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搞懂中医的肾,首先看《黄帝内经》中的说明:一、《素问》:“肾者,作强之官,技巧
要搞懂中医的肾,首先看《黄帝内经》中的说明:一、《素问》:“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作:作为,强:强力,强大。 作强之官:实干部门的官。 技巧:高难度的行为。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肾影响到人的活力,是完成很多行为(包括性行为)的必要保证。而肾虚者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身懒少言,不愿意动,不愿意说话,无精打采,能躺着就不想坐着,能坐着就不想站着。表现为活力下降。肾虚者还有性功能障碍,不孕的表现。从这些表现,就可以发现肾的功能和人体的激素密切相关。 二、《素问》:肾之合骨,其荣发也。 1、中医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发现了肾和骨的关系。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并发症之一就是肾性骨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钙、磷代谢改变,维生素D代谢障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因素均可导致骨骼改变,称为肾性骨病或肾性骨营养不良。因此慢性肾衰竭患者西医也是要求长期服用钙片和维生素D3来补充钙,以免发生骨质疏松。 2、中医在两千年前就发现肾(肾上腺)和头发的关系。 雄性激素源性脱发又称为:脂溢性脱发、男性脱发或遗传性脱发状为患者头皮脂肪过量溢出,常伴有头屑增多,头皮油腻,瘙痒明显。多发生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壮年。 三、《灵枢 本输》: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素问 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 这两句话可以看出包含了西医的肾脏这一概念 1、《素问》:肾病者,胫肿腹大身重,喘咳寝汗出,憎风。 胫肿:这是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的一大典型表现,胫前凹陷性水肿。 腹大:慢性肾衰竭的并发症之一就是腹腔积液,导致腹部膨隆。 喘咳:肾性水肿可表现轻者眼睑和面部水肿,重者全身水肿或并有胸水、腹水,胸水较多的情况下会出现喘咳。 2、中医的肾是包含了西医的肾的概念的 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就认识到这些疾病表现和肾脏有关,西医是什么时候发现的?不超过200年吧,中医对其中一些肾病(比如西医的肾病综合征)在2000多年前就可以治疗了,西医呢?两千年前的外国人基本就是等死,如果知道的话,对中国的医疗水平简直羡慕的不要不要的。 四、《景岳全书·传忠录》:“肺出气也,肾纳气也,故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本也。 在《中医基础理论》里,总结为肾主纳气。 在人体内血pH一直维持在7.35-7.45的范围内保持酸碱平衡,其酸碱平衡主要靠血液缓冲作用、肺呼吸作用及肾脏排泄和重吸收作用来维持。当肾功能衰竭时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呼吸困难。这就是中医讲的肾不纳气。 五、《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故形坏而无子 六、《阴阳应象大论》:肾生骨髓。《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