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神机妙算,为什么不救关羽?是有私人恩怨吗
诸葛亮在襄樊之战中的表现的确令人怀疑,至少向刘备提出救援关羽的建议都没有,对此众说纷纭。夷陵之战中刘备不带诸葛亮出征可能出于不信任。
刘备和诸葛亮安排关羽攻打襄阳樊城,缺少通盘考虑,致使关羽孤军北伐陷入两面作战,最终失败被杀。从这一点上论,刘备、诸葛亮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按即定战略方针,养兵蓄锐,积草顿粮,待实力大增之后,蜀军西出秦川,荆州兵北出宛、洛,逐鹿中原,与曹操争夺天下,以实现复兴汉室的计划。
可是刘备得了西川、东川后,并没有准备北出秦川,甚至没有这个打算,只是令关羽出兵北伐,完全缺乏战略上的通盘筹划。
一是没考虑到荆州两面受敌,东吴虽然是盟友,但一直貌合神离。一但有利益驱使,孙权会马上翻脸不认人。
因此,对孙权野心的认知,不太清醒。
二是没考虑到关羽的兵力,能否适应两面作战,一但东吴出兵加击关羽,关羽能否有应对的能力。
三是缺乏对曹操实力的估量,关羽孤军对付曹操,整体实力是否在一个等量上?
四是关羽能否真正做到东和孙权,稳固战略后方不被突袭?
五是对关羽刚愎自用,傲慢自负的性格缺少认识。六是关羽集团的组成,缺少强有力的文、武人才。
还有一个原因属于诸葛亮和关羽的个人恩怨,那就是关羽看不起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后,关羽对刘备和诸葛亮走得很近就发出过怨言,刘备说出“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才暂时平息了关羽的不满。关羽的一个典型的缺点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不仅看不起马超、黄忠等武将,更看不起士大夫。
刘备不相信诸葛亮,不委以军权,没有调动军队的实权。诸葛亮是一介书生,给刘备出出主意的军师,刘备听不听,也是没法的事。关羽,张飞看不起诸葛亮,认为诸葛亮没真材实学,只会纸上弹兵。
慑于刘备威严和压力,恫吓,关张二人口服心不服。关张二人听刘备的,从不听诸葛亮的。关张二人在诸葛亮面前阳奉阴违,明一套,暗一套的。
诸葛亮是神机妙算,因关羽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粗枝大叶,细节决定成败,先胜后败,必死得很惨。
在史书中,没有记载诸葛亮在此事件中有过任何的表态,但可以从当时的情况来推断一下诸葛亮关于此事的态度,需要申明一点,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期间,诸葛亮的职务是军师将军,负责管理刘备左将军府的事项,刘备称汉中王后,诸葛亮自然开始管理刘备的汉中王府事项,蜀汉政权的决策者是刘备,而不是诸葛亮,诸葛亮只能给刘备提建议及谋略,而不能做出任何的决定。
诸葛亮真正掌握蜀国军政大权是在刘备去世后,他极力光复汉室,多次兴兵北伐,但未能成功。
究其原因,一是蜀国经历了失荆州和夷陵之战后,元气大伤,没有足够的实力实现目标。
二是诸葛亮并非韩信那样的军事大家,《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三国演义》写尽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但诸葛亮终究“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