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谁来定义的“奸雄”?(四)

2021-08-08 21:15 作者:人貌天虚  | 我要投稿

在两汉时期,中国人选择官员的方式主要采取察举制,这个察举制其实比贵族世袭制已经进一步了,因为贵族制度你采取的是血缘制度,而察举制是在世家大族垄断的基础上增加了道德品质的考察,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就已经比较流于形式了,当时都流行举孝廉,你成为孝廉才能进一步去做官,当然了太学当中也选一些人才,但更多属于基层的官吏,这个笑脸有多难,一个20万人口以上的均线,一年就给一个名额,不到20万的怎么办?

两年才给一个名额,全国下来一年只有50多个人,曹操非常幸运,他就处在50多人当中的一个,你以为曹操都有能力?绝对不是,你再有能力,20多万人里比你更出众的人没有?你老爹如果不是大松管着天下的钱粮管着天下的税收有那么大的时,全凭什么轮到你老曹的祖坟冒青烟,把你给选上,这种情况下就属于士族垄断了,但是士族垄断之后还需要一个月旦评,这样一个评价才能更好地成为官员、点评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只有颍川许家兄弟点评才有效?

因为颍川一带是士林领袖集中之地,大量的世家大族都集中在这儿,集中在这儿就请了大量的学者,他一方面垄断了仕途,一方面垄断了知识,同时还垄断了舆论,表面上看,是皇帝亲自任用官员,但是皇帝在被架空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世家,大族之间互相的较量和妥协,这才是问题的根本,在官员选用过程当中,出现这么大的问题,怎么解决?

曹操肯定是解决不了了,因为他自己也面临被选择。过程留给谁来解决?留给了曹丕来解决,曹丕就把察举制进一步改变为九品中正制,其实九品中正制还是容易流于形式,他把董仲舒提出的以德治国这件事情,还是比较简单的进行一些量化,但是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他是把评价的权利,从地方这些士林领袖收集到中央,这样一来中央把官员的任免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就是一个重大的进步,而不能让地方势力垄断了国家人才的运用,从这方面我们要承认,曹丕在国家治理上走出他重要的一步

但是我们就此也不能否定月旦评对中国历史作出的贡献,因为越弹屏代表了中国最早的舆论监督,而这个舆论监督,确实让一些权贵人物的言行做了些收敛,比如袁绍回家,不敢随意铺张浪费一样,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舆论监督的出。这种监督也有很明显的问题,就是他完全依据于个人的判断和对个人的职业操守

如果有一些不良的自媒体发表了一些不合适的言论,确实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一个健康的社会关键是有选贤任能的,一个很好通畅的渠道,让大家能够在法律和公序良俗的范围内进行自由的表达,这样才符合历史更好的发展,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些世家大族的势力不断被削弱,到隋朝的时候,才出现了更公平的科举制度,这是我们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重要阶梯,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曹操是个英雄人物,而且是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这也是我们时代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谁来定义的“奸雄”?(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