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整合最全三体时间线,三体纪年表:说在前面的话(一)

2023-02-17 21:00 作者:夜雨仙子  | 我要投稿

最近三体电视剧、三体动画等接踵而至,相信未来还会有其他更精彩的影视作品现世,我抽空整理了一下三体宇宙时间线,希望还未看过原著的朋友对三体的全貌有个大致了解或者已经看过原著的朋友对三体有更清晰的认识。

虽然有众多的细节表明《球状闪电》是《三体》系列的前传,但有好多人觉得不太合适,所以现在踢出重发,并重新修订了部分有争议的时间点。在开始阅读刘慈欣地球往事系列故事的三体纪年表之前,请首先阅读以下几点说明:

1、长文预警,本系列约4万字(因此分了好几个篇幅),有长文恐惧的先收藏一下慢慢看哈。本纪年表对理解故事内容会有非常非常非常大的帮助,但因这个纪年表内容太过详实,还外加了一些可能的推测和讨论,会导致严重剧透,是严重剧透哦。如果不想被剧透的,点赞三连收藏先,看完原著或者相关影视作品后趁还记得再绕回来看本纪年表。

2、本纪年表参考如下版本实体书:《地球往事·三体》重庆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三体Ⅱ·黑暗森林》重庆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三体Ⅲ·死神永生》重庆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不同版本的实体书可能略有偏差,但总体影响应该不大,本文可放心收藏。

3、三体纪年排序原则:①因大刘在书中的时间线错误过多,只能按照错误相对较少的时间节点来考据,实在是模棱两可的地方,会适当增加推论来说明。以《地球往事·三体》中1969年的三十八年后[1.P070]——2007年为故事黄金时代结束点,以2008年为危机纪元元年(1年)。因为黑森威慑建立在危机纪元208年11月初,所以合理推测于次年改元,威慑纪元元年(1年)应为危机纪元后一年,即2216年。②作者以上帝视角描写的事件,表示这是事实记录,所发生的时间确定、事件确定,如:[1.P261]描写伊文斯死亡场景的这段就是非常典型的上帝视角;小说中的人物记录的、讲述的或者转述的,都可能因信息来源有缺陷、不充分或有意隐瞒等因素而失实或偏差,任何人物的说辞、想法、看法、猜测、记录,一律存疑待考。③虽然前两点这么说,但是由于大刘的写作技巧灵活多变有时候确实不好分辨,所以可能会无意中不小心夹带上一些我个人的观点,这样的地方如果有疑虑请跳过参考或者回复讨论。

4、阅读提示:①[1.P099]:表示信息源为《地球往事·三体》第99页;以此类推,2为《三体Ⅱ·黑暗森林》,3为《三体Ⅲ·死神永生》;②[推]:表示书中未明确说明,是根据前后文的事件推测出的时间节点;③[2.P170:这五年中]:表示根据《三体Ⅱ·黑暗森林》第170页原文"这五年中"作为依据推断出来的事件时间节点;④[实]我们现在的历史上实际发生过的事件,可查的;⑤[讨论]透过现象,值得大家深思、展开讨论的地方;⑥可能有部分错别字或者部分推论错误的时间点,抱歉勿怪,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5、如有争议,尽管点评。记住这是一本科幻小说,不是纪实小说,这是对"科幻"两字最起码的尊重。我们人类现有的科学理论、推论、猜想只要能给出一种解释,那这个科学幻想设定就是成立的,不管这个解释多么离谱。这个纪年表是我一字一句读了三体原著十几遍后,觉着现有网络上的纪年表都不太全或者有些粗糙而突然想弄的一个东西,让大家有个参考,可能会有些纰漏,但通过这个纪年表,希望还没有时间细读原著全文的朋友们能对三体系列有个大概的认知。话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以下内容,均为有理有据。对于争议,我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也期盼能够擦出更耀眼的火花。欢迎朋友们能够一起讨论三体系列的各种bug和猜想,一起找回地球往事系列三体宇宙那些被遗失的岁月……

6、在正文开始前,先做两个探讨:

(1)程心和艾AA离开太阳系乘坐的飞船的速度和非本征时间:已知距离s=286.5光年,本征时间t0=52小时,求飞船速度v和非本征时间t1。根据狭义相对论时间膨胀公式可以计算得到v=299788751m/s,约等于真空光速的99.9987635%;因此程心和艾AA之外的人看到的时间已经过去了286.5035年。[3.P457]开头就是银河纪元409年,我是实在找不出来、看不出来、推不出来这个409年是由什么依据怎么得到的,欢迎讨论一下。

(2)有关水滴的信息整理:

①物品属性:探测器,外壳由三体文明使用强互作用力材料所制成,内部结构未知。

②质量外观:长三点五米,质量小于十吨;外观呈完美的水滴形状,头部浑圆,尾部很尖,表面是极其光滑的全反射镜面;表面在一千万的放大倍数下,表面仍是绝对光滑的镜面,处于绝对零度。

③物体功能:能产生全频段的电磁波,对电磁波的反射率为百分之百;高速撞击。

④推进方式:未知。只知道其发动机启动时候的样子:[2.P382]尾部的尖端会出现一个蓝色的、明亮的小光环,光环急剧扩大到约水滴最大直径的一倍,光环颜色由蓝变黄最后变成红色,光环光度减弱直至消失,消失后在尖端出现第二个蓝色小光环,如此循环,频率为每秒钟两三次。网上有人说是“真空瓦尔塞克斯电场涡环”驱动。

⑤极限加速度:假设水滴摧毁引力波的时候是全力以赴的,那么按照[3.P139]水滴从月球轨道38.4万公里用时30秒到达地面+由于水滴在穿入地层时还有极快的肉眼不可见的速度(按照人眼对85Hz以上的频闪频率察觉不到闪烁感,最大视野5km算,进入地层时至少还有425000m/s的速度)计算,得a=825000m/s2。作为对比,人类当时的太空舰队极限加速度为120G。

⑥转向能力:[2.P385]原文:"能够锐角转向,几乎是突然掉头反向飞行"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来,转向还是用了点时间的,这个时间用上一条的加速度和原文"30公里/秒的速度"可以计算出来大约是0.036秒,减速至0的距离约等于545m。在那么大的尺度上,减速+加速时间加起来为0.07秒,我觉得用"几乎"二字是没有问题的。

⑦网上有许多人(包括一些科学家、学者、科普作者等)谈论水滴的强相互作用力材料是BUG,我个人有以下几点看法:一、记住这是一本科幻小说,不是纪实小说,这是对"科幻"两字最起码的尊重。我们人类现有的科学理论、推论、猜想只要能给出一种解释,那这个科学幻想设定就是成立的,不管这个解释多么离谱。二、看书的时候请不要一目十行(天才除外)或者道听途说。三、这条等我想起来再吐槽,^_^。

整合最全三体时间线,三体纪年表:说在前面的话(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