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伪史:谁发明了发电机?倒着的西方电磁发现顺序:磁生电、电生磁的先后发现时间颠
西方伪史:谁发明了发电机?倒着的西方电磁发现顺序:磁生电、电生磁的先后发现时间颠倒
作者舞天玄姬
一般来说,我们学到的知识告诉我们是西方发明了发电机,现实是这样的吗?

磁生电
更重要的是,既然1820年奥斯汀已经发现“电生磁”了,就没必要等到1831年法拉第再发现“磁生电”,因为两者电磁转换的关系想必已经熟知了。
可是,我们看到据说1821年法拉第已经“发明”出了第一台电动机,却要等到1831年才“发现”电磁感应,这是极其不合理的!
因为磁能生电,电能生磁啊,这就是电磁感应,但是最开始的时候,只能先发现磁铁生电的现象。
然后才会出现利用磁铁生电的原理制造发电机,不懂得“电磁感应现象”,怎么制造发电机呢?!
既然1821年法拉第“发明”了电动机,又怎么可能不知道电磁感应?!这分明就是西方根本就不明白发电机是怎么来的,才会如此表述。盗窃者不懂原理!
而发电机属于“电生磁”,意思就是先知道“电”再发现其通电产生磁现象,那么这里的“电”从何而来呢?搜集了一些西方写的各种时间的电力设备,说明此时已经用上了电气,把这些时间按照顺序排列一下,比如:
电生磁:
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表明,加法尼的电流不是来源于动物,把任何潮湿物体放在两个不同金属之间都会产生电流。这一发现直接导致伏特在1800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电池。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中国已记录“通电导线周围的指南针会旋转”的现象,即“电生磁”现象(1851年的《博物通书》)。
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182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只是它的实际用途还非常有限,因为当时除了用简陋的电池以外别无其它方法发电。
磁生电: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的磁生电。
1839年,英、美、俄三国分别发明了电铸版(印刷术)。用电铸金属板来代替木刻印板。
1851年,《博物通书》出版,其中有电学知识及相关技术。
1872年,美国约翰·盖斯特绘制的《美国的进步》里出现了一根电线。
1872年,艺术家约翰·盖斯特(John Gast)画了一张油画,该画可能是最受欢迎的委婉表现出美国雅利安人向西迁移场景的画作。盖斯特为其油画命名为《美国的进步》,这幅画成为美国19世纪下半叶最畅销的画作。
1882年,在纽约曼哈顿地区投运的珍珠街发电厂被称为世界最早的发电厂,它拥有 6 台 120 kW 的蒸汽机发电机组。
1882年,中国最早的发电厂建成,它是英国人在上海租界设立的上海电光公司。当时的发电厂就是专为电灯照明供电的。
1892年,通用电气公司创立,即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简称GE,又称奇异公司,NYSE:GE),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技术和服务业务的跨国公司。
以目前的资料可知,发电厂是最后出现建成的,此前早就有了发电设备。所以,西方最早发现的是“电生磁”现象,也都要晚于西方发现“磁生电”的时间。
磁生电的悬浮现象
现在的发电机依然是以磁生电的原理制造的,现在的发电机的形式有很多,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能发电其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都是将其他能源通过电磁感应转换为电能的。因此,其构造的一般原则是:用适当的导磁和导电材料构成互相进行电磁感应的磁路和电路,以产生电磁功率,达到能量转换的目的。
想要让“磁铁发电”,可以均匀排布几个磁铁,然后中间绕一个多匝线圈,让磁铁旋转形成旋转磁场,就可以发电了。或者你固定磁铁,让线圈通过电刷引出也能得到电压。
图 磁铁从铜铸管中通过动态图

当磁铁从铜管中落下时,磁感线切割导体,在铜管中生成感生电流;这个电流反过来产生磁场作用在磁铁上,产生斥力阻碍它下落。
这就产生“磁生电”,还同时出现了“电磁悬浮”现象。
图 磁铁通过铜管产生“电磁悬浮”

所以,在做“磁生电”实验的时候,才能利用导电的金属导线引出电流制造出发电机!
附提到的两个小实验:
羽落术
原理:这里使用了一块铷磁铁和一只粗铜管。当磁铁从铜管中落下时,磁感线切割导体,在铜管中生成感生电流;这个电流反过来产生磁场作用在磁铁上,产生斥力阻碍它下落。
图 磁铁从铜铸管中通过动态图

管子必须导电性良好,但不能是铁管。铁自身的铁磁性会干扰这一现象。
花絮:还记得高中的楞次定律讲的“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吗?这就是了。
图 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危险:很低……但是为了较好效果,铜管和磁铁都需要很大很重,不要砸到脚。另外铷磁铁是非常强力的磁铁,不要让它靠近电子产品,也不要靠近铁制品——它可能会把铁器吸过来,弄伤你的手指。
熔金原理:这是一个双重现象,电磁感应加热和电磁悬浮。
电磁感应加热,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把金属放在快速变化的磁场中,从而在金属中产生涡电流。电流流经金属自己的电阻而发热,最终将金属熔化。
在这里,快速变化的电场,本身就是通过把交变电流通过粗大铜线圈而获得的。使用的电流功率为1.6千瓦,频率为204kHz。这枚铝块重2.6g,可以加热到1200℃,熔化是足够了。
图 电磁感应加热和电磁悬浮产生的熔金动态图

这个铜环不是普通的铜环,其中通了强大的交变电流,产生的磁场使导电的金属悬浮,涡流使金属的温度升高使它融化。
这种装置叫做浮游炉,其原理类似于电磁炉:线圈里通过很强的交流电,从而在线圈内部产生很强的变化磁场,而其中的金属在这样的磁场中就会产生很强的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反过来可以让这个金属块悬浮在磁场中,同时其电流的热效应可以将金属块熔化为液态。至于最后金属块掉下去是因为线圈里的电流被切断了。
图 超导磁悬浮沿着轨道运动-动态图

至于电磁悬浮,和上一张图原理类似,只不过现在我们有外源的电磁铁,所以可以让它一直悬浮下去。同样,铁器因为自身铁磁性的干扰所以不能做这个实验。铝和铜是最适合的材料。注意磁悬浮这现象本身不需要超导体,虽然如果有超导材料会省很多电。
花絮:这个现象不光是为了好玩,由于它使得小块金属在不接触任何加热元件的情况下就可以零污染熔化,所以在工业上也有用途。
危险:中。需要一定电工基础,灼热金属也可能导致严重烫伤。
电生磁:何时发明的“人造电”呢?
磁生电说的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导体上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磁生电说的是:将磁针靠近通电导体时,磁针出现偏转现象。改变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也随之改变。根据磁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证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电生磁)。若把通电导体放到磁场中,通电导体将会受到一定的作用力而运动。
磁生电和电生磁的区别:
磁生电:可以理解为原来没有电,通过磁来生电。所以发电装置里本身是没有电源的(干电池、蓄电池之类)。
电生磁:可以理解为原来有电,即有提供电的装置(干电池、蓄电池之类),是电流的磁效应,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只要设备通了电会运动或转动,则就是电生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也属于“电生磁”这一类。
但是,奇怪的是“磁生电”和“电生磁”在西方的“发现时间”不一致,这就问题大了。
西方说最先是奥斯汀在1820年发现的电生磁!
问题就在于,这个“电生磁”的实验,是需要先有电,通电以后才能产生磁效应!
比如:电生磁,利用通电产生的电磁感应加热物体。
图 传说中的电磁感应加热器,钢铁都能烧化!

图 电磁感应加热和电磁悬浮产生的熔金动态图

这是“电生磁”利用电磁效应,用通电线圈产生磁场,使金属物体悬浮,然后这个磁场又在金属物体里面产生电流,电流做功而加热金属。
发电机晚于发现“电生磁”的怪现象
当大家理解磁生电的时候,是不是自然而然的会想到电流也能产生磁效应呢?知道电磁感应,就可以做实验来磁生电了,自然也能想到电生磁了。因此,这两者出现的间隔时间并不会相差很久的。
据说,磁生电:磁生电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1831年发现的。电生磁:电生磁是奥斯特1820年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实际上,只有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才能制造出磁生电的直流发电机,也就是说,应该先有磁生电,再有电生磁,这样的顺序才对哦!
而且,应该是差不多同时可以知道电磁转换,不需要间隔那么长的时间,只要明白“电磁感应”怎么回事就能知道磁生电、电生磁之间的关系了!
为什么重点说发电设备出现的时间呢?那是因为基于电磁感应现象,电生磁、磁生电两者的发现顺序是不可以随便颠倒的,因为这对发明发电机非常重要。
这非常关键,一直说的就是“电生磁”、“磁生电”发现发明顺序是很重要的,这个证据表明是先发现的“电生磁”现象,那么实际上成书之前,(中国)已经发明了发电机之类的东西,才能有“电生磁”的发现。
西方是从已经有“电”的知识里学到的电磁概念,而不是它们自己发明的“磁生电”发电设备!
大家要明白,为什么不是先出现“磁生电”现象?而是“电生磁”呢?没有磁生电哪里来的发电机设备呢?
既然最早就已经有了发电设备了,理应那个最早的时间才是发现“电生磁”现象的时间啊!

再说一遍,磁生电晚于“电生磁”:
当只有知道電与磁之间存在联系,有电磁感应现象时,才能利用磁铁产生电,这是正常的发展过程!(电生磁→磁生电)
中国在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已记载“通电导线周围的指南针会旋转”(1851年的《博物通书》),这是先于西方发现的“电生磁”现象。
这说明至少在满清时已存在类似电池、发电机,甚至可以更早,才能记录下“电生磁”现象,否则,最早应该是“磁生电”现象才对,这是发电机原理啊!
西方则是晚于中国,电生磁说是奥斯特于1820年发现的电流的磁效应。
紧接着,英国“法拉第”在1821年随即“发明”了发电机,可它却不知道“磁生电现象”。
按说西夷不是早就会制造原始电池了吗,应该可以知道电与磁石存在关系,如果不知道的话,那就奇怪了。那么要人造电气设备,就要通过可以掌握的磁石产生电流来制造发电设备,这就是磁生电产生的电磁感应原理。
英国“法拉第”在1821年能够发明发电机,理应就已经知道电和磁之间存在感应联系现象,更是应该在1821年前就发现“磁生电现象”,却偏偏直到1831年才发现,这是无法解释的悖论。只能证明英国法拉第也不是发电机的真正发明人,极大可能是编造出来的人物。
需要注意的是:电生磁,磁生电的顺序是绝对不可以颠倒的哦!
中国在发现静电与静磁互相存在感应以后,电→磁,再发现,磁→电,继而发明磁石发电设备,电→磁现象。(电池和发电机可能是两种路径在中国。)
然后才会出现,西方得到中国原始电池,发现电磁感应,电→磁,有了发电设备,磁→电。
说明:这是由中国人制造的“磁生电”发电设备,先明白“磁”能生“电”才能够人造发电机哦,因而顺理成章的写出“通电导线周围的指南针会旋转”的事情,在中国一切基础知识制造材料均已具备,中国符合发现发明人造发电设备的演变链条。
西方所谓的“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和电生磁的顺序是相反的,这不符合以电磁感应制造发电机的顺序,其相关的导体、绝缘体知识也毫无积累,又怎么知道使用金属导线导电,这都表明西方不可能是发电机的“原创者”,而是抄袭盗窃犯!
富兰克林的放风筝引雷的实验:
“一七五二年五月,在富兰克林的实验之前,一位法国物理学家遵循了富兰克林的建议,成功地完成了实验。富兰克林对法国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而接下来的一个月,他自己用丝质风筝、麻绳和钥匙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后来也详细说明:
一旦有任何雷云越过风筝,尖端的线会从云吸引电火,风筝和所有的绳子将带电,而麻绳上各处松散的细丝会跑出来,手指一靠近就会吸引它们。当雨水弄湿风筝和缠线,风筝可以更自由地传导电火,你会发现当指节碰到钥匙可以给莱登瓶充电,所以从它获得的电火也可以点燃烈酒和操作各种电力实验。原先这种电往往得靠摩擦玻璃球或玻璃管才会有,现在则证明了闪电与王母所谓的电是没有两样的。注165.”
——(2020年5月,珍·布罗克斯(Jane Brox)著《光明的追求:從獸脂、蠟燭、鯨油、煤氣到輸電網,點亮第一盞燈到人類輝煌文明的萬年演進史》的第六章“电力生活”)
事实上,美国Discovery频道《流言终结者》节目在第4季第5集利用实验证明了如果本杰明·富兰克林真的把手靠近导下了雷电的钥匙,他将会被直接杀死。可是在西方,都认为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伦敦皇家学会(英国)亦为表扬富兰克林对电的研究,在1753年选他为院士。
而且,还又一次是倒着发展的,西方人是通过摩擦静电才知道“电”,西方某本书里记载1752年6月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引雷才知道天上闪电跟摩擦静电是同一种電,先不说时间真假,说明西方认识到它们是同一种電太晚了啊!就凭这个时间,也足以说明西方传教士对电气的认识不可能比中国更先进。
西方人一直不懂观察天上的雷电,又怎么会看天象,观测天气呢,它们连天上的雷电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呀!
唯独西方的很多“发现发明”顺序是倒置的。
或者说,可以这么认为,西方是通过中国先发明的电池、发电机认识了“电”,再以通电知道了“电生磁”,所以,最早的发电设备不可能是西方人创造出来的,而是来自于外界,偷盗来的知识又一次证明西方是倒着发展的。
综上所述,不能得出是传教士“带来”电学方面的“西方科技”,也不能得出“发电机”是西方“发明”的结论,种种迹象都在证明《博物通书》里涉及到的“气”、“电荷”、“琥珀”、“吸铁石气”、“通电导线”等方面的内容,几乎都是来自于中国本土,而不是传教士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