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平凡的考研历程

宇宙安全声明:
本文只记载了一个菜鸟考一个普通院校的故事
本人情况:
本科双非,一本守门员
大学四年参加了一个游戏社团。(其他社团不要俺)
平均绩点2.9,挂过一门。无竞赛和科研经历,CET4:510,CET6:430。没当过任何学生职务。同班同学到现在都没有认识清楚,虽然我也不想这样,但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指这几年一直上网课
处于老师不认识我,(入党申请被老师遗忘的程度) 我的交际圈只局限在几个寝室内。可能是那种我挤在人群中,你根本找不到的人。
硬说有什么不同寻常的经历:在大三的时候申请去PolyU留学?

考研没有报班看课,不跟团。(我觉得真的浪费时间和金钱。仅对于我)

院校/专业选择
在2022/10月份报名的时候,才确定了院校,专业是因为我本人对本专业还是挺喜欢的。建议在专业选择方面一定要选择自己可以去为之奋斗的方向,就算是调剂也要是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因为你所选择的专业是在你上岸之后3年内陪伴你无数个凌晨和为之掉落的头发,不然就会出现:研究生只有上岸和毕业的时刻是开心。我觉得这样不好,即会让你失去对于研究生究竟是做“什么”产生错觉,我认为一个人都会天职和本职,只会随着社会的洪流,只会让不适合的人不舒服,事倍功半。不过这是后话。关于院校选择,我的建议是尽量去有资源的大学或者研究所靠拢,或者在地区上有影响的院校,亦或者地区或者国家政策支撑的地区上选择。
同时可以看你的目标院校或者目标层次院校有无新校区或者新的院系,可以捡漏
其实研究生最主要还是要靠关系网,你甚至可以去考一个稍微层次不是很高,就拿我本校一样,虽然是很差,但是在这个非常偏的地方,港口地区,那么我认为你的发展同样很高。(在你高考报名也能感受到,本地区院校都对本地区的考生份额不一样)

时间安排
全局时间安排:
关于时间安排方面,我是因为在10月份确定的嘛,第一件事肯定是买书,然后买专业课的书籍回头看,我竟然买书的日期是11/15。好孩子不要学我,到最后一步才赶鸭子上架

因为我们学校在第三周到第11周预计为期2个月的实习,早八晚三,所以我真正开始学习大概到考试那天大约80天(我在周六周天可能会给自己放假)
因此我的全局基本就是每天都会把各个科目推进(我考数一,英一,加政治和专业课)所以不要学习我的全局时间安排,如果上天让我重来一次,我肯定不敢这样。
局部时间:
其实我们学校大四一堆事情,我差点因为学校的沙杯排课没考上。大四开头有三门课程设计,结束了无缝衔接2个月的工厂实习

后面无缝衔接毕业设计的开题和汇报进展。我也不清楚这种设计的原由,可能我们学校认为我们的使命和归宿就是进厂吧。
有实习的时候:
下午3点回到学校,我的顺序是数学,不知道你们在记忆或者检验自己是否真的理解某种事物时会运用什么方法,我的做法是将各种事情穿插,保证自己在因为处理其他事情时候,直接回马枪拾起数学题目去解决(毕竟我们不是天才,不能过目不忘),运用这种方法去深度调度自己的思维和处理能力。(我叫他交叉检验,哈哈),但我建议在利用这种方法时,挑选自己被其他事情占满,但是处理精力比较好的时候,不然容易陷入自我否定
吃完晚饭,我会玩会手机(指玩到6:30)然后剩下的时间,我的大头时间会给英语,前期我会用这段时间学习单词(没错,10月份还隔着背单词,其实到考试的那天,我也只背了3500单词)因为我在背单词的时候也会刻意做其他事情去占用我的大脑,(可以促进新突触产生?)所以这个单词虽然没有背完,但是还是挺有用的。
总结起来就是:不浪费一点时间。
正常情况下:
我大概上午8点多到达图书馆,但是我会玩会游戏到9:30,做做日常,清清体力啥的。我的宗旨是将学习作为一种“奖励”,我不知道你们在处理压力时会怎么样,说我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其实我有很大压力,但是当你认为游戏或者映画已经是你的阻碍或者你认为还在玩就考不上了,有了那种焦虑感,你就训练成功了,我不建议你们完全不去休息,不然你只会认为自己学习很苦,很累,我好辛苦之类的屁话。一个小时“惩罚”自己大约15分钟,“惩罚”到自己会主动放下手机。
数学
数一的内容很多,所以在时间较为充裕的时候推进学习新知识,和不充分的时间形成互相映照的关系,数学我觉得还是要建立题感,我没看过什么辅导课,我只有一本数学660,虽然没做完,但是我把高数书和线代书的题目基本完成,概率论只做了经典例题。基本每天上午加上中午都要分给数学。大约5小时
英语
我的基础很垃圾,看到我4,6级就知道,但是我因为我去港理工交换,上课用的全英文的回头想想真的煎熬那个时候,所以自我训练还行吧。我主要就是利用上述的“交叉检验”背单词,那个什么什么遗忘曲线的原理和这个很像。每次大约2小时。
对了,其实出去读书也可以的,没有你们想的太过于困难,和我一块去留学的,后面大四刷刷绩点,都去的港大、新国立、悉大
专业课
我是机械专业,专业课大部分就是你目标学校专业的本科期末考试的试题难度(甚至包括题目)所以网上找资源,去做你目标院校的初试试题,TB和海鲜市场应该搜一搜自己对应的科目代码就会出现,不要太贵(有钱随意),我当时花了30,买了本资料,大概10年的题目,考试的时候基本就是以前原题型,肯定会有新题目,但那是区分人和大神的题目,保持120分以上即可,不过专业课根据实际,我这种偏工科的,我也用了1个月去复习(毕竟大学4年,就没去过教室几次。几年都在家里,基本没听过什么课)。大约1小时
政治
见仁见智吧,我是纯看1000题和终极8和押题4套,每天做一点选择题,大题不做,最后有时间可以做一做,练一练答题的“词域”和那种感觉,就像是作文和口语,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文体。每天30分钟?
我的考研历程基本没有记录:1自己做过的题实在太少、2没有成盒用过的笔芯,因为我就没用笔写过什么笔记啥的、3没有拍摄的夕阳或者月光,因为我只是在赶路。
同时我也没有什么计划表,什么ToDolist。
我不喜欢焦虑的感觉,但是同时我从焦虑汲取力量。

复试
其实在排名出来的时候,我基本不抱什么期望,我排名是预期录取人数+2.,所以处在一种非常痛苦和抱有希望的状态,当时学校旁边还没有酒店了。住的电竞酒店(半夜还有人嚎叫)


注意事项:
本文仅针对本人的情况进行总结提炼。专业方向千千万,压力来源千千种,目标层次千千项。我非常懊悔我没有早点定下我的目标,但我也庆幸我相信自己的能力。
最后大概用400个小时去完成了一个考试,期间书本花费大概70块钱,住了2+1天酒店700,租了一套西装70。

就像是过往云烟一样,我的考验历程平淡如水。我的大学生活平淡如水。在学校,班级是一个边缘人物(毕竟老师,辅导员都不认识我),只有我的室友知道我的目标学校。一切就像是肥皂剧一样,无聊但又是剧中人物的全世界。
其中压力或者喜悦,我无法与人分享或者分解,所以这个过程,就像我上面说的,我玩手机,玩游戏其实就是在惩罚自己,在自己的自暴自弃中汲取前进的动力。所以相信自己,鞭策自己,愉悦自己,劳逸结合。

我考的明明是黄渡理工啊
本文仅记录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考研历程,说是赶鸭上架都可
最后祝大家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
欢迎提问。虽然我不一定会回,因为我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