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读后感

2023-06-10 12:13 作者:姓张的叶老板  | 我要投稿

现在是周四下午的阅读与写作课,迫于题材,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一聊读后感与的撰写与表达。

一  我的读后感

我写读后感,比较大胆前卫。

说句真话,我开始经营这个账号之前,其实读后感写的也很勉强。六百字的文章,有四五百字是在复述原文内容,剩下这一两百字,开头结尾各墨迹三十字,唯有这不足一百字可供我简短发表我个人的观点与感想。当时我们小学语文老师曾在写作课上写作进强调过,读后感强调的是“感”,个人的感想之类要占上整篇文章的三分之二,这篇文章才算合格。所以吧……这也是我当时文章不合格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笑)。

上了初中,有了窗随,开始经营这个账号之后,我开始痛定思痛,反思自己写文章的方式。而读后感的撰写,也便是我反思的内容之一。

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我认为,写读后感并不一定要遵循老格式,读后感强调的是“感”,写出自己的感受即可。与此同时,作为一名一年半的二次元练习生,同时也是一名练习时长半年的二创阅读者,我认为:读后感也是二创,是建立在对原著有一定基础上的,这即对于撰写者有约束,也是对于阅读者的要求。说白了,你了解了就看,不了解算完,就是这么个样。

所以,从此之后,我写读后感,就比较放开大胆了。

二   我认为的读后感

(一)  不限体裁

读后感,是不限制体裁的。

可能你写看过了原作,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诗,这是一种形式;又或许你接到了任务,端正(但不情愿地)写了一篇很传统的读后感,这又是另外一种形式。读后感的形式有很多种,并不是呆板的,死守的。

实不相瞒,其实我上周写的那两首诗,都是读后感,都是我拜读奇迹大陆著名历史学家乔汀大师的著作后写下来的。第一首诗《亮笔,启航》,是我个人在看完乔汀写的历史材料后,根据我个人对于乔汀大师的整体印象以及我对文章的初印象所进行的描写;而第二首诗,也就是那首十四行的花环诗,就有点小意思了。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就是想写一首十四行诗,给前边的两首诗收个汁,结一下尾;结果没想到,我越写越多,越写越多,到了最后,直接写出来了个十四行的花环诗。说句真话,这首十四行花环诗,是我对于我自己的一次征服,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言归正传。

所以说,读后感,是文章种类的名称,并不是体裁,更不是八股文。写文章时,不要限裁体裁,是非常重要的。

(二)创新的读后感

体裁没有限制了,而第二步,便是文章的创新。

写读后感,有的时候需要一些新意。你可以在你读完之后,写下一个一个小词语,小句子这是一种可能;你也可以发表那种两三万字的长篇大论,也不是不可以。

读后感这东西,有的时候是不仅仅可以用文字来叙述的。如果你擅长于作曲,你可以去写一首曲子,用不同的音乐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你也可以去画一幅画,在线条的运动与颜色的搭配之间,表达自己对于作品的情感。

除此之外,在传统的文字读后感这边,也出现了多种形式。你可以去幻想如果你进入了这部作品,进入了这个世界观,你会怎样书写故事的情节,你会与主人公有怎样的经历;或者你更大胆一些,直接与主人公面对面,把你对于他的初印象一股脑儿告诉他(本形式不适用于伏地魔及他的食死徒们,请小心发挥,避免被阿瓦达索命)

总而言之,这些都是读后感的创新形态,都是在新时代,新背景下产生的新事物。唯有创新,才能让读后感变得更加灿烂有味,更加包容开放。

(三)读后感?听后感?观后感?

接下来,我们要对于你将“感”的东西,进行一些叙述。

我们平常写读后感,往往都是“请以 xx书为题,写一篇读后感”,久而久之,我们的思想逐渐开始麻木,之后一聊到“读名感”仨大字,很容易将它与读书挂起钩来。殊不知,在高速发展的今天,“读后感”,不仅仅是读书的专有,更成为与影视作品,音乐共享的产物。你听了一首曲子,你可以写一篇“听后观”;你看了一部电影,可以写一篇“观后感”。在新时代的今天,读后感可能不再仅仅指一个类型,可能会成为多种文学体裁的统一称呼,一个庞大的文学类别的统称。

所以说,不要在体裁选题上缩手缩脚,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四),最重要的一条:放开思想

归根到此,放开思想,是最重要的。

我们写读后感,归根到此,还是要脱离思维定式,解放自己的思想。其实写读后感很简单,读后感重点是“感”,要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是最为重要的。我们在课本当中所学的读后感,大部分都是先复述情节,然后再表达自己的感想。这是一个标准的架构,但标准多了也会出好。唯出脱离标准,写下自己的想法与思考,才是一个最为标准的形态。

最后,祝你写出你想要的文章!


论读后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