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方学者根本看不懂:中国为何很少升级措施反击美国的挑衅?

2023-08-19 10:01 作者:瞩望云霄  | 我要投稿

国人,我们应该能感受到美国的咄咄逼人,而中国从韬光养晦,到现在“打还手、骂还口”,但是并不会主动升级措施来反击美国的挑衅。西方观察中美关系的学者因此看不懂了,中国到底在等什么呢?其实,能有这种感观,反而证明中国外交的睿智、高瞻远瞩、冷静和战略定力,这才是中国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根本原因所在 。

近日,《亚洲时报》发表牛津大学学者文章,盘点了中国应对美国挑衅时的反应,发现中国人往往采取更加超然的态度在应对挑衅。这与一些国家利用民族主义,或者宗教民族主度反对美国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比如: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造成3人死亡、27人受伤。中国并没有对美国目标进行同等报复。

2001年海南撞机事件中,中方没有将事态升级,并在美方要求得到满足后恢复了与美方的积极对话。

2012年9月,日本政府不顾中国领导人的多次警告,将有争议的钓鱼岛“国有化”。中国采取更长远的反击策略,缓慢改变对钓鱼岛的控制。

2022年8月,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窜访台湾,中国大陆并没有直接对台动武。

2023年“气球事件”中,中国尽管强烈反对美军打击,但再次没有对美升级反制措施。

可以说,如果换成任何一个没有定力的国家,就有可能利用民族主义情绪对美国进行反制。比如,美国仅仅是在乌克兰煽动颜色革命,想把乌克兰拉入北约,最终俄罗斯就发起了一场战争。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为什么从来就不是一个走极端的国家呢?外国人恐怕真的不懂中国。

首先,中国要优先发展经济,在处理许多争议事件时的需要保持理性和克制。对中国来说,我们最大的战略就是发展,这才是中国最大利益所在。决定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方向的不能是情绪,而是要在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做出最符合中国利益选择,中国一直走在对的路上。美国越是希望中国犯错,中国就越会不走极端。

其次,在不升级报复措施的情况下作出反应并不意味着对外“无所作为”,中国使用适当而且对自己更有利的反制措施,被证明是有效的。经验证据表明,中国会首先评估该事件是否损害了中国的核心利益。 并且评估反击造成的影响,最终塑造对自己有利的态势。

比如,日本对钓鱼岛的控制权,当是中国海警力量不足,现在转向了中国占居了优势;再比如,佩洛西窜台事件后,解放军在事实上改变了台海军事态势,极大的压缩了台军的防御纵深,塑造了对大陆更有利的军事态势。美国对中国的芯片战争,中国只是在默默发展自主技术,厚积薄发差得只是时间。所以,别看美日挑衅了,中国的反击往往在更长远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收益,可以牢牢把握了事态的主动权。


最后,即使中国的核心利益受到损害,达成协议解决问题也至关重要,同样需要理性。2016年南海仲裁案期间,中国首先对菲律宾实施了外交、军事和经济手段进行反制,而非使用战争手段。 等到了杜特尔特时代,中菲双方在搁置仲裁的共识下达成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协议,中菲关系出现重大转折。这也充分证明,更强硬的军事手段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维持一个和平的外部发展环境。

总体而言,中国在处理外国挑衅事件时,保持了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大国的战略定力,保持了冷静和睿智,往往选择对自己国家利益更有利的反击方式。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发展国力所需要的一切,一个爱好和平、更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对当前的中美竞争非常重要。


中国在朝鲜战争时就升级反击措施重击美国,并一战打出国威。有人会说,现在的中国什么时候可以升级措施反击美国呢?这要看美国干了什么,还要看升级反击措施是否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绝对不会放弃自己升级反制的权力,但是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反击方式,绝对不能让美国掌握主动权,这一点更重要。

西方学者根本看不懂:中国为何很少升级措施反击美国的挑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