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零基础跨专业成功上岸985院校:5000字详解我的复习规划

2022-03-07 10:30 作者:郑炳经济学考研官方  | 我要投稿

首先说一下自己的情况,我本科的专业是哲学,完全跟经济学不搭边,2021跨考834宏微观经济学,最终拟录取于中国人民大学自然资源管理专业
大三结束就已经决定了自己要跨考经管类专业,学了两个月经济金融的知识,就清楚自己基础知识薄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所以没有急着要在20年考研,打算好好学习专业课,等着21年考。
从19年暑假到年底断断续续了解一些经管类考研的情况,了解到炳哥是一个口碑很好的老师,直到20年1月接触到掌成教育的老师们,正式报了炳哥的定向班课程(后续又升级为弟子班)。从报课开始,就正式开始有规划的考研复习。
下面是我的具体复习规划

专业课


我是炳哥21弟子班的学员,834经济学全程是跟着炳哥学的,没有看其他老师的资料,也没在网上找其他资料,炳哥的课完全足够了,甚至还有可能太丰富以至于看不完TAT。(完全没有广告成分,纯自己的学习经验)。
如果是零基础跨考,并且对院校选择也非常犹豫的同学,建议去弟子班,因为到了九月份还可以选3个院校的定向课,选择范围比较广一些。

复习内容如下:


2月-5月:①高鸿业宏微观经济学+炳哥基础课+高鸿业课后题+炳哥布置的习题,不管这些材料你要看几遍,总之这一部分要求精通、熟练掌握。
②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略看了一些重点,没做题(834不怎么考范里安,大家可以到了9月份再通过真题去学范里安的考点)
6月:①跟完基础课+总结复习基础阶,对于基础知识、基础习题要熟能生巧,这样强化的时候效果会特别好
②有时间可以看下强化的内容,比如范里安、平狄克、曼昆宏观(不论早晚,曼昆的相关章节必看,宏观讲得极其清楚)
7月-8月:②炳哥强化课+炳哥要求的习题,这一部分要熟练掌握。
②有针对性的去看强化的参考教材,因为炳哥的讲义和习题把经济学有名的教材的重点都囊括进来了,所以看教材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看重点难点,做题也做典型题,毕竟是为了应试!
9月:①选好报考院校+总结复习强化阶,查漏补缺。
②宏观流派课,这个课一定要上!九十月一定要把宏观的时间逻辑弄清楚,因为这涉及到论述和热点大题。
③做一遍834真题(到时候掌成会邮寄真题),了解834的真题风格,要清楚除了高鸿业之外,真题还会考哪些参考书上的知识点。
10月-11月:①曼昆+平新乔+平狄克+范里安相关重点,834对这四本书都有过考点,但是不多,而且很清晰,9月已经做过真题了,就能找到这几本书的考点,把考点掌握就行了,而且很重要的是曼昆内容较多,一定要看!!!
把炳哥的宏微观名词解释、宏微观简答、宏微观论述整合成一个文档,开始每天背诵,背诵重点不是文字、是文字所阐述的逻辑,为简答论述储备答题素材,每天一个小时左右就行,背到后期要在答题纸上写一写找感觉。
真题再做一遍,查漏补缺,看下自己在看完曼昆平新乔平狄克范里安这些书之后,不会做的题现在会做了吗?不会做的一定要掌握。
强化阶讲义再过一遍,9月之后,强化讲义就当成一个宝藏工具书去用,有时候可以专门拿一两天过一遍强化讲义,总之我过了大概三遍。
12月:①增加背诵记忆的时间,每天两小时左右,要能独立写出来那些材料,也要注意重要的背诵素材、常考的背诵点。
②错题、难题、真题,再过一遍,这一遍不需要太费时间。
③跟着炳哥学热点、押题考点,这时候炳哥会陆陆续续给题、帮大家梳理知识,自己要有选择性地看,否则很多课看不完834习惯考大众的热点,比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这些,不太会考小众的热点。
④过一遍炳哥的押题三套卷,我没有独立地做完三套卷再改卷子,因为后期没有太多时间,就找了些可能会考的题、不会的题做了一遍,但有时间的话还是建议大家过一遍,炳哥的押题卷会比真题稍微难一点,做了之后会更有把握,834也押中了名词和大题。
最后想说,大家不要看内容这么多,需要看的书这么多,只要每天都学习,一定能看完,也能吸收得很好。再有就是,学习任务要适当,实在做不完的习题册就果断放掉,能做的东西就仔细做好,要保证质量。834专业课大概占我总学习时间的35%左右。

政数英公共课复习


我公共课的分数整体一般,所以就简单写一下复习经验。

英语一76分


2月-5月:攻单词+语法+长难句,每天大概1.5h左右,主要用来背单词,每天看一个长难句就行,有语法漏洞就去补,没有专门看系统的语法课,这时候就是疯狂装填词汇,为后期阅读做准备。
6月-8月:每天恋词45mins+真题阅读1h(偶尔会倍速看唐迟老师的阅读课)。用的恋词7000词书+课同时看,真的墙裂推荐朱伟老师的课配书,讲得非常清楚,考点会不停重复,他讲课的方法也很容易让学生记得住单词,单词口碑王!
阅读就直接上真题,我是从05年开始做英语一真题,每天1h,最开始不熟悉真题的感觉,每天只能做一两篇阅读,后来明显感觉自己阅读能力提升了,也熟悉真题了,基本保证每天一套真题的阅读(不加批改,批改放在第二天)。
如果是某一类的题经常错、不熟悉做题方法,我就会吃午饭或者晚饭的时候倍速看唐迟老师的阅读逻辑,会有一点即通的感觉,英语成绩中上的同学不建议去看完某个老师的一整个系列的阅读课,可以有针对性的看课,我认为系统做真题会效果更好。这个阶段真题阅读拉通做了一遍,某些难一点的阅读做了两遍,留了三年真题给后期模拟。
9月:每天恋词45mins+攻三小项1h。恋词依旧是7000词,看完了7000之后看了一部分真题5500词。完型看完了宋轶轩老师的课,口碑和质量都挺好的.
但我觉得如果英语较好,真题阅读平均错在4个以内,完型可以不用看课,直接上真题,没什么问题。
新题型是一定要看课的,新题型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方法,推荐宋轶轩老师的课。
翻译题就有时间看看课吧,我感觉很多翻译课其实就是语法课,翻译重在做真题,只要翻译出来意思到了就行(除非想追求翻译满分)。
10月-12月:①每天恋词45mins。
②每天一篇阅读/背一篇作文/三小项,9月一个月没做阅读,10月就要拾起做阅读的感觉了,而且要开始学作文,我背过一遍近十年真题的参考作文,后来着重背王江涛的《高分写作考前预测》,背过两遍,隔三岔五练习一套三小项。
③抽整块的时间做剩下的真题套题,计时做题,认真评分。
英语重在积累,积累词汇、做题感觉、对英语的熟悉感,没法速成,每天认真学一个多小时,最后一定有提升。

数学三119分


21年数学三没有偏题怪题和很难的题,主要考察基础知识点和计算能力,还有考场应变能力,我分数不高,有很多考140+和150的同学,其实就是因为我计算能力差了,平时计算不怎么认真,也导致考试的时候比较紧张,总觉得自己要算错。
简单说下我的复习过程吧:

2月-5月:张宇《基础30讲》+配套课程+《经典1000题》的基础题,效果还行。张宇老师的课适合有一定基础、比较喜欢听技巧的同学,他上课氛围比较轻松。
6月-8月:张宇《高等数学18讲》+配套课,李永乐线性代数强化书+配套课,王式安概率统计强化书+配套课,有时间找强化阶习题来做。
李永乐线代和王式安的概率真的很推荐,讲得特别好!另外高数强化还推荐李林老师的,我觉得他讲课的针对性比张宇老师要强一些,重点更清晰。
9月-11月:数三历年真题套题按顺序做下来,一共做了25年真题,有薄弱点就去做李林老师的《108题》查漏补缺,或者看李林老师的强化课。
12月:我只做了李林老师的模拟卷、还有研友提供的一些其他模拟卷的经典题,除此外就是真题错题复习和重要知识点复习

政治67分


政治是考得很差的了,选择题答案是40分,大题只有27分。我简单分享一下复习经验,大家着重参考选择题吧。
5月:选择跟腿姐,看完了她的基础导学规划部分。
6月-8月:腿姐《考点清单》+配套强化课+配套习题课。一天一节课,第二天复习吸收,有习题课就做完题上课,腿姐的强化阶是给选择题打基础的宝藏!
9月-10月:腿姐技巧课讲义+配套课+刷题计划+冲刺背诵手册。技巧课短小精悍,不需要用强化课那么多的时间,所以这两个月要把刷题计划认真做完,错题再认真过一遍。9月份,冲刺背诵手册上篇每天诵读熟悉30mins左右。10月份,结合腿姐的分析题模板、分析题带背,背一遍冲刺背诵手册下篇。
11月-12月:复习选择题+选择题小程序刷题+腿姐冲刺预测班+腿姐考前密押+结合肖老师四套卷背分析题。抽几天时间复习之前错的选择题,睡前用小程序刷选择题30mins,能保证选择题问题不大

预测课和密押课加起来可能就七八节,结合腿姐给的讲义吸收知识点,这段时间重头戏就是分析题。
21年背腿姐分析题材料+肖老师四套卷,是全押中的,但大家一定要提前练习分析题答题,我猜测自己分析题分数不高是因为书写不是很美观,答题格式扣分了,所以要练习保证卷面好看。

常见问题


1、应该按时间来复习还是按任务来复习?
看情况,看你自己是对时间更敏感还是对任务更敏感,看什么东西能督促你去学习
我6-8月份都是按时间来学习的,比如早上两小时学数学,一个半小时学英语,下午三个小时都是学经济学,同时用番茄时钟来计时,在计时完成前不允许分心和碰手机(大家可以和研友们组一个番茄时钟的自习群,可以和其他同学相互督促),一般来说每天的净学习时长是8h~10.5h不等,如果状态差就学得少一点,反之学得多一点。
2、用纸质材料还是用平板看电子版?
建议重要的材料都用纸质,更有学习氛围,每天带个平板可能时不时就想打开社交软件和其他app,而且考研最后都是用笔写字,熟悉这个感觉也很重要。重要的材料都去找打印店/淘宝打印,算下来的钱比买个平板还便宜,而且还不会让你分心。
3、资料太多不知道看什么,老师太多不知道该跟谁学?
这时候就需要培养自己筛选资料的能力和专注一本好资料的能力了,因为现在网上什么资料都能找得到,尤其是政数英公共课的资料,自己下载了一大堆pdf、关注了几十个公众号结果啥都没学到,就在那积灰。
建议大家不管是找资料还是找老师,都在前期提前看一些经验贴和备考攻略,公共课就看那些高分学长经验,要明白哪些是真的有价值的资料,哪些老师有真才实学,能带出好学生。
3、为什么别人一天净学习12h+,我却做不到?
恕我直言,我不太能相信大部分人能每天净学习12h以上(除非是从前成绩一直就很差,需要长时间学习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感觉,或者是很辛苦的在职考生),有时候往往是自己东拼西凑凑出来的时间,不是“假性学习”,就是在“感动自己”。正常情况下超过了八九个小时人就会感到疲惫,学习效率和专注力都会下降,而且考研不是本科期末考试,不是随便几天爆肝突击就能有好结果的。

所以大家不要看到那些比自己学得久的人就自我怀疑,时间的规划要符合自己的情况,只要每天该学的东西学会了,就安安心心地放松、锻炼、睡觉。
4、在家学习很难静下来? 
在家学习的好处可能就是生活起居上不需要太费心,也不用花钱去外面租房子,但很多人会觉得在家里复习没有学习氛围,家人也容易打扰到自己。
建议在家里能有一个自己的学习空间,把门关起来,让家人熟悉自己高强度的学习习惯,也告诉他们不要来打扰,吃饭、吃水果、出去玩这些事情尽量自己安排时间,符合每天的学习作息。总之就是尽量和家人处于半分离的状态,假装自己在自习室里。

寄语


不管你之前成绩是好是坏、本科在什么梯队、是应届还是往届、是全职备考还是在职考研、是想试一试考研还是抱着必胜的心态,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想法、能力以及考研的难度水平,还有自己要掌握的知识。
既然你选择走上考研这条路,就要平心静气而且坚定地走到最后一步,不管外面的世界多嘈杂,你都要看好自己的努力。

如果关于择校备考还有疑问,可直接私聊互相探讨。

零基础跨专业成功上岸985院校:5000字详解我的复习规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