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第二波?数据分析显示不影响五一出行
#新冠病毒疫情第二波#
4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全国疫情防控情况以及五一假期的疫情防控措施。据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各地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个别地区疫情有小幅上升迹象。全国发热门诊监测数据显示,全国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的波动状态,特别是4月上旬的疫情降至2022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具体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全国共报送41681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涵盖158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及其亚分支(构成比66.2%)和BF.7及其亚分支(构成比29.8%)。其中,BA.5.2及其亚分支包括DY.2(16.7%)、DY.4(11.6%)、BA.5.2.48(11.2%)、BA.5.2.49(8.5%)、DY.1(8.3%)和DY.3(5.1%)等;BF.7及其亚分支包括BF.7.14(21.0%)、BF.7.14.1(3.1%)、BF.7.14.5(2.4%)、BF.7.14.4(2.0%)、BF.7.14.3(0.3%)和BF.7(0.3%)等。114个进化分支的构成比小于0.1%(共占1.1%)。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


此外,全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为2661例,较峰值下降了92.6%;全国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数为79例,阳性率为0%;全国发热门诊就诊人次为6.8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2.6%;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数量为3929例,较峰值下降了99.8%;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数量为10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重症2例、基础性疾病重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8例;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数为0例。



综上所述,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各地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个别地区疫情有小幅上升迹象。因此,五一假期的疫情防控措施仍然需要加强,但不会影响人们的出行计划。

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和中国疾控中心专家也参加了发布会,强调了“五一”假期各地要按照“乙类乙管”要求落实防控措施,要求各地旅游景区加强场所卫生管理,做好游客健康监测和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五一假期确保急诊24小时开放,以保证人民的安全和健康。

随着五一假期的临近,人们的出行需求也逐渐增加。然而,疫情仍未完全结束,健康安全依然是人们出行的一大考虑因素。以下是笔者给大家的五一出行提醒,希望能帮助大家在五一假期出行时保护健康安全。

首先,外出游玩前需提前规划行程,尽量避免人多拥挤的场所,错峰出行。同时,关注有关专业部门的旅行提示,了解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疾病流行现状。若有身体不适,尤其是老人、孕产妇和有慢性病等特殊人群,建议请专业医生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后再决定是否出行。自驾游需提前做好出行攻略,避免疲劳驾驶。

其次,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遵守咳嗽礼仪,注意手卫生,关注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物。老人、体弱人群及孩子更要注意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

第三,科学佩戴口罩。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进入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时,建议佩戴口罩。

其次,外出注意饮食安全,避免食用不卫生的食品,尤其是生食海鲜等易感染病毒的食品。

再次,做好防护避免蚊虫叮咬。在蚊虫多的地方,穿长袖长裤,涂抹防蚊液等措施。

另外,避免与动物密切接触,尤其是野生动物。

最后,若出现发热、咳嗽、腹泻、出现皮疹等症状时应密切关注,当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就诊时,带好口罩,要告知医生外出史,以帮助医生诊断。

在五一假期出行时,健康安全是最重要的。大家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科学佩戴口罩、避免野外露营等风险高的活动,做好防护措施,度过一个愉快、安全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