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国产品牌真是越来越洋气了

坏了,汉字快要集体消失了。中文之怪现状,一言以蔽之,dddd(懂的都懂),bbbb(不便逼逼)。我说的汉字消失,是商场的很多招牌上看不见中文了。比方说前阵子我看一家店门头上是英文皮斯bar,逛了半天才发现是老国货品牌太平鸟,还有家店招牌JNBY,初看以为是什么japan beijing yet,又或者是什么教你保研,结果又是个正经的国货品牌江南布衣。还有个叫老人头的名字就一行字母,老人头字体用的是新罗马字体,形象用的是欧洲贵族老爷。确有此事。如今很多中国品牌名字起的都生怕别人以为是中国品牌,可不是吗?
现在的商场招牌一眼望去奇怪的很,国货的偏偏叫英文,有中文的偏偏用拼音,原本好懂的改的越来越生气,就连一个锅巴的品牌都要取个洋气的名儿,英伦之恋。我看照这么洋气下去,青岛啤酒得改成Green landberg,新香烧鸡就是new york chicken,老北京布鞋早晚要改成new begining。大家一开口就是地道的,我的老伙计,来点河北法棍LVfive。依旧沾点海水不就成海鲜了吗?所以做生意就是要巧立名目,美妆的牌子就要取国法国店的名字,再翻一个信达雅的中文名,这就优雅了。食品的品牌就得日本化,实在编不出来就在词之间加个诺,甭管通不通顺,一看就是匠人制造的高级家居。
家居的取名就要古典欧洲贵族范儿的,取个什么罗马、希腊、雅典娜的,搭上一连串烫金的英文字母,买完立马就欧了。妈的。大体是这样的家具才配得上如今的这些小区,又是罗马庄园,又是塞纳河畔,又是东方威尼斯的。所以啊我看这一对半羊不羊的品牌名瞧来瞧去就四个字,扬名利万。毕竟有人一看到外国牌子,就恨不得伸长的脖子等着贝哥。其实我不反改洋品牌,但我反感有人装洋品牌,我也不反感有人买洋品牌,但我反感有人买洋品牌,仅仅因为他是洋品牌,甚至只是看上去是洋品牌。
许多中国人大抵还是有些洋文迷信,洋气迷信,就像洋气这个词,一说到洋气就本能想到时尚,就想到了高级,但我常常想,凭什么只有洋气才意味着高级?我是挺讨厌用洋气来夸赞一个人的气质的,他就该是个形容词,不该是个褒义词。自以为高级的并不是洋气,高级的也不是杨文,高级的,其实是他们背后的质量和审美。中国品牌如果设计有审美,品质有保障,取个中国名字,设计个汉字logo,同样可以很高级。丹农内外这些品牌不就挺好吗?汉字不也可以挺高级吗?
是啊,日本很多品牌都用汉字设计的,他们尊重汉字,推崇汉字,我们却看不上。故我想用洋文固然是可以的,但我提倡更多的品牌,更多的人去欣赏汉字,去感受汉字里硬的、清冷的、锋利的、有重量的意境,感受这些中式美学,而不是盲从国际潮流。这样汉字会有更多的设计,在大街上,在商场里,我们也能看到更多的汉字招牌。说到底呀,我就一句话别让起个英文名的就躺着挣钱了也别让用中文的成了跪着要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