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梦遁 (1)违约的邂逅

2023-07-14 23:17 作者:笔客谷雨  | 我要投稿

这天的夜空同前几日一样明朗,但却倍受人们关注。许多电视台都把摄像机对准了这宁静而又不平凡的夜空,很多人为了这一时的邂逅已熬过了花甲年近古稀甚至耄耋,此时的沈燚也已年近花甲。然而这么多年的等待却终归还是成了泡影,它的出现还是被永远地留在了他们这辈人的想象中。 这么多年的等待原只是为了共睹真理的准确、唯美与浪漫。尽管早在前几天,各国天文局(如国家航天局CNSA、NASA、DLR……)就放出消息:目前尚未观测到哈雷彗星的回归迹象,它可能已经在宇宙中消失了。不过话虽如此,但很多人还是选择了相信眼见为实,于是……终于,半个月后NASA和CNSA联合发出消息:After comparing the photos, we found that as early as January 2013, Harley's figure disappeared into the space.(对比照片后我们发现,早在2013年1月,哈雷的身影就消失在宇宙中了。) 对于这个时间沈燚他们这一辈人自然是不陌生的,毕竟2012年12月21日曾是被玛雅文明所预言的时界末日。对于那时还只是一个八岁的孩子来说“世界末日”可能并代表不了什么,但在那段时间里他却真的同小伙伴们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 虽说他相信这消息的准确性,但他今天还是站在了窗前,就在那傻傻的站着,呆呆的望着窗外的夜空。口中不停念叨着那条消息并开始翻找他的记忆。他已经很久没有像这样停下来回忆他的过往了。看着脑海中不断闪过的那些已经过去了的喜怒哀愁,他浅浅一笑,虽然心中思绪万千,但由于常年在物理学上侵淫,他的文学素养已经被他追求严谨的思维消磨殆尽。 他继续回忆着,直到那个画面在他眼前浮现:那天的夜空同今夜一样明朗,无云,满星。那时他正坐在楼上的书桌前,两手压着作业,像现在一样呆呆的望着那宁静、寂美的夜。看着这渺漫星空,他感叹到:“漫漫长空无尽,渺渺人生蜉蝣,来世一遭,何为?”继续看了一会后他又瞟了一眼手臂下正压着的作业:“啊呀,做个毛的作业啊,躺着玩手机多爽。”于是他便从抽屉里翻出手机,打开相机,对着这夜空按下了快门,然后他便把拍得的照片发到了空间里,还附上了一句:兄弟们,出来看星星啦!这之后他就刷起了QQ看点,开始了网上漂流,直到那篇叫做《关于2012》的文章出现。虽然已经过去了42年,但就在这一刻,那篇文章的内容却无比清晰呈现在他的脑中,这感觉就像它早已被镌刻在了他DNA中,一直等待着他的再次翻阅。 文章的内容是这样的: …… 2010年,太阳活动全年异常。 2011年,地球内部升温。 2012年,4.0级以下地震频繁发生。 2012年12月20日晚,大量玛雅“遗民”在祭坛前自尽。 2012年12月21日,所有异常现象消失。 …… “撼世巨闻,撼世巨闻,2012年12月21日,16时17’27”地球停转1秒……” 那天这一消息在转瞬间便轰动全球,特别是物理学界——地球上的物体并没有如牛顿第一定律所说保持原有的速度沿地球表面自西向东飞出,若不是太空中的部分卫星运行轨道出现些许偏差,可能根本没人能发现这个问题。事后牛顿运动定律遭到怀疑。 25’30”,又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从各国家天文台传出——8分钟前整个太阳系发生骤停!......一时间各学科的大厦都出现了将要倾倒的迹象,可事后物理学家们做了大量实验后发现各大定律仍然适用。(这是为什么?地球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尽管如此,世界灭亡主义者们仍抓住时机在互联网上散布各种各样的文章,弄得全世界都人心惶惶,而且一时间学界也是众说纷纭。 半年后灭亡主义者们在网上“销声匿迹”但学界对此事的研究却并未就此终止。 5年后,一份奇特的报告发表,那原本已被人们深抛脑后的话题又被重新拾起——报告作者就前南非总统曼德拉的死亡入手结合雅典预言解释了许多2012年后发生的事,并做出原地球已经毁灭的推测: ……其实地球已经被毁了,不过这里所说的“毁灭”指的并不是完全的毁灭,这应该只是发生在生物圈的一场“灾难”。 太阳与地球活动的异常引起了冰川消融和地震,地震震塌了房屋,并引发了海啸,而后海啸吞没了沿海的建筑;混乱的气流让世界各地暴雨频频;融化的冰雪顺着山势向着低谷肆虐……无数的厄难同时发生,所有的陆地生物不得不走向了命的尽头——无一生还。 而这一切灾难的开端,可能便是全太阳系或者全宇宙停止运转的那一秒,但是面对如此浩劫,“我们”(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体)到底是如何活下来的?这或许便只能是所谓的“神灵”的功劳了。 也许在他们眼中,我们只是一些比较精细的“三维模型”。他们把我们打造好,放到一个写好的运行程序里,然后我们便获得了运动的能力,因为运动,我们看到的东西便发生了改变,为了方便我们的描述,我们把这个变化的过程称作“时间”。也就是说时间是由运动造成的,没有运动就没有时间。正如前文所述,全宇宙的运行都发生了停滞,那么在那一刻时间便失去了意义,根据牛顿运动运动方程便可以知道在那一瞬间所有物体的位移都为零,不过既然时间失去了意义,那么与时间相关的公式定律自然也就是去了意义。 那我们到底是怎样活下来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大概便要从他们打造我们的初衷谈起了。他们为什么要建立像我们这样精细的模型?是为了拍一部动漫,一部电影?或者是做一款游戏?还是模拟一个世界的运行?第一者肯定是首先排除的,毕竟动漫的话没必要做的这么精细;第二者的话倒也可能,但是像这样的游戏可以用来干嘛?体验生活?于此便让我们暂且放下对这两方面的讨论。在此笔者有如下猜测: 他们为达到某种目的,在他们的“电脑”中照着他们的样子把我们创造出来,以实现这一目的。本来的话项目顺利进行,程序正常运作,可就在某一时间段内模型中出现了大量的待计算数据,程序中出现了一些小bug,这不仅导致了他们电脑的运行超载,还影响到了程序的运行,然后部分程序参数出错,于是他们赶忙修复bug并更新模型版本,终于在人类的公元2012年12月21日那天,他们完成了修复更新工作。如是我们便得到了一个关于宇宙起源“新”的解:我们所处的宇宙是由“电脑”前的“神灵”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创造的,也就是说宇宙不是自然出现的,它是被设计出来的。 如上所述,电脑前的神灵用一个建模软件以及一个运行程序创造了我们,让我们不仅有了身体,还有了生命。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坐到电脑前打开建模软件,拼拼凑凑做出一个世界模型,然后又敲敲打打写出运行程序,再然后……我们是不是就成为了另一群所谓的“神”。(笔者注:以下内容纯属瞎扯,且已超出了文章讨论范围,可略读或跳至第24段) 三维模型,顾名思义,便是只有三个维度的模型。那么三维之上再套一个三维,是不是便成了六维?但是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三维后面不应该是四维吗,怎么就直接到六维了?既然如此,那么四维和五维又是什么? 众所周知,三维即长度、宽度、高度,任和有能量、有质量的物体都具有这三个参量。当我们敲下键盘上的“R”,模型运动起来,这三个参量便会随之改变,为了更好的描述这种变化,我们创造了另一个参量——时间来辅助我们,于是我们便得到了第四维——时间,也就是说我们是生活在四维的时空中的生命。 那么五维又是什么?关于它的讨论我们需要联想到这样一个事实:当人们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们总会去设想如果“我”怎样做,会有怎样的结果。那么倘若“电脑”前的那些人把“我们”的那些设想调出来,并通过别的什么方式将之转化为指令去命令其它模型中的“我们”,以便他们能够更直观地观察“我们”所做出的不同选择对“我们”个人的以及整体的发展会造成怎样的影响,那么……现在让我从脑中搜索这样一个名词:平行宇宙,是的笔者认为五维即为平行宇宙。当然,关于五维还有一句话不得不提:光锥之内就是命运。(只是为了能让这句表述能够适配笔者的观念,我们需要加上这样一个条件:所有的人或物都能投射出无数的光锥) 由上,我们便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三维是物质存在的基础,四维是物质运动的结果,五维由于兼性可能的存在而存在,六维是属于观察者的世界,而且那个观察者的世界同样遵从这个结论。(毕竟我们也可以是观察者)然后我们便可以得到一个更深一层次的结论:宇宙是十维的。 那么十维往后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还是十维,或者说是一个点——奇点。一个十维是一个点,很多点连起来形成一条线,线又围成面……从点到线,由线晋面,又由面成体,形成事物存在的基础,加上时间,万物得以运行,最后演算运行兼性可能造就平行。宏观平行无限放缩后又成了微观的点,众点相连便再次出现了线,线线相接又成了面…… 沈燚记忆中的文字到这里就结束了,不过他也不想再继续回忆下去了,因为他从中感受到了一股莫名的压迫。 只是看着外面的星空,他终还是没能忍住,于是他便继续回忆起了他的过往……

梦遁 (1)违约的邂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