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数学(7)
总想立刻达到最后一步的人,往往难以迈出第一步。
第七期 微分
微积分是由“微分”与“积分”这两种互逆的运算构成,我们先对微分进行讨论。这个概念在之前事实上也提到过:我们曾用来表示变量
的增量
当
时的极限,又用
或
来表示导数,这便是微分思想。现在,我们有必要更为深入地理解微分了。注意:本期内容可能与教材上有出入,只是方便读者理解,具体定义请见课本。
我们先从两个求导的例子来开始。开始前请注意: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的概念,因此
表示
。
(1),求
。
分析一下这个简单的推导过程。我们的思路可以大致归结为:(用某些方法)把分子拆成的同阶无穷小与
的高阶无穷小
之和。同阶无穷小除以
得到一个关于
的式子(例子中是
);高阶无穷小除以
得到0。于是导数值也就是二者相加,又因为后者为0,故导数值就是前者。我们发现,一切可导的函数
,都能将
拆成
的同阶无穷小与
的高阶无穷小
之和。我们不妨再看一个例子:
(2),求
。
首先是按教材上的证明方法:
这个例子中的证明似乎与前述“拆项”的方法不同,而是采用了和差化积的三角变换。事实上,用“拆项”同样可以得出答案:
其中,,故
是
的同阶无穷小;
,故
上述的两个例子都表明所谓“拆项”方法对可导函数的通用性。故有:
对此式进行变形,得
(1)
这是一个绝对准确的式子。我们再引入一个例子:求的近似值。
先转成弧度制:所求式=。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舍弃一部分的精确,而在其中两处产生一定的误差。至于如何使误差减小乃至绝对消除,那是我们之后的任务。
(1)我们发现,是一个相对于
非常微小的数,因此可以将
看成
,这里存在误差。即:
(2)在这里,我们仍遇到阻碍:这里的我们无法知道具体为何函数,但由于是高阶无穷小,因此相较于
更为微小,以现有能力我们只能舍弃
,这里存在值为
的误差。即:
故而
事实上,准确值为0.507538……,与近似值已经非常接近了。在许多领域,如此精确的结果已经足够进行研发生产了,我们大胆的尝试是成功的。
通过这一例子,我们可整合出一般结论。在此之前,先引入概念:若一个函数在某点处的增量能表示为(1)的形式,则称函数在该点处可微,称为函数在该点处的微分。易知可微与可导是等价的。
为一确定常数;值得注意的是,它虽然是一个关于
的函数,但这个函数与
的具体数值无关,因此其对于
来说是常数。
结论是:当非常小,且
在
处可微,则
可以看到,微分在近似计算中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也可以用来进行误差估计,但在这里我就不详述了(之后可能会出数学杂谈)。微分的几何意义与导数完全相同,因此这里也不配图了,可以参见浅谈高等数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