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长安三万里》
前两天去看了这部电影,上映前就非常期待,但是考虑到片长,觉得和我那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的老婆去看,对她来说可能是折磨,于是我便独自去观影。
用自己的话来叙述一下情节:老年的高适提不动枪了,被吐蕃打得节节败退,最后退守了下来,就在这时候来了一位监军太监来问话。高适在吐蕃俘虏面前自杀未遂,于是乖乖接受双规。没成想一上来就要求交待李白。于是开始了漫长的回忆。。。
高适家道中落,爷爷原是武将封侯。读书不太精的高适,好在还使得一手好枪法。跟着现代很多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年轻人一样开始了北漂生涯。途中没钱吃饭了,正巧结识了富二代李白,一路上蹭吃蹭喝。两个一事无成的小年轻,在黄鹤楼玩了一圈,自负李白却碰了一鼻子灰。于是李白便想去闯天下以博取名声,撕掉商贾后代标签,受人举荐(李白商贾之子不能参加科举)。而还没被生活打击到的高适继续北漂,在开元盛世,四海臣服的年代,一身武艺远远不如琴棋书画(王维)能够彰显大唐风貌,于是乎没有激活写诗技能的高适处处碰壁。遭遇了喜欢的妹子被探花抢走后,高适意外得知李白在扬州闯出了名堂,于是便去履约。结果李白虽然开心却说了一句,什么一年之约。这是高适脾气好,换做我刀人的心都有了。经历了半夜的纸醉金迷,高适囔囔着要报国,然后被舞剑的裴家女扮男装的小姐胖揍了一顿,库库一顿削。虽然棋差半招,但是性别优势还有兵器优势(一寸长一寸强),所以高适自信心大搓回到老家开始地狱训练。阅读障碍症的高适让学童将诗词歌赋念给他听以此学习文化课,钓鱼杆上加重物以此增强体育课。就这样苦修着,突然家中变故的李白来造访,说自己要入赘,犹豫不觉又去找偶像孟浩然。最后在黄鹤楼因与李白关于入赘观点不合不辞而别。高适就去东北打契丹,并且觉醒二技能写诗。边防军满足不了高适的人生追求便离开了,又遇上了李白,顺便救下了郭子仪,为救郭,高适跟哥舒翰定下了十年之约。高适回家不久,发现李白真的起飞了,在京都站稳了,又收到李白书信带你飞,去了又跟你说,我随便写的。高适一看估计还是混不下去又回去了,多年后发现李白要入道,又去助威。自此,十年未得功名,四十好几的高适只能认命去给哥舒翰当打字员。谁料到,改变所有人命运的安史之乱爆发了。高适终于走了狗屎运,当上了军区司令,并且在平定内乱中,发现李白在造反队伍里。回忆到这里,高适调皮地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群太监逛青楼”的太监,公公可有什么遗憾?回忆完了,就跟公公摊牌,我装的自杀,俘虏放回去了,就是让他们过来打我,然后我和你走小路去抄他老家,这里有援军支持,就能堵死他们了。最后公公给高适洗白,你让郭子仪给李白求情的吧,李白最后被大赦了。乖乖,公公搁这你啥都门清还双规半天啥啊?
感悟:自然数不胜数,例如崔颢二十不到高中进士,若不是门第显赫,哪能如此?这门第就与当今985,211,双一流一般。没有高考这张入场券,你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或者像李白一身才华当顶流网红。
想想自己,年近30,事业才刚起步,也是看不到出路。入职三个月,都没在单位里呆几天。在这边干活,也仿佛只需要一个人形在这就行了,偶尔跑到30公里外拿份材料。已然没有当年的激情。当年每个月拿着三千块钱补助(延毕后1000,还是咱亲爹张老师力争后,又多了200),出去参加国际会议认真学习,也不会嫌弃国内力学这帮人无论是开国际还是开国内,餐饮一律是简朴得不能再简朴的盒饭,出差补助还因为会议安排公交车这样的理由给扣回了交通补贴。我跟小老板讲科学,讲研究,讲算法,小老板跟我讲服从,讲指挥,讲命令。到头来,实验室只需要听话狗,哪怕这狗啥也不会也不要紧。就这种情况还死心塌地研究这拓扑优化,现在回忆起来,我当时是不是脑子有毛病?说来也是奇怪,以前补助连现在工资的零头都没有,我都干得不起劲。毕竟只要不付出,就不会错付。基本上,上完班回到宾馆,为防止自己代码水平下降就琢磨炒股软件研发,顺便看点SQL的东西。万一哪天又跟读博的时候一样开罪领导可不是闹着玩的。此外,看看民法打发时间。又在坚持一周5次跑步,每次跑步至少4公里,可还是架不住自己日益肥胖。无奈之下只能节食,哎,以前是又烦又没钱舍不得吃,现在挣钱了又不能吃,这搞哪门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