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法学考研【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人大知产上岸心得】
温馨提示
编者按:师妹作为在职考生,最终以知识产权法初试第一名的成绩被人大法学院录取,一路跌跌撞撞实属不易。正如师妹在文中所说:“印象很深,我记得当初毕业的时候,联合利华高管跟我说毕业后的五年对未来人生发展很重要,五年的时间可以随意折腾,然后找到自己希望的未来状态。跌跌撞撞入了法学大门,可以说人生不止,折腾不息。”,这段话同样适用很多已经本科毕业的同学,如果过度纠结在沉没成本中也许会无法自拔,人生苦短,及时奋进方为正道。教育作为改变命运的重要手段,仍然是我们目前能够走出的最为公平的道路,与诸君共勉。

01 个人情况简介
某211非法本,跨考人大知识产权法专业。非应届,在职考研。六级508,英语水平比较差,是考研分数提升的瓶颈。本科成绩和法学无关就不介绍了,但是人文社科类的专业,学习方法和经验都是相通的。私认为法学学习也是需要方法的,一定要摈弃死记硬背的刻板印象。
一战考研很惨,距离复试线四十分。本人总结了失败的两点教训:一是心态,没有认真备考,理论法学93,应用法学87。二是非法本专业课完全自学,市面上的辅导基本只有辅导资料,没有辅导课程,对非法本孩子来说是摸石头过河,上考场即死刑立即执行。
在职二战2019年备考初试360,专业课110+。英语62,政治68。备考一开始是脱产的,一直抱着“不去人大誓不还”的心态备考,这样真的很糟糕,直接心态崩了,一直处在自我肯定自我否定的死循环中。考研中途直接去工作了,内心又在反复挣扎不想放弃,于是开始了在职考研漫漫长路。
在职三战2020考研总分388,专业课理论法125,应用法118,政治76,英语69。因为去年差五分,还是很遗憾,想再考一次,这次没有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考研的同时,在同学帮忙下也申请港中文的硕士。不过这次考研依然是在职,这次不同的是,在11和12月我申请了病假,有两个月完全脱产备考时间。差不多十月中旬就已经完全进入状态了。大家不要误会我复习时间如此短,其实我五月就在陆陆续续看书备考了,只是和前面备考侧重点不一样,这次会看一些著作。比如《知识产权法的经济结构》等。

02 择校原因
人大法学院top1的吸引力不言而喻,一开始着手准备的是法律硕士(非法本),备考期间和人大老师探讨过法硕和学硕就业情况,推荐我考学硕,于是在八月份匆匆换成学硕(一战看出我个人没啥主见和未来规划哈哈)。
为啥后面二战三战还是继续人大学硕呢?因为在职考研,换学校又要换教材和资料,换目标院校的风险不低于二战人大。同时我也了解了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武汉大学,这几所学校初试科目比人大要多,所以直接放弃换学校的想法。
个人比较随性,其实在备考期间有人一直质疑非法本沉迷考人大学硕。因为我了解自己,只要是有认真投入,肯定是有相应的回报,从三战成绩来说,我的确是一直在进步。在这两年备考中,我的心态确实一直在变化,不是崩溃,而是释然。能上就上,不上就当留学狗,再次就继续工作,目前工作发展前途也不会比法学差。

03 备考经验之公共课:目标145+
一、政治
1.选用教材:买了肖秀荣三件套,徐涛的练习题。
2.教材使用建议:教材用肖秀荣精讲精练,听徐涛马原、思修课程和腿姐毛概、史纲课程。练习题本人主要做的是徐涛练习题,说实话质量一般,外加肖秀荣1000题,1000题我没有全部做,主要做马原和毛概多选部分。强化阶段做习题都是以熟悉教材知识点为主,我没有做完1000题,因为本人复习政治是十月份,时间不够。私认为1000题还是做3遍以上,才能达到很好的记忆效果。如果做不完就别勉强刷完1000题,有点浪费时间。
复习小经验:
①冲刺阶段再刷一次十年真题,然后在背诵讲义上标出近十年已考考点。特别注意五年内的真题考点。(背诵讲义用的徐涛小黄书,不过我是打印出来的,一页放四个版面,方便快速浏览知识点。)标出考点对马原押题意义比较大,不过最近两年马原题目比较简单。
②关注大纲知识点变化,基本必考。
③肖四肖八必买,压中很多原题,可以多刷两遍。刷题不要在意分数,我记得我肖八只有一套分数40+,记住知识点才是王道,不到考场最后一刻,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④背诵建议。我个人喜欢多轮战,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当天所记忆的知识点最容易忘记,所以在背诵肖四的时候给自己制定了考前背诵至少五遍的目标。一天背诵一套,第二天背诵第二套记得回顾第一套,以此类推,四天背完四套,第五天回顾。背诵政治,采用专业课背诵方法,背诵简洁版答案(各考研公众号会推送简洁版背诵答案。)
⑤考前自己押题。根据肖四肖八和徐涛八套,押可考选择题和客观题的知识点。在考前一两天复习政治有的放矢,选择题上也可以冲一冲。我的选择题部分是43分,压中了很多考点。(2020政治比较简单,按投入产出比来说,初试76分比较幸运了。)
二、英语
初试成绩不理想,大家可以看看其他高分研友的经验贴,这里可以给大家分享几点教训。
①英语单词很重要。一定要有长期记忆单词的习惯和规划,越到考前,越要回归真题单词,复习重点单词。我在考前买了一堆张剑黄皮书和何凯文的模拟题,祈求两家能押中原题,今年好像都没有押中。张剑黄皮书真的难,做他的模拟题,心态直接崩,基础好的可以买的做一下。何凯文的就做了一套,就不评价了。身边小伙伴基本人手一套何凯文模拟题。
②考前自己总结作文模板,不要直接用任何考研老师给的模板,我考前发现各老师给的模板,大同小异。建议看看雅思写作,然后总结模板。
③不要放弃翻译和完形填空,这两年完型比较简单,可以优先做完型填空,保证正确率是第一位。翻译从11月份开始规划每天练习翻译真题。
④英语无法短期突击,最好做长期规划。
复试口语要重视,结束完初试就要积极练习雅思口语,推荐杨帅雅思口语,整理口语模板。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口语考查模式变为一对一,老师的问题也不会太难,不过主要取决于自己抽取的材料。其实材料都是在china daily上扒下来的,大家多关注最新热点材料,比如南南合作,经济新区,新冠肺炎,毒胶跑道等等国际国内只要和中国有关的话题均需要关注,然后整理适当的口语模板。本人口语比较差,整理了雅思口语模板,还报名学习雅思口语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口语烂不是一二个月就能改变的。)然后小组三人每天模拟,再整理可考的热点话题,积累表达素材。我抽取的材料恰好是自己整理过的话题,所以口语面试结果差强人意。

04 备考经验之专业课
一、总体学习规划建议
①所有科目需要自己做思维导图和知识框架,这样方便专业知识体系化掌握。任何专业课学习都强调体系化,法学专业课学习体系化更强。
②关注考研当年夏令营真题,(2020刑法初试就是夏令营原题)。
③根据知行法学专业课规划,制定至少三轮学习规划。7月-11月10日二轮,11月11日-12月上旬三轮,12月10日-考前最后冲刺(最好留半个月时间考前最后冲刺)。(我自己有很强的规划意识,具体到每个星期的学习任务,不太建议规划到每天每时间段学习任务,因为这样给人压力太大,计划赶不上变化,一旦你实现不了当天的任务,会直接戳伤你的积极性。)
④专业课学习建议多轮战,很多同学说背诵了三四遍还没记住,这里给大家分享我的读书和背诵的方法。
1. 6天读书计划:二轮期间,每个星期制定6天看书计划(将6天=2.5天+2天+1.5天)2.5天看非难点(建议整体梳理框架和重点)+2天看难点+1.5天回顾。你会发现你用10天看一本刑法,和6天看一本刑法,最后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没有太大差别,相反6天可以让你看两遍专业课。(这种看书方法是建立在你已有专业基础之上的,大家根据自己情况随意食用。)
2.背诵方法:依然多轮战,进入11月份,先制定6天背书计划。这里6天不是只背诵一门,两门专业课交叉背诵,一门应用法搭配一门理论法,这样可以减少专业知识遗忘。根据专业知识熟悉程度,然后制定4天背诵计划,或者5天背诵计划,到12月中旬,基本能实现一天背诵一门专业课。(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调整背诵时间,专业课就是背多分,次数多多益善。)
二、法理学
1.使用教材:朱景文《法理学》(第三版)+自己整理的框架+讲义
(1)看书
《法理学》一定要看书!看书!!!看书顺便整理框架,方便后期背诵。法理学需要多背多结合案例分析,建议多拿题目来训练。梳理了一下法理学夏令营、初复试真题的考点,法理学每年必考“法治”“法的运行”“法的实施”部分(重点背诵也能全部押中原题),也就是法哲学和法的实证论部分 。2020初试论述题考察的就是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关系以及两者在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作用。法治的进程基本上遵循由形式法治(法秩序)到实质法治(法的统治),再到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结合(良法之治)的路径,良法之治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法治的状态”。(关系类的题型不要仅仅看做关系类题型,根据题型可以在答案最后利用作用题的形式做个总结。)
(2)思路
三战我做的比较多的工作是在应对各种可能的题型和没见过的考点,我应该怎么应对,所以这一年更多的是做总结。我认为备考需要整理如下法理学问题:
①法理学中“意义类”“作用类”回答模板;
②法理学中制度的意义以及价值类问题?
③法理学知识分析该制度政策“正当性与合理性”(可以直接用在意义类答题)
④如何解决该案例中合法性与合理性冲突?
⑤论述题可以按照依法治国命题线索回答:党的领导-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法治国家
(3)热点
这里我只关注和整理了知行法学师兄推送的热点和论文,法理学第一篇热点论文就是“枫桥经验”,自己根据热点论文整理了一些可考知识点:比如法律调整,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法与社会自治关系等等。
三、法制史
教材使用人大蓝皮版最新教材,法制史是最容易得分的专业课,背多分,整理框架后,进行纵向和横向梳理。按照教材历史逻辑顺序进行横向梳理。
纵向梳理的知识点有:(可以参考法考对法制史的纵向整理)
①历朝行政法内容流变
②历朝死刑流变
③民事法律制度的梳理(非常重要,初试考的是近代民事立法)
④各朝代司法制度梳理(包括各朝司法机关,诉讼审判,监察梳理)等
⑤各朝代刑法适用原则
⑥古代婚姻与继承制度(两者有所类似,继承分为宗祧继承和财产继承,继承制度在夏令营中考过,嫡长子继承制,私认为有必要整体梳理继承制度)
⑦各朝契约制度演变
利用横向和纵向梳理,可以全方位无死角的地毯式熟悉法制史的考点。在此基础之上,遇到真题,只需要横向找到知识点,然后纵向梳理知识点对其进行补充(补充知识点的渊源,发展,历史影响)
四、宪法
备考使用教材:黄皮书《中国宪法》最新版,知行法学宪法学讲义,我的宪法学学习遵循框架知识结构+简洁版笔记整理。
首先,现有的讲义对照教材后,进行笔记归纳整理,主要按照总论,基本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机构来梳理重点知识;其次,认真研究教材案例,锻炼案例分析思维,根据以往师兄师姐备考经验,《中国宪法》中出现过初试原题。今年宪法“生态文明建设”知识点,直接扫到了知识盲区,所以备考一定要坚定的认真无死角的复习教材,初试将“生态文明建设”与“82年宪法”结合考察,反映人大命题既紧追热点,又重视基础。
知行师兄推送的宪法论文中提及该知识点,无奈自己备考时间紧迫,没有时间整理热点论文。在此,我认为初试备考理论法学,宪法是最需要关注热点知识的学科。
五、刑法学
教材:柏浪涛《刑法攻略》+张明楷黄太厚
1.学习主线:刑法主要以柏浪涛法考学习为主线,以教材和讲义为辅,外加自己整理的刑法可考知识点。学习柏浪涛刑法攻略,应该重点学习柏神提到的争议问题,特别是司法解释和理论观点不一致的地方。关于刑法争议问题整理罗翔老师也有过整理,大家自行微博。
2.关注热点:理论法学是典型的投入产出成正比的学科,但是应用法学是一门典型的投入与回报不一定成正比的学科,并不是你付出很多就能得到较高的分数,应用法学初试是将基础知识与热点相结合进行考察,热点关注途径有:①人大法学院官网老师的观点;②公众号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③夏令营真题(重点关注,2020初试就是夏令营原题,模拟夏令营真题后,可以查找相应考点的论文,进行深入研究)
3.刑法答题思路:紧绕总论理论(从不法到责任,从共同犯罪到罪数)+刑法解释方法(文理、体系和目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罪责刑适应、责任主义、法益保护主义、谦益主义)作为论证的理由和观点+分则总论里注意规定和法律拟制规定、罪状知识的运用。但是涉及理论分析的题目,都是以分则某个罪名的某个条款、某个构成要件或者某个司法解释为载体。总论和分则需要紧密结合学习。大家还可以借鉴其它小伙伴的答题思路:
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分别总是在六月,从茶山刘到中关村(上)法考篇
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分别总是在六月,从茶山刘到明德楼(下)考研篇
4.刑法分则中所涉及的理论问题的总结:
①比如以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第3、5、6、7条为载体的理论分析以及追问。
②比如,侵犯财产犯罪(2020考研最大的热点)。财产犯罪总论付立庆老师有专门的论文论述,以下观点基本是从该论文整理。关于构成要件争议问题:财产犯罪保护的法益是什么?财产这一犯罪对象是否包括无效债权、不法原因给付物以及犯罪所得物和违禁物等。例如:赌资、行贿物、购买毒品的款项等。人大17年考研论述题本质上是在考这一构成要件争议。学说观点论证主要从法律财产说与经济财产说展开,详细论证过程可以参考付立庆老师的论文。
③此罪与彼罪主要涉及构成要件的争议,比如抢劫罪与绑架罪,诈骗罪与盗窃罪。可以结合案例深入研究。2020初试寇某某抢劫案就是考查抢劫罪与寻衅滋事罪的区分,许多辅导机构给出来的的参考答案是构成寻衅滋事罪,而非抢劫罪。本人论述的是构成抢劫罪,从应用法得分来看,人大更考查的是观点论述能力,只要你能从不法到责任进行分析,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六、经济法
使用教材:刘文华《经济法》(第六版)+经济法习题集(第四版)+自己整理的经济法讲义
1.经济法复习重点:经济法按“一体两翼”划分模板重点,人大案例分析和论述题均出现在“两翼”即“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再细分重点则主要考查《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价格法》《财政法》《税法》《金融法》,现提出两个务必,务必掌握其中的基础概念,所谓案例分析题里的问题都离不开对基础概念的剖析。务必牢记经济法总论部分基本原则、市场规制法原理和宏观调控法原理,一旦考场上回忆不上具体法律制度的内容,一定要调动宏观原理。
2.经济法连续三连考查《税法》相关知识,但是都紧追个税改革的热点,大家可以研究朱大旗老师的《税收法定原则》,里面总结的观点可以解决一部分税法问题。关于《税法》需要关注的研究热点如下:
①增值税、消费税改革及立法
②税收法定原则
③我国当前税权分配问题以及解决对策(逻辑上来说,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税权配置上应该坚持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个税改革需要两者实现相对均衡的状态)
④个人所得税的完善(从分类所得税制和综合所得税制比较来分析)
3. 经济法热点追踪途径:公众号“明德经济法”,人大法学院官网,教研室老师论文。
七、知识产权法
使用资料:王迁《知识产权法教程》(最新版),刘春田《知识产权法》,知行法学知识产权法讲义
1. 知识产权法需要关注:
①当年的新法修订(关注新法修订是每个法律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学术素养)
2019《专利法》(修正案草案);2019.11新《商标法》实施;2020著作权法草案;《视听表演北京条约》正式生效;中美经贸协议关于知识产权法部分。
②2018、2019、2020知识产权年会,知产年会上所讨论的议题都是时下知产研究热点,包括体育赛事直播,人工智能生产物问题等等。
③关注公众号:知产力,知识产权那些事儿,中国版权(基本可以了解最新知识产权法研究热点)
2. 讲义:本人背诵资料以知行法学讲义为主,按照知识产权法总论-对象-归属-内容-取得与消灭程序-行使-限制-救济这一逻辑来展开学习的,王迁老师和刘春田老师的教材内容都不是很完整,讲义内容会更完善。
3. 思路:我备考以知识产权法教义学为重点学习的,主要是结合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理论,熟悉各单行法,据此分析典型案例,并对知识产权法热点案例进行模拟并深入复习。比如思想表达二分法在琼瑶诉于正案中的运用,体育赛事直播画面是否构成电影作品以及不同法院不同判决的理论依据。
4. 按照这两年的命题趋势,需要重点研究《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最新修订要点。把握反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区别和联系,2020年初试关于作品标题可以作为商业标记进行保护,对商业标记使用的混淆行为是受反法调整,而不是知识产权法调整。
5. 复试:复试期间知行师兄师姐有分享课程视频,帮忙梳理知产热点和老师们的研究重点,注意学术分歧,比如李琛老师和王迁老师两人支持的知识财产法法哲学基础不一样,对独创性的认识就截然不同。同时督促我们每日限时模拟面试,非常利于调整复试状态,提前模拟好所有的突发情况。
6. 重视法条:知产复习重视法条的复习与背诵,复试追问环节,老师直接考查法条的背诵以及对法条的立法认识,我本人就被追问商标法的有关法条以及反法的混淆行为的法条。还需要更加重视立法宗旨和理论知识的学习。

05 最后的经验教训
1、关于考研时间规划,正常准备至少七个月,关于是否法考和考研一起准备,我觉得还是需要看个人的体力,本人不甚体力,一年准备两次大考,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并行,对后期考研无疑是巨大打击。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实力和情况定夺,不过大量的实例证明很多人有能力一年通过两考。(大家拼一年两考的小伙伴可以多备点补品,考研后期真的拼体力哈哈)我是每天七点起床,八点钟生物钟才进入学习状态,每天中午回家休息一小时,晚上学习到十一点半。根据自我情况选择熬夜哈,一周给自己放半天假吃吃喝喝买买。切忌和别人比时间投入,重要的是效率。
2、考研最好戒网,我是网瘾少女,手机在旁边不刷心里恐慌,备考期间用回了老人机和现金,我不太习惯在微博或者微信上汇报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是需要沉静的,学习有的时候就是孤独的。
3、关于在职备考。随着考研大军逐渐壮大,考研竞争压力非常大。如果你的工作岗位很清闲,你可以在职备考。若是对知识点很熟悉,有过一战经历,在职备考能请11、12月两个月假也是可以的哈。不然还是建议脱产考试,生活经验告之,鱼和熊掌很难兼得。
4、关于是否选择二战、三战。我认为最先问问自己内心是否坚持,我记得徐涛谈过自己在职考北大考了三次,因为他对自己未来的规划都是以北大这个平台作为起点的,所以他坚持并坚信自己能考上北大。同样二战三战的小伙伴,如果你的未来规划也是以人大为起点,那就请不忘初心。我记得当初毕业的时候,联合利华高管跟我说毕业后的五年对未来人生发展很重要,五年的时间可以随意折腾,然后找到自己希望的未来状态。跌跌撞撞入了法学大门,可以说人生不止,折腾不息。再次考研一定要得到父母的支持,说服爸妈无论是在物质还是精神上都支持你。我爸妈一直放手我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主要是怕日后惨遭背锅。考研的过程真的很煎熬,这里感谢我男友,身处国外依然当我的情绪垃圾桶,我的吐槽真是太多了,不仅仅有备考,还有工作情绪垃圾。最后如果纠结没有物质上的支持,那么欢迎去新东方或者学而思等培训机构攒考研经费哈哈。

06 结语
我是一个很难被外界带走自己节奏的人,有些时候会偏执,觉得该过滤的就得过滤,如果在乎的东西有所不同,未必会在我这里得到预期的回话。一路上失去了一些朋友的同时也收获了新的小伙伴。常感叹:世间破事,管他个娘!最后祝大家2021考研旗开得胜。

关于我们
更多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博:知行法学,或咨询私信了解。日常发布人大法学考研最新消息,为大家提供法学考研一站式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