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来稿修改】高考作文主题“仪式感”

2021-11-03 10:21 作者:爱教语文的钉子老师  | 我要投稿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愿意在西餐厅红酒牛排配蜡烛,而我只喜欢在路边吃一碗油泼面,西安80后张文经常与同事就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而发生“口舌之争”。

90后李翔宇为了给枯燥的跑步注入一些仪式感,报名参加了一场线上迷你马拉松挑战赛,他说:“只要完赛就能获得一枚实体奖牌,虽然奖牌是自费下单购买,不过由此获得的成就感让我觉得物超所值。”

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李印表示,“仪式感经济”当一分为二地理性看待,一方面其所带来的消费对经济发展有正向影响;另一方面,尽管对于精致生活的追求无可厚非,但适当量入为出。

你对“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8分作文】

仪式感不可缺席

       你是否愿意为自己的生日精心安排?你是否愿意为自己的成就特意奖励自己?“仪式感”一词愈加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然而,关于其存在的必要性却总是众说纷纭。

       在生活的宴席上,仪式感应当成为不可或缺的座上宾。

“仪式感”指以严肃的态度,特定的方式对待生活中一些有特殊价值的场景。它能帮助人们在纷乱的生活中找到特定的锚定点。无论是学校与家两点一线的学生,还是996打工人,普通人的生活总是充满了乏味单调,被纷繁又细碎的信息淹没。纵使灰色的背景上有一两抹欢乐的暖色,生活在现代社会压力下的人们也难摆脱感受麻木,意志消沉而随波逐流的困境。此时,仪式感的出现一方面为生活注入新兴的元素,建立新的意义;【倘若在纪念日时享受一份美味的蛋糕,或是在目标达成时给予自己大餐奖励,都能让我们重新意识到生活的价值,强化我们心中的喜悦。】一方面又让单调的生活拥有一定的规律,【有所展望,更有动力,同时】阻止人们染上得过且过的恶习。【这就好比在人们在漫长的马拉松比赛途中要给自己设定一个个标的,每达到一个标的,总会迎来振奋与喜悦。】仪式感给人的生活轨迹设上一两个特定的标记,例如在特定的时间去一家特定的咖啡馆放松,让人们认识到生活的节律,更好地调节生活方式。于是仪式感在生活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关键地位。【例如完成特定的工作或学习目标后,短暂放空,休憩心灵】

【此处如果能够加上历史上的仪式感,穿越风尘,流至今日,赓续下去会更出彩,比如传统节日】

    当然,仪式感不仅是奖励机制。仪式感的产生需要精神的配合。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所设立的仪式,方能体会仪式为自己带来的精神满足,感受仪式为自己带来的动力。仪式感不排斥物质奖励的存在,但精神世界的参与正是仪式感不可替代的魅力。

 

       这时,且让我们反观对仪式感批评的声音。它们看似在否认仪式感,其实是在否认花钱买仪式的行为。仪式感的产生源于个人喜好,【观点可以再精进】【仪式感代表的是人们对于生活郑重其事,认真的态度。】红酒牛排配蜡烛是一部分人的仪式,但在路边吃油波面又何尝不是仪式。仪式指在特定场景下进行的有一定规则的行为,而个人设立的仪式应符合个人爱好。

       【而现在的人们往往对于仪式的追求不是源于自己的爱好。而是为了迎合社会上某些人设定的仪式。而这些仪式往往充斥着消费主义、奢华主义的陷阱。人们在为这种高昂的虚荣买单,而舍弃了自己内心的那份精神追求,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目标完成时吃一份西餐还是来一碗面条都可以视作个人的仪式。对仪式感否认的声音的产生大多源于对仪式感的误解,花钱买仪式不是仪式感的必要条件,精神的参与和满足才能塑造个人的仪式感。

       但无风不起浪,对仪式感的否定实质折射了全社会对仪式感的错误认知,仪式不一定是高昂的开销,奢华的体验,为仪式感买单只是提升仪式感的辅助手段,但花钱不是仪式本身。我们莫将仪式感与“高大上”【铺张浪费】挂钩,视其作展现经济实力的机会。如此只能将生活中这位重要的参与者弄得灰头土脸,不得不提前离席。

      在我们生活的盛宴上,有很多时来时去的面孔,但仪式感一定不可缺席。它掌管着生活的秩序,为生活的宴会带来更多的欢乐与价值。

 

 

 

【一中作文题目】

法国童话《小王子》中,有一段对白。小王子问:“仪式是什么?”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大家并不陌生。过生日,是一种仪式。成人节仪礼,是一种仪式。古人云“沐浴焚香,抚琴赏菊”,沐浴焚香也是仪式。

有人喜欢这种仪式,追求有仪式感的生活。他们认为,一年365天,除了吃喝拉撒,毫无期待,生活重复,乏善可陈,多么可怕。也有人却嗤之以鼻,认为仪式感是“伪精致”对生活的渗透,会导致对表面化、形式化的追求,甚至是虚荣的表象化和理想的物质化。还有人认为……

对仪式和有仪式感的生活,你怎样看?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拾起失落的玫瑰

       从九九消寒图到黛玉葬花,从沐浴焚香、抚琴赏菊到按时看日出,人类对仪式的坚守与仪式感的追求自古有之。

      所谓的仪式多以实体形式呈现,或与形式混为一谈,停留于物质这一表面。而仪式感则关乎心灵,它作为一种态度,象征着人们生的热情、活的清醒。

        仪式感,让人们细嗅生活里的幸福。生活在钢铁丛林之中、同一张日程表的限定之下,人们每天重复着过去,也重复着未来;生活渐渐沦为活着,趋于平淡、乏味、乃至灰暗。而仪式感,如卡波特所言,“以一种或轻浮或深沉的方式,来对抗日常生活中那无法消释的乏味成分。”譬如生日时闭上眼睛紧握双拳的小许愿,或如操场上莘莘学子百日誓师的呐喊。它是对琐事中“个”的打捞:人们怀着朝圣般的信念,在心中为某件事举行一个小仪式。自此,这细碎的点滴也成了星星之火,点亮了蒙尘的生活,一分小满足、一种小确幸油然而生。

        仪式感,让人们获得超越现实的诗意。王小波曾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特定的时节里,去感受特定的多姿的自然的声音、活泼泼的生命的声音;我们获得的不仅是昆虫的鸣叫,更是内在的超越:超越物质与半物质,而享受精神上,心灵的充盈、灵魂的震颤。就这样,仪式感赋予了我们每个人诗意生活的可能。

        仪式感,是意义的象征,而赋予生命意义,就是人类最高的文明。诗人济慈说,他把他的生命写在水里。诚哉斯言。流动的未知的生命,就像一条没有源头没有去路的河流,黑暗中摸索向前。仪式感就好像河岸上的闪闪烁烁的小灯塔,标定了我们的轨迹与存在。纵然风过灯灭、水经无痕,但人类依然在为自己的行为创造精神内涵,何其感人。

揆诸当下,许多人的生活已被“伪仪式感”渗透,摆拍杂物、硬凹照片,只图表面化的精致、浅层化的形式,追求他人艳羡的目光与肤浅的赞美,金玉在外的背后,是一颗败絮其内的虚荣心,仪式感的内涵与意义也由此被异化。

      抛却外在的樊笼,回归内心的本真,拾起仪式感这一被误解的失落的玫瑰吧。

      如此,枯燥中有了亮色,平淡中有了诗意,生命亦在渺小中有了伟大。

(一中瞿同学:其实这篇文章本来是类似随笔的存在,后来发现正好有一个这样的考题,就拿过来用了。)

 


【来稿修改】高考作文主题“仪式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