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时代有屯田么?小谈“辅助兵制度”
罗马时代不是没有“屯田制”,事实上,古典时代较为有名的国家,比如罗马、雅典、斯巴达、迦太基,都有屯田制。只不过和三国时代的屯田不太一样。
首先,罗马时代的屯民被称为辅助兵,和三国一样,也是平时种地,战时参军。就像名字所示,这些士兵通常不会佩戴重甲,也不带大盾或者塔盾,他们主要是使用弓箭、标枪,以及投石索,支援正面战场。同时,在军团驻扎的时候,辅助兵也需要负责修筑营垒。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我在专栏里提到过的,尤里安的皇家辅助兵,这些人由于战斗力出众,不仅被当做主力部队,在一线搏杀,而且其配发的装备通常也是军团最好的。
这些辅助兵通常是农闲时期训练,农忙时期回家。所以他们的服役地区大多离家不远。也正因此,辅助兵的服役时间会比军团兵长一些。通常军团兵服役年限是15到20年,而辅助兵是20到25年。
不过和三国的“屯田客”不同,辅助兵的“军籍”并非时代传承。罗马时代没有“军户”的说法,辅助兵退役之后和军团兵享有同等待遇(获得罗马市民权),而且其待遇可以传给子孙万代,其后代也没有服兵役的义务,同时不存在徭役的说法。(军屯民及其子孙有服徭役和兵役的义务)
另外,这些辅助兵退役之后,会获得一份“薪水”,通常是按照服役期间每天3阿斯(铜币)的标准,在辅助兵退役之后统一发放。当然,辅助兵也可以不要这份薪水。不要薪水的辅助兵会得到一块田地,面积约等于今天的0.7公亩。
当然,每个人得到的土地面积都一样,但地块好坏就难说了。有的人分得的土地距离居住地隔了十万八千里,于是只好把土地租给别人耕种,这也导致了后来的“喀提林阴谋”的发生。
说来也很奇妙,虽然罗马大道和罗马引水渠天下闻名,但修筑这些工程的,基本都是罗马军团的现役军。而提供资金的通常都是凯旋将军,和退役军人以及辅助军基本没有关系。
有趣的是,罗马共和时代,以及罗马三世纪危机之后的制度,反而更接近屯田制。
这是因为,罗马共和时代实行保护民制度,平民大多会选择依附一位贵族,这个贵族会为下辖的平民提供保护,而这个平民如果想要从政、打官司、留学,也需要贵族提供帮助。而贵族也愿意为下辖平民提供帮助。因为不论平民是想要从政,还是想要打官司、留学、远洋经商,都有利于贵族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而相对的,平民也对贵族有服兵役的义务。当贵族(通常是元老院贵族)需要带兵出征的时候,平民也有参军入伍的义务。这也就是为什么虽然拉比埃努斯是凯撒部将,但罗马内战爆发的时候,他还是选择追随庞培(拉比埃努斯父辈是庞培的保护民)。
而到了帝国后期,由于罗马军团不堪一击,军团指挥官腐朽无能,所以当时30个军团(戴克里先后期扩展到40个军团)根本守不住领土。于是当时很多平民会选择依附各个贵族,而贵族们会雇佣很多私兵,来保护平民安全,形式上类似于后来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
这些农民大多都是“农奴”,需要为领主提供徭役和兵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和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同,罗马时代的奴隶并没有参军义务(有个别将领会通过购买奴隶来充实军队),同样,角斗士也基本是不会服兵役的。
理由很简单,一方面是因为,在罗马时代,参军是“光荣的义务”,既然是光荣的,自然是不可以让卑贱的奴隶参军的,哪怕是贵为皇帝的克劳狄乌斯,其奴隶也只能做文官。同样,角斗士也属于最为卑贱的职业,自然也是不可以参军的。不仅不可以参军,甚至角斗士们退休之后也不可以服役。
另一方面,角斗士自己也不愿意服兵役。罗马时代只发生过两次角斗士叛乱,最后一次就是著名的斯巴达克斯起义。原因很简单,角斗士类似于今天爱抖露,虽然传统上认为爱抖露是娼妓,而且爱抖露大多被各个营销公司绑架,没有择业自由,但是,爱抖露的工资是正常人无法望其项背的。角斗士也是如此,虽然人家没有人身自由,但是角斗士都是有工资的。按照当时的规定,哪怕是最低级的角斗士日工资也有10阿斯,远比军团兵高。如果角斗士小有名气,工资还会更高。
而且和今天人们想象的不同,当时的角斗士,主要业务并不是刀尖舔血,拼死搏杀,来讨取观众的欢心。虽然罗马斗兽很有名,但角斗士主要业务并不是斗兽,而是赛车。
当时罗马斗兽场最受欢迎的项目是赛车。当时的角斗士流行架势四驾马战车,在斗兽场的赛道上竞速。而且当时还有专门的车队,有专门负责维护和修理战车的团队,有专用于替换的马匹。和现代的F1方程式赛车类似,当时的车队还会拉赞助,会在战车的车架上镌刻赞助商的商标。
另外,和电影不同,奴隶是不可以成为角斗士的。倒不是因为奴隶主们慈悲为怀,而是因为角斗士属于“技术行业”,无论是赛车还是斗兽,亦或是决斗技巧,需要从小培养。手无缚鸡之力的奴隶上了斗兽场,不仅很难活下来,也很难获得观众的认可,进而让赞助商退避三舍。
不过也有例外,如果是敌国战败被俘的士兵,被送到罗马,沦为奴隶,那么他们不仅可以成为角斗士,甚至还会非常抢手。
所以,古典时代,是不存在典型的“屯田制”的,这不是制度问题,而是文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