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sense
2021-02-26 18:07 作者:スレーブ_スレイヤー | 我要投稿
你知道小说最搞笑的是什么吗?明明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道理,却非要用一整个故事来描述。这么做是有道理的,譬如对孩子说:
“不好好学习是没有美好的未来的”这种话,孩子是不会听的,换成:
“隔壁家的XX小时候不好好上学,然后它死了。”或者指着某个乞丐说:
“看到了吗孩子,那就是不努力读书的下场。”
效果会好得多,原因就是人只能在真实的事件中学到道理,而道理本身无法直接灌输到人脑。
所以,想要讲一个道理,就要围绕它设定一个庞大的世界观,再写一个长的要死的故事。
这就是小说。
但是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书中的角色通过努力最终战胜了一切困难,赢得了胜利,我们读完后就会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也能赢得胜利。这是错的,所以我无法从虚构的故事里获得力量。因为实际上我们相信的不是道理,而是作者希望我们相信的东西……
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小说,我感受不到作者希望读者相信某种信念的心情,因此我理解并相信这些小说想要传达的东西,即使作者无意传达。
但是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人是需要归属感的,需要有一个地方存在能够理解自己的人。现实中没有的话,虚构的作品中一定存在和自己相似的人……
但是对我而言,那种东西是不存在的。
譬如我能够理解太宰治对人类的恐惧,因为我也曾无数次看到过人的丑恶本性。可我无法理解叶藏为什么一开始就是那样,在我的印象里,富家子弟都是班上的中心人物,根本不会,也没有必要去迎合谁。故意出丑,这种事很多人都曾做过,但懂事后就会收敛起来……
世間(社会)是很可怕,但真的没有保持自我的同时融入社会的方法吗……不要放弃思考啊。
我可以理解鲁迅一些作品里想要表达的东西,但对于鲁迅本人,从他的文字根本无法推测。
结论就是,我在哪里都找不到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