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孙子兵法》与诸葛亮北伐(一)

2022-06-05 12:26 作者:松露美食家  | 我要投稿

     

     诸葛亮北伐,是指公元228年至公元234年六年时间里,蜀国丞相诸葛亮对北方的魏国发动的五次进攻战役。诸葛亮五次北伐均没有取得战略上的胜利,相反在其第五次北伐过程中,诸葛亮本人病死于于五丈原前线。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是作者罗贯中虚构的,诸葛亮北伐实际上是五次,兵出祁山战场也只有两次。诸葛亮五次北伐均失败原因何在?结合诸葛亮五次北伐路线图,笔者结合《孙子兵法》后非常震惊地发现:诸葛亮五次北伐完全违背了《孙子兵法》的基本原则,他好似完全不懂《孙子兵法》!从《孙子兵法》可以推断出:蜀国“存也诸葛亮,亡也诸葛亮”!

     《孙子兵法》开篇明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必须认真研究。诸葛亮在死前的6年内对魏国发动了5次北伐战争,再加上他指定的继承人姜维在公元238年到公元262年之间,也先后发动了11次北伐战争。两人在34年内,合计发动了16次北伐战争,这还没包括蜀国的内战。“兴师十万”需“日费千金”,诸葛亮肆意发动战争,这才是三国时期蜀国最先灭亡的根本原因!蜀国亡国与“乐不思蜀”的后主刘禅关系真不大。“好战必亡”在蜀国也再次得以验证。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蜀将魏延向诸葛亮提出的“子午谷奇谋”才是完全符合《孙子兵法》原则的战略。“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魏延认为:魏国关中守将夏侯楙怯懦无谋,建议由魏延亲自率领五千精兵,从褒中沿着秦岭往东行进,到子午以北,奇袭关中,最后与诸葛亮异道会师于潼关。但诸葛亮却简单地认为从子午谷进军过于凶险,否决了魏延提出的成功战略,转而釆用了“一出祁出”的必败战略。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诸葛亮因为进军凶险而否决掉“子午谷奇谋”这个正确战略,才正是暴露了诸葛亮不懂《孙子兵法》的最重要依据;也是诸葛亮没有做到“知彼知己”“避实击虚”的具体表现;也注定了诸葛亮五次北伐必然以失败告终。进军凶险程度,能和“子午谷奇谋”相媲美的进攻战略,就是35年后由魏国大将邓艾指挥的偷渡阴平而灭蜀了。

     公元263年10月,在偷渡阴平战役中,邓艾将军亲自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沿途真是山高谷深。邓艾指挥军队将士们沿途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越过了七百多里无人区域。在进军途中,粮运不及时,军队曾多次陷入困境。特别是当行军到马阁山之时,道路断绝,军队一时进退不得,邓艾身先士卒,用毛毡裹住身体滚下了山坡……邓艾率军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迫降蜀军守将马邈。邓艾亲自督战绵竹,蜀军全线崩溃。邓艾挥军乘胜进击,一鼓作气进逼成都。蜀国皇帝刘禅派人送上皇帝的印绶,并写信请降。邓艾率军进入成都,蜀国灭亡。邓艾趁两军主力相持之际,率偏师出奇兵,进行大纵深迂回穿插,绕过蜀军的正面防御,直捣蜀国首都---成都,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邓艾深谙“避实击虚”的战争原理,他所指挥的偷渡阴平战役,堪称中国军事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经典的战役,已作为军事史上的杰作而载入史册。

     试想一下,如果诸葛亮熟读了《孙子兵法》,没有简单粗暴地否决“子午谷奇谋”;而是学习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策略,诸葛亮亲自率兵出祁山“佯攻”,再命魏延率五千精兵沿子午谷奇袭,长安将唾手可得,那么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必成大功并载入史册。

                        (  未  完  待  续  )

     


《孙子兵法》与诸葛亮北伐(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