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温度=核心内脏温度+体表皮肤温度

体温的奥妙
注,热水的大部分热量只能增加皮肤温度,热水的热量是好难传递到 内脏
生物体生存的自然环境温度变化很大,有些地区不仅四季温差大,日间温度也有大幅度变化。而在各种环境温度下,人体各部位的温度也并不完全一致,但脑和躯干核心部位的温度却能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在研究体温时通常将人体分为核心与表层两个部分。核心部分的温度称为体核温度;表层部分的温度称为体表温度。
体表温度一般低于体核温度,在体表层各部位之间也有较大温差,且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体表层最外侧的皮肤的温度称为皮肤温度。当环境温度为23℃时,足部皮肤温度约27℃,手部约30℃,躯干部约32℃,额部33~34℃。即四肢末梢皮肤温度低,越近躯干、头部,皮肤温度越高。当气温达32℃以上时,皮肤温度的部位差异将变小。与之相反,在寒冷环境中,皮肤温度的部位差异变大,即随着气温下降,手、足部皮肤温度降低最为显著,而额头部皮肤温度的变动相对较小。皮肤温度与局部血流量密切相关,凡能影响皮肤血管舒缩的因素都能改变皮肤温度。例如,人在寒冷环境中或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皮肤血管紧张性增高,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特别是手的皮肤温度显著降低,可从30℃骤降至24℃[01][02]
[01]Head temperature modulates thermal behavior in the cold in humans[J]. Temperature, 2016:298-306.
[02]李运清, 霍雅黎, 李云富,等. 健康冬泳者体温变化及与血压的关系[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