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里的那些生活的故事(三)
上一期的主要内容是大一上学期和大一寒假的内容,那时候的照片留下的还不多,毕竟当时对大学也有点没太适应,所以很多时候,更多的是用眼睛去感受,而不是用相机去记忆。

当时提起电动车,我们的代名词基本上都是:智商税、骗补、配置低、续航低,谈起这种车都是连连摇头,而现如今,电动车则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绕不开的话题,不得不说,你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了吗?

我的平时晚上跑步路线大抵如下:坐地铁先到工业展览馆站(买车之后是开车到万象城地下停车场)——从万象城东门出发沿青年大街到青年公园凯宾斯基附近——原路返回万象城(绕青年公园走一圈或直接奔市府广场方向,后者的情况下会坐二号线回万象城拿车)——顺路买一杯奶茶/星冰乐/时间允许的话去反斗城买多美卡,这个不分周末和工作日,只要我想跑,就来这么一圈子。当然,不可抗力因素也是有的,比如说,2020年-2022年的特殊时期阶段,这个我想跑也出不来啊。

如果你想着,下课之后能够在这种人潮中去食堂找到空位,那么确实是“现在是,幻想时间”,别说食堂了,中午就连外卖如果不提前点好,你就等着饿一中午吧。我们寝室的常规操作一般是,11点多就提前预定好食堂的配送,因为11点半之后,随着大家都在博雅楼点餐,整个楼本就脆弱的网络变得更加的弱不禁风,动辄点餐失败或者扣款失败,那样你还是得饿肚子,也不知道现在博雅的网好没好,反正截止到我大四那年也就是去年,博雅楼的1、3尾数教室以及1楼的大部分教室的网络都近乎于没有,很邪门。

彼时野马在大学生当中非常有人气度,因为极高的性价比、pony car的外观,赢得了不少哥们儿的好感,在我们学校里当时只要用一个月就能把各个颜色、各个trim的野马收集齐全,还能附赠几个杀马特改装的版本。




从初一开始,我拍飞机拍了差不多十年了,在这其中,最主要的战场就是桃仙小树林。







我们学校的老师,大概青睐以下几个牌子:沃尔沃、雷克萨斯、宝马、奔驰、奥迪,这点跟庆应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地方的。

我第一次看到这台车,应该还是拜那部《一起来看流星雨》所赐。












彩电塔其实很多年以前是可以登塔观光的,我小时候可能也去过,但是记忆很模糊了,现在我记忆中应该也是不能登塔观光了,只不过作为沈阳的“skytree”,单纯的你在外面拍拍照片风景还是不错的,我也经常会来这附近遛弯。


最戏剧化的还要数建设大路上的兴隆大天地,我高三高考前他还叫兴隆大天地,但是高考完就变成了龙之梦大天地了,这速度就问你服不服?


















九号线开通之后,虽然沈北大学城去北二路看车依然还得二号线一号线九号线这么折腾,但是总比需要从铁西广场出来之后完全靠11路步行沿着兴华街走到宜家路口强多了。























我们寝室的纱窗之前被乱扔的烟头烫坏了,正好烧坏了一个角,后来这场雨把我们纱窗彻底摧毁了,最后那一天晚上我们被蚊子吃了个饱,即便是强如我的防空导弹系统,也无法抵御这波蚊子的A10集火攻击。













以上就是这一期的内容,其实我的生活中carspot就是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我的相册里,自然也是路上的车比较多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