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想做好项目需要注意的四个前提-1

在前面我们介绍了在公司接项目前,需要从个人角度去做可行性分析。其中有四个前提点就是我们推动项目前进的最原始的思考之处。如果这几个因素没有提前想好,那项目的实施过程有可能会非常曲折。我们做项目是为了为公司创造业绩、为个人收获成就,如果因为某些根本的原因导致项目耗心耗力而收效甚微,那真的是得不偿失了。
这几个前提点具体包括如下几项:
1、考虑项目的实施要在项目早期阶段,而非立项之后;
2、关注一个问题:企业现在没有这个项目,业务也开展的很好,那为什么还要上这个项目呢;
3、对于企业的高层、中层和基层,对于项目的期待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思考如何去合理的满足不同的期待;
4、对于企业外部的用户,更需要关注他们的期待,但也不必太过关注他们所能提供的阻力。
下面先具体解释下第一点:考虑项目的实施要在项目早期阶段,而非立项之后。
项目能否顺利实施是项目成功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在做这个项目前,我们就要设想好项目实施的方式与过程。所以,为了最终项目能够做好,我们要把项目实施推进的方式在项目早期阶段先想好。
有多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了解到项目实施的难度。
1、 询问同事,了解之前公司是否有过类似的项目。如果公司之前有类似的项目,现在又重新启动,那多半是之前失败了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再去了解下当时失败的原因,仔细分析下哪些原因是现在也没法解决的;
2、 询问同行,看看他们公司是否有类似的项目。他们的项目是做起来了还是失败了,其中失败的原因在哪里,或者成功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基于同行的介绍,把他们失败及成功的要素套入到公司现状中,看是否能够去复制;
3、 询问供应商,看看他们是否有类似的案例。由于供应商提供的案例绝大概率都是成功案例,因此可以针对性的询问案例中在实施上的要点及难点,然后再与公司的情况进行比对。注意对于供应商的介绍,不宜采取绝对信任的方式,因为他们介绍的核心目的是销售,这一点在以后的供应商合作内容介绍中会展开。
上面几个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对于其中获得的内容我们要仔细甄别。因为在职场里,基于各种因素,我们可能无法得到最真实准确的信息,所以合理的方法就是多问几遍、多问几家,把得到的信息综合起来,这样才能确保做出最准备的判断。
下面举一个案例,在快消行业中,线下的夫妻老婆店是快消品非常重要的销售渠道,因为在全国这样的小店可能有一两百万家,很多品牌一半多的销量都来源于此。所以各个品牌对这种小店是非常重视的,都希望自己的产品能进入更多这样的小店去销售。在这个情况下,有一个为快消品行业做业务系统的企业就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如果自己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服务及促销优惠政策,把大量的小店纳入到自己搭建的平台里,那就可以获取大量的流量、消费者数据等等,从而从品牌处获得更多的收益。
这个想法也并不是这家软件企业独有的想法,对于有些互联网大厂,已经开始在布局这个赛道了。当时资本市场上拥有大量的投资来源,都愿意为这种商业模式买单。所以这家企业获得了不少投资资金的注入,开始对应的系统产品研发及地推人员招募工作。
虽然这个想法看上去很美妙,但是现实却狠狠地打了企业的脸。因为这个模式在实施推广上是不可能实现的。首先,想要给这么多的小店供货就需要搭建非常强大的物流配送网络,而且由于小店过于分散且运输路况参差不齐,这个物流网络的建设需要极为大量的资金支持,当时投资机构给的资金完全不可能满足这个量级的资金需求。其次,品牌在市场里已经进行了多年本地经销商渠道模式的深耕,品牌与经销商的合作关系非常紧密、互相依存。而给小店送货的新平台势必会打破这种模式,导致会与经销商产生本质的冲突。在这个情况下,品牌不可能去选择支持新的平台,有两个原因:一是本地经销商实力较少、易于管控,而平台一旦做大,第一个压榨的就是品牌;二是本地经销商已有的销量及利润很高,品牌不可能贸然去选择还不知道能不能做起来的新渠道商。第三,这个平台的推广策略是通过投资公司的资金来做促销吸引小店的加入,而这种引流模式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小店非常理性,有促销时它愿意下单,一旦没有促销就立马不下单。投资公司的资金根本无法形成流量沉淀。在这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这个项目根本无法大规模复制。
由于推广模式的无法落地,导致该项目注定无法推广落地,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而这家公司也因此元气大伤,因为它需要偿还投资机构的资金,这导致其在后面的经营里非常困难,领导层压力非常大。
在这个案例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当我们在做项目早期阶段时,就一定要实施方法考虑好,否则一旦项目开展起来、成本投入进去之后,我们才发现项目无法落地的话,那到时的损失就可能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