、柜子、桌椅等,住宿条件不错且价格实惠,价格按照房型在3100到5000rmb范围内,而且包括水电费暖气费等。需要的同学可以在入学前在学校网站上进行申请。今年学校恢复了开学典礼,是在诺贝尔奖晚宴的会场进行,这也算是KTH的一大特色。课程大纲

Source:https://aho.no/en/intmasterlandarchitecture
景观课程主要以studio为核心,一共四学期,前两学期每学期开设一门固定的studio课程(24学分)和一门理论课(6学分),第三学期则是一门可跨选建筑专业的自选studio和prediploma课程(类似于论文开题,需要自己做调研选题并做成一本册子),第四学期是全程做diploma。相对其他两个专业,景观的课程并不是非常自由,可能是出于studio和理论课程结合的考虑,我们在第一年是不能选课的,包括理论课,这一点有时候也会被大家吐槽。
景观一共有三位教授分别负责不同学期的studio课程,同时,每学期配备有1-2名辅助的老师和1名助教。大体上studio的题目是从较为基础和传统的小尺度(社区/居住区)景观设计逐渐过渡到城市尺度,是循序渐进的。不过studio模式的教学给教师较大的自由度,每周的lecture和作业要求以及安排都由老师制定,因此不同的studio的体验有较大的区别;此外,课程的内容/场地和主题每年基本上都会根据老师的研究兴趣有所调整,同时,老师会有意地给每个小组不同的场地或主题,有的题目其实并没有太多可以参考的案例,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些难度。因此,每年的studio最后的成果较为多变和独特,很少会有重复的内容,个人的风格也较为强烈,对学生来说是富有挑战但又宝贵的体验。

Source:https://aho.no/en/intmasterlandarchitecture
每学期开学前会有course presentation,主讲教授会对自己的课程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同时课程大纲也会发在官网上。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这个网站查看历年的课程大纲:https://aho.no/en/studieprogram
第一学期Studio的Karin Helms教授曾任教于法国凡尔赛景观学院,于2020年加入AHO。她曾担任IFLA EUROPE的主席 (2019-2021),拥有较丰富的实践和教学经验,教学风格比较温和亲切。

Source:https://aho.no/en/courses/60-526/2022-autumn
她的课程主要关注城市内的边缘地区景观。课程结构分为三个阶段,通常从较大尺度的mapping和场地调研以及一系列来自不同领域主讲人的与场地有关的lectures开始,主要目的是对场地有多个角度的全面理解。这个阶段并未规定具体的设计场地和设计主题,以寻找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为主,为下一个阶段的主题选择,场地选择铺垫。

Source:https://aho.no/en/courses/60-526/2022-autumn
而之后的阶段一般会从较大的尺度转向小尺度的场景设计,并要求选定具体的设计主题,并用实体模型和绘图等手段围绕自己的主题进行展示。这个阶段看起来很自由,但是其实挺考验对整体项目的规划和把控。首先,选择题目的过程就会比较痛苦,既要选择自己真的感兴趣并关注的,也要权衡它是否难以进行;其次,对场地的选择也需要和题目吻合,否则难以产出对应的成果;最后,在一开始就应该对自己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出图,需要做什么样的模型有大概的思考和规划。
最后的阶段则是在不同的尺度中转换,要求产出小尺度比较细节的设计设计,然后回归到大尺度规划的完善。


Photo credit:Sarita Poptani
第二学期的教授Sabine Müller是一位风格鲜明,对教学很认真负责的德国老师,曾工作于west8,并在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任教,在教学的同时也运营自己的建筑工作室。她的课程较偏理论,关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对水的利用和人与水系统的共存,并不局限于景观和城市设计领域,而是延伸到了永续农业和传统耕作中对水的利用,课程以对各个区域的水景观或是水处理手法进行案例分析和绘制以及模型制作开始,整个过程不仅关注对水的处理手法,同时也关注水景观和空间的美感和体验的关系,是比较有意思的环节。
随后的环节则是设计阶段,会以将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水景观植入自己的场地中为主要思想以解决场地本身存在的问题。不过一般的场地还是会选择以在奥斯陆本地场所为主,作为发达国家,其实有时候会存在场地冲突并不是非常明显的情况,这就需要将曾经的“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思路转变为“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的思路了。
最后的成果将会以一个完整的展览呈现,因此老师会对绘图风格,图像大小和颜色做出统一的规定,可以说非常强迫症……这也导致最后做毕设的时候,会发现大家风格都差不多统一成了黑白灰和线稿为主。

Source: https://exhibitionspacespring2021.aho.no/MAKE-DO-WATER-DO

Source:https://aho.no/en/courses/60-526/2022-spring
第三学期就可以自由选课了,可以继续选择景观的studio,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建筑和城市设计的studio,去年就有许多同学选择了关注难民/移民等挪威社会问题的IN TRANSIT STUDIO。
第三学期的景观studio由Luis Callejas带领。Luis曾经在gsd任教过,他自己也在运营自己的建筑事务所LCLA,风格独特精致。他的课程主要以在场地本身的自然坏境里寻找形式为主要的内容,总的来说是帮助寻找设计思路和学会讲故事方法的不错的选择。不过Luis可能会有些忙碌,经常出席不同的活动,授课中与他交流的机会比较有限,不过虽然他露面的时间不多,但是每次都会较为深入地一对一探讨项目,他偶尔的一两句话会突然解开我长达一周的纠结和困局,就还挺神奇的哈哈。
至于另外的理论课程,主要是阅读文献为主,这样的课程安排有时候会显得有些薄弱,因为受北欧建筑专业的学制限制(基本上都是studio+选修课)并不像传统的景观专业一样开设专门的植物或是工程课,基本上需要在studio的学习中积累或是自己去调研,什么都靠自己其实有时候也挺累的。另外一个感受就是,虽然老师和学生都来自各个不同的国家,但是设计的主要场地还是在挪威本地,有时候感觉学生和老师对场地都不够了解,探讨的话题有时候感觉并没有特别深入当地的文化和困境。

老师会邀请不同领域的教授来讲一些和场地,项目主题相关的内容
剩下的就是毕设阶段了,在prediploma阶段,我们主要的课题就是选题,这一阶段的学习生活会比较intense,因为选题并不是以具体的设计题目开始,而是从偏理论和概念的研究开始。每个星期都需要做一个presentation,并与老师一对一交流最新的进度,到期末的时候需要组成一个合情合理并有理论深度的册子。在完全自由选择的情况下,这需要你真的足够了解自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而不是仅仅觉得这个题目“看起来很酷”或是“看起来很有用”,这样才能够坚定相信自己的选择并坚持下去。在答辩通过后,才有资格进行diploma。不过比较奇葩的是不能自己选导师,而是导师看了答辩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生,这个点也是经常被同学们吐槽,如果不幸遇到了不太合拍的导师,也可以自己去寻找第二导师(external supervisor),学校会提供10个课时的预算支付第二导师的费用。
在疫情前,每学期的studio都会组织study trip,与自己出游不同,在trip途中会穿插与当地的设计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对话,演讲和分享活动。无论是去墨西哥参加语言完全不通的workshop,参观当地永续农场项目,还是去北极圈乘坐邮轮和爬荒无人烟的废弃bird island,都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经历,现在想来也会觉得不虚此行(特别是在核酸时代回想的话)。同时,guest lecture的频率和质量都很高,毕竟欧洲交通很方便,不乏来自各个国家的知名设计师。此外,学校也有一些与其他院校的交换项目,不过疫情之后好像大家就讨论得比较少了。对我来说,多走,多看,多听对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至少我们可以知道,原来一些看似疯狂的设计是可以真实实现的,作为一个理科出身,一直被规训“这样不可以,那样不合规矩”的学生,我在这些经历中感觉自己的思维被松绑了。虽然毕业后的工作中,会因为重新被绑架而感觉到不适应和迷茫,但是我相信,创新和创造的思想是无价的,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即使有一天不再做设计,也会因为更加了解自我而受益。到这里也可以发现,其实AHO更像是在培养独立创作的“艺术家”型设计师,而不是画图工人,所以毕业后自己执业的同学好像还蛮多的。个人认为,比较有自己想法,想要在艺术和创作思维方面有所进步的同学,应该会比较适合AHO;而喜欢理科思维,想往理工科发展的同学,可能需要考虑一下。

参观permaculture农场

参观permaculture农场

虽然是trip但是还是有作业的

做这种简陋模型还挺好玩的,更加直接



https://aho.no/en/studies/international-master-landscape-architecture/international-master-landscape-architecture
申请主要通过挪威高校统一的申请系统Søknadsweb,需要注意的是,今年deadline从3月1日调整到了2月1日。整个申请流程在所有高校中应该都算是简单的,只需要成绩单,北欧基本都需要的成绩转换证,作品集,语言成绩证明和CV以及动机信就可以申请了,申请的时候应该是可以填两个志愿,如果有想碰运气转交互设计或者建筑的小伙伴不妨试一试,不过录取应该是分顺序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把景观填在前面并且被录取,第二个志愿就无效了。

https://aho.no/en/studies/international-master-landscape-architecture/international-master-landscape-architecture
语言成绩要求也不算高,托福80以及雅思6.5即可,不过上学的时候外国同学和老师偏多,还是需要有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的。

学费
最近挪威教育局宣布将不再对外国学生免去学费,将于2023年对国际学生收取费用。不过具体收取多少学费等信息目前还是未知的。这一点我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很重要的,毕竟记得开学初期和同学们聊天,免学费这一点是大家选择的一个决定性的原因。
找工作
我个人的感受来说是不好找的,也和我自己不够努力有关系。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比如有丰富工作经验(5年左右),或是上学期间作品优秀成功找到实习的,其实也都能够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不过,挪威的景观市场整体感觉蛮小的,公司体量也都不大,20个人的公司已经算是中型偏大的规模了;作为一个讲小语种的非移民国家,我觉得整体的就业环境对外国人来说还是有一些难度。如果很喜欢这个国家,想要留下来,那就需要提前挺早规划,越早申请实习越好,努力学习当地语言也很重要,当然,如果你是社交达人,那就多去和同学们social吧,对找工作也有挺大帮助的。总体来说的话,我觉得工作经历丰富以及积极社交的同学找工作是最吃香的。
最后的话,如果大家要来AHO上学,那一定要学会滑雪!不然冬天会很长很无聊。会滑雪之后就感觉冬天一下就过完了,很爽,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