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国美观·展讯|“历史的语言——第五届中国油画双年展(杭州)”即将开幕

2023-05-24 12:57 作者:中国美术学院_official  | 我要投稿


“历史的语言——第五届中国油画双年展”海报

历史的语言

第五届中国油画双年展


主办单位(杭州站)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油画学会 浙江省文学艺术联合会


承办单位

最葵园艺术中心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


协办单位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 浙江省油画院 浙江省油画家协会


展览时间

2023年5月26日—7月10日


展览地点

最葵园艺术中心



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油画学会、浙江省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办,最葵园艺术中心、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承办,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油画院、浙江省油画家协会协办的“历史的语言——第五届中国油画双年展”将于2023年5月26日上午10点在最葵园艺术中心拉开帷幕。

“中国油画双年展” 自2012年起,已经连续举办五届,分别以“在当代”“在场”“在意”“语言之在”“历史的语言”为主题。本届油画双年展,首站从遵义出发,第二站赴厦门,第三站到北京。杭州作为展览的第四站,主题为“历史的语言”,旨在从艺术语言历史演变的角度,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创作出的重大题材油画作品中遴选出极具代表性的精品力作,同时展出创作背后的草图、习作。


展览汇集了42件代表性历史画精品力作及其创作的相关珍贵手稿和草图(部分复制),共610余幅作品,全面、清晰地呈现出画家们在创作过程中主题的构思、历史资料的收集、形象的写生、主题的深化、艺术语言的选择与淬炼等饱含历史关怀的艺术创作过程。
展览分为“洗礼”“追远”“深构”“绘演”“肖像”五大板块,“洗礼”板块聚焦这些创作和作者之间的开创性的人生洗礼与塑造的意义;“追远”板块聚焦这些创作的不同年代、不同方式的重绘和积累,来揭示重大题材创作对于创作者人生塑造的意义;“深构”板块聚焦创作的持续的深度建构,突出特定创作与绘者人生相伴相随的意义;“绘演”板块聚焦重大题材创作的史诗剧场的绘演效果及绘者海量草图汇聚产生的意义;“肖像”板块聚焦重大题材绘画中的肖像处理,呈现其语言谱系等。


“历史的语言——第五届中国油画双年展”海报

历史的语言——第五届中国油画双年展前言

历史即是天地人心,历史画就是关于这天地人心的明镜。从这个明镜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天地人心的真实记录,看到天地人心的血色风采,看到天地人心所凝聚的民族气质与民族风神。
中国油画学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油画双年展,将新中国以来的部分重点历史画汇拢在一起,聚焦这些历史画的草图素材,进行历史画的语言研究。这种关于历史画的语言梳理和学术研究,将这几年百年回望的历史叙事和历史关怀,推向文化振兴、民族复兴的高度,越来越呈现其重要意义。
现在,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画以草图素材的方式摆在面前。我们在这里首先看到的是人,是一代代的艺术创作者们。詹建俊、全山石、钟涵,他们是我们的师者,又是艺途上的引路人。他们投身于大历史的绘画与研究,将历史的磨砺转化为自我生命的磨砺,进而升华为创造的磨砺,并在这种使命的遣行中磨炼艺术的成长,实现自我的价值。这些创作精品背后的草图、素材正是这种自我磨砺、语言磨砺的明证。
于此同时,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不仅是作为绘画对象的大历史,而且还有作为历史画语言的成长历史。今天的创作者如何追访历史?特定的历史题材如何发显出更深的内在思想?透过这些第一手的素材草图,我们深切感受到一代代创作者的艺术表现与兴发,感受到艺术创作与生命成长之间情往兴答的深度和强度。最后,我们还在这里看到我们自己学习成长的记忆和历史,看到诚如老友一般的油画艺术的语言亲熟和语言记忆。我们所面对的不仅是历史画,而且是将我们的成长裹挟其中的艺术历史。正是这种亲熟感鼓舞着我们,潜入到语言的深处,去造访,去感受,去兴答,去持续地铸炼自己。
本届油画双年展,从遵义出发,揭开帷幕。第二站是厦门,第三站是北京。杭州是第四站,参展的历史画作品也逐渐扩大到四十二位。其中上世纪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作品有十四件,八十、九十年代创作的作品有六件,新世纪以来创作的作品有二十二件。我们感受到创作者与特定绘画之间的关系,是历史画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尺度。我们竭力聚焦这一尺度,来划分版块,揭示其语言特点和创作方法。
于是,《历史的语言》杭州展览,我们分了五个版块。第一版块是洗礼,聚焦这些创作与创作者之间的人生洗礼与塑造的意义。比如詹建俊先生的《起家》、闻立鹏先生的《烈士系列》,罗中立的《父亲》等,这些作品对于创作者的人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第二版块是追远,聚焦这些创作的不同年代、不同方式的重绘和积累,来揭示历史画创作独特的生命塑造的意义。这一部分有全老师的《中华儿女八女投江》、汪诚一老师的《远方来信》、高虹、高天雄父子在不同年代所画的同一题材作品《转战陕北》,何红舟、黄发祥和庞茂琨所画的党的一大历史绘画等。这一部分有不少原作,故采用纪念碑墙的方式。
第三版块是深构,聚焦创作的深度建构,突出特定创作与创作者的人生相伴相随的关系。这一部分有钟涵先生的总在改进中的《望中犹记 晚潮明处》、莫朴先生作为一生写照的《入党宣誓》、俞晓夫的草图本《一个共和理想的殉道者——记宋教仁先生逸事》。第四版块是绘演,聚焦重大题材创作的史诗剧场效果,揭示创作者海量草图产生的意义。其中有冯法祀先生的《刘胡兰就义》、我和孙景刚、崔晓冬、邬大勇创作的《残日——1937.12南京》、常青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马刚的《毛泽东见尼克松》等等。这一块我们会着意摆出一些剧场效果。第五版块是肖像,聚焦历史绘画中的肖像创作,呈现其语言的谱系。有靳尚谊先生的《走出边城——沈从文》、李秀实先生的《疾风》等等。
通过这样的展示,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创造者所致力的不仅是一张画,而且是因这张画而铺展开去的一系列生活和生命的体验和磨炼,而且是由这张画而建构起来的持续的“道问学”。在他们那里,重大题材绘画与大时代的风云相连,与历史的命运和人性的光华相连,并不断地趋近与其思想内涵相一致的语言伦理的建构。乘着这种语言,我们反反复复地回返历史,回返人类理想与人类价值的高度。

许 江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会长


部分参展作品


詹建俊 《起家》

布面油彩 140cm×348cm 1957


闻立鹏 《方志敏烈士》

布面油彩 140cm×74cm 1982



罗中立 《父亲》

布面油画 216cm×152cm 1980



全山石 《中华儿女八女投江》

布面油画 200cm×300cm 2003



汪诚一 《远方来信》

布面油画 144×228cm 1956


高虹 《转战陕北》 布面油画 205cm×456cm 1957



钟涵 《望中犹记 晚潮明处》

布面油画 170cm×340cm 2012



莫朴 《入党宣誓》

布面油彩 118cm×170cm 1950



俞晓夫 《一个共和理想的殉道者——记宋教仁先生逸事》

布面油画 180cm×260cm 2012



冯法祀 《刘胡兰就义》

布面油彩 230cm×426cm 1957



许江、孙景刚、崔晓冬、邬大勇 《残日——1937.12.南京》布面油画 360cm×900cm 2009




常青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布面油画 350cm×500cm 2020


马刚《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布面油画 190cm×270cm 2009



靳尚谊 《走出边城——沈从文》

布面油画 100cm×80cm 2022


李秀实 《疾风》

布面油彩 70cm×140cm 1979


国美观·展讯|“历史的语言——第五届中国油画双年展(杭州)”即将开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