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验帖I21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研经验帖来了!看看学姐怎么学!

2020-08-05 16:14 作者:鱼小硕专业课  | 我要投稿

Hello!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小新学姐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

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的备考经验帖干货!

 学姐信息



专业方向:汉语国际教育方向

初试350+

初复试均名列前茅

高分上岸!


助你2021考研一战成硕!

很高兴能为大家指点迷津,

告别择校、复习迷茫期!

早日确定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021一战到底!



01

我为什么要考研?

本科对外汉语(大三那年这个专业改名汉语国际教育),现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读研的原因是,我想进入高校任教必须提升自身的学历,另外考研读研可以在各个方面提升自己,本身也对这个领域继续深造也很感兴趣,毕竟云朵以上的风景,只有与山齐高者才能看到。





怎样选择合适专业和学校?

定地区—定学校—定专业--确定方向--研究真题--参考报录比






专业课初试复习时间线安排

整体复习规划





(一)准备阶段(3--4月份):定学校,买书,查资料,看经验贴,找到合适的笔记,规划整个考研的大致时间安排。(二)基础阶段(4--6月份):因为这个阶段学校还有些课,英语背单词并且做1997--2005年的真题,分析长难句,记忆真题中单词的意思;专业课大致过了一遍书,以现汉、概论为主,穿插着文化和跨文化,并且找到合适的学习节奏。(三)强化阶段(9-10月份):暑假是一个很能拉开差距的阶段,也是一个强化阶段。我的强化阶段在9月份开始,英语单词一直背,做2000--2016年真题,并且开始分析真题出题的套路;政治开始看肖秀荣三件套;专业课现汉、概论、文化、跨文化过第二遍,而且加入了古汉和语纲,语纲和现汉结合着看,并且整理出自己顺手的笔记。(四)提高阶段(11月份):英语单词要一直背到考试结束,真题2016--2020年,继续总结套路;政治1000题做第二遍;专业课概论和跨文化开始背,专业一做一些名校的题,开始认真分析专业课真题题型和出题思路。(五)冲刺阶段(12月份):英语开始准备作文模板,训练新题型和翻译;政治做肖八肖四,背肖四,我只背了肖四;专业课理解背诵分析真题,总结答题套路。关于每天的时间安排一般会稳定在8个小时左右,上午政治和专业一,下午英语和专业二,晚上看情况安排(这样安排的原因是考研时间是上午考政治和专业一,下午考英语和专业二,这样可以培养你在那个时间节点关于这个学科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考场答题),不熬夜也不早起,正常7点起床,晚上9点出自习室,晚上11点左右睡觉,中午回宿舍午休半小时,一周会放松一天或者半天,保证自己在教室的时候精神状态是好的,不打时间战。

关于复习时间线的小建议





(一)准备阶段(3--4月份) (二)基础阶段(4--6月份) (三)强化阶段(9-10月份)(四)提高阶段(11月份)(五)冲刺阶段(12月份)


公共课、专业课备考建议


01

政治


(一)个人复习经验:

政治一直跟的老师是肖秀荣老师。视频课我推荐徐涛,讲的非常有趣,通俗易懂。买得资料:精讲精练➕1000题➕时政(一本小册子,肖老师出的)➕八套卷➕四套卷➕冲刺卷(徐涛/腿姐都可以,也可以都买)。有很多人不推荐精讲精练,我觉得这本书还是需要买的,虽然非常的厚重,但是知识点非常全,相对于徐涛那本精简版而言,知识点比较全。当然徐涛的那本也很好,因为你可以跟着视频做笔记,嘻嘻,所以权衡一下,各有利弊吧。


(二) 复习建议

政治建议七八月份开始学习,也不能太晚了,这能保证你有一个充分的学习时间,不至于学到后面感觉自己什么也没抓住。政治这一科,我觉得是那种可以冲刺一下提分的,所以最后一个月是学习政治的关键期,尤其是四套卷出来之后,估计一天的一半精力都在政治上。

今年政治考完,网上有很多说法,有的说肖秀荣老师没押到题,总之,说什么的都有,但是我还是推荐肖秀荣老师。毕竟肖秀荣老师是政治的一个指向标,心里比较放心吧!


(三) 参考书单

买得资料:精讲精练➕1000题➕时政(一本小册子,肖老师出的)➕八套卷➕四套卷➕冲刺卷(徐涛/腿姐都可以,也可以都买)



02


英语


(一)个人复习经验:

我报了班,个人觉得让比较觉得这个钱花的值的大概就是写作课,确实学完写作,我真的知道写作怎么写的,会让我觉得非常的放心。单词课也还可以,巩固基础。但是其它的课程我觉得有点耗费我的精力,分走了我大部分的时间。


(二) 复习建议

多记多背多练

8~9月:刷2005年~2016年英语一真题,每天做一篇,做完看视频讲解,总结错题原因和不认识的单词。

10月~11月:二刷2010年~2018年阅读,跟刷题班讲解,在课程前一天刷完老师要讲解的文章,一般一节课讲3篇;刷2015年~2018年小三门,新题型按7选5、排序、选词填空题型分开刷。

12月:刷2018~2020年阅读,限定时间70分钟;2019年整套模拟,3小时,模拟完研究真题。


(三) 参考书单

英语你需要准备的资料有:张剑的黄皮书(个人觉得05年以前的真题不用买)➕恋恋有词或者红宝书(我是直接看的考虫发的单词书,也很好用)➕一本长难句(何凯文的也很多人在用,我是直接跟着视频来学的。)

英语我推荐的视频:语法/新题型➕唐迟的阅读➕考虫写作老师的写作课➕新东方老师的完形填空



03

专业课


(一)个人复习经验:


1.现代汉语

 现汉是重中之重,考察分值100分以上,每个阶段的复习现汉都是重点。第一轮复习最重要的是认真思考。要仔细看书,无死角看书,书上的犄角旮旯都要认真看,配合做笔记和课后习题,每章的注释、表格、课后题都要认真思考。要搞清楚整本书的知识体系,搞清楚每一个概念。第二轮要针对重难点,结合中传真题复习。中传的重点有音变、词的结构类型、同义词和整个语法章。将中传真题中的每一种题型分类整理,总结解题方法。我自己的方法是在A4纸上分题型整理,按年份抄写题目,写下答题过程,总结答题方法与技巧,最后装订册,方便后期拿来复习和背诵。今年的题目复现了大量真题,如名词解释“调值和调类”、“隶变”、“仿译词”,层次分析“不知道他会不会答应让你去”,简答题“构形法和构词法”,有30分之多,更加体现了真题的重要性。第三轮要踏实背诵。背诵整本书的内容和我自己针对中传真题总结的笔记,能默写出知识框架,注意知识点之间的串联,注意每天合理安排任务量,要背到考试。

这本书非常非常的重要,它的分值可以占到100分,个别年份更多。所以前期六月份之前对这本书的学习,我建议每天都需要3小时以上,它不仅注重理解,也十分注重背诵。往年中传的名词解释考的比较偏,比如19年有个“学习型词典”,但从今年的题来看,考察的知识点还都比较基础,比如汉字的特点。所以一定要十分注意这本书的学习。其次课后题非常重要,可以做两三遍,分阶段练习。我认为这本书非常注重实际的练习,除了课后题,建议练习全国真题,其中以北京地区的为主。有精力的话,建议和语言学纲要结合,会有很多新的体会。

配套用书:黄伯荣/廖序东有一本专门书,是和现代汉语配套用的,上面有课后题答案和一些习题,我觉得还不错,就是有些错误,做题需要注意。


2.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这本书只需要看一二册,中传的题一般都是书上的,一般都是摘取一小段,主要包括繁体字写成简体字、断句、造字法、翻译、结合文章的一两个问题。20年只考了翻译和繁体字变简体字,所以比较简单,但是学习的时候,建议都要学,不能盲目的认为明年的考题一定会和今年一样。古代汉语不需要很长时间,一般暑假开始,过两遍,理清每句话的意思,知道断句处在哪就可以了。中传考的相对简单,分值一般在30-50分。2020年考的是课外的篇目,分值35分,给一篇短文加标点和翻译,好在难度不大,还是运用平时积累到的句读和翻译的方法。建议学弟学妹们做练习就用参考书目上的文选,不用另外找文章。古汉的学习重在培养语感,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主要矛盾还是现汉,学弟学妹们对古汉不要有畏难情绪,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就好。

配套资料:古文翻译就够啦!这个不需要太费心力。


3.中国文化概论

这本书和文化要略不同,虽然内容上有重合部分,但是侧重点不同。这本书建议以大题为主,以选择题/判断题为辅,重在理解。比如今年就考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所以复习需要全面。

今年中国文化考察分值45分左右,35分客观题,10分主观题。参考书只给了文化概论,但是文化概论这本书只适合出主观题,学校近10年的真题都没有改变过出文化客观题,而文化要略这本书非常适合出客观题,所以复习时文化要略和文化概论都看,客观题复习文化要略;主观题复习文化概论,背诵目录和课后习题。文化要略内容杂碎,要注意归类记忆,选择填空容易考人名、地名、书名、作者姓名、景观名称、“最××”、“四大××”。判断题容易考朝代、作者姓名、地名、“最××”、建筑名称。值得注意的是,中传文化小题的重复率较高,所以要重视中传真题,最好把真题中的文化小题都背下来。文化概论这本书看起来比较乱,但是上编、中编、下编的划分都是有规律的,注意每一章节的小标题,是主观题的论点,作者引用的例子可以作为主观题的例证


4.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这本书比较难啃,因为太难背啦!结合老师的笔记列框架,形成自己的逻辑,有精力也可以形成自己的笔记,这样背诵起来条理分明,概论建议早点背诵记忆,九月份之前这些准备工作做好,就可以开始背啦!

往年考三道简答,30分,今年只考了一道题,10分,而且考的是教材评估,是一个比较偏的知识点。这本书的学习建议大家打印笔记和课后题答案,背诵默写。要学会精简要点,组织框架,每道题记住框架(论点),论述部分根据经验填充。这本书一共考八章,12月份的时候可以一天过一两章的课后题,方法是先默写答题框架,大致能把整体背下来,这样过个三四轮,效果非常好。

超纲题:今年有两道简答“结合社会建构主义模式分析教师发展”和“汉语教师的情感素养”,似乎不在参考书范围之内,像是教育心理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的结合。但是不见过不代表写不出来东西,我当时不知道“社会建构主义模式”是什么意思,就拿《教育心理学》上的建构主义来答的,后来考完在mooc上看到了刘珣老师的《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课程才发现有这一概念,意思也和我答的差不多。“汉语教师的情感素养”那一题也很好答,我当时用案例分析积累的素材来答的,还有我看过陆俭明先生的《话说汉语走向世界》,也有提到过。我相信备考过程中我们都积累了很多知识点,对汉语教师职业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应对这些“超纲题”没有问题。建议大家平时可以看看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论文,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的思维更加发散。


5.教育心理学

这本是新增的书逻辑性很强,条理清晰,所以直接拿课本来背诵就好。每一节书中都有提示重点,所以也没有那么吃力。课后习题记得做,有助于理解和划重点。可以参考其他院校的真题来复习,如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将其他学校考察的知识点在我自己的框架上用星号标识出来,着重背诵,如“⭐建构主义学习观“。


6.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这本书也比较重要,今年考到了文化词汇和萨皮尔-沃尔夫假说!文化词汇要注意这本书非常薄,所以很快就能看完,你只要保证后期两周过一次就好啦!跨文化考了三道主观题,共30分,题目很基础。胡文仲的书很薄,可能看了会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大家可以补充看祖晓梅版的还有关世杰版的,内容更加丰富。背诵的话打印纸质笔记,值得一提的是,中传改革之前用的是关世杰版,我觉得这本书里还是有很多有用的知识点,如“跨文化人际交流的技巧”,可以作为案例分析的模板。跨文化这部分的知识很有趣也容易记住,大家要学会思考,学会总结。



7.外国文化史

外国文化考察分值5分左右,填空题和判断题。注意: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客观题可以从全国汉硕真题集、报班讲义各种汉硕考研的公众号上积累。每天给自己定任务,例如背15条中国文化和5条外国文化,这个任务量根据临近考试的时间来调整。大题和小题准备充分。我舍友考的武汉大学,有类似的一本书,她告诉我宗教和文化这两部分一般是重点,所以多多关注这两部分没错啦!还可以试着记忆背诵其他学校出现过的外国文化真题。


其它建议

 看看我想对你们说的话 

亲爱的,请务必加油!

信息收集渠道

中国传媒大学官网 www.cuc.edu.cn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http://yz.cuc.edu.cn        

考研辅导老师

百度 学长学姐 导师等

心态调节

注意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是我最大的感悟。我的身体比较弱,各种生病真的会打击你的自信心。

做好规划,月规划—周规划—每日计划,这真的非常重要,它能清晰地告诉你,你目前的水平。

远离手机 可以放在宿舍 这样就摸不到啦——

计时器 我觉得很好用!10rm,你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背书的时间,提高效率。

方法总结

别多想,坚定选择,做好计划,只管努力!考研是是一场持久战,我们不要狭隘地认为考研只是在学业上的修炼,考研也修炼了我们的人格。考研能磨练我们的意志力,这种为梦想奋斗的激情,是一种长久的、可持续的热情,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要保持这种状态。考研,要经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方能收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乐!


经验帖I21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研经验帖来了!看看学姐怎么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