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昨日青空”—杂忆杂写(一)所谓星辰大海

2022-05-09 00:58 作者:二营长的萨姆二  | 我要投稿

之所以要写“我的‘昨日青空’”这个专栏,是因为在我大二那年看了电影《昨日青空》之后并在老同学在个人动态中提到后有感而发而作,这个我在序章中提到过。电影《昨日青空》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那就是儿时的理想,不论是屠小意的漫画家梦,还是齐景轩的飞行员梦,都是整个电影的线索,也勾起了人心中那最美好的回忆。曾几何时,我和我的朋友们也有着这样那样的美好的理想,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我们的成长,为它痛过也为它笑过。不论成败与否,这都是值得留念的。

在一开始,我并没有成为一个工科生的潜质,至少在小学的前一半日子里,数学一度成为我最头疼的学科,分别创下期末考试倒数第四和口算竞赛倒数第三的“光荣事迹”。当时的数学老师是我姥爷的熟人,一脸无奈的告状:“你孙子也是绝了,5-2=7,6+3=6!”当时很多人说我要是学了理工,搞不好会因为计算错误造成什么工程事故。不过我当时语文英语学得还是挺不错的,于是学文科就成了我的选择。

阅读一直以来是我的爱好,记得六岁生日那天,爸妈给我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结合之前常常激发我奇思妙想的《哆啦A梦》漫画,这直接点燃了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众所周知,自然科学学科可分为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其中对数学要求最高的工学,部分理学对数学的要求并不高,考研都不考。虽然当时并不知道这些东西,当时我便对生物学充满了兴趣,当然是无穷小亮那种偏分类的生物学。这时的我还并不清楚自己喜欢的是生物学,只是在每每在语文课上的提问“你长大后想干什么”时回答到:“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年幼的我,并不知道科学家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这些人无所不能,可以和做科普书中那些十分厉害的事情。

最初的理想确实是生物学,特别是在读了《中国儿童百科全书·动物植物》后。带着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我又阅读了《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话说地球》和一些关于恐龙(貌似小孩子对古生物学有一种蜜汁的好奇)的书籍后,地球科学特别是地质学也成为了我对科学家幻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一直有一个飞天梦,就是那种人类自古以来摆脱地心引力自由飞翔的梦想,就像神舟七号主题曲《飞》中唱到:“从小就梦想有翅膀,飞翔越过高高的墙。”记得小时候跟着姥姥看了一部民航剧,从此就对飞行员这个职业充满了兴趣。驾机翱翔蓝天之上,俯瞰山川河流,这是多么壮丽的景象。哆啦A梦中的竹蜻蜓、三轮人力飞机就是给予我蓝天梦的最好启迪。我在想,如果我可以成为一名科学家,是不是可以发明出前者那样的轻型飞行器呢。竹蜻蜓太不靠谱了,抛开扭矩和气动不谈,这玩意不直接把人的脖子给拉出毛病了。而人力三轮飞机就靠谱多了,单靠人力驱动螺旋桨确实不靠谱,使用传统的动力也不“绿色”,这时我想到了发条和电动机。当时毕竟还是个孩子,总觉得这些玩具上的动力系统可以担当重任,作为一个单/双座轻型飞机的动力。现在想一想,这不就沈航研制的锐翔RX1E嘛。

时间到了2008年9月,神舟七号发射在即,《兰州晨报》开辟专栏每天报道,《走近科学》栏目也推出了《特别关注中国神舟七号》。这时我发现,航天简直满足了我对于科学家的全部幻想,这或许就是科学家的样子吧。特别是在片尾曲《飞》响起时,我被深深的震撼到了,这或许就是永刻与星空之下的人类的坚毅与勇气吧。几乎每一部航天有关的纪录片都有着如此动听的主题曲,航天的浪漫应该就是如此。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9月27日下午的舱外活动,放学后飞奔回家里,听着“我已出舱,感觉良好”洪亮的汇报声,看着五星红旗飘扬在太空,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以后成为一名航天科技人员。

在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五年级下》有一篇课文《梦圆飞天》,它讲述了航天英雄杨利伟出征太空的故事。学习了这篇课文,我决定去了解一些关于航天的科普知识。之前我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少儿绘画比赛时画了一幅名为《龙行苍宇》的画,展示了神舟七号舱外活动的场景。但这幅画对神舟飞船的结构是完全错误的,轨道舱和推进舱合二为一,返回舱也搞反了。在阅读了《航天百科》(著名航天专家邸乃庸撰写,杨利伟题词签名)和《天地九重》(杨利伟自传)之后,在大学学习航天专业,之后从事相关工作的想法就逐渐成形了。当时我问我姥爷,有没有什么航天大学,当时我得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回答。在小升初的时候,一个曾经在航天工作过得爷爷送给我一个神舟五号模型并鼓励我向这个方向好好努力。于是,在未来,考一个像北航一样的大学就成了我的目标。

每一个男孩子都有一个英雄梦,对应到现实中喜欢军事就是一种表现,当然我也一样。在小学运动会时,同学们都会把自己喜欢的书带来阅读,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网的年代里这是非常不错的娱乐方式。我班上的老田带着他的《军事百科》给大家分享,从那时起我就对兵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穿越火线》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大火的日子里,以枪为代表的轻武器就成了我们经常讨论的东西。这种爱好一延续到了我们初中,不管是游戏里的道具还是小时候玩过的发射器,都让我对轻武器这玩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能像卡拉什尼科夫一样设计武器保家卫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啊。

在我初二那年,武直十在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歼十五舰载机在辽宁舰上首次起降,喜欢“飞”的我也对航空产生了向往,常说航空航天嘛,都是飞行器,可以说是知识面继续拓展了。在我和同学办的历史社里,我像大家分享了有关直升机、航展、航空母舰和航天史的相关知识。也就在这时,我买到了人生中第一本专业性极强的科普书《认识航空》,这本书可以说是《航空航天概论》的青少版了,专业名词、公式可是一个都不少,在这里我也知道了“航空航天大学”不只是北航,还有西工大和南航。这仨学校就成了我最憧憬的大学。到了高中,参加了前文说到了航模队,把一些浅显的理论变为了实践,同时也圆了我一个小小的梦想—制作并试飞一枚模型火箭。

最后,我在三个方向中选择了航空航天。我喜欢的那种生物更多的应该是博物学,但博物学并不是一个学科。对于钢木结合的烧火棍情怀终究抵不过翱翔蓝天洒脱。之后也就有了在沈航飞设的四年,并在这个基础上开启了西工大航天工程的新起点。

说了我自己,再说一说我的兄弟们如何吧。

这里首先我要点名提一下老云,因为他是我们里面考研最积极,放弃最迅速的一位。老云从小就是那种对军事贼感兴趣的小伙子,日常装束就是头顶一顶迷彩帽(日常被戏称为绿帽子),喜好挑战各种障碍物(跳台子、冲坡),随时带着一个玩具发射器(你这要是体育课从裤腿里掉出来可没法解释,又不是扳手,咋能很合理啊)。所以说老云那可是非常向往兵器科学与技术的,而且老云的实践能力是非常强的,在高中就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到了大学那可是科创达人。就说这样的大佬绝对是非常适合读研的。当然老云也愿意读研,高考结束后就开始各种整考研的前期东西了,比如忽悠我们一块考研,带着我们看张雪峰的考(dan)研(kou)视(xiang)频(sheng)。大二就着手报了考研班,最早定了南理的兵器工程专业,后来嫌分高又换了航空航天工程,最后直接一句数学太难,老子不会,直接找工作了。这一波操作把哥几个惊呆了,报的考研班直接不要了,现在看那是我们肤浅了,老云去了中石化,考研班的费用已经挣回来了。

之后就说说老孙和老葛。老葛一直是非常喜欢生物学的,不过在高考时遇到了知乎体劝退,把孩子给吓到了,去了环境专业(不过在知乎那帮傻宝看来没区别)。老葛是有个有着远大理想的人,于是他一直在为着自己的名校梦而努力奋斗。虽然现在遇到了一些挫折,但我相信,他总会成功的。老孙对地质学的热爱我们是有目共睹的,他有闲时间都会去附近的山上走走,这也成了我们的一个传统游玩项目。老孙现在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不过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还有前文未曾出场的老郭。老郭是老孙爬山队伍里的二号核心人物,有着最强的身体素质,也是最早登顶龙爪山的人之一(龙爪山海拔2163米,确实是不太好爬)。同时郭师傅(老郭的别称,以下简称为郭师)也是一个战术技能爱好者,什么翻墙、爬树和速降之类的都玩过,其中还搞过一些危险活动,这个以后我们有机会聊聊。有了这些加成,他在wargame中那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是我们战胜不了的对手,也是可以躺赢的最佳队友。这样的人设使得郭师符合了特种兵这一职业,当然这也是他的理想。后来我们也不再叫他郭师,而是郭sir,特种兵是没当上,但他现在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也算是如愿了。

进入中学,我认识了老刘和老王两个好哥们。咱就说说他俩吧。老王可以说是一个历史学大佬了,当时是我班的历史课代表,专业素养非常好。按我们班历史老师的原话:“王同学的历史素养是非常不错的,很多高中文科班的都比不上。”不过我觉得这不是肯定嘛,人家文科班的学历史只是学一门高考科目,而老王那是钻研是热爱,这俩不是一回事啊。在随后创立的历史社里,老王那可是核心灵魂人物。不仅在历史上了解颇深,而且在舰船知识(特别是关于近现代海军舰船)。所以说老王除了历史学这个方向,还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最后老王选择了历史学,据他说被《舰船知识》给劝退了,完全看不懂。

还记得历史社的社长首长(此人的外号)不,对于二战装甲车辆情有独钟的那位大姐。她当时憧憬了很久中北的装甲车辆专业,可惜这个专业在我们省没有计划。最后去了某热门专业,也成了我们几个里为数不多保研的。

老刘到是没听他说过啥理想之类的,属于是中二少年了,一言不合就搞哲♂学的那种。他对于化学确实兴趣非常浓厚,也正因为此,经常和他去找王老师请教问题,和王老师关系也很好,也就有了航模队的经历。老刘可以说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典范了。他在大学里学了通信,为的就是好就业。不过这哥们的数理在高中一直就挺头疼的,现在吗,那肯定是老难受了。大一的时候见我说要往211努力去华为,之后就成了有个通信的研究生就行,到考研的时候直接被劝退。好在这孩子的英语学得非常好,他们学校英语辩论这一块那是风云人物,现在在翻译这一块做的挺不错的,还在我毕业论文翻译和考研复试准备上帮了大忙。在此还要感谢老刘同学的鼎力相助。

咱航模队的同志们呢,也都比较好。小刘属于是那种肯为了梦想“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人,为了去自己想去的学校,每天拼命学习,晚上只休息几个小时,成功把自己成小胖子熬成了“电线杆”。小刘的努力是有回报的,他成了他们那一届的理科状元。虽然没能去之前的目标学校,但也有了一个不错的结果,这小伙也保了研,还是硕博连读。周子和小王貌似没说过什么特别牛掰的什么规划,按部就班的先前走也是挺不错,很踏实。那个逗比贾二黑现在可是“咸鱼翻身”了,当年那个多次撩妹翻车的傻小子现在成了搂着对象看海的“贾老板”。这小伙一心想当部队的飞行员,身体素质属实是没话说,但文化课是差了些,天没上成海是下了。海员,也挺牛的。

有时候觉得《士兵突击》里的老马说的挺对的,人活着就得有点想头,这个想头可以是很多事情,我觉得自己的理想算是一个。就是那种曾经在小时候语文课上的“你长大想干什么”,听起来挺幼稚的,不过也挺美好的不是嘛。在有希望的时候去守护它,抗住世俗的压力,继续向前。很多人说这玩意不值得坚持,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根本就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俗话说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伟大源于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有时候想一想自己的初心,望着来时的路,透过你为之奋斗过的历程,或许星辰大海就在眼前。不论你是否记得当初在语文课上为自己许下的诺言,不论你是否将它兑现,只要我们为之奋斗过,这都是幸福的,何尝不是我们的星辰大海呢。

 


我的“昨日青空”—杂忆杂写(一)所谓星辰大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