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长的动态 EP004:实验报告与感想(1)
有可能利用TIS的影响力打破TIS光环吗?
我最近在服里参与工程设计的一个目的是做与此相关的尝试和实验(当然,首要目的还是打MC)。我在技术MC中的理念和风格与服内和圈内的主流风格有很大区别,当然也就与其他成员和观众印象中的TIS风格有区别,这是我以前不参与工程设计的原因(之一),又是我最近参与设计的原因(之一)。
实验内容和结果非常有趣,也很令人悲哀,甚至令我感到愤怒:同样的一个工程设计作品或者想法,我个人在各种群聊或者公开平台发表时只会获得质疑甚至否定;其他群友(非TIS成员)如果发表了相同的想法,可能比我更容易遭到质疑和否定;如果把这个作品打上TIS的标签,描述为TIS的作品,就会受到极其猛烈的追捧和崇拜,也可能会被过度认真地解读和分析。然而作品或想法并没有本质的变化。在各种质疑和否定中,虽然我没有直接观测到“TIS不这样做”的字眼,但我丝毫不怀疑其中很多人心里一定有这种想法。
几个月前的全物品仓库也是这种尝试之一,但实验的成分也很多。服内各个大up主的观众发现“我印象中的TIS全物品怎么没了”“TIS全物品怎么不是xxx”“这一坨是什么东西”,从而意识到自己心目中的TIS印象已经被摧毁了,而主播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各种大佬表示看不懂。这就是我想营造的效果。
我之前发布的仓库工作流程图加入了TISlogo是为了体现其他设计者的著作权,标题取为“TIS全物品仓库”只是因为TIS生存服使用了这个设计,但TIS只是抽象的载体,设计者和使用者都是一个个具体的玩家。图片本身的著作权当然还是我的。我绘制此图主要是在生存实装之后为了解决一些感兴趣的成员看不懂机器逻辑的问题;因为写文档描述也不一定充分,而画流程图是很早就有的想法,所以就采用了这种方式。
我甚至可以确定我所设计的相关部分几乎完全是个人想法的体现,最初是我对欠缺很多功能的老全物品多次加补丁改造而难以再改(你们肯定也不知道这些补丁,因为没有解释也没有宣传,甚至除我以外很少有人用)、转而去单机创造档设计的产物(至于具体哪些内容是我设计的,不是这篇文章能解释的,你把当事人都问一遍或许就能知道……)。因为上述绘制流程图的目的,我的流程图也着重体现我设计的部分(主循环和异物处理等)以及与我想法一致但设计工作由别人完成的部分(空盒循环等)的工作逻辑,而对其他部分有所忽略。因此,我也把这张图的一部分视为我画饼成果的中期报告,虽然不完全是。
如果我全程不参与设计,这些内容有很大概率不会出现在最终的施工方案中(因为没有人想用),也就不会成为“TIS新全物品”的一部分,更不会被附上TIS光环;“TIS新全物品”在很多方面也不会是现在所见的样子。另外几个参与者设计的部分虽然也深刻体现个人风格,但他们都是圈内知名人气主播,其“TIS成员”身份被各路观众熟知,他们的风格会被默认为TIS风格的一部分,即使个人发表而不实装也有很大概率附带TIS光环,这一点与我有本质区别。
正如前文所说,我很希望不了解我的TIS观众能有一种“TIS服里出现了身份不明的异类”的感觉,如果真的有就太好了(如果没有,我下次再争取一下(
由于上述各种原因,又因为对少数特定的非当事成员的不信任(不要问是谁,我不太想指出来),我在4月25日发布的第一版流程图是在TIS内群和B站动态同时公开发表的(之后的改进版可能不同时,略了)。在此之前,所有的草稿都几乎只发在我可以充分信任的私人小群中(虽然群里也有TIS成员但都是不知名的或不上服的,而且大部分不是TIS成员);除此之外,没有任何TIS成员比其他玩家更早看到这张图。因此,在发布之前不仅是TIS没有公开设计方案,我也没有向TIS“公开”我的设计方案(其实发投影、生存实装就可以算“公开”了,只是一大坨东西不容易看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以TIS为主语,这已经是光速公开了——在获得方案的同时就已经公开(其实不是,但假装是……)。
公开发表之后发生的事情就是众所周知的了。有些人表示受到了震撼,到处表现出一副自愧不如的样子;有些人把它视为标准级别的范例,对某些一念之间产生的设计细节仔细解读、彻底分析、刨根问底;也有其他看不懂的一般通过粉丝进行了从2019年来已成传统的尬膜仪式……然而,震撼而自愧不如的人不知道其中一些设计成果正是被很多人否定的我的个人作品,只是加上了TIS标签就出现了完全相反的评价;刨根问底当然不是坏事,但也有偶像崇拜的可能,毕竟本来也没人让你模仿或套用这个作品;至于一般通过粉丝,当然就是谁炫酷谁NB,谁热度高谁NB,他们是离技术玩法最远的人群,也是最为“偶像”而“自豪”的人,我也懒得评价,别离我太近就行,感谢别人帮忙吸收火力。
从2020年有改造老全物品的念头开始,到2022年新全物品建成使用为止,各种经历让我生动地感受到TIS光环是个什么东西,会产生什么效果。我的直观体验只有两个字:恐怖。
如果类似的作品是由一个没有光环可用的人完成的,或者我选择继续个人设计并发布,同样的作品会有什么形象?极少数突破性的创新也许不受影响,但我总觉得一定有不少技术含量不一定高但灵感很有意义的“微创新”被狂热固执的粉丝吓退了,就像我退了很多粉丝群一样。偶像与普通玩家有如此天壤之别,一定不利于技术社区的发展,对于真正的技术玩家中的大多数普通人更是有害的。如果普通玩家必须成为大up主才能在技术社区中被人接受,就意味着这个圈子的层级晋升途径已经扭曲了,我所见的很多入坑较晚、兴趣浓厚、发展潜力优秀的技术玩家都深受其害,除了被埋没的,还有不少路线被迫扭曲的,尽管他们未必觉得自己是受害者。
这个实验的结果已经足以表明当前MC原版或伪原版的技术向生存社区的主流圈子已经形成了极其显著的偶像粉丝效应。“主流”这个词意味着还有非主流圈子,我就属于非主流圈子之一;而粉丝印象中的TIS(不一定是真正的TIS,也一定不是TIS全体成员)、各种大up主以及粉丝本身自然都属于主流圈子。这个主流圈子的人喜欢自称为“生电”玩家,所以我把他们的圈子称为“生电圈”。而所谓的粉丝偶像效应,也可以直接俗称为“饭圈”效应。这句话该怎么翻译不用我多说了吧。
因为“生电”这个词语有它原本的意思,因为他们的不正确使用而玷污了整个词可能也不合适,所以可以换一些称呼——“木棍圈”“木棍饭圈”“全家桶圈”……用饭圈逻辑来理解,很多在技术玩家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事情都说得通。粉丝只会把偶像捧上神坛,以偶像为标准,全方位模仿偶像的行为。粉丝关注偶像,偶像向粉丝表演;而玩家只关注游戏、玩法及其趣味,不会对偶像盲目崇拜,也不会对粉丝处处讨好。
对于MC技术社区来说,这些主流的全家桶生电人对偶像的模仿不仅包括游戏玩法,还包括各种mod、材质包、视频风格、服务器组织等各个方面。对于游戏玩法本身,这些粉丝也常常不敢逾越半步,把偶像不做的事视为累赘,把偶像做过的事视为真理;表面上为偶像的创新作品喝彩,内心却是在排斥创新。创新意味着偶像做了曾经不做的事,或者不再做曾经做过的事,这就必然会引发一个重新认识模仿对象、重新模仿的过程;如果粉丝对偶像过往作品的印象太深,甚至深信不疑,在“遭遇”创新时就会出现实验里观测到的那些现象。
这里所谓的偶像,当然包括TIS以及其他知名服务器或组织,也包括圈内各个大up主。当然,粉丝与偶像也可以是客观状态。粉丝所认识的偶像未必以偶像自居,身为偶像而心为玩家的人也是存在的,某知名服务器内部也至少有想当偶像和不想当偶像的两类人。偶像对粉丝极其友好、极其宽容,而玩家自然是对玩家友好、对偶像不屑一顾、对粉丝严格限制。偶像与玩家的区分在很多时候是明了的。至于玩家团体是否成为偶像,只要想当偶像的一部分人把团体变成了偶像,剩下一部分人就只能听天由命,总不能专门去做抹黑掉粉的事。但如果有其他方法能够让偶像的粉丝变成玩家、让粉丝印象中的偶像变成玩家,还是有必要去做的。我所说的“打破TIS光环”,就是要做这件事。
2019年是TIS的“偶像”成分最浓的一年,一些成员变成大up主,一些大up主变成成员;2020年偶像浓度也不低,但在此之后“玩家”的浓度在逐渐回升,总体上已经回升到2018年的健康水平。至于技术圈内的玩家浓度,可能就没有这么乐观,各种粉丝依然沉浸在狂热和自豪中,各种偶像依然在享受流量的趣味,我不知道玩家浓度能否比得过2018年的水平,但在我看来仍然是不健康的,不然怎么会有我想不到的那种实验现象。
如何打破TIS光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做,甚至可能会被很多人认为不该打破,所以我只能尽量做技术玩家自古以来本就该做的事。非主流才是技术玩法的常态,只要有开发和应用前景,越是在各种粉丝群都会被骂的非主流风格越要拿来使用。等到粉丝们骂得够多、把我等非主流骂成乐子的时候,一旦在服务器里把这些想法引入工程设计,变成团队创新成果的一部分,在偶像效应下,粉丝心里原先的神像就会崩塌,为自己过去的保守感到惊讶与愧疚,甚至是震惊与屈辱。偶像居然用上了因为偶像之前不用而被粉丝自己看不起的东西,粉丝因此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
这种方式并不能立刻见效,但粉丝心中的“偶像”在无限多次自我否定与改进的循环后理应能让粉丝变成玩家,狂热粉丝也应该被破坏神像的创新折磨得不再狂热。这种所谓的“创新”在我们玩家看来并不一定是突破性的创新,可能只是微小或不必要的正常改进,但只要能够摧毁粉丝的固有印象就已经足够。
技术玩家社区就是在无数次这样的打破光环的行动中发展的。既然饭圈阻碍创新、害怕创新,那就用创新打败他们。创新是多元的,可以是科学技术突破,也可以是工程优化或者一些不起眼的灵感,甚至可以是对生电人不了解或看不起的旧技术的重新改进和应用。这些是技术玩家本就该做的事,在这个圈子里就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如果这种行为与饭圈逻辑相悖,只能说明饭圈逻辑不应该用于技术玩家社区。
我最近参与设计的全物品仓库和小黑瓜机必然包含了我的非主流风格,也包含了“利用TIS的影响力打破TIS光环”的目的。其他的小工程可能不受关注,但也不会脱离此事。之前的工程我很少参与设计,那些设计者也不一定想打破TIS光环,但他们作为技术玩家所做的分内事至少可以打破魔咒。炸怪塔和地狱世吞时间太早,还在建立光环的阶段;但72k刷冰机对TIS老刷冰机的颠覆已经足以削弱光环,我至今仍对某些服务器审核题目中“挂刷冰机不能穿深海探索者”的说法印象深刻,我也庆幸这个魔咒已经被打破。TIS某些著名成员在2021年初发布的小黑瓜机也到了该被颠覆的时刻,下弹加速的引入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惊喜,这个被主流生电人看不起的传统极限刷怪塔的精髓用在了一个跨领域的特殊机器上。不知道这个惊喜能不能持续到下一阶段,打破下一个魔咒。下一个该被打破的魔咒应该是什么呢?
“你这个不行、没必要,TIS都不用这个”,但真不一定不用。类似的魔咒与破坏不胜枚举,唯一要注意的是打破魔咒的时候不要故意做出制造新魔咒的行为。创新成果是普通作品,如果偶像吹嘘炫技、粉丝追捧固守,就会变成魔咒。光环是魔咒的集合,大量的TIS魔咒组成了TIS光环。开服100天后很长时间内我都在刻意屏蔽我的“TIS成员”身份标签;现阶段我可能不会完全屏蔽,但在以“TIS成员”身份进行活动时必然会带着“打破TIS光环”的目标;由于已有不少人(对我来说很多人)知道这个身份,这个目标也是默认的了。我自己一定不愿意制造魔咒,你也不要在评论区中制造魔咒。
另外,“TIS没有的科技”这种话还是尽量不要说,因为这是在变相维护TIS光环;而且这是一句废话,原因如上文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