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之鞭:二战时期美国海军专业登陆舰艇发展史 上一

前注:此文章直接翻译自诺曼·弗里德曼(Norman Friedman)所著的《美国两栖舰船与登陆艇设计史》(U.S. Amphibious Ships and Craft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并由本人自行搜集和navsource.org提供的信息进行二次加工润色。侵删。

前言
美国的专用登陆舰思路起源于战前的美国陆军。跟美国海军陆战队不同,美国陆军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对两栖作战不太感兴趣。两者的任务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目标是辽阔的太平洋上分布着的大量岛礁,而美国陆军只着眼于欧洲大陆上的战事。也因此,当美国海军陆战队发展出攻击运兵舰(Attack Transport,APA)和攻击货船(Attack Cargo Ship,AKA)等基于各种大型客货轮改装的两栖攻击运输舰时,美国陆军在这一领域上几乎没有什么进展。直到1940年法国陷落之后,美国陆军才开始重视起两栖登陆。
正如上文所述,美国陆军的主要战场在欧州大陆上,也因此他们面对的条件也跟美国海军陆战队大有不同。入侵欧洲大陆意味着发动大规模的两栖突击,为了应对这种规模的突击,德军将调派数个师再加上大量后备队进行反击。另外,欧洲大陆上的敌方机场也难以被消灭。如果不能完全压制敌方机场,那么像美国海军陆战队所用的两栖攻击运输舰那样的大型目标会很容易被敌方飞机击沉。因此,美国陆军更倾向于使用各种可以冲滩卸载的中小型登陆舰来运载部队进行两栖登陆。这些中小型登陆舰一旦冲滩就会变得异常脆弱,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它们的损失造成的影响已经变得相对来说很小了。陆军的思路是LST(Landing Ship Tank)坦克登陆舰的始祖之一,它将要求使用大量的登陆舰艇,其优势之一便是大量的部队和坦克将可以更快的一次性卸载到海滩上,不像海军陆战队的两栖攻击运输舰那样需要登陆艇来回装卸部队。不过,由于这种冲滩登陆舰艇的建造数量一直不能满足陆军的需求,1944年入侵法国诺曼底和法国南部的霸王行动(Operation Overlord)和龙骑兵行动(Operation Dragoon)时陆军还是得接受他们的两栖作战思路将必须与海军的两栖作战思路结合起来的现实。不过,就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方面来说,他们也发现坦克登陆舰要比他们想象中的更加有用。
对陆军来说,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进攻部队能够以多快的速度在登陆后集中起来,因为敌方同时也在试图集结他们的部队。另外,陆军的这种集结是非常庞大的,因为他们想要在登陆后进一步穿透敌方的战线。在诺曼底,由于陆军担心登陆之后最初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中无法占领一个可用的港口,他们为此在英国和海军帮助下紧急制造了一个人工港,即“桑树”港(Mulberry Harbor)。在太平洋岛屿上这种问题无关紧要,因为它们的岛礁大部分都是天然的港口。
另外,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也在一些细节上有所区别。陆军由于担心后续补给会由于敌方火力损失,因此陆军让士兵们每人都携带大约80磅(约36千克)的装备,这导致在北非登陆和之后的陆军登陆行动中一些士兵从他们的登陆艇离开时跌入水中淹死。海军陆战队认为岛屿上的战斗不会持续太久,所以他们不会让士兵们携带太重的装备,也因此陆战队士兵们有更高的机动性。这些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之间对两栖作战理解的差别会帮助我们理解以LST坦克登陆舰为首的各种专门建造的中小型登陆舰的最初发展思路,另外,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海军的LSD(Landing Ship Dock)船坞登陆舰等专业化登陆舰的思路始祖。

上 初期
一 坦克登陆舰与船坞登陆舰
尽管美国陆军是坦克登陆舰概念的起源之一,但坦克登陆舰的实际出现要归功于英国。另外,LSD船坞登陆舰,LCI(L)(Landing Craft, Infantry Large)大型步兵登陆艇和LCT(Landing Craft, Tank)大型坦克登陆艇的起源和出现也要归功于英国。正如之前在两栖攻击运输舰部分中所说的,英国皇家海军的经验和建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海军在两栖行动上的发展,英国的经验和思路对美国的设计实践影响非常深刻。
英国人用“联合行动”这个术语来称呼两栖作战。他们在1940年7月组建了联合行动司令部(Combined Operations Headquarter,COHQ),专门负责发展和使用各种两栖突击技术。很快,美国海军就向英国派遣使团,建立起了与英国军方的联系。由于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想要确保与美国越紧密越好的合作,1940年秋,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都特别注意到了英国的全部两栖作战实验。当时的美国海军文档中有大量的英国提供的信息,甚至早在1941年3月租借法案(Lend-Lease)生效之前就已经有相当可观的数量了。举个例子,有一份日期为1941年2月28日的美国海军的文档,其中包括了英国坦克登陆艇的详细信息,以及英国人在其研发早期所遭遇的问题。这些坦克登陆艇的最终设计直到去年11月才交给建造厂,报告还提到这些坦克登陆艇的设计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动。
1940年6月,新上任的丘吉尔首相私下要求海军部(Admiralty)发展一种能够运载一整个战术单位编制的坦克到数百英里以外的位置并在海滩上卸载它们的运输舰。在他看来,要想对德国取得胜利,发动一场跨越英吉利海峡的入侵是不可避免的,这其中就必须包括坦克部队。海军部对这个要求的答案实际上是加里波利(Gallipoli)登陆战时情况的重现。那时,一艘运载英军步兵的受过改装的汽轮,克莱德河号(SS River Clyde),在冲滩之后将舰艏两侧的坡道放下,士兵们从这两个坡道上离开克莱德河号,冲上滩头。现在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想法可以通过英国皇家工兵新研发的40英尺(约12米)便桥复活。为此,英国皇家海军把两艘南方铁路公司(Southern Railroad Co.)的火车渡轮和8艘正在为土耳其建造的马匹渡轮征为己用——她们分别可以运载14辆和12辆坦克。她们的货物甲板都是露天的,并且安装有坡道,至少可以在靠上码头之后通过便桥让坦克可以开下船。然而,她们的性能让英国人无法满意。她们的航速都很慢,分别为12节和9节,航程非常有限,而且吃水实在太深,难以通过便桥将坦克运送上岸。

隶属于英国皇家海军建设兵团(Royal Corps of Naval Constructors)的罗兰·贝克爵士(Sir Rowland Baker),早在1938年就在参加登陆艇的设计研发工作。而现在,他迅速地设计了一款简略的浅吃水坦克渡船,英国人称之为坦克登陆艇(Tank Landing Craft,TLC)。它可以在主甲板上携带6辆25吨或3辆40吨坦克,并通过它艏部的坡道将它们卸载到岸上。TLC坦克登陆艇将可以携带坦克跨越英吉利海峡,甚至可以从英国本土直接开到直布罗陀(Gibraltar),但是不能从本土一路开到中东——这才是丘吉尔想要的。丘吉尔想要足够运载一整个装甲师的运力,即60辆坦克。


1940年9月,英国发动了他们的第一次大规模两栖行动,入侵由维希法国控制的达喀尔(Dakar)。这次进攻失败了——战后由丘吉尔亲自召开的检讨会最后总结,他们是因为缺乏坦克支援才失败的。英国人在过去一直以为步兵可以自己单独占领港口,然后再利用港口从普通的商船上卸载坦克。达喀尔的失败证明了步兵必须有坦克支援才能勉强夺下敌方的港口。然而,现在已经被皇家海军订购的TLC坦克登陆艇是不可能撑过从本土开到达喀尔的航程的。丘吉尔声明,直到这个问题解决之前都不能发动任何两栖进攻行动。丘吉尔亲自告诉海军部的计划主管,海军要建造出一艘能携带整个装甲师的60辆坦克,作为一支快速进攻船队的一部分跨过海洋并将坦克直接卸载到岸上的运输舰。
在1940年9月26日一次在巴斯(Bath)与舰船设计师们召开的会议上,联合行动司令部总监要求提供在不超过5英尺(约1.5)吃水的情况下运输60辆25吨坦克并直接在海滩上登陆的手段,以作为突击的第一梯队。他还希望能有办法释放120辆泅渡坦克,运输并装卸80艘小型坦克登陆艇(Small Tank Landing Craft,MLC)。海军建造总监(Director of Naval Construction,DNC)的第一反应就是将3艘原属于比利时的博杜安亲王级(Prince Baudouin class)小型蒸汽渡轮安装船门,坡道和释放用突出码头。对于泅渡坦克,海军建造总监建议用配有压载舱和艏门的大型运输舰来运输它们。关于小型坦克登陆艇的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使用改装油轮或配有特殊起重机的货船——这种改装货船被称为“龙门吊船”(Gantry Ship)。然而,所有这些方案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小型坦克登陆艇是基于商船的起重吊臂的起重能力限制范围设计的,因此它不能容纳超过16吨的坦克,但是现在英军正在研发40吨的坦克。不过为这种40吨坦克设计浮力装置充其量也只是个难题。在运输问题上,可以把比利时的蒸汽渡轮的船艏切掉,去掉中间甲板以腾出艏部空间,这样它们就可以容纳20辆坦克。遗憾的是,它们的续航力只有500海里,不足以进行远程航行。另外一种运输的可能方式就是使用改进的TLC坦克登陆艇,它们的拥有在14节航速下能够航行1300海里的续航力。
丘吉尔希望能够在1941年发动两栖入侵行动,为此他非常需要一种新的运输舰。但是,建造这种新运输舰在和平时期就已经是个不小的挑战了,更别提在1940年9月时英国还在遭受来自德国空军(Luftwaffe)的猛烈轰炸,国内的造船工业已经处在高压状态,并且海军还急切需要新的战舰。海军建造总监认为新的运输舰在经过一段相当长的设计阶段之后将需要18个月才能造出来一艘。他还认为一艘一次装载60辆坦克的运输舰实在太大了,最好把运载能力限制到20~25辆坦克。
对英国来说幸运的是,他们可以对世界商船界有非常深入的了解,这其中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这些商船中大部分都是在伦敦的劳合社(Lloyd’s)投保的。差不多在丘吉尔首相的会议之后一两天,联合行动司令部总监跟阿尔弗雷德·T·谢弗(Alfred T. Sheffer),一名暂时隶属于海军建造总监部门(相当于美国的建造维修局,Bureau of Construction and Repair C&R)的伦敦劳合社的测量员,提起了关于坦克运输舰的问题。谢弗最近正在着手于研究由哈兰与沃尔夫公司(Harland & Wolff)公司特别建造的用于穿越委内瑞拉境内马拉开波河(Maracaibo River)的河坝以前往加勒比的阿鲁巴岛(Aruba)上的炼油厂的浅吃水油轮。他认为这些油轮可以在两到三个月之内改装成远洋坦克运输舰——她们满足了丘吉尔的全部要求,除了航速。负责船舰建造事务的海军部总监马上乘坐飞机飞到贝尔法斯特(Belfast)以查看这些油轮的图纸,之后在48小时内马上就同意了改装其中三艘,形成了马拉开波级(Maracaibo class)。尽管有人质疑这些油轮能否在冬季安全穿越大西洋,但她们最终成功抵达了英国,之后在1941年3月14日,第一次改装会议在巴查克罗号油轮(Esso Bachaquero,1941年8月获得英国皇家海军永久舷号F110)上举行,之后米索阿号(Esso Misoa,1941年8月获得英国皇家海军永久舷号F117)和塔萨赫拉号(Esso Tasajera,1941年8月获得英国皇家海军永久舷号F125)相继开始改装。她们可以说是盟军的第一代坦克登陆舰。

当这些油轮的改装在进行时,海军建造总监另外又考虑了三种备选方案:一艘可以装载全部60辆25吨坦克的运输舰,绰号“温斯顿”(Winston);三艘较小的运输舰,绰号“威奈特”(Winette),每艘装载20辆坦克;以及15艘远洋TLC大型坦克登陆艇,每艘装载4辆40吨或6辆25吨坦克。“威奈特”的蓝图在1940年12月的一次联合行动司令部会议上被全体通过,之后一份建造3艘这样的运输舰的计划在12月14日被提交给了计划总监(Director of Plans)。她们重要到海军部总监几天之后马上在20日批准了她们的建造,并有到1942年4月要建造完成的优先度,代价是9艘护航船队急需的护卫舰被拖延建造。
“威奈特”,或者正式来说,TAC(Tank Assault Carrier)突击坦克运输舰,可以在她的下层甲板上装载20辆25吨或15辆40吨坦克,再加上150吨的卡车。她除了安装了强度加强的带有124英尺(约38米)长的桁架桥的舰艏之外,其船体侧面还开出了大型的舷侧货舱口,用于卸载卡车。她在试航时跑出了18节的最高航速,其拥有在14节航速上航行8000海里的续航力。“威奈特”总共建造了3艘,即拳师号(HMS Boxer,F121),壮汉号(HMS Bruiser,F127)和猛冲者号(HMS Thruster,F131)。

这三艘突击坦克运输舰代表了英国本土的登陆舰建造的极限。到了这一时期,英国希望能在1942年发动攻势。1940年12月21日,英国预计,除了补充战损之外,他们将再需要7艘“威奈特”和运力等同于330艘TLC坦克登陆艇的登陆舰船。“威奈特”们将不得不在加拿大或美国建造,而获取330艘坦克登陆艇是没有希望的。12月24日,海军部总监批准了在海外建造“威奈特”的计划,另外又批准了由亚历山大与布朗公司(Alexander & Brown Co.)提议的一些放大的坦克渡轮,绰号“布鲁内特”(Brunette)的建造(一时看来这些渡轮可以在闲置的造船厂内建造)。六个星期之内,“布鲁内特”计划就被抛弃,以将精力集中到“加长版TLC”,之后被改称LCT(3)大型坦克登陆艇的建造中。跟先前的TLC坦克登陆艇一样,它也很难进行远洋航行。

由于“威奈特”无法在加拿大建造,因此在1941年初,英国尝试与美国接触,希望由美国建造“威奈特”。此时租借法案已经即将实行。当租借法案在3月开始生效时,英国人对“威奈特”的进一步发展开始对美国的两栖舰船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英国向美国订购“威奈特”的订单在1941年5月下达。英国海军部选择了吉布斯与科克斯公司(Gibbs & Cox)作为他们的设计代理商,并在1941年7月30日向他们提供了原始设计图和数据,之后在9月与纽波特纽斯(Newport News)造船厂签订了建造合同。作为伪装,在美国建造的“威奈特”们被称为卡车运输舰。美国海军舰船局(Bureau of Ships,BuShips)在1941年春的某个时候注意到了“威奈特”——1941年2月的一份美国官方文档中出现了“威奈特”的设计草图。
除了大型坦克运输舰之外,英国还研发了用于携带和释放满载的LCM(Landing Craft Mechanize)机械化登陆艇的特种运输舰。这些运输舰中有些安装了特别的大承重吊臂,其中2艘被建造为可以从舰艉的滑道上释放登陆艇,油轮们也被改装以将这些登陆艇装在甲板上,并通过前后的龙门吊起重机释放它们。美国海军注意到了这些想法,1941年2月,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Office of the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OpNav)要求设计一种能够将登陆艇和驳船通过舰艉滑道放出的运输舰。
跟英国人一样,美国人最开始的想法是使用火车渡轮,在美国的语境中即为携带火车前往加勒比海而建造的大型远洋火车渡轮。很多国家都有火车渡轮,但是美国的远洋火车渡轮们因为她们的船体尺寸和航程的结合而与普通的火车渡轮不同。1941年4月,舰船局画出了两份不同的远洋火车渡轮的改装设计草图,一份用于运输登陆艇,另一份用于运输飞机。4月16日,舰船局被告知他们要在飞机运输舰版上集中精力。此时的美国民船动员计划要求将其中两艘远洋火车渡轮为海军所征用,改装为飞机运输舰(Aircraft Transport,AKV)——她们将可以运输飞机或登陆部队的重型装备。举个例子,当新泽西海铁运输号(SS Seatrain New Jersey,1942年10月13日改为莱克赫斯特号飞机运输舰,USS Lakehurst,APV-3,1942年12月3日改为机械化火炮运输舰APM-1,12月17日改为APM-9)在1942年10月被海军征用时,她的舰型被指定为AKV飞机运输舰,尽管美国陆军刚刚把她改装到能携带200辆坦克。1941年,美国陆军想要建造50艘专门用于运载坦克的远洋火车渡轮,每艘200辆。到了1941年7月,舰船局已经可以向美国海军作战部长(Chief of Naval Operation,CNO)报告他们已经在一种特化的坦克运输舰上做了一些基本设计研究,并且远洋火车渡轮的数量有限。远洋火车渡轮即便是在海况良好的条件下也只能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卸载货物,另外她们也很脆弱。结果,没有新的远洋火车渡轮被建造,美国陆军最后被说服接受由美国海事委员会(United States Maritime Commission)建造的50艘C4运兵舰。最终这些C4运兵舰归回海军控制,作为常规运兵舰使用。


舰船局之后在1941年夏季非正式的与英国讨论远洋坦克运输舰的各种问题,到了7月5日,舰船局向海军作战部长询问他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对等同于英国“威奈特”舰的美国坦克运输舰的设计研究。对此,辅助舰船委员会(Auxiliary Vessels Board)引用了大西洋舰队两栖部队的指挥官,海军陆战队将军霍兰·M·史密斯(Holland M. Smith)的问题。在8月举行的纽河(New River)大演习中,史密斯发现运输舰把坦克装入单艘坦克登陆艇的速度太慢了。在9月中旬,他提议建造一种特殊坦克运输舰,携带18辆坦克(13.5或28吨)和18艘LCM机械化登陆艇,坦克直接装在登陆艇中,登陆艇可以带着坦克迅速地从舰上放出。这种想法是基于英国在海滩坡度合适的情况下将舰上坦克直接开上岸的长桁架桥思路发展出来的。辅助舰船委员会同意了他的提议,认为这个提议应当成为设计研究的基础。像“威奈特”一样,这个设计应拥有8000海里的航程,但航速可能会降到16或17节。
这是个相当大胆的提议——这个设计将是英国“威奈特”舰和英国之后设想的船坞登陆舰的混合体。这个提议有可能是被英国使用龙门吊放出LCM登陆艇的重型LCM运输舰计划启发的。将军说,如果这种船无法被建造,那他想要将3艘英国的TAC突击坦克运输舰加入大西洋舰队两栖部队。这应该是第一个关于建造美国自己的LST坦克登陆舰的提议。
在10月初,辅助舰船委员会又同意了史密斯关于坦克驳船几乎不可能把坦克迅速运送上岸的抱怨。更糟糕的是,当时美军没有任何驳船或登陆艇能运载中型坦克。为了将这些坦克的作战实力发挥出来,美军将需要一种特殊的坦克运输舰。很显然,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将英国的“威奈特”舰交给大西洋舰队两栖部队使用,但是她们并不是全身上下都让人满意。比如说,她们面对攻击时非常脆弱,因为她们是按单隔舱标准建造的。委员会建议舰船局立刻开始设计工作以满足大西洋舰队的需求,并建造3艘这样的新运输舰。与此同时,3艘英国皇家海军所订购的突击坦克运输舰应当转为美国海军所用,并让英国本土自己再建造3艘。如果英国人不愿意,那舰船局的3艘新运输舰必须马上建造出来。辅助舰船委员会另外还建议舰船局研究现有的美国商船是否可以接受可能的改装,以及发展一种新的能够运载30吨中型坦克的坦克驳船。
10月9日,海军作战部长,哈罗德·R·斯塔克(Harold R. Stark)上将批准了这些建议,并将这些建议转交给了海军部长(Secretary of the Navy),海军部长也在同一天批准了它们。但是在那时,整个情势都急转直下,甚至连英国人都不再喜欢“威奈特”舰了。他们的3艘马拉开波级浅吃水油轮的改装先前已经在6月完成。这些油轮现在拥有了新的扁平艏,安装了水平铰链门和51英尺(约15.5米)的坡道,带有37英尺(约11米)的扩展部分,总共长出门铰链68英尺(约21米)。坦克可以通过这个长坡道直接开上海滩。她们的扁平艏让她们只能开到10至12节航速,在迎向海浪行驶时还要更慢,因为海浪无法从扁平艏分流出去。尽管她们的坡道是为25吨坦克设计的,但是40吨重的丘吉尔步兵坦克也可以缓慢地从坡道上开下去。坦克和车辆一般会直接开上去,尽管这些油轮装有2座25吨起重机,用于将坦克从一个舱口中吊出。通过使用起重机,她们也可以将2艘重型支援艇或LCM登陆艇带上船,尽管她们实际上没这么做过。另外英国人还希望她们保留一些油箱,以让她们在不参加两栖行动时作为油轮使用,但这一想法被放弃了。不幸的是,这些油轮只能用在非常陡峭的海滩上,因为她们在满载时的前方吃水达到了5英尺6英寸(约1.7米),后方吃水则为13英尺(约4米)。
完备的“威奈特”舰是更加完善的涡轮驱动舰船,设计为能够以17或18节航速航行,让她能够跟上一支快速船队。为了保持航速和适航性,她需要合适的吃水。但是,她必须在坡度比在1:35或更陡的海滩上才能让坦克和其它车辆不涉水登陆。因此,她安装了一座动力升降的90吨120英尺(约36米)坡道。英国人设想,使用更长的坡道可以让坦克和车辆在相对更平缓的海滩上登陆,如果海滩坡度比在1:60上或更平缓,船体的艉部会先着底,坡道则会直接搭进前方的水里。如果面对的是更加陡峭的海滩,那就完全不需要坡道了。因此,相对来说更脆弱的坡道只能在坡度比在1:35到1:60之间的海滩上派上用场。
在1941年8月,英国人意识到,“威奈特”所针对的最终目标,即法国海岸,其大部分地区的坡度比都接近1:100,甚至有些地方达到了1:200。平缓海滩导致的同样问题也逼迫英国人重新设计更小的坦克登陆艇。这一重新设计的坦克登陆艇之后被定为LCT(4)型,其重新设计的代价是坦克登陆艇的船体更加薄弱,以让它能够冲上1:150坡度比的海滩。“威奈特”的吃水将需要被缩减。在“威奈特”上加装鼓包将能让她冲上1:75坡度比的海滩,并且不会减少她的航速。但现在为在英国建造的3艘“威奈特”做出变动已经太迟了,因此只剩在美国建造的7艘能够进行更改。
到了1942年7月,原来的“威奈特”舰被重新指定为Mk 1型坦克登陆舰,或LST(1)型——从这个方面来说,她们是之后在二战闻名于世的LST坦克登陆舰的祖先。不过,她们的设计跟之后量产的LST坦克登陆舰毫无关系,而且被认为是代价非常高昂的失败品。举个例子,她们需要13分钟来放下她们的滑道,在战斗中这实在太慢了。讽刺的是,将能改善船体性能的常规船体和动力驱动收放长坡道结合的概念在1970年代被美国海军的高速坦克登陆舰,新港级(Newport class)所重现。另外,这个设计也可以在近年的新加坡坦克登陆舰上看到。美国1940年代末的糟糕经验证明了设计一艘有任何更常规的船体调整的快速坦克登陆舰有多困难。

到最后,解决方案还是设计一种全新的运输舰。1941年7月19日,隶属于英国皇家工兵的雷金纳德·爱德华·霍洛威(Reginald Edward Holloway)少校给英国战争部(War Office)的助理训练主管发了一份1924年10月30日被接受的专利文件的副本,来自于捷克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的奥托·波普(Otto Popper),此人在1920-29年间是多瑙河国际委员会(Danub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的秘书长。波普构想了一种在多瑙河使用的驳船运输船,这种驳船运输船的尺寸为350×70英尺(约107×21米),在艏艉之间有一块平坦的低甲板。在现代,这样的船被称为浮装浮卸船(Flo-Flo)——它将通过注水压低自身高度以装载多瑙河驳船,然后再把舱内的水排出来将它们托离水面。这种驳船很显然可以跟TLC坦克登陆艇相比。多瑙河驳船运输船在1920年代早期被设想作为一个更广泛的多瑙河联运计划的一部分,其中多瑙河驳船将被直接装入远洋货轮中。一个模型曾被制造出来,而其船体计算则由奥地利的的里雅斯特海军工厂(Cantiere Navale Triestino,CNT),伦敦的伊舍伍德公司(Isherwood & Co.),德国的布洛姆·福斯公司(Blohm & Voss)和维也纳实验研究所(Vienna Experimental Institute)共同负责。劳合社注册部批准了这个概念。现在很明显套用这个驳船运输船的设计是不合适的,因为它是在露天甲板上存放驳船的。霍洛威建议,可以在上面安装侧壁,限制驳船的数量;将隆起的艏部移除,并且驳船将自行开到艏门处以装上运输船。在差不多一个月之后,训练主管把这个概念传给了联合作战司令部。
英国的总建造官,海军建造总监斯坦利·古道尔爵士(Sir Stanley Goodall)并不对这个概念有什么兴趣。这个概念已经年代久远,并且直到最后也没有变成实船。这个概念,按他的话来说,“在英国造船业的现有条件下,奢侈到不切实际”。这么一艘又大又昂贵的运输舰只能携带2艘TLC坦克登陆艇(也就是只有20辆25吨或10辆40吨坦克),算下来需要50艘这样的运输舰才能携带相比之下数量寥寥无几的坦克。古道尔的一个助手又补充到,这样的船很难进行远洋航行,声明了它将需要绝对平静的海况才能装载或卸载它的驳船。
然而,联合作战司令部的托马斯·A·赫西(Thomas A. Hussey)上校意识到,“波普”渡轮可以变成现有的登陆舰问题的解决方案。在8月下旬,他询问了这个想法是不是完全不合现实。他对海军建造总监的说法进行了反驳,声明这样的运输舰可以在美国建造。这种运输舰可以在甲板下存放更多的坦克,并在第二波攻击时通过舰上的吊杆式起重机将它们吊入登陆艇中。另外她可能还会装载分解装箱的飞机,弹药和各种一般货物。9月5日,赫西的上级,海军元帅罗杰·凯斯爵士(Sir Roger Keyes)尖锐地向古道尔总监询问了设计的情况。
在这一切准备完成之后,在1941年9月19日讨论“威奈特”问题的海军部会议上,赫西展示了波普渡轮的专利图纸。它唯一的不足就是需要专门训练的操作人员。不过,一般水手也成功的运作了与之相似的为让巴西海军停泊潜艇而建造的船。参谋部要求在1941年9月30日的海军部会议上完成了编写。这艘运输船将携带2艘LCT(3)或LCT(4)大型坦克登陆艇,可以携带最多24辆坦克和它们的车组及其指挥人员,巡航速度14节,在此速度上有5000海里的航程。她的武装将限制到只有近距离防空武器。除了坞舱甲板之外,船上还将装有起重机,用于将最高10吨的车辆吊上上层甲板。
于是,古道尔总监让先前研发了TLC坦克登陆艇的罗兰·贝克爵士来设计新的运输舰。他把这艘船的浮装浮卸功能变成了带有封闭井围甲板的动力驱动干船坞,以适于海上航行。船体前方五分之二的部分将被覆上甲板,用于容纳船上的军官,船员以及车辆的乘员。登陆艇将存放在井围甲板上。主压载舱将安装在紧靠井围甲板侧翼的空间中,同时在里面也安装了燃油舱,锅炉和动力室。跟“威奈特”或者说LST(1)相比,新的运输舰将可以使用她所携带的登陆艇来将坦克运至浅水区域,并且她们在登陆之后可以更快的分散(登陆艇和本舰分作两处)。因为新的运输舰可以携带跟“威奈特”差不多数量的坦克,三艘这样的运输舰就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战术单位。为了防止拖延问题,1941年10月2日英国决定原定的7艘在美国建造的“威奈特”舰中只有最后4艘将被改为全新的TLC坦克登陆艇运载舰。
赫西的革命性概念最终被贝克爵士所实现,成为了TLC运载舰或者说TLC-C,这一前缀之后被改为LSD,即船坞登陆舰。这是世界两栖舰船史中极其重要的转折点。从后世的角度来看,尽管在二战时期,大规模量产的LST坦克登陆舰是盟军最重要的专门设计两栖舰船,但赫西与贝克的船坞登陆舰在战后有更宝贵的价值,因为实际经验证明了建造一艘高速的坞舱舰要比建造一艘高速坦克登陆舰要容易得多。另外,她的坞舱可以容纳随着时代变迁日新月异的各种登陆艇。

在整个1941年秋,英国对入侵法国需要的坦克数量的估计一直在飙升。就1941年10月来说,当时英国的联合计划部(Joint Planning Staff)估计将需要2150艘TLC坦克登陆艇。这么庞大数量的TLC是不可能由英国独力建造的,但是它们也不可能从美国依靠自身动力驶过大西洋,另外又没有足够的船运空间来将它们拆卸运输,英国本土的工业能力也不足以将它们全部都拼起来。英国人此前早就设想一次将大型机械化部队登陆在离现成港口很远的地方的入侵,跟之后的诺曼底登陆一样。登陆部队可能需要保持原战线一个多月,这需要每天将大约5000辆车辆运送上岸。这个问题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就是建造大量廉价的冲滩登陆舰,其可以运输卡车和坦克以自身动力穿越大西洋——也就是说,跨大西洋TLC,或被称为ATL(Atlantic Tank Landing Ship)跨大西洋坦克登陆舰。英国联合行动司令部的使团要求在美国建造200艘ATL坦克登陆舰。随着原来的“威奈特”舰在1942年7月被改成LST(1),新的设计成了LST(2)。它是盟军两栖作战的老黄牛,建造数量庞大,但是它的诞生过程却很痛苦。
英国人会用常规货船运输大量的入侵部队坦克。与其将这些坦克用只能运载单辆坦克的LCM登陆艇登陆,英国人提议使用一种坦克渡轮。因为这些坦克渡轮不可能自己驶过大西洋,英国人建议将它们整体(而不是拆卸分装)作为跨大西洋坦克登陆舰的甲板货物运输到英国本土。在美国和英国的两栖舰船前缀合并之后,TLC变成了LCT Mk 1型到Mk 4型大型坦克登陆艇,而坦克渡轮则变成了LCT(5)型。英国要求在海外建造200艘LCT(5),用200艘ATL跨大西洋坦克登陆舰运输到英国本土。
1941年10月22日,英国海军部在华盛顿的代表团收到了跨大西洋坦克登陆舰的基本参数:航速10节,足够跨越大西洋的航程,可装载40吨级坦克,最小冲滩坡度比1:150——这一数值可以降到1:50,如果这是一个限制因素。其运载能力为一个3辆坦克的单位,加上辅助机动运输车,比如用于运载人员的履带运载车和可旋式卡车拖车。代表团把数据转交给了美国海军舰船局。罗兰·贝克爵士画出了一份设计草图,据推测可能是可行性研究。这份草图从来没有交给华盛顿或者可能在抵达时放错地方了——美国文档记录里没有它的踪迹。
1941年11月4日,舰船局初步设计部部长,爱德华·L·科克伦(Edward L. Cochrane)上校,与他的文职技术总监约翰·C·尼德梅尔(John C. Niedermair)讨论了跨大西洋坦克登陆舰。科克伦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当英国代表团在11月18日抵达美国并要求美国建造200艘LST坦克登陆舰和400艘LCT大型坦克登陆艇时,时任舰船局局长塞缪尔·M·罗宾森(Samuel M. Robinson)少将觉得这个计划特别棒,然后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上将也同意了。据英国人的说法,只有科克伦从一开始就清楚这些舰船的绝对必要性——他一直在坚持设计它们。贝克爵士后来说,科克伦是在接受设计一种全新的船只的巨大挑战,并且声明他就算认为这些船并不重要也会对它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尼德梅尔用铅笔画出了一份小草图。草图上注明这艘所谓跨大西洋坦克登陆舰的吨位将为900/2800吨(轻载/重载),尺寸280(在垂直线之间)×45×10英尺(约85×14×3米),船体吃水25英尺(约7.6米)。其将由2座1000制动马力齿轮柴油机(总有效动力1800制动马力)驱动,最大速度大约10节。计划中的武装配置为2门3英寸(76毫米)23倍防空炮和6门20毫米厄利孔防空炮,科克伦认为对一艘量产的船来说这样的配置太昂贵了。尼德梅尔扩大的十六分之一英寸比例尺草图,其中包括货物甲板布局,第二天被用飞机转交给了英国海军部。

TLC坦克登陆艇们因为它们不适合远洋航行而无法跨越大西洋。它们的吃水也完全不合适,因为它们需要能够在平缓的海滩上冲滩。要怎么才能让TLC又能冲上平缓海滩,又能跨越大西洋呢?尼德梅尔先前参加了很久的潜艇设计工作,他的解决方法很简单:装一个大型的潜艇式压载舱。如此一来,这些船就可以有两个不同的吃水状态,深吃水状态用于远洋航行,浅吃水状态用于冲滩。坦克将在登陆艇靠近登陆区域之前迅速开到甲板上。舰船建造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为水面舰船所用的解决方案先例。为了提供足够的船体强度,尼德梅尔把这个设计的船体比例改的比英国的TLC更深,并且又将它的露天区域用甲板盖上了——轻型车辆可以装载在上层甲板上。船上将安装一个升降机,将这些车辆带到坦克甲板,以此让它们能够登陆。
尼德梅尔的设计完成之后,一支特派的联合行动司令部使团(其中包括贝克爵士,他作为海军建造总监的代表)在1941年11月8日抵达,带来了正式的参谋部要求。像“威奈特”一样,新的坦克登陆舰将装载20辆25吨坦克和它们的车组。她的艏部吃水将在3英尺6英寸(约1米)上,并将冲上坡度比1:50的海滩,比“威奈特”的要求要更小。有了这样的浅吃水,她将不再需要特别安装的艏部坡道。另外,英国人也不再追求能跟上船队的高速了。航程要求为10000海里/10节——但是因为她们的可用油箱容量很大,实际上美国建造的LST坦克登陆舰的最大航程达到了39000海里。尼德梅尔的设计已经满足了绝大部分这些要求,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先前10月22日英国发给美国的信息的重复强调。在11月21日检查了尼德梅尔的蓝图——在英国发出信息后不到一个月——之后,海军部代表团给了舰船局正式的参谋部要求,标题为“根据舰船局绘制的大纲蓝图进行设计”。
在进一步研究之后,设计的尺寸被扩大到了300×50英尺(约91.4×15.2米)、船深前部7英尺(约2.1米)/后部13英尺(约4米);吨位加大到远洋航行时3350吨(轻载1100吨)。到了初步设计阶段结束时这些数据又加大了,船体增长到316英尺(约96米),全长达到328英尺(约100米)。新的吨位变为航海时3700吨,轻载1400吨,冲滩条件下2140吨。船体尺寸加大是为了让船体在冲滩时吃水更浅。另外在设计时,因为设计者预料今后机械化装备的尺寸会增加,其艏门从12英尺(约3.7米)拓宽到了14英尺(约4.3米)——甚至14英尺宽艏门在战争后期也造成了严重的限制。在冲滩条件下坦克登陆舰的运载能力为500吨,这个要求之后仍然是后续的和更大的坦克登陆舰的设计指标。车辆运载数为20辆中型或10辆重型坦克。如果将一些压载舱用于装载燃料,其续航力将为12000海里/10节。
舰船局已经准备好了正式的初步设计图。但是,美国海军最初认为坦克登陆舰的意义不大。坦克登陆舰跟美国海军陆战队所发展的两栖作战形式并不搭。当时的美国造船业能力已经被商船和军舰完全占用了。11月28日的一次会议中,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上将告诉赫西上校,美国对这样的登陆舰完全没有需求,并且英国对她们的期待不现实。这是个真正的问题,因为理论上所有的租借法案装备都是美国借给同盟国的——除非美国自己需要使用她们,美国才会生产坦克登陆舰。在美国海军不得不同意坦克登陆舰在未来有可能被美国所使用之后,坦克登陆舰的设计才被传给了舰船局的设计部。心中满是怀疑的斯塔克上将把英国的想法介绍给了罗宾森,但罗宾森完全不想参加进去。
赫西并没有轻易放弃。他转而找到了英国在美国的特派员,陆军少将亨利·C·B·韦姆斯爵士(Sir Henry C. B. Weymss),韦姆斯爵士又把赫西的想法转告给了美国陆军参谋长(Chief of Staff)乔治·C·马歇尔(George C. Marshall)将军,他同意了推进这个计划。与此同时,英国联合计划参谋部在美国海军舰船局的特派员,海军少将詹姆斯·威尔弗雷德·苏赛克斯·多灵(James Wilfred Sussex Dorling)说服了舰船局承认如果订单下达,那么坦克登陆舰们就可以在不拖延其它重要建造计划的情况下建造出来。罗宾森把英国人的想法传给了美国海事委员会的霍华德·L·维克利(Howard L. Vickery)中将。不过,舰船局设计部的赫伯特·S·霍华德(Herbert S. Howard)少将和科克伦上校肯定很清楚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以说服维克利接下这个任务。这一人事调整在1941年12月3日英国海军部代表团,舰船局和海事委员会的代表之间举行的会议上被正式确定了。维克利于是把匹兹堡(Pittsburgh)的德拉沃公司(Dravo Corporation)带了进来,公司的主席J·V·伯格(J. V. Berg)正在华盛顿寻求参加造舰计划的机会。吉布斯与科克斯公司作为设计代理商。
在能够做出成果之前,美国海军就接管了这个计划。在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登陆舰正式成为了美国军备需求的一部分,因此很大程度上舰船局的工作与之息息相关。在丘吉尔首相12月22日抵达华盛顿时,他重提了这个计划,并亲自说服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总统对这个计划做出反应。罗斯福总统毫无疑问批准了英国的LST坦克登陆舰计划,尽管他也觉得这样的专门建造登陆舰是个错误。
因为美国不再需要以间接形式参与工作,于是原作为建造方的海事委员会撤出了这个计划,而这些登陆舰将在美国海军的订单之下建造。跟其它几个两栖舰船计划一样,计划通过在建造蓝图仍未完成之前就开始建造的方式被加速实施。美国的第一份建造300艘LST坦克登陆舰(而不是英国原先的200艘)的合同在1942年1月23日下达,作为英国的大型“1799舰”建造计划的一部分。领头的建造船厂,匹兹堡内维尔岛(Neville Island)的德拉沃公司选择了吉布斯与科克斯公司,让他们负责绘出建造蓝图,与此同时舰船局则负责绘出合同蓝图。后者的最后一份合同在1942年3月10日签订。第一艘坦克登陆舰的龙骨在1942年6月10日铺设,之后在9月7日第一艘坦克登陆舰下水,10月28日第一艘坦克登陆舰完工。总共有23艘坦克登陆舰在1942年结束之前服役。到了最终阶段,坦克登陆舰已经可以在2个月之内建造完成。
即便在建造合同签订之后,建造计划仍然只有很低的优先级,因为它并不符合美国海军或可预见的美国陆军的两栖作战需求。直到5月,坦克登陆舰的建造优先级才因为罗斯福总统由马歇尔将军和总统助理哈里·霍普金斯(Harry Hopkins)支持的个人介入,被提高到了只有航空母舰的优先级才超过它。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又订购了190艘(其中90艘由海事委员会负责建造),以保证300艘坦克登陆舰能够及时交付。然而,其中100艘在1942年6月被取消,于是建造计划总共只有390艘。

与此同时,在6月,大西洋舰队两栖部队正式请求同时获取坦克登陆舰和TLC坦克登陆艇运输舰,在差不多同一时期太平洋舰队两栖部队也发出了类似请求——两者都认为坦克对两栖突击极其重要,但通常将这些坦克用LCM机械化登陆艇登陆的做法实在太慢了。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于是试图在7月恢复他们取消的100艘坦克登陆舰建造计划,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其它建造计划已经占用了原先用于建造这些坦克登陆舰的造舰能力。直到1943年1月,海军上将欧内斯特·金(Ernest J. King)才批准了一个20艘坦克登陆舰的后续计划,在1944年交付(舷号从LST-491到510)。到了战争结束时,还剩下已经订购的LST-1155仍未建造。
LST坦克登陆舰的初次使用是在1943年春,在南太平洋负责补给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上的美军基地。她们在1943年6月30日的伦多瓦(Rendova)登陆中首次被用于两栖行动,一个月之后她们又在欧洲战区的哈士奇行动(Operation Husky),即西西里登陆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此之后,她们几乎参与了所有同盟国的两栖作战行动。
坦克登陆舰的大部分详细细节都是在1942年1月的合同蓝图阶段期间完善的,并有英国人的紧密合作,特别是贝克爵士。为了保护船舵和螺旋桨免受冲滩和撞击地面的损伤,舰船局的设计师在两侧都加装了一个尾鳍,形成了一个隧道空间,跟美国海军新建造的南达科他级(South Dakota class)战列舰类似。船舵和螺旋桨安装在尾鳍内侧,比海事委员会的计划更贴近中轴线。这一调整将能让艉锚保持可控,这样一来它就不会被吸进隧道空间里。

那些装载在坦克甲板上的车辆将必须在艏门开启之前启动它们的引擎——这会产生大量的油气。通过换气扇进行强制通风的方案被认为不切实际。相反,在贝克爵士的建议下,车辆油气将通过甲板上的通风管排出,新鲜空气则从舱口送入。这一建议的结果导致战时建造的LST坦克登陆舰上到处都是林立的移动式通风管。最初这些通风管被分布在上层甲板上,4个通风管安装在甲板室前方。之后那些分布在上层甲板上的通风管被重新布置,以清空上层甲板空间用于装载LCT大型坦克登陆艇或各种车辆。上层甲板上还有坦克甲板的进气口(最初是勺型,后来变成了平板格栅)。

在上层甲板上的卡车将需要被降到坦克甲板上以登陆。1942年1月研究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是坡道,另一种是升降机。升降机很容易就能安排到船上,但是它的运作速度很慢。贝克爵士帮助研究了设计,而他选择了升降机方案。因为先前在英国TLC坦克登陆艇上积累了大量经验,贝克爵士帮助设计了坦克登陆舰的艏门和坡道。
因为坦克登陆舰将会被大量建造,因此其船体线形被简化,并且船体结构被设计为焊接式,将不同厚度的钢板的数量降到最低。坦克登陆舰的船体结构非常坚固,她们在战时证明了自己的生存性非常强。尽管敌方很快意识到她们是首要目标,在战时只有37艘坦克登陆舰被击沉。
1942年1月,坦克登陆舰的船体模型被制造出来,并在大卫·泰勒模型测试池(David Taylor Model Basin)中以创纪录的速度进行测试。他们很快就意识到,坦克登陆舰带有近乎垂直的船舭的崖形船体在海面上的表现会很差,她们不能开的很快,但这些限制不得不被他们所接受。几种不同的船体线型方案被研究了出来,但是结果证明还是第一版效果最好。坦克登陆舰设计的轻吨位,浅吃水和大船宽导致了船体拥有极大的稳心高度(GM),这会导致她产生非常快并且不可控的侧倾。如果船上的货物没有固定好,货物有可能会在船内滑动。在战后,数艘由坦克登陆舰改装的散装船遭遇海难沉没,其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她们在风暴中时船内的货物出现了大规模的滑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稳心高度可以让坦克登陆舰们承受巨量的损伤而不会出现危险的侧倾。在坦克登陆舰处在轻载状态时,由于此时船体的浸水高度不高,她们可能会“随风航行”。船体前方的形状和浅吃水会在航海时使船体承受海浪的沉重打击,显然这导致了很多坦克登陆舰的甲板出现了裂缝。即便有这些糟糕的特性,舰船局对坦克登陆舰只遭受了很少的指责很惊讶。显然因为通常坦克登陆舰的船员们以前的航海经验不多,他们直接顺其自然的接受了坦克登陆舰的条件,认为她很正常。

由于此时美国的造船业能力已经被大量占用,因此需要新的船厂来建造坦克登陆舰,但建造新船厂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于是,最初有很大一部分坦克登陆舰的建造被分配给了东海岸的大型海军工厂和一些大型商业船厂。之后,大型桥梁建筑和钢铁公司在俄亥俄(Ohio)和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河谷建造了新的造船厂。当坦克登陆舰建造计划在1943年11月被再次拓展时,海军又把建造工作交给了东海岸的船厂。
LST坦克登陆舰们经常在其上层甲板上携带LCT大型坦克登陆艇,但是这样一来坦克登陆舰的前方视野会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有不少坦克登陆舰又安装了有一层额外高度的舰桥。因为她们的登陆艇容量不足,很多坦克登陆舰安装了两座额外的韦林吊臂(Welin Davit),这又进一步限制了她们原先的舰桥的视界。在一部分坦克登陆舰上,原先的舰桥顶部又安装了一个带有指挥位置的小型格状塔。1943年7月盟军发动入侵西西里的哈士奇行动时,由于两栖攻击运兵舰的数量严重短缺,因此许多坦克登陆舰不得不安装6座韦林吊臂以充作临时运兵舰使用。海军少将理查德·科诺利(Richard Conolly)命令将36艘坦克登陆舰安装6座韦林吊臂,每艘坦克登陆舰都将可以运载一个步兵连的登陆部队并将其运送上岸。她们的吊臂安装在前部,以此保证其甲板空间仍然可以用于运载一艘LCT大型坦克登陆艇。在哈士奇行动期间,一艘典型的6组吊臂坦克登陆舰携带5艘LCVP登陆艇和1艘LCS(S)(Landing Craft Support Small)小型支援登陆艇,以及1艘火力支援登陆艇。每个两栖突击步兵营都将分配5艘这样的坦克登陆舰。英国人对美军的这种做法印象深刻——利用坦克登陆舰运载步兵进行两栖突击极大的减少了参与两栖突击的船只数量,意味着海面空间也被大量的空出。与其使用36艘坦克登陆舰和18艘步兵登陆舰(Landing Ship Infantry,英军语境中的攻击运兵舰)将一个师登陆,他们大可直接用36艘坦克登陆舰和几艘更小的LCI(L)大型步兵登陆艇,后者用于后备。基于这个概念,英军为他们的下一代LST(3)坦克登陆舰计划中增加了4对15吨小艇吊臂。美军的6吊臂改装是在战时进行的,在战后大部分的坦克登陆舰都被改回了原来的双吊臂标准。

随着战争的进行和坦克登陆舰的价值越来越明显,她们的武装配置出现了可观的增加。在原先的6门20毫米防空炮配置基础上又在舰艉增加了一门3英寸50倍防空炮,舰艏增加了一门陆军型单装40毫米博福斯防空炮。除此之外,坦克登陆舰船员们也自己动手对他们的船改装上更多的武器。如此一来,许多坦克登陆舰的武装配置比原先设计者的意图更加强大。举个例子,在1943年11月的布干维尔岛(Bougainville)登陆战时,LST-354号拥有3门陆军的37毫米防空炮,4门40毫米防空炮,14门20毫米防空炮,10挺0.50口径(12.7毫米)机枪,舰艉安装一门3英寸50倍防空炮。另外,她们所运载的车辆上的自动武器也经常临时安放在甲板上以加强防空火力。从LST-542级开始,坦克登陆舰加装了额外的电路,以在前后安装有火控指挥仪控制的动力驱动双联装炮座40毫米防空炮,尽管似乎只有几艘坦克登陆舰以这样的形式完工。到了1944年,美国海军授权了为坦克登陆舰进行临时的7门单装40毫米和12门20毫米防空炮武备加强,而海军计划的最终武装配置为2座由Mk 51指挥仪控制的双联装40毫米防空炮,4门单装40毫米防空炮与12门20毫米防空炮。英国的坦克登陆舰的标准武装为1门12磅防空炮,6门20毫米防空炮和4座带伞铁缆(Parachute And Cable,PAC)或快速部署空中地雷(Fast Aerial Mine,FAM)型降落伞支持区域拦截武器。

为了保证生产速度,美国海军试图尽量避免做出任何变动。不过在1943年8月9日,LST-491~541号被批准了进行一些小更改。为了移动处在熄火状态的车辆,一台蛇形绞盘被安装在了坦克甲板的后部尽头位置。一辆叉车和一辆3.5吨履带式起重机被加入了坦克登陆舰的设备中。固定孔被安装在了坦克甲板上,以用于运载均质货物。艏门强度被加强,并将舰上原有的韦林吊臂进行改装以装卸LCVP(Landing Craft Vehicle Personnal)车辆人员登陆艇。由于坦克登陆舰原有的将车辆从主甲板降到坦克甲板的升降机运作速度太慢,有时候还会卡住,并且不容易容纳一些更重要的车辆,比如LVT(Landing Vehicle Tracked)履带式登陆车,从LST-513号开始,坡道取代了升降机(LST-531号例外)。
不太先进的坦克登陆舰家族在接受更加大幅度的改装之后形成了新的LST-542级(也被称为奇兰县级,Chelan County),并在战时继续建造。舰上加装了一座新的蒸馏设备以增强坦克登陆舰的续航力。电缆布局也接受了改进。但是,一些根本的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跟海军的改装攻击运兵舰一样,坦克登陆舰的通风条件很差,无线电室拥挤,舰体内部通讯条件也不足。由于设计实在太过简略,坦克登陆舰没有提供用于在无动力情况下操控艏门或坡道的紧急设备。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通常来说装进坦克登陆舰的车辆必须倒车进去。如果加装一个转台,那么车辆就可以直接开进去,然后通过转台调整朝向。1943年,英美估计这样可以节省20%的装载时间,因此他们在下一代坦克登陆舰上安装了转台。英国在1944年6月实际观察了坦克登陆舰的装载流程之后认为转台的价值被高估了——一台更快的升降机也许能比转台更有作为。

大概是因为坦克登陆舰的建造数量过于庞大,并且她们的空间特别宽敞,在战时坦克登陆舰们充分展现了她们超出了原先用于运载坦克和车辆的设计用途,能够优秀的适应其它各种用途的“多才多艺”的本领。在一次短程航行中,一艘坦克登陆舰可以携载550名兵员。另外,坦克登陆舰可以运输300到600吨战斗装载化的各种货物,并冲滩卸载它们,或者运输1400吨商业装载化的货物并在码头卸载。在欧洲,坦克登陆舰们会运输铁路车辆,包括火车头,并将它们放在她们铺设在坦克甲板上的铁轨上。这是战争早期试图将火车渡轮用来运载坦克的想法的反转——这也证明了铁路车辆和坦克在一艘船上是以近乎相似的方式装载的。
在太平洋战区,LVT两栖登陆车比只冲滩的LCVP登陆艇要更有用,至少在最初突击里是这样的。坦克登陆舰成为了将LVT登陆车运载到海滩外的释放位置的理想选择。最初美国人认为LVT需要在临时的上层甲板上存放以分散它们的重量——一个这样的临时上层甲板设计在1943年11月29日出现过。之后坦克登陆舰运载LVT时只使用了简单的支架。坦克登陆舰只负责运载LVT和它们的乘员,而部队则乘坐攻击运兵舰上的LCVP登陆艇,并在海面上指定的转运区内从登陆艇转移到登陆车上。坦克登陆舰被编入了“两栖履带车大队”中,直接指明了她们的主要功能。由于坦克登陆舰比其她的两栖舰船更慢,因此她们必须编入一个特殊的慢速船队中,并在两栖舰队主力之前出发。那些乘坐坦克登陆舰的人不得不待在一艘不是那么舒适的船里航行很长一段时间。
在1944年1月的夸贾林(Kwajalein)登陆期间,LVT登陆车被用来在海上卸载LST坦克登陆舰上的货物,并且会在它们的母舰上进行加油和维修。但是,实际情况证明了LVT登陆车离开坦克登陆舰之后很难再重新开上去。它们不可能倒车开上登陆舰的坡道。尽管它们可以直接车头朝前开上坦克登陆舰的坡道,但是这样一来它们就不得不倒车离开——因为坦克登陆舰上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它们掉头,并且倒车开进水中也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后期的坦克登陆舰安装了转台的原因之一。
坦克登陆舰也被用来撤离伤员。执行这一任务时,她们会在坦克甲板上设立医疗设施,并携带医疗外科人员。第一个命令将坦克登陆舰特别改装,携带一辆履带式起重机和1到2辆叉车以担任此用途的命令在1944年2月下达。1945年又出现了一个更加详细的改装方案,由此产生了LST(H)(Landing Ship Tank Hospital)突击支援外科医院舰,她们可以通过一个被扩大的甲板室识别出来。
一艘坦克登陆舰可以携带1000吨战斗舰船所需的物资,并将之转移到战斗舰船上。在战争结束时,太平洋舰队报告称坦克登陆舰在两栖行动中非常适合重新装填火力支援舰艇。坦克登陆舰还会安装雾油和烟雾发生器,并作为小型舰艇的补水船使用。
不过,坦克登陆舰最奇怪的改装要属可以运作轻型火炮观测机的改装。在这种改装中,一块轻型飞行甲板将被安装在坦克登陆舰的上层甲板上。这一改装在比赛大湖(Lake Bizerte)被首次测试,之后在1943年8月LST-386号被改装为作此用途,并参加了西西里登陆。在后来的萨勒诺(Salerno)登陆中,LST-337号也接受了这样的改装。由于缺乏合成风,火炮观测机在坦克登陆舰上的起飞是非常危险的,在萨勒诺登陆时只有一架观测机成功的从LST-337号起飞过。但是,美国人觉得这个想法非常有吸引力,因此LST-16号在1944年1月被特别改装以参加安齐奥(Anzio)登陆。这之后,LST-525和LST-906号被美国海军在西西里的巴勒莫(Palermo)海军行动基地进行了改装,以支援接下来的法国南部登陆战。LST-906号安装了一块狭长的220×16英尺(约67×4.9米)起飞甲板,在其侧面留出用于存放派珀L-4“幼兽”(Piper L-4 Cubs)观测机的空间。这些准“航母”并没有用在诺曼底登陆中。她们全部都有一个重大的缺陷:舰桥阻隔了飞行甲板,导致降落变得不可能。这个问题被“布罗迪”系统(Brodie System)所解决。这一系统会在坦克登陆舰舷侧前后安装的两座起重吊臂之间连上一根缆绳,缆绳上挂有钩子,观测机通过对准钩子并被挂住进行制动并停下,然后由吊臂收回坦克登陆舰。由于前方吊臂挡住了舰艏,起飞平台被做成了旋转式平台。“布罗迪”系统于1944年8月28日在墨西哥湾的LST-776号上进行了首次测试。LST-776号之后参加了硫磺岛和冲绳岛登陆,那时她的缆绳也被用来起飞观测机。


除了这些改装之外,坦克登陆舰们也被大量改装为其它用途。海军急需前线维修舰和支援舰,特别是因为当时海军有大量使用内燃机引擎的舰船。1942年12月16日,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命令将3艘在建的坦克登陆舰(2艘在东海岸,1艘在西海岸)改装为登陆艇维修舰/母舰(Landing Craft Repair Ship,ARL):LST-25号(之后被LST-10号代替),LST-489号和LST-490号。LST-10号成为了阿刻罗俄斯号(USS Achelous,ARL-1),LST-489号和LST-490号则分别成为了阿密克斯号(USS Amycus,ARL-2)和阿格诺尔号(USS Agenor,ARL-3)。两天之后,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又命令另外将3艘,LST-329号(1943年1月改为阿里斯泰奥斯号,USS Aristaeus,ARB-1),LST-328号(1943年1月改为俄亥阿诺斯号,USS Oceanus,ARB-2)和LST-15号(1943年1月改为法翁号,USS Phaon,ARB-3)改装成战斗损伤维修舰(Battle Damage Repair Ship,ARB),2艘LST-330号(1943年1月改为梭子蟹号,USS Portunus,AGP-4)和LST-14号(1943年1月改为伐楼那号,USS Varuna,AGP-5)改装为鱼雷艇支援舰(Motor Torpedo Boat Tender,AGP)。最终,整个计划产生了41艘登陆艇维修舰/母舰,12艘战斗损伤维修舰和10艘鱼雷艇支援舰。另外,还有2艘坦克登陆舰,LST-1093号(1944年12月改为法比乌斯号,USS Fabius,ARVA-5)和LST-1095号(1944年12月改为迈加拉号,USS Megara,ARVA-6,1973年10月卖给墨西哥海军,改为维森特·格雷罗将军号,ARM General Vicente Guerrero,A-05)被改成了飞机机体维修舰(Aircraft Repair Ship Aircraft,ARVA),2艘LST-1092号(1944年12月改为阿文提诺号,USS Aventinus,ARVE-3,1963年8月转交智利海军,改为老鹰号,ARV-135)和LST-1094号(1944年12月改为克洛里斯号,USS Chloris,ARVE-4)被改为飞机引擎维修舰(Aircraft Repair Ship Engine,ARVE)。3艘坦克登陆舰,LST-1098号(1944年12月改为莱桑岛号,USS Laysan Island,ARST-1),LST-1099号(1944年12月改为奥卡拉号,USS Okala,ARST-2)和LST-1100号(1944年12月改为帕尔米拉号,USS Palmyra,ARST-3)被改为打捞支援舰(Salvage Tender,ARST)。另外,还有16艘坦克登陆舰的船体被指定改为动力居住(兵营)舰(Self-propelled Barracks Ship,APB,或Landing Ship Tank Accommodation,LSTM),其中6艘从一开始就以兵营舰而不是坦克登陆舰的名义被订购。另外,有4艘坦克登陆舰,LST-1111号(1944年12月改为布莱克福德号,USS Blackford,AKS-16,1945年3月改为兵营舰APB-45),LST-1112号(1944年12月改为多彻斯特号,USS Dorchester,AKS-17,1945年3月改为兵营舰APB-46),LST-1113号(1944年12月改为金曼号,USS Kingman,AKS-18,1945年3月改为兵营舰APB-47)和LST-1114号(1945年1月改为普雷斯克岛号,USS Presque Isle,AKS-19,2月改名为范德堡号,USS Vanderburgh,3月改为兵营舰APB-48)最初被指定为杂物储藏舰(General Issues Store Ship,AKS),但之后又成为了兵营舰。那些极早期的坦克登陆舰因为她们其实都是小型舰艇,主要作为登陆艇支援舰(Landing Craft Tender)使用。




战时建造的坦克登陆舰最惊人的特征大概就是她们的使用寿命特别长久。很多坦克登陆舰在战争结束后15年间仍然还在美国海军中服役。有些坦克登陆舰在1960年代接受了舰队恢复与现代化改装计划(Fleet Rehabilitation and Modernization,FRAM)的现代化改装。差不多在她们被建造出来的半个世纪之后,仍然还有很多坦克登陆舰在外国海军中服役。


对坦克登陆舰家族来说幸运的是,英国最开始追求他们设计的LST(1)型坦克登陆舰和之后的一切坦克登陆舰都要是高航速的逻辑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逐渐消失了。慢速的坦克登陆舰并不像预料中那么脆弱,因为当她们大规模进入盟军服役时,德国U艇在大西洋的威胁已经大幅减小了。而在另一边的太平洋上,从日军的各种行动看来,他们对攻击两栖登陆舰队也没有多少兴趣。这些情况在1940-41年间是英美所无法预料到的。另外,尽管坦克登陆舰的航速很慢,但她们卸载车辆的效率比常规的运兵舰和货船要快得多,因此她们在很多登陆战中都有很大的战术价值。更快的船意味着其可用数量更少,其结果便是快速的版本是不会像慢速的版本这样高效的。

英国的第一份为更复杂的TLC坦克登陆艇运输舰准备的数据由英国海军部代表团的R·C·托德亨特(R. C. Todhunter)中校在1941年11月10日转交给美国海军舰船局初步设计部部长科克伦上校。罗兰·贝克爵士之后从英国海军建造总监办公室带来了更详细的数据。舰船局的初步设计人员准备了一批完整的计划组,作为美国建造这些运输舰的合同蓝图。与英国的原蓝图相比,他们画的新蓝图的船体线型被重新绘制,增加在装载时水线上的船体长度和宽度以给予船体更大的他们认为必要的稳定性。第三甲板(坦克甲板)的深度被增加了1英尺。舰船局向英国方面建议,把全部7艘还未铺设龙骨动工建造的“威奈特”坦克运输舰重新定为TLC坦克登陆艇运输舰是最简单的做法。
跟坦克登陆舰一样,美国海军一开始对这个古怪的设计不抱多大希望。但是在1941年11月26日,辅助舰船委员会认定,美国海军使用这种运输舰的效果比所谓的“卡车运输舰”,TAC突击坦克运输舰,或者LST(1)(“威奈特”)会更好。委员会建议美国海军建造10艘,之后又缩到8艘。跟英国的2艘坦克登陆艇运输舰相比,美国的坦克登陆艇运输舰将会装载16艘美制坦克驳船(LCM),每艘坦克驳船将装载一辆坦克。在初始计划阶段时,美国陆军的中型坦克营中有48到54辆中型坦克和10辆2.5吨支援卡车,如此算来一整个坦克营可以装载在4艘坦克登陆艇运输舰上,最大运载上限为64辆车辆。到了1941年11月,运载一个中型坦克营只需要3艘坦克登陆艇运输舰了——其装载方式为48辆坦克装在LCM中,卡车存放在上层甲板上,作为LCM的次要货物。原先建造10艘坦克登陆艇运输舰的想法因此缩减到8艘,可以容纳2个坦克营,另外2艘运输舰作备用。委员会想要一个常见的英美联合设计,携带220名兵员(车组乘员),稳定速度(满载并留有25%后备动力)要在15节上以跟上高速运兵船队。为了简化燃料补给,这些运输舰可能将由汽油发动机驱动,尽管这个提议没有被接受。

在最终设计完成之后,船坞登陆舰可以并排携带2艘193英尺(约59米)的英制LCT大型坦克登陆艇,3艘美制LCT(5)(2艘并排停放,1艘停在前方),4组3艘并排和1组2艘并排的美制LCM机械化登陆艇(由于最终设计的上层建筑底下的靠前部分收窄,因此在那里只能2艘并排),总共14艘LCM,或者在坞舱甲板上运载总重大约1500吨的车辆,还可以携带12000加仑(约45425升)的燃料,为舰上的车辆或登陆艇所用。她将在携带的LCT上容纳24辆坦克的车组,以及一个指挥部单位。除了那些停在坞舱甲板的登陆艇之外,船坞登陆舰将携带2艘希金斯“尤里卡”(Eureka)登陆艇,可以通过起重机或艇吊臂收放。她的起重机和绞车将用来装载10吨型卡车,所以她也可以作为机动车辆运输舰,坞舱甲板中将排满卡车。登陆舰的设计要求在运载2艘英制LCT时要在其中间安装一个门,以防止登陆舰在航行时出现的横摇让坞舱甲板进水。船坞登陆舰的轻载排水量只有4500吨,满载时则为5746吨。在运载坦克登陆艇和卡车时,她们的吨位将增加到7100吨,在注水以释放运载的登陆艇时则会增加到13490吨。在这一基础上,船体的满载吃水将为14.4英尺(约4.4米),但当登陆舰在压载舱中注水时将会增加到29.1英尺(约8.9米),以让坞舱甲板中的登陆艇可以自行驶出。

船坞登陆舰计划使用的动力组为7000轴马力的双轴齿轮涡轮机,驱动船体以17节的航速航行(与“威奈特”一样)。续航力为8000海里/15节。最初船坞登陆舰的齿轮减速能力非常差。最初8艘船坞登陆舰安装了斯金纳(Skinner)单向往复式发动机。1943年6月舰船局提议使用柴油-电力动力组,使用6台通用动力(General Motor)的16-278A型柴油发电机,与美国海军潜艇使用的是同一型号。这个提议没有被接受——全部之后建造的船坞登陆舰都安装了最初设想的齿轮涡轮机。
吉布斯与科克斯公司早就已经是在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建造的“威奈特”舰的设计代理商。公司自然参加了新的计划。他们在1941年12月22日获得了设计蓝图,之后在1942年1月1日获得了建造合同的调整蓝图。初步设计图在1月18日交给了舰船局的合同设计部。为了掩人耳目,这些新运输舰被称为机械化运输舰(Mechanized Transport,APM,在租借法案下则称为BAPM)。之后当英美在1942年7月统一两栖舰船的舰型前缀时,她们成为了LSD船坞登陆舰。
根据美国1942年3月的一份评估报告里说的,“从运输的坦克数量来看,这些运输舰有些低效”。但是,她们是唯一能把英美陆军中现役最重的坦克运送到滩头的手段。不像坦克登陆舰,船坞登陆舰非常适合美国意图在中太平洋战区发动的两栖作战的风格。
不过,船坞登陆舰也有些问题。她们的船体会出现滚翻;水泵的运作效率太慢了;压载舱阀门有时候会被卡住,并且无法把运载的坦克全部清出去。舰艉坞舱门并不总是密封良好,因此坞舱甲板有时候会淹水。当船坞登陆舰运载两栖车辆时,它们排出的油气有时候会充满上层建筑下的坞舱前部。美国在运作船坞登陆舰时倾向于在她注水之前将她停下,而英国建议在注水时保持低速航行以充分利用天气优势。1944年,船坞登陆舰的设计被修改,舰艉坞舱门的高度从原来的19英尺(约5.8米)减到了中央部分10英尺(约3米),以节省船体重量。
船坞登陆舰的原装武备为1门3英寸50倍防空炮。美国版最初有8门20毫米防空炮,而英国版在此基础上还有4门单装2磅“砰砰炮”。20毫米防空炮最初设计为占据上层甲板空间以腾出容纳10辆2.5吨卡车的空间。到了1944年末,英美的船坞登陆舰都有16门20毫米防空炮,而美国版另外还用1门5英寸(127毫米)38倍高平两用炮取代了原先的3英寸防空炮,并安装了2座四联装和2座双联装40毫米防空炮。沙德韦尔号(USS Shadwell,LSD-15)到惠斯通号(USS Whetstone,LSD-27)安装了12座双联装20毫米防空炮。建造的计划耗费了1942年前半年的大部分时间。第一艘船坞登陆舰的龙骨在1942年6月22日铺设。首舰阿什兰号(USS Ashland,LSD-1)在1943年6月5日服役。总共有25艘船坞登陆舰在战时建造完成。
船坞登陆舰最重大的战时改装是一块可以在48小时内立在坞舱甲板上方的额外甲板,从而使两栖车辆和陆地车辆的运载量加倍。车辆运载量可以通过在额外甲板下再安装一层夹层甲板或工作甲板,两块甲板由坡道相连。车辆将从舰艉开上坡道驶上甲板。战争结束时,这么做的一个大问题便是加装的甲板会不会导致船体前方不稳定。额外甲板的研究工作在1943年11月末开始。

在战争时期,船坞登陆舰经常被用来运输小型作战舰艇,比如PT(Patrol Torpedo Boat)巡逻鱼雷艇和扫雷艇,并且将受损的登陆艇停入坞舱中以修理它们——船坞的大小足以容纳LCI(L)大型步兵登陆艇和LSM(Landing Ship Medium)中型登陆舰。海军中有些人抱怨船坞登陆舰经常没法执行她们的主要任务。船坞登陆舰露天甲板上的两座大型起重机使得船坞登陆舰特别适合作为维修舰,出于这个考虑,她们增设了机械,木工,锻铁,焊接和舾装车间。船坞登陆舰并没有专门为了执行维修工作而进行设计,因此她们缺乏容纳原材料和备用零件的空间,维修人员的数量也不足。战时次要任务的问题的重要性促使美国海军陆战队战后在1947年建议船坞登陆舰分为两种专门的类型:一种用于携带两栖车辆和登陆艇,另一种专门作为浮动干船坞,修理受损的登陆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