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历史:杂谈】农耕文明&游牧文明

2021-03-27 23:49 作者:千兖卐嵛  | 我要投稿

【个人爱好】【自个看法】【历史】

【前言】自己的看法&借鉴大家的and教科书;so,内容比较格式

【内容】

1st.Background基本背景

古代世界在长时间内处于农耕&游牧文明并存乃至对立的状态

2nd.Introduction两大文明基本介绍

一、农耕文明典型特征:1.地域:最初范围小,纬度偏低,丘陵平原,大江大河流域;

2.经济:小农/庄园经济,自给自足,商品经济不发达,接力式长途贸易;

3.政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较为稳定封闭。

二、游牧文明典型特征:1.地域:最初范围极大,纬度偏高,高原,草地荒漠;

2.经济:长期游牧,需要农耕世界的产品,经常攻击农耕文明;

3.政权:部落民族间长期斗争,争抢水草丰沛之地。

3rd.Battle农耕&游牧文明的斗争

1.游牧文明:常常取得胜利甚至消灭农耕文明,改变亚欧大陆的政权版图。从农耕文明中吸收先进文化与制度。

2.农耕文明:在技术、组织结构、文化凝聚力上具有优势,逐渐同化、吸收、融合其他文明。也被其他文明影响。但是前期弱小时易夭折。

3.整体趋势:游牧&农耕文明在斗争中不断进步发展。农耕世界稳步发展扩大,游牧世界逐渐被同化缩小。

4th.Reason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冲突与交流的影响因素

1.政权是否稳定。第一,游牧民族政权统一却不够稳定时,时常进攻南下(eg:淝水之战;元灭南宋);第二,农耕文明政局动荡时,游牧民族常进攻(eg:犬戎破镐京;西晋的灭亡);第三,双方政局稳定时,会时常通商(宋&辽);第四,少见地,农耕文明会成功回击(汉武帝时期)

2.气候寒暖程度。第一、气候转暖时,游牧民族积蓄力量,易对农耕政权发起攻击;第二、气候变寒时,牧草稀少,游牧文明中心南移,与农耕文明的交流和冲突变多(明末小冰河期)。

3.统治阶层的倾向、利益以及思想文化、社会风气的影响。(eg:汉武帝;前秦苻坚;蒙古俺答汗)

5th.Difference东&西的差异

东(指东亚及周边区域):古中国由于地势平坦,降水充沛,较为闭塞,受外界干扰因素少。形成了触及古中国各个区域的统一农业网(包括华北,江南,江汉,四川等;或者视为黄河、长江流域的统一)。且农耕经济(小农)与文化(儒道释)深植于此,因此融合统一为基本趋势。(商周;秦汉;两晋南北朝;唐;辽宋夏金元;明清)

西(指地中海沿岸与西亚地区):因为平原较少,缺水源等原因,又没有同一流域贯穿,且相隔较远,以致农耕经济不够普遍,没有形成向古中国一样的大型农业网,所以最后成为多个不同的中小型农耕文明(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西欧),仅在游牧民族征/服时,才会完全统一(亚述,亚历山大,罗马帝国)。统一政权一解体,就分散成政治经济文化相差较大的不同地域(西欧,意大利半岛,希腊,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等)

由于是个人行为,有许多漏洞,和不全的地方,请谅解。

本文仅指向亚非欧部分地区,请勿借用或引用至其他历史时空

(恐同者勿入,请无视此段)

同时,由于自己的爱好,在此打个不恰当的比方:

游牧(攻),农耕(受),攻喜欢去骚扰受,甚至征/服。但是受又吸引攻,甚至让攻为之折服,所以经常进行友好互动,甚至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历史:杂谈】农耕文明&游牧文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