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
课程链接:【公开课】加州大学:学习如何学习(全41讲)
1、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课程中定义了两种说明方式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1、专注模式是我们集中精神做题或者工作的时候会使用的思维方式。
优点:处于这种模式下我们的大脑会专注于大脑里已经存在的知识让我们能有效的工作。
缺点:我们的思维会被锁住,局限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中。
2、发散模式:我们在平时放松的进入的思维模式。
优点:我们的思维活跃度会提高,可以把所学的知识非常容易的与以前学过的东西联系起来。
我们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应该切换两种模式学习。例如有个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会先让自己进入发散思维模式建立起各种想象,然后带着这些想象进入专注模式进行专注创作。
2、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只能记录很短时间的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一般都是短期记忆
长期记忆:能够长期时间记忆的知识,例如1+1=2这种知识点。
如何把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呢?
1、多次重复,以天为单位进行复习。然后逐渐拉大复习时间间隔,就能有效的转化短期记忆。
3、学习的基础条件
1、运动
保持运动是使我们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运动不仅能增加我们的学习能力更能缓解我们焦虑。不过运动应当持续运动并且运动量应该保持在适度,如果突然一天跑了10公里第二天痛的起不来床也是不行的。从一天走路十分钟开始然后慢慢积累直到养成运动的习惯。
2、休息
保证每天八小时左右的睡眠,睡眠不做就无法清除我们大脑中的毒素,让我们得大脑运转困难。睡眠中还会对我们所学的东西自动复习,所以如果没有好的睡眠复习效率也会降低。
3、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情
虽然有些人能够在同一时间处理很多事情,也就是多线程。但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还是应该保持单位学习时间内只处理一件事情这样能够保证我们高效的学习。如果同时处理多个事情,可能刚做这件事情进入了状态,却去做另一件事情,需要重新进入专注状态。会很耗费大脑的意志力和专注度。
4、热情并且坚持
可能很多人看到有成功人士都认为他们是天生聪明,其实大部分优秀的人都是对所学抱有热情,并一直坚持下来的人。我们不需要哀叹自己,保持热情并坚持下去就是最有效的。如果学习的时候带有压力或者不良情绪那学习的效率会很低。
5、关注过程
我们接受的教育大部分都是注重结果的,其实我们学习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6、向他人输出
跟别人讲解自己学到的东西,并从中总结自己还不太熟悉的部分。(没有朋友怎么办啊)
7、多次重复
重复是我们把知识点从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的有效方法。大体概括一下就是越抽象的知识就越需要对应的训练,训练的次数越多大脑记住的就越清晰,就像数学。并且重复的间隔应该多少天以后复习依次这样处理。如果一天内复习多次其实效果不佳。
4、解决拖延症
产生的原因:当我们去做我们不想做的事情的时候,大脑就会激活我们痛苦的区域,使我们产生了拖延。
解决的方法:直接着手处理我们想做的事情,过几分钟不会拖延了。“启动的5分钟”
解决的工具:老师推荐使用番茄钟,不过我感觉番茄钟还是根据个人习惯去使用。如果自身能够专注更长时间就不需要使用番茄钟作为解决拖延的工具。有研究表明一个成年人的专注时间平均是1.5个小时,在1小时到2小时中徘徊。可以专注1.5小时,然后冥想15分钟,或者专注1.5小时锻炼半个小时之类的。
在处理拖延的时候应当养成习惯,当我们把不拖延当成一种习惯的时候就不会把宝贵的专注力浪费在对抗拖延的阶段了。
1、如何养成习惯呢?
1、提示:通过给自己提醒告诉自己不要拖延。这需要一些意志力。
2、日常习惯:我们的日常习惯会告诉我们的潜意识,不想干活,要拖延。我们要养成新的不拖延的习惯与之抗衡。而养成习惯的一个方法就是制定计划。
3、奖励:在完成目标之后可以给自己一点小小的奖励,比如看个电影,买本书,或者其他能让高兴并且觉得配得上这次付出的东西。
4、信念:如果我们都不相信自己能够养成习惯那有怎么可能成功呢?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2、如何制定计划呢?
推荐一下这个UP: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G4y1j7Xf/?spm_id_from=333.880.my_history.page.click
可以根据UP的推荐制作自己的学习计划或者工作计划。
5、如何高效的学习
1、过度学习
当我们掌握了某种知识之后,如果再进行大量的复习就会造成过度复习。
好处:可以把我们所熟知的知识更加深入的刻入我们的脑子,甚至进入我们的潜意识中。
坏处:如果每个知识点都过度学习会浪费非常多的时间。
2、专门训练
重复已经完全理解的部分会让我们产生错觉,让我们只了解简单的表层的东西,而深层的东西我们并没有挖掘到。要做到学习平衡就要解觉困难的复杂的问题,专注于困难的问题。
3、思维定势
对事物的最初看法会造成我们的思维定势,把我们局限在当前的情况中。科学界有个现象一般重大的科学发现要么是年轻的科学家,要么是其他领域的科学家转行做当前领域。这是因为这些科学家没有受到思维定势的控制。
4、交叉记忆
知道如何找到问题的真正解决办法很重要。学好一个新知识组块不仅意味着学会基本的知识组块,也意味着学会如何选择并用好不同的组块。让自己的思维在问题或需要采用不同的技巧或者策略来结局的情况中来回跳跃。
当你掌握了所学知识的基本理论,这个时候就可以把你的结局问题的实践经验或者概念或者过程交叉记忆起来,交叉记忆是让你富有创造力的功臣,他让你脱离重复复习的困境,开始独立思考
多使用交叉记忆可以帮助我们跳出思维定势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
6、一些学习技巧
1、使用视觉隐喻创造画面记忆:
我们的大脑非常善于记录图像,而面对文字却很难记住。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文本对应的图像,并且图像越让人印象深刻越好。然后关联图像和文本,帮助我们达到一个比较高的记忆水平。有一些数学公式或者原理的非常抽象的东西也可以使用画面来记录。
2、转变我们的思考方式,从消极转到积极:
当我们需要去学习我们不想要学习但是不得不学的知识的时候,我们会烦闷,会抱怨。我们可以把我不想去学的想法转换一下,我们可以想这件事对我是个挑战,而我喜欢挑战,我一定可以战胜他。
3、避免过度自信
当我们只使用一种思维模式的时候会让我们变得自大。就像在学习中如果我们指去学习知识,但是不去做习题或者复习。这个时候我们就自己欺骗了自己。其实我们还没有学会,但是大脑认为我们已经会了,我们就变得自大了。避免过度自信的一个方法就是找一些朋友一起讨论问题。(没有朋友一起讨论怎么办啊。)
4、编写测试清单
测试是一个避免过度自信很有效的办法。我们可以在考试前准备一个知识点清单,然后从头开始问自己这些已经学会了么。当我们肯定回答越多我们的效率就越高。
5、记忆宫殿:
我们可以把一些知识在脑海中放入到我们熟悉的地方。比如我想记住鸡蛋。我可以想象家里的客厅里有一盒鸡蛋,沙发上有一盒打翻的鸡蛋。然后我们跟着想象去里面走一趟。
6、简化记忆:
比如运用谐音梗。英语中的构词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