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论破》全系列总结——希望与绝望的交锋,谎言与真相的交融

在结束了v3的进程后,我就一直在思考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总结我对弹丸的理解。专门的人物解析,或者干脆是章节梳理,这些我都考虑过。 最后,我决定以三对对立的关键词——一、二代的关键词“
希望—绝望
”,v3的主要关键词“
谎言—真相
”和次要关键词“
信任—怀疑
”进行总结。
这样选择的原因有二:其一,这样解释起来会相对全面与方便;其二,在我看来,这三对关键词也就是弹丸发展的线索,是思想核心中的核心。同时,以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也更能体现出我自己的思考。
废话说得有点多了,下面才是解析:
一.
希望
与
绝望
“希望”与“绝望”是贯穿一二代的线索,所有的故事都在围绕“希望”与“绝望”的交锋展开。其中,“希望”的具象化人物为
狛枝
,“绝望”的具象化人物则为
盾子
。接下来我将以这两人为核心,展开对“希望”与“绝望”的探讨。 首先,我们不妨来谈谈盾子的“绝望”。虽说小高曾经表示过自己想将盾子塑造成一个“没有所谓悲惨的过去”的彻底的反派,但这也并不代表我们无法对盾子热爱绝望的原因进行探究。而我认为,这与盾子类似于“天才少女”的设定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于拥有超高校级的分析师能力的江之岛盾子来说,没有什么事是她预测不到的,所以她才会觉得世界是无聊且乏味的。但当她发现绝望是无法预测的时候,她开始极度痴迷于绝望——也正因如此,她才选择把与她有着相似感受到神座出流拉入绝望一方;而神座最终的选择,其实也反向证明了盾子痴迷绝望的原因。
绝望的定义就是给人以痛苦,致人以毁灭。但说到底,绝望并没有明确的范围,任何事物都可能带来绝望,任何事物都可能变成绝望;越是光明且充满希望的事物,其所能带来的痛苦与绝望——这种永恒的潜在的可能性——就越大。正如盾子所说,绝望是不可预测的。没人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来,会以什么样的形式来,最终演变成对绝望的无条件的追求。盾子以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世界,妄图把整个世界都变成自己的“乐园”——这也就是“人类史上最大最恶的绝望事件”——一切的起源。 但其实还有一个人是盾子无法预测的存在:苗木诚。身为“超高校级的幸运”,他与同为幸运儿的狛枝不同,苗木的幸运是不稳定的,也可以套用部分绝望的定义——什么时候来,以什么样的形式来,都是不确定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点就是“幸运可能披着不幸的伪装”。浴室的门把手不好,看似不幸,在学裁中却成了自证清白的关键证据;踩到纸滑了一跤,看似不幸,却躲过了头上的暗器。这些都证明了其幸运的不稳定性。
而狛枝的幸运是永恒的、稳定的,(在他看来)是有如世界法则一般的存在:在遭遇不幸后,必定会有等价的幸运降临;同样地,在获得幸运后,也必然会遭遇不幸。这是可预测的幸运。虽说在一般情况下,悲观的人会将其理解为不幸——但显然狛枝是乐观的一类人——因为他只能乐观。
同样地,狛枝拥有的这种“幸运—不幸”的循环,也就解释了他为什么对“自相残杀”抱有极大的热情:因为他坚信着,在经历了“自相残杀”这样巨大的绝望事件(不幸)之后,与其等价的幸运——“真正的希望”,就一定会到来。 至于狛枝为什么痴迷于希望,从他的过去中几乎无从推论。如果说是狛枝将一切不幸的原因归结于自身的循环机制,从而造成他对自身的极端扁斥,使自己对拥有“超高校级”才能的希望之子抱有更大的崇拜,那么他所患有的“额颞叶痴呆症”则为这种超出正常范围的崇拜与追求解释了因果。
患有额颞叶痴呆的患者会表现出
难以与人交往、偏执、思维方式脱离常轨
等症状,而这些都与狛枝的种种表现相对应——包括对希望的极度崇拜。
对于狛枝来说,希望就是“绝对的好东西”,包括但又不限于才能的一切有益的东西;
简单来说,就是绝望的对立面:绝望带来痛苦与毁灭,那么希望就带来光明与未来。
同时我也要指出,狛枝对于希望的追求与其他参与自相残杀的人是不同的。大家所追求的是希望所包含的力量,狛枝只是单纯地追求希望本身,与盾子对绝望一样,都只是一种病态的偏执追求。
弹丸一、二代虽说以“希望—绝望”间的冲突为主要矛盾,但两者其实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可比性——大家想看的永远都是希望战胜绝望,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因此,v3对于“谎言—真相”的探讨就更加耐人寻味了。
二.
谎言
与
真相
(没有紫色我真的会屑)
v3是本质上异于前作的开拓作品,所以也不再继承“希望—绝望”的关键词——甚至可以说是打破了这个关键词,并发起了“谎言—真相”这一对新的对立关键词。而其中,“谎言”的具象化人物是
小吉
,“真相”的具象化人物则是
最原
。 首先我要指出,最原对于真相的感情可以用“追求”来形容,但小吉对于“谎言”的情感则更为复杂,不能单纯概括。因此,我将先以“真相”入手,再对于相对难懂的“谎言”进行分析。 最原对于“真相”的追求是基于“侦探”这一身份的合理追求,属于正常范畴;并且这一追求在最原身上是一直存在着的,不受时间影响,但受自身想法的束缚。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一章学裁中指认赤松时,最原表现出了明显的犹豫;但越到后来,他犹豫的意向就越少,也更加敢于指出人们所无法相信的真相。我认为这是百田的性格影响了他。因为哪怕在第一章,最原也没有选择放弃真相,只是对于当时仍然懦弱的他来说,做出决定是极其困难的事。他曾认为“通过揭露他人来获取利益,是一件很不人道的事”,但是百田的出现让他逐渐认识到,只有自己挖掘出的真相才能帮助所有人活下去——这也正是“真相”的力量和意义。 所以最原其实是一个成长型的角色,逐渐打开心锁,对真相的追求也愈发坚定不移——同时也展现出了“真相”拥有的强大力量。 而作为“真相”的对立面的“谎言”,就显得难以解释了。真相只有一个,但谎言却有无限的可能性。相应地,在我看来,王马小吉也是弹丸全系列中最难分析,同时也是最容易被误解的一个角色。 官设中对于小吉的过去并没有过多的描述,但从他的言行中,我们可以推出一个大概:喜欢说谎,开锁、偷窃技术好,逃跑速度快,个子矮,还喜欢翻厨余——
这说明他生活在一个充满欺骗、暴力和贫穷的世界——也就是贫民窟。在这样的背景下,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小吉总会下意识地撒谎了。对他来说,谎言就是最好的伪装和武器,靠谎言来武装自己,不暴露出真正的自己内心的弱点——但这样的方法也有弊端。没有人能抓住自己的把柄,同时,也没有人会再相信自己。 在这种不被别人信任的情况下,还要坚持进行调查,想靠一己之力结束这场自相残杀——不难想象小吉的心理压力有多大。那小吉又是如何发泄这种压力大呢?——靠说谎。 所以说,第四章对于理解小吉这个人物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章。对于初次观看或没有用心理解的玩家来说,第四章就是完全将小吉塑造成了一个恶人形象。因为他将自己的内心包裹地过于完好,以至于就算他有些许真情流露,也没有人会相信。 在第四章中,小吉利用权太杀死想杀了自己的入间,在学裁中供出权太,在处刑结束后直接表示自己的恶意,并放话“自己一定会赢下这场游戏”——可以说是完美阐述了“恶人”二字。 那么,掩盖在他谎言之下的真相又是什么?——我们不妨从小吉的人际关系开始入手。 想要理清小吉的人际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不常依靠他人,也不会轻易信任他人。但我们也可以在前几章中看出,小吉在不得不需要帮助时总是会选择权太;在第五、六章中对于入间对小吉的帮助也有所体现。
但他却必须在“被入间杀掉”与“杀掉入间”之间做出选择。而小吉的目的是结束这场自相残杀,他不能在这里死掉。但又考虑到入间必定会对自己的行动进行限制——他所能想到的唯一方法,唯一能帮助他杀了入间的人——就只有权太而已。 他清楚地知道,在这一次学裁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帮助自己了。所以他才会在第四章中对最原突然发出合作(告)邀请(白)——因为他马上又要变成孤身一人了。同样地,他在学裁开始前问黑白熊“如果两个人同时最高票该怎么办”,其实也就代表他已经做好了与权太一同受罚的准备。 小吉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无罪的。从DICE“不杀人”的理念中就可以看出,小吉是十分憎恶“杀人”这种行为的。DICE的成员是他的朋友,更是家人一般的存在。为了这样的存在,小吉必须赢得这场游戏。就算如此,他也从来没有动过杀人的念头。所以他在第四章的学裁中才会显得如此慌乱,甚至可以说是漏洞百出——因为这份愧疚,因为他的内心一直认定自己是有罪的。第三章开导梦野,第四章责备权太,虽然方式过激,但是都能体现出小吉是真正在意这些伙伴的。
很多人认为小吉在学裁后对权太所表现出的不甘与愧疚是谎言,处刑结束后所展现出的极大的恶意才是他的真面目。其实恰恰相反——在真正了解他的心路后,才能明白这些不甘与愧疚,反而才是小吉难得的真情流露。对于其随后的恶人演说,我更倾向于是一种在极大心理压力之下的派遣。就如我上文中所说的,欺骗自己,以此来获得心灵上的慰籍。 幼年时的境遇让小吉不得不与谎言共生,但谎言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谎言的千变万化使其拥有媲美真相的强大力量,但同时也迫使说谎者承受难以复加的痛苦——以至于最后甚至要用谎言来欺骗为谎言所伤的自己。
那么小吉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角色?难道可以说他是纯白的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小吉的内心一直都是纯白的,但他在与谎言共生,用谎言来保护自己的过程中,逐渐给自己树立起了一个“恶人”的形象,而这种形象又逐渐渗入他的内心,最终成为原本纯白的一部分。就像小吉的围巾一样,他自己也是黑白相间的。从不杀人,又在意同伴,一直在寻找结束自相残杀的办法;可他却同样无法摆脱“恶”的一面,内心的想法出口却成了锋利的言刃。“你的善与恶都不够彻底,所以痛苦。”这也是小吉这个角色为何如此复杂,又为何难以读懂的原因。 而与小吉相伴相生的谎言,则与他有着同样的特点。谎言可以是恶意的 也可以是善意的。不到谎言被揭穿的那一刻,我们永远无法得知它究竟是善还是恶。说谎的本质就是捏造出一种本不存在的可能性,高明的说谎者甚至能用谎言来改变现实。 现实就是真相的代名词,存在或存在过的现实就是真相。谎言有着改变现实的能力,谎言也就有着改变真相的能力。不是替代,而是改变。 最后,最原作为真相的具象化人物,也接纳了谎言及其存在的意义。弹丸论破本身是一个谎言,身在其中的他们也是谎言的一部分。但就是这样的谎言,同样改变了“人们热爱自相残杀游戏”这个真相。原本对立的谎言与真相,最后却融为一体,这也就是v3设计的这个主题的精妙之处。
v3在其大主题“谎言—真相”上,其实还可以添加一个小主题“信任—怀疑”。其设计则与大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
信任
与
怀疑
其实这一对关键词并没有太多值得深究的地方——毕竟只是作为小主题而存在。不过在这之中依旧有一些比较巧妙的细节。其中,“信任”的具象化人物是
百田
,“怀疑”的具象化人物依旧是
小吉
。
这两人的信任与怀疑都是极端的存在。一个是“无条件的信任”,一个是“无条件的怀疑”。这种怪异的偏执有时会让人血压飙升——小吉日常搅屎棍,以及第四章因为百田的无条件信任差点让全员白给。
对于百田来说,他之所以愿意无条件地相信别人是因为“如果一味地怀疑的话,连真正想相信的人也无法相信了”。虽然百田这种横冲直撞的性格的确拯救了包括最原在内的很多人,但是在学级裁判上,相对于“无条件的怀疑”,这种信任反而是更致命的,以至于我曾几度质疑过百田的人物设计——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那么,设计百田这样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角色的意义何在?我们可以先从一些细节入手。 我们可以发现,在学裁中每次都意见对立环节,小吉与百田从来没有站在同一边过。当然这也很正常,小吉也总喜欢有意无意地嘲讽百田几句。虽说两人的理念完全不同,但他们有时在对事件的总结上却会产生意外的共鸣:譬如在第二章的搜查环节中,两人都表示将动机影片集中起来会更好——虽说一个是因为怀疑彼此,一个是为了更好地信任彼此。
信任与怀疑之间关联的巧妙性在这时就已经稍有体现了, 而这种巧妙性在第五章则是被发挥到了极致。原本对立的两人在第五章中联手创造出了一个足以动摇游戏本身的案件,而其目的就是结束自相残杀。虽然理念处处不合,在谈判过程中甚至还用到了威胁等手段,但最后也依旧导向了完全意义上的合作。“信任”与“怀疑”也好,“谎言”与“真相”也好,最终都能以各自的方式达到与彼此的融合——所谓的“戏剧性”,大概也就是如此。 其实小吉一直很担心最原会被百田的性格所影响,因为最原身为侦探而具备的“理性”是结束这场自相残杀所必需的。在小吉个人房间的白板上,最原被单独拎了出来并且做了标签。在这里,中文版的翻译是“不能大意”,但根据英文版翻译过来的意思更接近于“可能可以信任”,而我更倾向于后者。
(英版的翻译是看的是其他up,但是英版原版没有找到对应的信息,先保留)
事实上小吉也确实把最原定为了除自己外结束自相残杀的最佳人选,并且经常在学裁上挑拨百田与最原之间的关系。 但如果说“怀疑”是侦探必须拥有的理性,那么“信任”则是人所必须拥有的感性,也是推动最原逐渐成长起来的动力。到最后,最原也确实接受了百田的影响,使得“信任”与“怀疑”得以在他身上交替体现。第五章为我们展示了这两者联手所能拥有的无限可能性,而最原则是这种无限可能性的载体。如果再加上“谎言—真相”的角度——可以说,能够体现v3所以主题的最原,是三代游戏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主角。
到此,我对于三个对立关键词的分析就全部结束了。下面我还想表达一下我对三代游戏各自的看法。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首先,一代虽然流程较短,但是很多案件的设计都很有意思,差不多就是设定服务剧情吧。到后面几代才是剧情服务设定。简单为我们介绍了弹丸的世界观,同时也成功展现了其魅力所在。 而接下来的二代我认为是突破性的发展。虽然我上文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讲v3,但实际上二代才是在我心目中封神的一代。如果说一代优秀在单元剧情,v3优秀在主线,那么二代则是两者都占。第五章的案子我愿称之为全系列最佳——如果七海不自爆卧底,那么它将成为唯一一个从根本意义上无解的案件。而其主线更是做到了悬疑与紧张气氛拉满,结局也完全配得上优秀的世界观。虽说后来出的三代动漫——也就是绝望篇和未来篇,显得有些强差人意,但也算是给整个主线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v3首先在各个案件的设计上显得有些放飞了,差不多就是柯南到了后期的案件风格。但是其主线还是不错的。虽说是开辟了一条完全不同于前作的故事线(各种意义上),但这也为其打开了发挥的空间,不必再为以前的一些设定所限制。所以它最后的反转确实令人震撼——但同时也给了屏幕前的玩家一记响亮的耳光。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愿意说v3的主线设计得很不错,但不愿意说自己喜欢这个结局的原因。说到底,打破第四面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对玩家指指点点评头论足。
虽然这篇总结看上去也不是很长,但我前前后后也花了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到后面已经类似于做任务式的挤牙膏了。所以结构上可(一)能(定)会出现乱成一团不知所云的问题。关于这点,还请海涵。(跪) 写完这篇总结,我大概也只会隔三差五回圈子看看了。咱们有缘再见吧。 莳栗子 20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