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东南亚资本没有寒冬

2023-08-24 10:24 作者:bili_92803970666  | 我要投稿

2022年6月,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的一个回答,曾出现在不少投资人的朋友圈中。彼时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问:“如果有20亿美元用来投资除了中国或美国之外的地区,你会投哪儿?”沈南鹏答:“去东南亚。” 东南亚,人口年轻(平均年龄30.2岁)、经济增长迅速(2022年东南亚经济增长率5.5%)、土地便宜、劳动力廉价,这些要素一度令其成为资本的热土。 据Pitchbook统计,截至2022年9月,流入东南亚初创公司的风险资本达到114亿美元,比2021之前的任何一年都要多。而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数据统计,2022年,净流入新加坡的资金高达2.3万亿人民币。汹涌的热钱一度超出银行的储蓄能力,大量投资人涌来,也令新加坡酒店一房难求。 不过,这片喧闹很快平息下去。 随着美联储加息等宏观环境的变化,谨慎,成了东南亚资本机构新的态度。 “今年许多投资机构都躺平了,只看不投是常态。”德和衡律所高级合伙人、新加坡睿趣咨询出海商务顾问杨琪告诉虎嗅。即使是身家丰厚的家族办公室,也宁愿将资金放在银行挣固定收益,也不愿用于投资。 东南亚资本市场是否还有机会,变成许多人心底的疑问。 “东南亚大消费赛道正进入黄金发展期,但目前优质公司数量不太多,留有一定创业和投资机会。”专注于东南亚市场的投资机构ATM Capital创始合伙人梁民俊对虎嗅说。除此之外,科技金融、物流、AI等赛道仍受到资本机构密切关注。 “相较于国内,东南亚还是相对好融资的。”梁民俊补充道。 东南亚的资本市场,还远远没有进入寒冬。 从狂热到保守 近两年,汇集在东南亚的各路资本,主要来自欧美、日韩、中国及东南亚本土。 其中,欧美背景的资金影响最大,它们的大量涌入与前两年美国资金放水有较大关系,偏好投资成熟的行业和大公司。而日韩资金则是早年在东南亚做了大量产业链投资,已在东南亚形成了长期的战略性投资策略。东南亚本土资本大多数规模较小,喜欢跟投热门行业。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Web3暴雷后、瑞士银行与美国硅谷银行暴雷后,涌过来的资金,由于新加坡没有外汇管制,且银行体系相对稳定,它们多汇聚在新加坡。 中国投资人涌入东南亚则是分了几个阶段。 第一波热潮大致在2017年至2018年开始,彼时许多中国资本秉持“时光机”理论,偏好投资打车、外卖、电商等在国内已成功的赛道,Grab、Sea、Gojek等平台都有中国投资机构的身影。 第二波热潮则是受复杂的中美关系影响,彼时美元基金在国内投资难度增大、限制增多,一些欧美背景的LP不再在中国投资。为了寻求更好的投资业绩,自2021年年底,一批中国投资者开始去往东南亚找新的市场机会。不过这批投资人有部分认为东南亚好项目不够多而撤退,有部分则认为相较于国内市场的冷淡,东南亚还有一定空间。 不过,东南亚资本市场的热度并没有一直持续,美联储加息令各路资本从狂热到谨慎。

东南亚资本没有寒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