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系列(fallout series)】美军单兵防护装备和制服

义勇军:

在谈及美军的起源时,义勇军(或者字面意译过来的“一分钟人”)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在他们打响莱克星顿的枪声之时,真正的“美国正规军”即大陆军尚未成立。基本上,义勇军可以被视为民兵中的快速反应部队,这一点从他们的名字“一分钟人”中就可见一斑: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义勇军应该在“一分钟(指极短的时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一分钟)”内集结完毕并做好战斗的准备。
有鉴于这支部队在本质上是民兵的缘故,指望他们能有什么统一的制服和武装是完全不现实的,当时的平民打扮如何,义勇军的穿着便也是一样。当然,为了方便战斗,那些会严重拖累人运动能力的衣服款式显然不会是义勇军的首选。

邦联制服:

在南北战争中由南方邦联(confederate,请注意和联邦federation的区别)部队使用的制服,其军帽的款式可以归类在法式平顶帽(没有直接印象的话,戴高乐将军那种帽子就是)之下,其帽身不是严格的圆筒状,而是从下至上逐渐收缩的样式,整体呈向前倾的模样。


海军军官帽:

双角帽是当时美欧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军帽,由于拿破仑的经典形象就是头戴这种军帽的缘故它也被称为“拿破仑帽”。

二战:

直至二战为止,美军的基本画风仍然和现实世界保持着一致,M1钢盔成为了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美国大兵的标志性装备之一。从上面的照片来看,主角的曾祖父照相时身穿的应该是M1941夹克,因为在胸口位置没有发现有口袋的痕迹。从狗牌的样式来看,他似乎是一名海军陆战队。



陆军制服:

自原子能被人类发现之后,辐射世界线的画风就开始朝着放飞自我的方向一路狂奔,以美国陆军制服为例:这倒不是说它变得有多么怪异,事实上直到核战爆发前夕美国陆军的制服看起来都和二战时期的M1943制服一样正常——这种毫无变化的“正常”本身就够不正常的了,要知道,核战爆发时距离二战结束已经足足过去了一百三十多年。

幸好他们没打算把M1钢盔也沿用这么长的时间……?

不管怎么说,在核大战爆发之前,美军配发的最基础的战斗头盔已经比M1钢盔要显得现代化许多,新型号的头盔采用了经典的“PASGT”式样,其壳体在头部后方及两侧方向延伸,增大了对这两个部位的防护面积,和现实存在的PASGT头盔相比,辐射世界线的美军战斗头盔在外观上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头盔两侧部分缺乏“凸耳”状结构,而且在后脑勺位置设置有似乎是无线电的装置。


坦克手头盔:

M1938型坦克头盔是一种美军于二战时期装备的供坦克手使用的防撞头盔,从其名称就可以看出,它本身并不具备防弹或是防破片的能力,不过戴着坦克头盔的乘员的确可以选择在外面再额外扣上一顶M1钢盔。这种头盔有一个很有意思但基本上没有什么实际应用的设计:通过头盔顶部横向设置的绑带,这种头盔的两片护耳可以向上掀开并固定在这个位置以方便散热,但这样做一来会使得头盔的佩戴非常不稳定且容易产生钩挂,而来么……护耳向上掀起的造型着实太过滑稽,以至于没有多少人愿意将自己和这般形象联系到一起。

军服:

美军同时期使用的另一种制服在款式上和陆军绿制服主要有两大不同之处:领口为标准领样式,而非后者采用的翻领;腰带采用针扣而不是后者的挂钩;服色也是采用的黄 色系迷彩而非后者的纯绿色,整体而言,它的色调和造型很容易让人将它和二战时期的美军海军陆战队迷彩制服联想到一起,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在细节和迷彩样式上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

机械师连体服:

“油猴子”是美军对机械师的称呼,因为他们既浑身沾满油渍又得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为了方便工作,机械师一般都会身穿不易产生钩挂的连体服,这种连体服一般会设置有几个用于携带各种工具的口袋。
呼吸面罩:

这是一种和现实世界中民用3M 5000/6000系列呼吸面具极为相似的军用款面具,由于仅仅遮住穿戴者口鼻部位的缘故,它对任何可以直接通过体表接触生效的毒剂都起不到防护作用。尽管如此,戴着它至少也可以避免吸入呛人的烟尘,或者在更糟糕的情况下,避免吸入辐射落尘。

军官制服:

据说在阿帕拉契亚地区仍然有人穿着蓝色的战前军官制服招摇过市,尽管这种制服具体的型号已经难以考究,但从鞋子部分独特的样式和蓝色的服色来看,它似乎同时混合有一等人和二等人制服的特征。



将军大衣:

根据安克雷奇战役遗留下来的记录,这种制服是LAS-009型将官大衣,依据环境的不同,这种大衣也会采用不同的颜色(驻扎在希望镇的马丁·瑞斯拉夫将军穿着的大衣为绿色,而安克雷奇战役中康斯坦丁·蔡司将军穿着的大衣为白色)。这种制服的款式被后来的英克雷军继承,但不再作为将官的制服配发。

战斗盔甲:

战斗盔甲,这种军用级别的护甲诞生于2051年,用于保护人体关键部位不受实弹武器的伤害。装甲板主要由坚硬的复合陶瓷和聚合物制成,其下的战斗服则混纺有耐热和防弹的材料。最早版本的战斗盔甲相对比较简陋,就是一些装甲板用武装带组合在一起,但仍然是堪称实用的设计。依据使用环境的不同,战斗盔甲的部分装甲板也可以选择性地添加或是去除,比较常见的做法是为了方便手臂的灵活性而去掉前臂部分的护甲。
话虽如此,在面对核生化环境时,这种护甲和其它的诸多非专用防护服一样都没有办法保证穿戴者的安全,在战后的废土上,身着大体上完好的战斗盔甲,心智却已经彻底遗失的辐射僵尸比比皆是。



先进战斗盔甲:

随着技术的进步,全身穿着型的盔甲被发明出来并投入实战,不过数量比较有限。战斗盔甲在战前的改进型号将覆盖面积扩大到了全身,手臂也被防弹材料包裹在内。下身的装甲板重点覆盖了膝盖和小腿,甚至靴子上也覆盖了装甲。为了不影响穿着之后的灵活性,小腿和靴子部位的装甲板是可活动的,而非固定的。为了使之能够更长时间的穿着,舒适性也是一个重要指标,为此这套盔甲在小腿和足部的密闭性上做出了一定的牺牲,后果就是水能够轻易灌进盔甲里,影响到穿戴者。这种盔甲一般都有着草绿色的涂装,适用于丛林以及都市的战斗。
新型号的战斗盔甲整体造型显得十分圆滑,这一点在头盔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头盔的壳体几乎抛弃了一切形状复杂的凹凸造型,而呈现出近乎球面的模样,不过这只是技术细节上一点小小的差别。新式头盔相较于旧式头盔更大的不同点是它直接配备有护目镜,可以有效地保护穿戴者眼睛免受烟尘、激光致盲、流弹和破片等的伤害(旧式头盔的佩戴者要想确保这一点必须另行佩戴护目镜)。此外,新式头盔在头盔的侧面也设置有疑似摄像头或是激光测距装置的设备。
在大战之前,战斗盔甲几乎是军队和警察的专属装备。根据资料来看,这种盔甲的配备范围仅限于北美大陆,不过其他地区的盟国似乎也有类似的装备。实际上,这种盔甲也是美军的制式装备之一,配备给那些没有穿动力盔甲的士兵。但是,据说不止一名加拿大的游击队员被拍摄到穿着这种盔甲。
平民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拥有这种盔甲,不过有着严格的限制。私人想要入手这件盔甲必须拿到酒精、药品、烟草、火器与激光武器管理机构的许可才行。


先进战斗盔甲MKII:

MKII型先进战斗盔甲是在先进战斗盔甲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防护能力和防护面积的产物,和后者相比,它在外观上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身甲那显然厚实许多的装甲板完全遮护住了躯干部位,且小臂部分也增设了配套的硬质护甲。这种护甲的用户是突击队和特种部队,它们将取代此前的先进战斗盔甲为士兵们提供更加优良的防护。



模块化战斗盔甲系统:

和前述两种战斗盔甲相比,这种模块化的战斗盔甲系统最大的特点大概在于其灵活性。从对其原始设计资料和实际产品的分析结果来看,这种战斗盔甲系统以一套基本的战斗服、战斗头盔、遮护前胸后背、上臂和大腿外侧的装甲板组成,在这种“轻型”战斗装甲的基础上,视情况继续在穿戴者身上添加额外的装甲和设备就可以较方便地将“轻型”的装甲升级成为“中型”乃至“重型”版本(现实世界里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是德国的美洲狮步兵战车)。考虑到不同的任务对于单兵防护和机动能力的侧重点各不相同的缘故,理论上这种模块化的战斗盔甲系统将有能力满足多种不同的任务需求。



海军陆战队潜水服:

虽说在名称上被冠以潜水服三字,这种装备由于夜间可视度很低的缘故实际上很适宜执行夜暗环境下的侦查任务,有鉴于此,兼之这种服装和大名鼎鼎的中国隐身护甲在整体造型上神似的缘故,也有人猜测它的出现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后者的影响,但这个假设也就只是停留在猜测的阶段罢了。

海军陆战队护甲:

顾名思义,这种护甲系统由战前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开发,在重量和防护能力这两个方面它都把陆军同行们哪怕是最重型的战斗盔甲远远甩在了身后。和陆军常用的各种战斗盔甲相比,海军陆战队护甲总体而言有两大独特之处:
其一,海军陆战队的护甲采取了“软硬结合”的防护设计,在装甲板之下仍然设置有非常厚重的防弹纤维层,与之相对地,陆军的战斗盔甲似乎更加侧重于使用硬质装甲板来获得防护效果,而几乎没有或者只有相对较薄的防弹纤维内衬。
其二,海军陆战队护甲的装甲板形状设计及其复杂,据称这样的装甲板造型在举枪瞄准时可以提供更好的正面防护能力,而且也方便在装甲板之外固定各种工具包/弹匣包。
海军陆战队护甲系统的头盔大致上沿用了模块化战斗盔甲系统的头盔构型,但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拉伸和扩张,从而使得头盔上半部整体呈现出倒圆角的长方体模样,除此之外,海军陆战队护甲系统的头盔在设计之初便直接配备有全封闭的目镜和呼吸面罩,因此在理论上对各种危险环境有着比战斗护甲系统更好的防护能力。
作为战前美军列装的最先进的单兵防护装备之一,这种护甲并不像各种战斗盔甲那样得到了广泛的配发,已知的曾经列装过这种护甲的部队单位屈指可数。
沙漠游骑兵护甲&镇暴甲:

从其名称可知,这种护甲最初是面向洛杉矶警察部门而设计的,问题在于,它的性能是如此的优良,以至于军方都在它的身上看到了列装的价值(这意味着要么这种盔甲的设计者把防护能力的亢余度做的非常高,要么战前美国的国内治安环境极度堪忧……)。可以肯定的是,有一部分海军陆战队的成员穿着这种盔甲参与了核大战爆发前中国和美国进行的常规战争,在美国国内也有部分军事单位配发了这种护甲的改进型号。

和美军列装的大多数护甲系统相比,镇暴甲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集多功能于一身的全封闭式头盔,在这个头盔上集成有白光和红外探照灯、夜视仪和防毒面具,使得穿戴者在白天黑夜或是烟尘有毒环境下都可以较为自由地行动。整体而言,镇暴甲在设计上更加侧重于上半身的防护,其躯干部分的护甲由多块较小的装甲板拼接而成,在腰部以下部位则没有或者只有较少的装甲保护。通常情况下,这种护甲的用户会选择将它和背部设置有水囊的长风衣配套穿着。

在核大战爆发前,驻扎在希望镇导弹基地的美军部队就配发了不少军用版的镇暴甲,从记录来看可以确定使用这种护甲的单位至少包括第十一装甲骑兵团,这些护甲相比于初始的设计在防护能力和通讯能力方面又近一步进行了强化,不同的改进型号强化的程度和种类各不相同。已知的配发数量最大的型号与初始版本的镇暴甲相比只有较少的改进,在外观上主要有两点差异:配套风衣上增设的小型肩甲和样式略有改变的防毒面具。


改进程度更高一些的军用镇暴甲配备有面积更大也更加厚实的肩甲和臂甲,头盔的面具部分也进行了推测为强化在烟尘毒害环境下持续作战能力的改进。


目前已知的最先进的军用镇暴甲改型在头盔方面比起基础型来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防毒面具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改装,头盔的侧面也增设了无线电通讯装置(似乎挤占了原本应该是探照灯的位置)。此外,这种型号的护甲在继续强化肩部和小臂部分防护能力的同时,也重拾了对腿部(至少是膝关节部分)防护的关注,当然,整体上防护能力“上重下轻”的基本布局仍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刺客服&MKII潜行服:

由于被中国军队配备了隐身护甲的特种部队在战场上搞得焦头烂额的缘故,美国一直以来都有“逆向测绘”并复制出美国版本隐身护甲的渴求,在核大战爆发之前,美军对于隐身能力的探索并不是毫无成果:可以短暂地让佩戴者隐去身形的“隐身小子”也算是一种较为成功的产品。但是具体到真真正正的隐身护甲这个领域,美军的探索过程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
在位于大山脉的X-13研究设施尝试着制造了一些虽然也贴身灵活,多少可以方便士兵更加隐蔽地行动,但是根本上和隐身二字仍然毫不沾边的实验性护甲之后,美军将注意力集中到了电脑辅助人体行动这一研究方向,依照这一思路设计出来的MKII型潜行战斗服距离“隐身”二字仍然十分遥远,但在强化穿戴者的隐蔽性这一方面仍然有了长足的进步。
MKII型潜行服最大的特点在于它随服装配备有一部人工智能,该人工智能可以自动检测穿戴者的身体状况,并视情况为他/她注射强心针或是止痛剂,它可以实时地监测周边环境的情况,并通过内置的网络系统收集或是对外传输和接收必要的数据。但上述功能和“潜行”都没有太大关系,在人工智能和潜行服配套医疗设施的共同作用下,这种服装的穿戴者的心跳频率是可以依照需求进行调节的,服装本身也会自动贴合穿戴者的身形,并依照他/她的习惯自动进行优化。当然,配备更先进的子系统(譬如手套部分采用的新型橡胶减震装置和腿部采用的新型伺服电机)永远是强化穿戴者运动能力和灵活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Y-17创伤超驰控制服:

不论是在外观上还是在功能上,Y-17创伤超驰控制服(以下简称Y-17控制服)都是大山脉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果之一。设计这种连体服旨在创造一种可以在士兵受伤后自动接管身体运动机能,以确保伤兵哪怕在失去意识的情况下也能返回基地的服装。为了使服装具备这样的运动能力,Y-17控制服由大量的人工肌肉纤维制成(同期的动力盔甲则使用液压系统),可以准确地记录并模拟穿戴者原本的动作——这意味着各种战术动作和武器使用动作也在其中,换言之,在接管了身体运动控制权的情况下,这种服装也具备一定的战斗能力。
直到这里,关于Y-17控制服的设想都还很美好,但在实践过程中大山脉的研究者们很快就遇到了难题:首当其冲的问题是这种服装判断穿戴者“失能”的标准极不稳定,这就意味着穿戴者甚至有可能在意识清醒而且受伤也不严重的情况下被强行接管身体运动的权限;另一个问题则是这种服装无法判断它的穿戴者是否死亡,但这一问题在当时很快被认为根本不是个问题:毕竟,能自动收尸也是好的。
如果说这些问题都还不足以阻止Y-17控制服投入实用的话,接下来的这个缺陷就足以给这个研究项目沉重一击了:在设计中,Y-17控制服应该具备使失去意识的伤兵自动返回基地的功能,可万一,这个“基地”并没有被指定呢?在这种情况下,Y-17控制服会陷入逻辑的死循环,而永久地启动“游荡”模式,这时这种控制服将不会响应包括穿戴者在内的任何人发出的停机指令,而且由于并没有设置敌我识别装置(IFF)的缘故,它也完全无法区分敌人和友军。
还记得我们曾经在前文中提到过,这种控制服会记忆穿戴者战斗的各种动作吗?人形活棺材无差别大乱斗的时间到了,最早一起该类事故发生在X-8研究所,自那之后Y-17控制服研发项目就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实在是很难说直到这个项目停止——或者说直到核大战爆发为止到底有多少人成为了这种活棺材的牺牲品,但可以肯定的是,被困于其中直至死亡是非常可怕的命运。

特勤局护甲:

由特勤局使用的一种护甲,它在诸多视觉特征方面和同样由特勤局使用的T-65动力盔甲(详见动力盔甲简介)有着相同之处(骷髅状的面具,多采用弧线且表面平滑的装甲板等),但在比例方面有着强烈的不协调感……尽管如此,它也算是美军战前使用的最先进的单兵防护装备之一,而且是少数几种可以整合喷气背包的非动力盔甲。

原文内容出自辐射wikia,有错漏之处欢迎指正:
https://fallout.fandom.com/wiki/Fallout_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