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覆合治疗的稳定因素!—义乌牙齿矫正

深覆合治疗的稳定因素取决于病因和深覆合的程度。深覆合一般不建议在乳牙期进行早期矫治,其矫治可以在替牙晚期开始,用功能矫治器控制前磨牙的萌出。必须注意的是这样可获得的骨性效应很小,因此垂直向骨量不调时,需要配合使用口外弓或者2X4技术。恒牙期2~3mm的深覆合可以通过全口矫治获得稳定的覆合纠正效果,垂直向严重骨性不调时,则建议切牙区压低。成年患者治疗时,一般禁忌伸长磨牙。深覆合的正畸治疗出于稳定性考虑,应只压低切牙。

图1 .稳定的功能因素:口周肌群的功能因素影响深覆合治疗的稳定性,正畸后闭唇线过高是深覆合复发的原因之一,理想状态是矫治结束后下唇覆盖上颌切牙不超过3mm。
生长发育:患替牙晚期骨性深覆合治疗的愈后和稳定较难判断,骨性深覆合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覆合还会加深,这点在颌骨基底狭窄的患者身上尤其明显。
磨牙伸长:磨牙伸长引起下颌向后下旋转,对于仍处于生长发育中的患者可以利用这个效应,选择性使用肌激动器、口外弓和直丝弓矫治器可以达到这种目的。成年患者通过磨牙伸长和下颌后旋打开咬合并不稳定,容易复发,因此,成人矫治时磨牙伸长一般是不允许的。
Spee.曲线的整平:中度深覆合可以通过全弓丝技术整平Spee曲线来打开咬合,为了矫治结果的稳定,覆合减少的最大量应限制在2~3mm以内;患者采用全弓丝技术减少的覆合为3mm,后期复发1mm,因此覆合减少净值为2mm,覆合的减少量除与咬合打开的量有关以外,还和生物力学副作用有关,比如过度的摇椅弓会引起不必要的前牙唇倾外展,覆合≥5mm是鉴别选择Tip-back技术或者片段弓压低的标准。
前牙压低:对于接受Ricketts技术治疗的患者的长期随访显示,压低切牙是达到稳定深覆合治疗效果的方法,但仍有约1/3的压低量复发。因此,为了治疗效果的稳定,通常需要过矫治1~2mm。片段弓压低技术平均可以减少1mm的覆合,片段弓技术比全弓丝矫治复发率低,且复发少于1mm。因此,NiTi Tip-back和片段弓压低的矫治效果稳定。
拔牙矫治:拔牙矫治内收切牙时,切牙单纯因为几何结构而伸长(图2),生物力学上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压低和加转矩来代偿。Kim和Little(1999年)的研究显示,拔牙矫治不会对覆合产生负面影响,拔牙组和不拔牙组的复发率均为1.4mm,覆合净减少量为2mm(Kim and Little 1999年)。因此,这类患者非手术治疗是有限度的,复合弓压低技术也是一种选择。

图2.拔牙矫治的稳定因素:深覆合拔牙矫治,内收切牙时因为发生过山车效应引起切牙几何性伸长,这个阶段,垂直向必须严格控制,现在的技术能做到这点。因此,拔牙矫治不是深覆合患者治疗的禁忌,对治疗结果的稳定性也没有影响。
牙轴控制:切牙的转矩控制、正确的牙轴位置和良好的咬合是重要的治疗稳定因素(Riedel 1960年;Burzin and Nanda 1993年)。

图3.牙轴位置的稳定因素-初诊,深覆合的Ⅱ类2分类患者容易复发,切牙过度唇倾是原因之一,在深覆合治疗中应避免。加根腭向转矩后,牙齿的牙轴位置更稳定。图示为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初诊时典型的前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