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可言,不可说

2020-07-28 18:47 作者:Crescebdo  | 我要投稿

关于现有PVZ节奏命名体系的一些思考。


前提:

  1. 轨道理论是PVZ吧游戏文化的一部分;

  2. 游戏文化与科研体系不同,掌握话语权的永远是贡献最多、站在科技前沿的少数玩家。


十年来,轨道理论从当年的惊为天人,到晦涩难懂,到长篇大论,到重复修改,再到现在的不明觉厉、历经沧桑,背后是PVZ吧游戏文化的缩影。


然而,从实用主义的后验角度看,这套理论在发展过程中,似乎始终缺少点什么。大佬A今天发现一个节奏,大佬B明天发现一个,大佬C则做修订工作,将新发现纳入理论。最后三年后,三位大佬都隐匿不在,新的大佬接手,再以自己的风格命名新发现……


于是到最后,就有了让外行大呼晦涩的,加密通话一般的轨道理论。由于缺少一个客观公正的第三方命名组织,节奏们的名字五花八门,合在一起看则让人一头雾水。


比如:

  1. change和CXu的含义冲突。历史上,C代表Card,CX理应只用卡片完成循环,如C2、C3等无炮节奏。然而,CXu被引进代表时长约50s的含P含C节奏,之后又发展出CXu-36s,使得change和C的区别愈发模糊不清;


  2. 谜之后缀u。u本代表波长变动,即“变奏”(广义上),然而除了P2~P6,绝大多数节奏都是变奏。与C5u、C6u相对应的C5、C6并不存在,即使去掉u也不会影响理解;


  3. 冰算运算量?不算运算量?由这一点引发的“C2 vs change4”的乌龙,已是陈年老梗。我推崇两者皆可,不存在一对一错,具体理由后述;


  4. 没人用的概念。比如T系测时间阵,D系测距阵等等。它们在某次轨道修订中出现,之后因缺乏实用价值,被逐渐遗忘。


以上只是表面问题,都有讨论余地,但关键性问题在于:

  • 轨道的命名需要完整性、长期性、开放性,而非由某人在短时间内拍板决定;

  • 目前的命名体系是描述性的,导致节奏和名字无法一一对应。同样的C8u,可以指代邻C8u或间C8u,即使加上“邻”、“间”,也不见得未来不会有更复杂的变种。



优秀,或者说一个合格的命名体系是牵涉到许多评判标准的。这包括:

  1. 对外行的认识友好度

  2. 对内行的实用度

  3. 对过去和未来的兼容性

  4. 清晰,明确,无歧义

  5. ……

这个列表可以很长。


仅出于个人兴趣,我重做了轨道的命名体系。大的改动有:

  • 放弃了无力吐槽的change和C

  • 弃用u、i等后缀

  • 不再将冰算作单独运算量

  • 通过命名反映时长应用场景这两个关键信息。白天场景下,默认循环长度36s,直接以【单冰】、【双冰】、【三冰】区分用冰数的多少;循环长度为50s的则默认是夜晚节奏,统一叫【夜】,默认用两冰。


具体如下:


描述来自https://pvz1.lmintlcx.com/wiki/,S=single ice; D=double ice; T=triple ice; N=night

*以上仅作为提议,新人请学习官方叫法(虽然一直在改)。


这套体系有以下好处:

  • 参数数严格等于波数,一目了然

  • 【白天还是夜晚】、【36s还是50s】直接反映在命名上

  • 抛弃change和C的混乱,不再有C某u到底是白天节奏还是夜晚节奏的困惑


有以下不足:

  • 仍然是描述性的。对于邻、间、对的问题,英文字符上以I型、II型、III型的区分倒是没问题,中文上没啥好办法,甲型乙型怎么都听着像病毒(大雾。

  • 新人仍然无法从名字中立刻明白节奏内容,想理解复杂节奏,最快的方式恐怕还是看视频。



以上内容以事实讨论为主,没有贬低前人成果的意思=。= 


数学符号、物理符号的统一都有相应组织与协会,PVZ虽非科研,但若追求它与科学的相似之处,理应也有相关组织。话虽如此,PVZ如今早已是夕阳游戏,这样说也有点为时太晚了。



不可言,不可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