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1987 林子祥粤语专辑设计大赏

1989年 《长青歌集》
一推出就是三台冠军歌
来到80年代最后一年
阿Lam的专辑,依然是信心保证
这首带着淡淡忧伤情绪的主打歌
也为这张个人眼中80年代最特别的专辑
烙下独特的基调
《在等一个晚上》
原曲:Walking In The Air
填词:潘伟源
编曲:鲍比达
阿Lam把作品淡淡忧伤的情绪演绎得很动人
联系原作出处《Snowman》这部经典动画
小朋友和雪人间有点伤感的故事
更加会为阿Lam的演绎着迷
动画原声版本也非常动人,推荐去听听
专辑名称:长青歌集
唱片公司:华纳音乐(香港)
发行日期:1989年10月
唱片监制:林子祥
标题书法题字:潘源良
封套意念/摄影:LawrenceNG
平面设计:FNPLMT
80年代最后一张专辑
第一眼看上去
无论专辑名字还是视觉
都「奇奇怪怪」的
一股奇特的「退休老干部」风扑面而来
嗯……,哈哈,还真是
几乎在推出这张专辑同时
也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就是阿Lam宣布,今后不再领取音乐奖项
某种程度上「玩退休」了
「玩退休」哦,好像挺严重的
但这对Lam自己来讲,似乎真没啥大事儿,哈哈
就是可以继续轻松愉快玩他的音乐而已(那年还刚和华纳续了新约呢)
围观下当年报纸,真的很有意思
不过呢,还是从这张专辑感受到
到了这个阶段,阿Lam的变化
「长青」这么老气的名字
有点土土的形象
对之前一直「型英帅」臭美的他
是不可想象的嘛,哈哈
对这个名字,当年阿Lam解释很简单
「希望其中作品不受时间所限,时时可听」
就是不想玩追潮流的游戏了呗
玩我自己想玩的
哈哈,潘源良这题字,还挺有那味儿
再看回下一年的《日落日出》的玩意念
还真是你玩的你啊
整个视觉,里里外外透着浓浓的
「我要退休叹世界」的味道
很放松,很舒服
从「设计好看」角度看,那是一言难尽
但结合整个专辑要表达背景看
那又好似好鬼正
哈哈这就是阿Lam专辑视觉特点吧
切合专辑想表达的东西最重要
当然,讲到特别,那还得说回作品
这张专辑算是我个人最早收入的实体之一
因为,它很特别
专辑依然是Lam一贯的多元化主题和曲风
但整张专辑听下来
却有一种对林子祥作品来说
颇为陌生的,独特的略带深沉的思绪
虽然这可能是整个80年代最没经典歌的专辑
但在我心目中是有特殊位置的
有好几首个人特别「心水之选」
在之前的系列里也专门介绍过
一开始,对于这专辑那种特别的情绪
颇为迷惑
是《六百万人的故事》
这个特别的音乐特辑
让我多少对这份情感有了体会
这是一个完全有别于普通音乐特辑的节目
而更着重关注社会话题
这个时候的林子祥,对世界,对社会,对人
有更多自己的关怀和思考
在喧嚣大流中
做他觉得应该做的
表达他自己想表达的
阿Lam,果然是你,特别的一个
当年报道这个专辑有8集:有移民,难民,教育,
爱心,怀旧,城市节奏,香港之最等等
在那个对城市未来有很多迷茫和躁动的时代,
说出了他自己对香港,对人的关怀和爱
不过现在貌似能看到的只有3集,都很正能量
·关注船民问题的《在等一个晚上》
·关注移民潮的《国旗》
·关注城市节奏的《十分十二寸》
还有主题曲《同行万里》
所以这种特别感觉还是挺那么一回事
确实这张专辑有在表达和尝试一些新东西
阿Lam一直给人感觉是不问世事的「歌隐」
但他一点都不「出世」
在他作品里有非常非常丰富的世界
那种超越于喧嚣立场之争的
对人最基本的“爱与恕的心”
或许,这是林子祥的音乐于我而言最迷人之处
除了那些大热的经典
阿Lam每张专辑还有很多很多值得细品的
相对冷门的作品
同样非常值得关注
在这个系列里容我「浪费」大家一些时间
多分享一首相对冷门的心水
《长青歌集》里,有特别感受的是这一首
每次听到
「父母有孩子所赐的劲」
林振强每天爱你多一些的好爸爸形象
都不禁浮现脑海中
林振强认真深情起来,真的很有杀伤力
又是想念强伯的每一天
「黎明鲜花穿的花衣总有露」
「童年风筝飞的山坡总有草」
这是阿Lam作品里少有表达方式
第一次听的时候,
真的被「电」了一下
不禁有一些奇怪的情感浮出来
《有着你》
原曲:IHaveYou
填词:林振强
编曲:苏德华
相比GlenCampbell很正能量的原唱
林振强中文版更多了一些触动柔软内心细节
很能代表这专辑给我的感觉
一种淡淡的说不清的
又有点沉甸甸的情感
当然,要说这专辑个人至爱
还是一头一尾的两首《国旗》和《对话》
不过之前已经专门分享过,就不重复了
这两首无论题材和曲风
都算是阿Lam作品里很具新鲜感的
作品的体现的思想越品越有味
尤其《对话》这么高水准的RAP作品
在当时粤语流行乐坛不是「牛逼」那么简单
其实如果可以再分享多一首的话
我很想选《忘记了》
潘伟源的歌词和阿Lam的演绎
把「忘记」这个情感唱得你啊,百感交集
当然Marie Myriam的原唱《Enplein cœur》
非常动听,可惜不知唱什么(Discogs上的高
糊歌词纸对法语为零人士实在等于无)
好了不要贪心
专辑里每首都是佳作
也不想把这个系列做成杂锦拼盘
还是推荐,去完整听专辑吧
细品下何谓「监制林子祥」
从这张80年代相对「低调」的专辑开始
我们继续回顾光辉灿烂的80年代
阿Lam那些一山还有一山高的粤语专辑
1988年 《生命之曲》
可能因为面包广告
这首成为很多80后粤语同学的童年回忆
把一首西班牙摇篮曲
用他金属质感声音,和顶级节奏把握能力
演绎出如此开阔潇洒的感觉
个人心目中又一首典型的
「只有阿Lam才能唱出味道」的神作
《生命之曲》
原曲:西班牙童谣
填词:林振强
编曲:鲍比达
虽然这不是鲍比达作曲的作品
但他的编曲真的给了这首歌「光阴和灵魂」
这首歌的成功,除了林伯的词和阿Lam演绎
编曲鲍比达也居功至伟
专辑名称:生命之曲
唱片公司:华纳音乐(香港)
发行日期:1988年10月
唱片监制:林子祥
书法设计:黄纪思
专辑的标题歌《生命之曲》
原曲《Duerme Negrito》
最初是一首西班牙摇篮曲
是可以和《小星星》一起出专辑的那种
歌词嘛,和「月光光照地堂」之类儿歌类似
天知道阿Lam怎么想的
会对一首摇篮曲动手
但想想借一首这么Baby的歌
去阐释生命的意义
好像又更有味道了
非常喜欢这首特别的作品
所以舍更红的《真的汉子》而选择分享这首
这首歌成功
除了前面提到的鲍比达编曲
林振强的歌词也不得不提
说实在这种题材很容易流于假大空
而且这个儿歌旋律有很多很平的重复
又有奇怪音调转折
挺难的
这首歌词也是林振强的经典
这首歌很难填,得亏他脑洞够大
灵动的「生命好家伙」,非常潇洒开阔
特别那句超高难度的
「让我认识许多个好人奇人能人同途人和无穷难忘时辰柔和斜阳朦胧凌晨」
牛逼大了
当然阿Lam也拿出了他的顶级演绎
两人的又一个天作之合的经典
这首歌应该也是广东80后的集体回忆
当年这个嘉顿生命面包广告
这帮小朋友,这小猫咪
真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当然对香港人而言
生命面包更有特殊意义
真·充满集体回忆的一首歌
这首歌配合这广告内容,真的绝配
当时甚至觉得这是专门为面包创作的广告歌
但其实,这个广告是90年代的啦
不过当时88/89演唱会,嘉顿还真是大金主
当年嘉顿还有个神操作哈哈哈
让蒋志光用阿Lam声线唱广告歌,绝了哈哈
好好笑
这张专辑的记忆点
除了「面包广告歌」,当然还有《真的汉子》
但可能最顶级记忆点
还是它的视觉设计
如果要选阿Lam专辑里视觉设计No.1
个人会选这个
《日落日出》是非常棒
但论对心理的震撼和与作品神韵的契合度
还得是《生命之曲》
不知道是谁主导这个设计的理念
看着很简单,也很不简单
这些壮阔的摄影配图味道太对了
封面封底的晨曦感觉光影处理也是妙极
最妙的是黄纪思略带藏文感觉的书法
那种勾连曲折味道
更赋予整个视觉独特的「生命感悟」
想起来89年他为阿伦写《爱念》好像又另一感觉哎
好东西不妨多看,再看看这个专辑设计吧。感谢那个黑胶年代,大画幅的感觉真好
这个专辑的「生命力」
当然不限于主打歌和视觉设计
特别是第一面的5首歌
都非常有生命能量的作品
听起来就那种「咱就得活出个人样」的感觉
哈哈,但翻过来第二面就开始坏坏了
也是有趣之极
比如下面sidetrack作品分享部分要分享的这首
真的每次听都想跟着蹦跶
整个人心情都突然亮起来
《心曲》
原曲:Rag Doll
原唱:The Four Seasons
填词:因葵
编曲:钟定一
原曲是The four seasons早期最红作品之一
歌曲背景来自作者Bob Gaudio一次和纽约街头擦车
流浪儿相遇经历,也是颇为触动人的一段故事
不知道阿Lam又为何突然把这首60年代作品翻出来?
从头到尾的鼓点节奏让人不禁摇起来
配合歌词和阿Lam情绪高昂演绎
「陪伴我高歌这乐韵」
活脱脱的感受音乐带给人生的快乐和鼓舞
和《生命之曲》作为SIDEA一头一尾
超带感,心情超好的
每次听完第一首
就开始期待最后《心曲》摇起来
好喜欢这编排
然后一翻过来,听第二面
第一首歌《失踪少女》
讲的就是「街头飞女」的灰色生活
不知道这是不是有意为之
和《心曲》原曲Rag Doll故事背景有没有关系
但作为听者,就会觉得这编排相当有意思
翻到来B面,事情变得有趣了
和第一面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不同
B面的歌就是状况百出的生活了
边缘少女,追忆逝去旧情,三角故事,独对空屋情已逝,苦等情人说有空……哈哈哈
也不知这是不是歌曲编排有意为之
但在唱片两面听到两种不同的「生命」
作为听者这体验就很棒
或者这才是真正的「生命之曲」吧
既有积极向上正能量,也得面对各种不堪
感谢这歌曲编排带来的独特体验
也感谢需要手动翻面的黑胶
当然这专辑不得不提《真的汉子》
阿Lam又一icon级的经典
不过这对阿Lam来讲,就基本操作了啦
太极乐队的加入让整首歌更Man起来
又是词曲编唱都完成度非常高的一首
没什么好说的,这就是巅峰林子祥
怎么来怎么有
这首歌,对郑国江老师来说也有特别意义
这是郑老师极少有的情绪很奔放的作品
缘于他当时微妙地感觉到
以后可能再没机会为TVB写剧集歌了
所以这首是多少带着情绪,豁出去写了
「无谓要我说道理,豪杰也许本疯子」
这还是那个爱说道理的郑老师吗?
这罕有的一「疯」反倒是成就又一经典
而事实,这真是郑老师最后一首拿奖的作品
也是阿Lam最后一首金曲奖作品了
从第一首《分分钟需要你》
到最后一首《真的汉子》
郑老师啊,还是郑老师
纵观这整个专辑
从头到尾都是音乐水平很高的输出
几首电视剧和电影歌都是非常悦耳
「好听」这基本操作不在话下了
整张专辑的编曲都保持非常高水准
无论鲍比达还是钟定一
编曲出来效果都非常帅
这就是87/88年巅峰中巅峰的林子祥
非常成熟
对作品产出可谓收放自如
而且,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体验
教人如何不喜欢呢
88年另一张非常成熟的作品,下一Part见
1988年 《创作+流行歌集》
听过很嗨的「陪伴我高歌这乐韵……」
时间回退10个月
在这张安静的专辑里
阿Lam则是用他温暖的声线
每夜唱不停
向他爱的听众们,细诉他与音乐的故事
「盼望陪伴你,去觅前面应走的路径」
《每夜唱不停》
作曲:林子祥
填词:郑国江
编曲:鲍比达
「总能帮我把想说的话写出来」的郑老师
这次,又帮阿Lam向大家表白了
你们收货吗?
阿Lam真是很喜欢夜晚
似乎在这万籁俱静,只属于自己的时空
特别思绪万千,才思泉涌
这个时候的阿Lam,唱腔更显圆润自如了
这个他原创的夜晚
更显得非常非常非常温暖宁静
用这种题材这种风格来作主打歌
还满特别的
这并不是那种能爆款的路子
阿Lam只是在轻轻地跟你聊音乐
但感觉非常舒服
就正如这整张专辑的基调
安安静静,舒舒服服地
就这么简单地去感受音乐
专辑名称:创作+流行歌集
唱片公司:华纳音乐(香港)
发行日期:1988年1月
唱片监制:林子祥
摄影:Sam Wong黄永熹
又是可以一张唱片当两张听的专辑
阿Lam的创作歌集又来了
然后,翻一面
再给你们带来当季大热金曲大赏
很好玩
这一次的创作歌集
没有诞生大热爆款
但却是很多Lam迷的私藏心头好
那些个悄悄无限单曲循环的你,你,你……
都懂的
相比《84创作歌集》创造了「很好的音乐」
这次的创作歌集
多了更多细腻的个人化表达成分
全篇用了很安静温暖的方式
去表现一些触动心灵的心理感受
用自己的音乐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那种挥洒自如,那微妙的舒坦的感觉
喜欢阿Lam的人,自然会心一笑「收到」
这张专辑还有非常好玩的一点
是动用了非常庞大的幕后阵容哈哈
合共动用了8位填词人,5位编曲
对比下前后《生命之曲》《花街70号》
这数字分别是5,3和2,5
哈哈哈,这回真是玩很大了
于是视觉设计也有了史诗级庞大的人物阵容
已经分享过不少个人觉得很好的专辑视觉
但说到个人最最最心头好
还是这张
向各位平时只见名字的幕后英雄致敬
大巧不工
一颗真诚的赤子之心
胜过一切设计技巧
当然摄影和画面处理也是极高水准的
非常喜欢画面呈现的那种轻松舒服的氛围
和整张专辑的感觉太搭了
这些精神小伙儿们,拍得真好
有时无意往唱片柜瞄一眼
看到阿lam这眼神儿,也会打个激灵
惹~~~
借此机会,也让我们再次向这些居功至伟的广东歌幕后英雄们致敬
看来阿Lam真的对编曲有特别感情,三位编曲老搭档钟定一,鲍比达和袁卓凡
特别被冠以编曲「家」的尊号,是其他幕后英雄们都没能享受的美誉呢
这专辑B面的《结伴同航》
据说当时潘源良填词也是受了这视觉的启发
用了这首歌词
去表达音乐人们并肩作战的兄弟情
「同获爱乐愁闷,同遇喜恶悲欢」
有这个背景再听这首歌
还真挺感动的
这张专辑诞生了很多Lam迷的私藏心头好
如果要不同人分享他的心水
肯定五花八门
而对我本人,下面首绝对不二之选
即使它已经享受了被单独一期介绍
在这个系列里还是不能没有它
《昨日街头》
作曲:林子祥
填词:潘源良
编曲:鲍比达
哈哈,最近发现K歌点歌平台上竟然有这
首歌K歌版本,还是用后期演唱会画面合成的那种,
有点惊到,感觉有识货的人唉
为什么会对这首歌这么着迷呢
或者可能是它帮我们说出了
我们内心深处,对自己城市,对往日时光
那种难以言说的独特情怀
无论身在什么城市
那些日渐消失的童年景致
那些无法阻挡的时代车轮
给我们印下的痕迹
都能在这首歌里找到共鸣
哈哈,插一嘴
为什么这个系列只分享粤语专辑
嘿嘿,有闲有心情的可以去听一下
阿Lam一首叫《愿今宵永在梦里》的歌
(温馨提示:注意做好表情管理)
听完记得再听回《昨日街头》对冲一下
呵呵,国语对阿Lam真是有结界
有几首「还ok」已经很难得
进军台湾国语市场不如人意也是不奇怪了
当然其他三首原创也非常棒的佳作
相信《雨点》是非常多人心水
舒服的旋律和戳人的情感非常惹人喜欢
少有在粤语专辑里出现的英文歌
《TALKINGABOUT》就感觉非常「地道」
你说是欧美歌手在唱都信,好玩
而个人非常非常喜欢《幻觉》
旋律非常准确地表达了那种
只能存在于飘渺幻想中抓不住的那份情
这种充满幻想色彩的作品
在阿Lam作品里其实算有点特别的
甚至后来听到阿Lam的《腹语》时
竟也莫名联想起这首
这一面「创作」
相对统一的温暖抒情曲风
又用不一样的音乐语言
准确表达了五个各不相同非常细腻的内心
整面听下来好一个挥洒自如,舒畅妥帖
此时的阿Lam
真是非常成熟的创作者了
去到第二面「流行」
感觉阿Lam那时真的很喜欢玩当季热门
习惯了阿Lam改编歌各种神奇原曲来源
这么玩起真·流行哈哈,怪有趣的
真·流行真是玩当季劲hit的热单
尤其像《终于胜利》原曲《You Win Again》
是Bee Gees暌违8年回归之作
当年全欧洲扫榜超级大热
而且,超级超级洗脑,一听中毒那种
还有《结伴同航》的原曲《Always》
来自Atlantic Starr的作品当年亦是霸榜北美
甚至时至今日,依然是英文情歌代表之一
而《深夜里》的原曲《Bella Vita》
也是当年在法国传唱度很高的热单
有趣的是,这几首当季大热
阿Lam在这个专辑里的改编蛮有意思
音乐风格和原曲神韵挺接近的
却去表现和原曲相去甚远的内容
居然还那么妥帖
特别《结伴同行》和《终于胜利》
原曲那样的情歌表现这么励志的内容
竟然还非常合适
尤其《终于胜利》,名字还有点像
如果没关注原曲讲什么,你会觉得本来就这样
而《BellaVita》鲜明的电子舞曲风
用来表现《深夜里》也是绝配
阿Lam演绎把夜的味道淋漓尽致唱出来了
另外这专辑还选了两首当年并非超热
但旋律好好听的单曲,是真好听
《刺激》来自Cher的《SKINDEEP》
《内疚》来自Abdillah的《BICARACINTA》
尤其《内疚》
在B面一众欧西音乐里一首马来歌手作品
旋律显得特别入心
可惜语言障碍,不知歌词唱什么
流行还有例外
《从前日后与这天》旋律是不是很熟悉
那熟悉的前奏响起,就是《My Girl》啊
六十年代中Soul music的标志性作品
阿Lam还真是总不忘考古哈哈
这就是特别有意思的创作+流行专辑
Ballad但不芭乐,嘿嘿
没有爆款但非常舒服的作品
难怪有说法这是「Lam迷过滤器」哈哈哈
这一节着墨了不少篇幅介绍阿Lam的改编歌
而下一节,来到1987年
感受下阿Lam改编歌的巅峰之作
1987年 《花街70号》
阿lam无数改编歌中「癫疯」之作
25年了,每一次依然是引爆全场的核弹
每次看阿Lam唱都好好好开心呢
唱的人嗨,听的人嗨
就是那种,听阿Lam唱live时
如果还没唱这首就不该结束的感觉哈哈
想听你「不需呼吸空气」到100岁啊
《敢爱敢做》
作曲:Diane Warren/Albert Hammond
填词:潘伟源
编曲:袁卓凡
原曲:Nothing’s Gonna Stop Us Now
原唱:Star ship
原唱出自一部有点神经的喜剧《Mannequin》
却可以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提名,起
点很高的,而改编更推上一个新高度,厉害!
这首超过瘾的《敢爱敢做》打头
为这张全程高能的专辑打下基调
一张主打欧美风的
而且是加了「情绪放大器」的
从头嗨到尾的激动人心的作品
专辑名称:花街70号
唱片公司:华纳音乐(香港)
发行日期:1987年8月
唱片监制:林子祥
视觉设计:陈幼坚
摄影:Sam Wong黄永熹
这张专辑阿Lam原创新作只有一首
是80年代阿Lam原创含量最低的专辑
但是,应该不会有人质疑这张专辑质量
真·全程高能,每一首歌都值得一说
在个人心目中
这是阿Lam生涯中玩改编歌巅峰之作
这首《敢爱敢做》原作已经足够过瘾
两位主唱已经把歌唱得让你蠢蠢欲动
真的,个人很喜欢原唱那个律动感
然后,到了阿Lam这里
竟然还可以青出于蓝
把你唱得,全身毛孔都竖起来
那种无比畅快过瘾的感觉,你根本不会听厌
这首《敢爱敢做》
是阿Lam声线特点和表现能力的代表作
原唱由一男一女共同完成
而阿Lam一人完全Carry不说
在整个歌曲编排上更明显是「加力」
结合阿Lam带有金属质感的声线演绎
在原唱跳跃欢快的基础上
多了那道「敢爱敢做」的狠劲
在打动人心方面,就更上了一个台阶
这首歌有多难唱
不说别人了
就连阿Lam自己,live也只完整完成过一次4遍副歌结尾啊
再想想这些年来玩的各种转key,长音……
想到,又能做得到,这就是硬实力
唱功和艺术表现力的完美表现
这,就是巅峰林子祥的巅峰作品
能称得上改编作品巅峰之作
当然不会仅靠一首歌
「加力」这特点几乎贯穿了整张专辑
无论是《看路远》《孤身旅者》深情的原作
还是本来已经够猛的
《刺激》《花街70号》《勇敢的爱》等原作
都在这张专辑里有了更强烈的情绪表达
让整张专辑从头到尾就一个「带劲」
成就了一张让乐迷过足瘾头的经典专辑
这张堪称巅峰级别的专辑
还不得不提一个殿堂级人物名字
专辑的视觉设计——陈幼坚
这位大咖在视觉设计界的地位
堪比阿Lam在乐坛地位
时至今日他的设计(费用)
应该还是华语地区天花板级别存在吧
作为视觉传达的顶尖高手
这视觉让我们充分体会了视觉传达的核心
——准确清晰的传达,和独特的辨识度
这张专辑的视觉设计
应该算不上大多数人心中的视觉设计挚爱
但只要看过一眼的都一定会记得
这就是阿Lam的花街70号
这就非常非常成功了
设计非常的清晰明了地传达专辑的特点:
——用非常西方的绘画风格去表达这是一张主打欧西风格的专辑
——用非常奔放的红黄色调去表达这是一张主打情绪张扬奔放的专辑
——再加上「神奇两女侠」「孤身旅者/看路远」等歌曲元素意象
整一个清晰直接,视觉传达玩得明明白白
红黄蓝白配色用在这个色彩浓烈的视觉
一点不艳俗,反而透着高级感,很好看
当年的设计师全是手工活
这个手绘插画也是诚意十足了
陈幼坚先生设计过很多优秀的唱片视觉
想进一步了解他的设计思维
可以搜一下他给张国荣设计唱片的介绍
很有启发
说到颜值
个人也觉得这阶段是阿Lam臭美的巅峰哈哈
那一撮耍帅的白毛,哎呦……
这该是阿Lam专辑里最「卖弄」颜值的吧哈哈
正是男人四十一枝花嘛
颜值巅峰不多展示一下实在浪费
这张专辑真是充分满足歌粉和颜粉的胃口
要多正点有多正点
(花痴了惹……)
这专辑唯一阿lam原创新作
《似曾相识》来源于电影《通天大盗》
感觉唱片里这个造型很有戏中男主的味道
个人觉得这是阿Lam贩卖颜值登峰造极一部戏
虽然这部电影细品下应该颇有深味的
但实际效果却全靠阿Lam「美男计」推进剧情
剧中男主还叫George Lam,嗐~~
甚至怀疑导演冼杞然在那个阶段
是不是过于沉溺阿Lam的颜了,呵呵
要在这张首首经典的专辑里
再挑一首心水分享其实很有难度
实在每一首都割舍不下
而这一首,是第一次听就特别惊艳到我
就你吧
经常忍不住单曲循环
总是被歌中透出的那份坚定
那份发自灵魂深处的笃定感
深深触动
《看路远》
作曲:五轮真弓
填词:潘伟源
编曲:鲍比达
原曲:《家路》
原唱:五轮真弓
日本曲大行其道的时代,阿Lam屈指可数的
改编自日本歌的作品,也真是首首精品
才女五轮真弓的《家路》
把对家乡的思念唱得情深一片
非常动人
而来到阿lam这里
加入了非常man的那种坚定感
把这首歌的意境又升华了一层
既然离别和远行是人生宿命
那么心底那份笃定的爱
便让海深路远的独行有了力量
又一首「只有林子祥才能唱出味道」的作品
真是非常迷恋这里面唱出的那种坚定感
这不是「唱功」可以解释的
这是一个歌者内生的无比笃定的力量感
那一句「Home again」的呐喊
别人可能只是思乡深情
但阿Lam更多了「我心永远属于这里」的信念
给到听者,也有无穷力量
在B面也有一首类似题材《孤身旅者》
和女声(蔡立儿?)合唱更浪漫深情
但是那一句「无论我跨远山远海,都同在」
依然是充满值得依靠的力量感
这首歌原曲本身也非常励志
由David Foster创作的这首St .Elmo's Fire
是向完成4万公里筹款之旅壮举的轮椅运动员
Rick Hansen致敬的作品,Respect!
专辑里还有一首非常坚定非常man的《勇敢的爱》
这次是词作者林振强加的猛料
比起原作《The Glory of Love》猛得多
那「用爱铸把勇士刀,尽斩障碍」的霸气
「护送你一生,也共对未来」真是man到炸
唉,这多少也是阿Lam后来经历的写照了
不知后来阿lam有无想起过自己唱过的这首歌
说起来,87年这段时间
还真是Lam和Sally互动非常多的时期
这张专辑就有和Sally合唱的《何时何地》
来自大热《老鼠也移民》的改编,不过不失啦
那年阿lam开了很夸张的17场演唱会
嘿嘿,有且只有唯一一位嘉宾,就是Sally
17场都要做嘉宾,哈哈真是好累
当年还有新闻说Sally都搞到身体不适了唉
专辑里另有一首非常sweet的《April》
阿Lam 76年写给杜丽莎的英文歌旧作
也是阿Lam第一首正式发表的原创
为什么又在这里出现呢?
应该是送给女女April的歌吧?
哥哥Alex有《心肝宝贝》,妹妹怎么能少呢
阿lam这版真是一首非常甜的小甜歌
你很难想象杜奶奶的原版是多么西化多么华丽
讲起《April》这首歌,还有段轶事
70年代有一位身在加拿大的妹妹
听到这首歌非常喜欢
深深记住了作者叫GeorgeLam
后来这位妹妹回到香港加入乐坛
有个叫林子祥的人想请她在新唱片合唱
她还不太情愿,直到知道这人就是George Lam
于是才有了《重逢》,以及以后几十年故事
这位妹妹就是……嘿嘿
《April》之后继续是一首深情作品
阿Lam少有的题材,悼亡之作《孤单的战争》
这首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
当数阿Lam大秀假音,真假音转换叹为观止
谁说阿Lam不唱假音呢,只是未到需要的时候
这总让我不禁想起我非常喜欢的《月亮神》
同样林振强填词的悼亡之作
叶振棠大哥也是用很多假音去完成啊
猜想这首《孤单的战争》
是林振强再次缅怀妹妹雁妮的作品?
几年过去了,相比当初痛切心扉的
《笛子姑娘》《梦之洞》《月亮神》三部曲
强伯在这首,有了更多对逝者鲜明个性的刻画
甚至,这更符合个人心目中对雁妮的印象
逝者长已矣,生者自珍重
悲切缅怀之余也多了一丝振作和希望
阿Lam也把这感觉很好唱出来了
这么一张整体风格张扬的专辑
为什么还有这些略显婉约深情的作品呢?
作为一个成熟的唱片监制
当然不会让整张专辑从头到尾一个节奏啦
唱片的两面都有加入「铁汉柔情」
包括B面两首非常好听的本地原创
恰到好处地带动了听者情绪起伏
让整个专辑听感非常完整
整个rundown设计就很有味道
专辑编排在AB两面开始都是畅快淋漓的猛歌
第二面的开头《上瘾》+《花街70号》
这个组合绝对是阿Lam玩ROCK的高峰
原曲两首都是相对比较摇摆的曲风
但阿Lam把两首改编成劲度十足的硬摇滚
唱者听者都是淋漓尽致的爆爽畅快
当然这离不开编曲和鼓手吉他手的倾情演绎
那两段SOLO认真过足瘾
乐手们对歌曲表现至关重要
专辑最后,特意用《幕后英雄》向他们致敬
后续的故事,就是下一张专辑
《创作流行歌集》那个经典的合照封面了
不过有趣的是,整个专辑里能出现名字的乐手
却只有《一世离开你》里的贝斯手单立文
当年蓝战士的型男pal哥啊
现已变成《爱·回家》里那个憨憨熊树仁,哈哈
后来有人从几首歌的编曲去推测背后的乐手
《花街70号》编曲Tommy Ho(笔名谷中仁)
是优秀的Blues吉他手,solo可能出自他手
《勇敢的爱》编曲唐奕聪是太极的键盘手
可能这首歌背后,也有太极成员在参与呢
还有袁卓凡背后的Chyna
鲍比达经常合作的苏德华等
都很有可能为这张专辑贡献了精彩配乐
我们不能忘记这些幕后英雄们的贡献
这就是巅峰成熟的阿Lam
为我们奉献改编歌巅峰之作的专辑
高水平的填词,编曲,演唱
为我们带来了甚至可以超越原作的音乐体验
当然,因为下面这首歌的存在
这个「巅峰」之名啊,还真可以争论一下
这里与大家分享《看路远》的另一个原因是
个人觉得这与下面这首歌一起服用,特别合适
这能让你更好体会,那终将面对的,孤独的宿命
1986年 《千亿个夜晚》
从有记忆起,这首歌
就一直留存在我一代代音乐播放设备里
它好像也不算是我心目中阿Lam的No.1
但它就是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在某些时刻你会被深深地共情
是呵,人生注定孤独
你明白「前面尚有,千亿个夜晚」
你反而会有种笑对它的坦然和勇气
《千亿个夜晚》
作曲:Kathy Wakerfield/David Foster/P.Tom Keane/Jermaine Jackson
填词:潘伟源
编曲:鲍比达
原曲:Lonely Won't Leave Me Alone
原唱:Jermaine Jackson
专辑名称:千亿个夜晚
唱片公司:华纳音乐(香港)
发行日期:1986年12月
唱片监制:林子祥
视觉设计:陈幼坚
摄影:Sam Wong黄永熹
一首非常「浪漫」的作品
又是出自大师David Foster之手的旋律
原唱者是MJ的三哥Jermaine Jackson
太喜欢Jermaine的演绎了
就是那种英文歌特有的浪漫啊,太美了
把等爱的人不甘和幽怨期盼唱得撩动心弦
不是客套话
真要让阿lam唱出这种万种深情
那可得下不少功夫才行
而这首旋律来到阿Lam这里
却是别样的浪漫
是一种专属于他的,40岁成熟男子独特的浪漫
阿Lam在这首歌向我们提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是否都逃不过
终将孤独地走向「埋没着我一生的夜晚」?
整首歌从一开始就是一种非常清冽幽冷的气氛
在这清冷的夜空下
「回看」「装作平淡」「易说难办」「印在眉间」
最后只剩下四下无人的旷野呐喊
「前面尚有千亿个夜晚」
这一首表面讲「失恋」的歌
为什么阿Lam要唱得如此荡气回肠?
个人理解,阿Lam的表达,已远超「爱情」范畴
更多了一重「谁能明白我」的诘问
每个人的甜酸苦辣终将要自己面对,没人能代替
尤其若你要做不随大流的特别的一个
那更必须接受这种独自远行的孤独
那种「纵有千种风情,更与谁人说」的心情
只能对着茫茫夜空,奋力把它宣泄出来
大大声喊出来,接纳它,然后坚定地走下去
这关乎人生追问的呐喊,不是悲歌,而是宣言
孤独寂寞很容易让人变得脆弱
但阿Lam这里,却有独特的力量
这首「天天空虚无限」的歌
换作别人,原曲原词完全可以唱成哀怨苦情歌
但,这是林子祥啊
「孤独」是多年来他作品中挥之不去的命题
从《原野是我家》《三人行》……直至《腹语》
太多太多了,但从没有哀怨,更多是骄傲
你总是听到他用独特的力量,去笑对这孤独人生
这首《千亿个夜晚》,更是这种力量的集中迸发
再回头看,还记得上一节最后说过
《看路远》特别适合和这首一起服用吗
《看路远》唱出的正是静静独自远行的力量源泉
就是,那笃定的爱啊
回看阿Lam整个生涯,正是这份笃定的爱与热诚
让他跨越50年风云变幻,走出一条独一无二的路
而作为听者,也无数次从中获得力量和鼓励
陪我走过多少迷茫时刻
时针拨到30年后,2016年的40周年演唱会
透过这个画面,是不是更能理解这份孤独和坚定?
望着这夜空,很想跟他说
是的呢,我们终将孤独而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
你懂,我懂
阿Lam谢谢你,给我无价的力量和勇气
这里很应该提一下这首歌的填词人潘伟源老师
这个系列分享太多他的作品,但从没认真提过他
这首歌词,真的把孤独写得非常到位
还比原作加深了一层,加上了时间的沉淀
清冷的氛围,岁月的冲洗
时与空交错间
把这种无法逃脱的孤独完全表达出来,100分!
都不好意思说,多少次,被他那句
「再次看你一眼,然后静静独自远行」整破防了
但,你总觉得好像缺了一点点什么
面对「埋没一生」的孤独时
歌词是「空虚无限」「茫然走向」的无奈认命
而阿Lam面对命运特有的那种力量感和傲气
则完完全全是靠他自己的激情演绎撑起来的
歌词在这方面似乎有点缺位了
但,这才是林子祥的《千亿个夜晚》的灵魂啊
老实说,个人觉得这首歌是有遗憾的
它的词和唱是有一点割裂感的
但阿Lam强悍的表达,把这微妙感觉狠狠压住了
相比起来,林振强和郑老师写的那些夜晚
阿lam个性形象是活跃在歌词里的
词,曲,唱浑然一体,互相成就
整个歌曲意象就非常清晰而动人
唉,或者这就是
潘老师获得的声誉和产量并不匹配的原因吧
他总能妥帖地完成各种命题作文
但和各位个性鲜明的「才子」们相比
总差了那么一点点「致命一击」的才情和力度
这个话题也可以从专辑视觉设计讲讲
又是大师陈幼坚作品
这张黑胶封套用了翻页式设计,通过翻页两面
一个清冷的「静静独自远行」场景巧妙呈现眼前
但注意,这个画面,「清冷」但一点不「凄冷」
画面上你感受不到孤单而带来的落寞和茫然
很多细节呈现的反而是笃定冷静,心怀远方
甚至,你还从人物形象中感受到一点傲气和自得
这表达,就非常林子祥,非!常!对!味!
大师就是大师
印象中,在《千亿个夜晚》之前
在阿Lam作品里其实鲜见这么深沉的话题
纯个人印象流,感觉从这首歌开始
阿Lam作品开始陆续出现更多深沉的「大命题」
关于人生,生命,社会,家国情怀……
之前的鬼马俏皮,神鬼莫测曲风逐渐少见
更多深度的思考加上他一以贯之的力量感
为这个时期的作品增添了一份都独特的质感
迈入不惑之年的阿Lam,也更添了一分成熟魅力
除了《千亿个夜晚》这么「深」的题材
这个专辑也有了关乎社会议题和家国情怀作品
还有几首角度和表达方式很特别的情歌
整体观感是一张有新视角的专辑
尤其有趣是A面最后一首《单身女人》
阿Lam自己的作曲,罕有题材写一个等爱的女子
这是否藏了小心思?自己也要写首「等爱」的歌
呼应原作Lonely Won’t Leave Me Alone?哈哈
这张专辑里要分享的另一首
是这首在广东歌历史上颇为特别的作品
提到填词,提到潘源良
几乎都一定会提到这一首
潘Sir用一首歌的体量
完整的故事情节
把一段充满遗憾的爱情故事讲了出来
观众听完这首歌
仿佛就看了一部电影,非常有意思
《风雨故人来》
作曲:林子祥
填词:潘源良
编曲:鲍比达
这首阿Lam自己作曲的作品
用他擅长的中式小调
烘托潘sir那个带琼瑶味的爱情故事
冷雨,打湿的信,咫尺天涯的那道门……
民国苦情戏的画面感完全拉满
阿Lam用充满故事感的唱腔
娓娓道出一段充满遗憾的旧情
甚至你还从中隐隐感受到,阿Lam在很多电影里
那些没有结果的爱情的影子,哈哈
被唱到烂的苦情题材
也居然能玩出这足以写入历史的独特作品
阿Lam+潘sir这对组合的逆天才气
在这首歌里秀得淋漓尽致
还记得91年阿Lam出过一张专辑
叫《小说歌集》嘛
本人真的以这首歌标准去理解「小说」的
嘿嘿,但似乎出来完全不是那回事了
这张专辑另一首个人觉得很「特别」的情歌
是实际上正常得不得了的《海誓山盟》
这首入选年度十大劲歌金曲的大热情歌
让这张专辑成为阿Lam唯一一张
有两首歌入选年度金曲的专辑(还分两年)
而《花街70号》反而一首都没有,嘿嘿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但它是真的流行,日剧主题曲当年传唱度极高
才女林敏怡一首非常满足当时流行品味的hit歌
然后你惊奇地发现
这种超有流行元素的k歌热单
在阿Lam这里其实是极其稀有的哈哈哈
想想就唯有《最爱是谁》可能还比较接近吧
就这样了,阿Lam的唱片还能大卖,真神奇
哈哈哈,莫名脑补过谭阿伦唱这首歌的样子
脑补下他抖着腿在「无止境的等,不禁心动摇」
是不是特别合理?哈哈哈哈哈,都几好玩
专辑里的情歌还有熟悉的阿Lam玩怀旧
《Woo woo爱你》来自60年代电影Lolita
《紧靠一起》则是60年代很红的《Stand by me》
从这段时期开始
阿Lam真的挺喜欢这类soul music味道的音乐
在后来的专辑里面都陆续有出现
不过这种音乐要流行真是挺难的
而且个人感觉
阿Lam唱这类的歌总显得不那么挥洒自如
这张专辑里还有非常好笑的《加大码》
哈哈,这个编排好好玩
A面最后一首有名有利苦等爱的《单身女人》
一翻过来B面穷小子扑面而来《加大码》的爱
招架得住吗哈哈哈哈哈哈
原曲Klymaxx的《Man size love》
是女主「Want」a Man size love的
阿Lam这角色一调转就莫名喜感哈哈
从名字开始就觉得这首闹腾的歌很好笑,嘿嘿
阿Lam在这专辑里的原创还有《今生以后》
他到底是有多喜欢这种轻松欢快风格的小情歌
从《你在何方》开始
到后面一大堆他自己的原创
个人觉得这种可能真是他内心「向往的生活」
有时你会觉得
通过这种音乐触摸到歌者内心某一面
都挺有意思的
这张专辑特别有意思的是
出现了社会议题和家国情怀题材
《等你和应》
是当时香港电台节目《踏上公民路》的主题曲
有呼吁大家去投票什么的
而这首歌的原曲是阿lam爱的Peter Paul & Mary
很有社会反思的《El Salvador》
旋律非常好听,歌词很有深度
而潘伟源老师这版抽象意象表达得也很舒服
更加特别的是《话长江》
这首歌的原曲是音乐大师John Barry作曲的
60年代的老歌《Wednesday’s Child》
Matt Monro演绎生而孤寂的「周三孩子」
非常忧伤感人(又是孤独宿命话题唉)
这首歌不知为何被阿Lam翻出来
在郑国江老师手上变成了很有历史沧桑感的长江
竟然和原曲的感觉非常配
印象中这是阿Lam作品中
首次出现这种严肃的家国情怀题材
以往也有类似《古都罗马》这类「历史」题材
但那些更多是「文化好奇」的味道
而从这开始
关于家国情怀,关于文化认同,关于社会的题材
在阿Lam的作品和现场演出中陆续出现
或许这有年龄阅历的原因,也是社会背景使然
这个时期的阿Lam越发呈现他「长大」的一面
插播一个好玩的事情
这张专辑还附带有当年的演唱会购买表格
当年这种买门票方式,现在看来真相当原始
50-200元的票价
从收入水平看,和现在红馆演唱会好像差不多
这个表格背面画面设计很有心思
我手头的是《阿lam日记》版本
貌似还有最爱,分分钟需要你,每一个晚上等等
回望这些当年留下的痕迹,就非常有意思
1987-1989年,3年5张粤语大碟
我们见到了成熟的巅峰期林子祥
在这个香港唱片工业成熟到有点「过熟」的时期
什么N王N后之争搞到玩出火的时期
罗记和Sam神等早一辈大佬
在偶像浪潮下逐渐离开舞台中心的时期
还有一位经常神隐的胡须佬
默默出唱片,大卖,演唱会,大卖,拍戏,大卖
记得当年新专出来时报纸上很简单的一句话
「林子祥的唱片永远不会让你失望」
迈入不惑之年的阿Lam
踏足粤语歌坛10年的阿Lam
这时似乎开始褪去了「音乐顽童」的神鬼莫测
那些充满孩子气的鬼马作品日渐少见
而开始出现关注人生和社会议题的深度题材作品
对不同类型音乐演绎也把握得游刃有余
向我们呈现了一种迷人的「笃定的力量」
这集就此打住,下一集,时针继续往回拨
感受那个还是「音乐顽童」的林子祥,又搞乜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