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七年就是一辈子》

2023-01-30 23:29 作者:歌颂动荡的青春  | 我要投稿
  1. 你无法连接未来的点,你只能连接过去的点。所以你只能也最好相信那些点终究会连起来。

  2. 我们就好像计算机一样,通过不断打磨、升级概念与方法论来升级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与计算机不一样的是,我们甚至可以升级自己的硬件。

    我们相信通过学习获得重生 —— 对我们来说,七年就是一辈子。每一辈子都要至少习得一个重要的技能,进而获得不可逆的重生。第一年 可以像苍蝇一样左冲右突,一旦找到了突破口就要像蜜蜂一样,朝着既定的方向不断飞行。习得任何技能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刻意训练并不依赖任何运气,只要付出就有收获。越是早期,越应该花更多时间精力去学习(磨练技能)。我们就是相信 学识决定一切。

  3. 赚钱一定要快,要快到超越 “第二宇宙速度”,不然你飞不出去。

  4. 许多年过去,我最正确的判断之一是:我一直认为使用实名是划算的。

  5. 你的苦没人知道。所以,从此坚决不抱怨。     没人害你,你也可能很倒霉。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差一点成功了。     关键时刻,不要掉链子,没人能帮你,只有靠自己。     情绪这东西,百无一用,行动才是必须的。

  6. 所有的重生都是主动的选择。 

    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活着的根本方法,就是看他是否有意愿、有能力做出主动的选择。一生随波逐流,一生逆来顺受,算不上活着,甚至生不如死。在一个关键的节点上,人必须做出主动的选择。只有这样,活着才有意义。

  7. 人要有自信,但,应该是对自己的未来有自信,而对现在的自己,对过去的自己,自信、自负、自卑其实都是无意义的,要现实才对 —— 错了就是错了,蠢了就是蠢了,把自己变得更好才能弥补那些错误,才能承担当初的愚蠢。

  8. 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 事实判断并不会因为你是否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而发生变化。人们抢占道德制高点,只不过是被 “自欺欺人” 的心理所左右。我开始不怕被人们用道德的理由指责我了,我甚至开始懒得争辩,他们说他们的,我做我的,他们舒服他们的,我舒服我的,其实可以互不干涉,只不过是他们以为他们的干涉有用而已,我要是像之前那样一不小心就真的被他们干涉了,那才不划算呢。

  9. 我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自信 ,而不是对自己的现状自信…… 拿着现状与他人相互比较,必然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 —— 而比较带来的幸福感,通常也是虚妄的。 即便是要比较,那被比较的对象也应该是 “自己的现状” 和 “自己的未来”;而不是 “自己的现状” 与 “别人的现状”。

  10. 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自信,就看他是否能真心为他人的成功而毫无芥蒂地感到高兴。

  11. 这是个特别细微巧妙的陷阱 —— 很多人始终并未察觉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我总是告诫自己,暂时先克制寻找类比的冲动 ,因为不恰当的类比还不如没有类比,甚至,不恰当的类比干脆相当于有毒,会麻醉我们的大脑,阻止我们有效地思考。

  12. 所谓的 “成长” 就是操作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 所谓的 “重生” 就是操作系统更新换代的节点;所谓的 “不断再生” 就是我们意识到这些操作系统更新换代的必要性,于是给自己设置提醒模式,给自己发展自动更新模式的持续动力。(比如给自己设定每七年要有一次大的更新换代…… )

  13. 每个人都有历史,这个历史断然无法与他人完全相同。这个历史是积累出来的,各自之间的差异来源于底层概念的不同、价值观的不同、立场的不同,以及思考能力的不同(即,主次不分的程度)…… 最令人无能为力的是,历史不同带来的经验与感受的不同,最终会导致结果只能迎合历史。在《概念是一切知识的基石》的第五节里就提到过这样一个现象:最终的数据表明无论是哪一方都得到了印证自己想法的结果 … 相信 “压力影响健康” 的人,健康就真的受到了影响;相信 “压力不影响健康” 的人,健康就真的没有受到影响 —— 这种观念影响结局的现象,使得有些争论永无平息之日,因为从争论双方各自的视角来看,自己都是天经地义地正确的!

  14. 只允许讨论,不允许争论。· 讨论的目标是为了让自己想得清楚;· 争论的目标是为了让彻底说服对方;

    彻底逃离鄙视链。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旦自己参与争论,无论结果如何 —— 通常当然不是另外一方心服口服,而是不欢而散 —— 双方都开始(必须)鄙视对方,然后双方都沦为鄙视链中的某一环而已。

    有些事情,尤其是倒霉事情,其实是自找的 —— 很多人没注意到而已。

  15. 首先,不能生气。 不生气是很好的武器。发生什么事儿,都没必要生气,生气不解决问题。想明白最重要。想明白会导致性情平和。想想就知道了,生气,是最浪费时间的行为。浪费的不仅仅是气头上的那一段时间,更为可怕的是在气头上做的决定常常连带一个很微妙且又复杂当期影响,最可怕的是,这个影响其实很容易产生负面的 “复利效应”

  16. 朋友就是那些与我们共度时光,让我们感觉温暖,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付出的人。而这里所说的付出,常常是我愿意花时间、花精力主动联络,主动维系友谊的那些人。

    朋友就是那些我愿意花时间与精力,与之共同做成至少一件事儿的人。

  17. 所谓的情商,指的是一个人有多大的能力去创造共赢局面。

  18. 说服他人有两个重要的终极诀窍。

    第一个:让对方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把结论塞给对方。

    第二个,实际上是第一个的升级版:自己成为榜样,对方若是认同,自然就会追随。

  19. 关于方方面面的问题:

    (一)有些问题是永远解决不了的 (二)有些问题是不用解决的 (三)有些问题可能会自动消失 (四)有些问题是自己造成的 (五)有些问题是其他人的问题 (六)有些问题是所有人的问题 (七)大多数问题需要特定的人解决

  20. 无论学什么,都可以同时向多个人学习(就好像可以多买几本相同领域的书一并阅读一样);

    · 只要满足一定条件的人,都可以成为学习对象(就好像挑书那样,设定一些基本条件);

    · 总是可以在这个人身上学到这点,在那个人身上学到另外一点;甚至可以从烂人身上反向学习如何才能避免变成那种烂人?

  21. 研究别人的成功很难,因为太多因素其实是隐蔽的;研究别人的失败相对容易,因为有更多更公开的因素可用来研究…… 更为关键的是研究他人的失败,比研究他人的成功更有指导意义。

    看到别人失败了,看到别人遇到麻烦了,就要琢磨自己如何才能避免那样的失败那样的麻烦

  22. 不能改变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不愿意改变。

    想知道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取向,有个特别好玩的方法。拿出纸笔,罗列出如若真的改变之后可能带来的坏处 —— 注意,不是好处,而是坏处。罗列得越多越好,甚至可以花很长一段时间陆续罗列,直到实在再也想不出来其它的坏处为止…… 这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更了解自己。

    然后就更好笑了:拿出一枚硬币,心里默念,正面就改,反面就不改…… 然后抛出去,等 “上天安排” 的结果…… 等结果出来的那一瞬间,你就会知道自己内心最深处实际的想法,因为当 “上天安排” 的结果和你自己实际想的不一样的时候,你瞬间就会有再抛一次硬币的冲动!

  23. 学习就是用自己免费的时间与精力再加上少量的金钱去投资自己的未来。

  24. 关注周期,以及多个周期背后显现出来的真正趋势,会给你一个全新且更为可靠的世界和视界。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七年就是一辈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