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影评8/10: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的《指环王》

2023-07-23 19:27 作者:左脚清明  | 我要投稿

没人敢这么说,那我来说。

无论如何,《封神》绝对是一部优秀的国产奇幻大作,他应该得到嘉奖和推荐,而不是某些人随口一个“烂片”的肆意污名。就电影水准高度和影史意义来看,《封神》之于国产奇幻绝不亚于《流浪地球》之于国产科幻,只不过后者承载的是从无到有的厚积薄发,但有一鸣便可惊人,而前者却是历经无数期望与失望的反复鞭挞,站在他面前的,是一群毫无信心的观众。但凡看过2016年的《某某传奇》(哪怕只是网上的解说),完全可以理解这种信心的缺失从何而来。但这次,我们可以选择相信。

无论是题材的天然相似,还是确实有绕不过去这座大山的客观事实,我们都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封神》三部曲从立项之初便是对标《指环王》去做的,尽管官方从未往这方向去宣传。当然,也不应当去这样宣传。事实上,他做到了,我们能在影片中或多或少看到这部影史丰碑的影子,这是件好事,值得鼓励。

《指环王》的成就在于,他为观众创造了一个真实存在的中土世界。当甘道夫带领阿拉贡一行穿过森林翻越雪山时,我曾无数次想象,这要是换成唐僧师徒四人,那会是多么波澜壮阔的一幅画面?现在,乌尔善导演帮我实现了这个梦想,虽然不是《西游记》,但却是比他更适合做影视创作的《封神演义》。

《指环王》的取景有阿什伯顿高地,但他却没有象征仙域地界的昆仑山脉;他有麦肯奇山区,却没有终南山绵延百里的高原麦田;他有瓦卡蒂普湖,却没有孕育农耕文明的黄河渡口和壶口瀑布。我们有可可托海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西藏林芝森林,贡布达拉江,张家口飞狐峪,黄河十里龙漕……我们地大物博,我们什么都有。《封神》的想象源自于华夏大地,而这份想象的实现,也都可以来自于华夏大地。

这是整部影片让我觉得为什么一定要支持的最大内因,《封神》电影成功塑造了一个植根于华夏历史,同时又极具想象力的神话世界。当然这也是影片在评价上最大的“争议”所在,我不确定是真的争议还是有些人在无脑黑,总之,我们需要知道,特效和美术设计不是一回事,特效只是服务于美术的一种技术手段。你可以说他特效不好,但不要说美术设计不行;你可以说他不符合历史,但不要说他是胡编乱造;你甚至可以说他丑,但不要说他没有用心。很有可能,只是你不喜欢,你看不懂,仅此而已。

事实上,其独特的美术设计恰是整部影片最用心的地方。服化道以及场景,充斥着大量细节,无不体现制作组的苦心孤诣。由巨石和青铜器铺陈的宏伟宫殿,榫卯技艺搭建极致奢华的鹿台,编制和刺绣织成的宫廷华服,这些基于“7分道教水陆画+3分殷商文物”所构建和呈现出来的封神美术风格,总结一句话:国产超绝,世界无双。

有人说太华丽,不符合历史。首先,这是一部神话题材的电影,不论是西方奇幻还是中国神话,都源自于历史想象,中国神话偏向于华丽,源自于古代王室的富裕和国力的强盛,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是普遍认知。其次,这是一部电影,而不是历史纪录片。适当的想象和夸大,在《封神》世界里,绝对是被允许且必须要有的。

特效方面,在世界范围内不能算是顶尖,但国产范围内完全可以说数一数二。除了哪吒的混天绫,布带效果确实做的不太好,以及杨戬劈断的几块巨木,纹理也没有做得仔细,其他都没有明显的不良观感。瑕不掩瑜,这些都没有影响影片整体的视觉表现,他依然是国产特效片里的佼佼者。

接下来要说的是剧情。要讲《封神》电影的剧情,那一定要先讲他的原著《封神演义》。这是部很神奇的书,他的文学性比不过四大名著,甚至字里行间有明显“致敬”前辈《西游记》的嫌疑。但他却以绝妙的想象力让自己铭记于中国文学史数百年,造就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

文学性比不过四大名著,这就意味着,他不完美,他有缺陷。因此他可以被改编,也必须要改编。作为电影蓝本,《封神演义》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天意论。原著里纣王题诗亵渎女娲,女娲要惩罚他,掐指一算,殷商气数已尽,于是派九尾狐去祸害成汤江山,间接害死无数百姓和忠诚良将。女娲是众生之母,慈爱之神,要惩罚就惩罚纣王一个人不行吗?为什么非要连累那么多无辜生灵?别问,问就是天意。

二,红颜祸水论。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对女性是缺少尊重的。文学作品里对女性的着墨很少,往往只是充当工具人的作用,《三国》的貂蝉如此,《封神演义》的妲己同样如此。纣王只是个单纯的阳光开朗大男孩,全因妲己魅惑,才变成一代暴君。其实大家都知道不是这样,古人应该也知道,但他们不愿说,也不敢说。《鹿鼎记》里写到“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连韦爵爷都知道,“天下倘若没这些糟男人、糟皇帝,美女再美,也害不了国家。”

这两点,无论哪一个照原著拍出来,按照当下的舆论环境,都得被挂上热搜榜爆打三天三夜,至少是不合适的。所以《封神》电影对此做了很大的改编,纣王天性暴虐,知道妲己是九尾妖狐,而利用她帮助自己达成目标。具体是什么目标,电影没有交代的特别清楚,这也是很多观众认为主线剧情模糊、纣王形象没有塑造好的重要原因。

其实是有的。按照原著解读,纣王的目标就是酒池肉林,放肆享乐,仅此而已。但这样拍,显然毫无立意,于是电影给纣王增加了强悍和暴虐的性格,也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即成为“天下共主”。

为了成为天下共主,纣王让妲己附身兄长,杀了自己的父亲,间接也杀了兄长,成为殷商之主,他以为目标至此就达成了,却不想又引出了后续的一系列事情。

因为纣王的弑父弑兄,引发天谴,天下大乱,此时的殷商之主很可能不再是天下共主。纣王怕四方诸侯反叛,于是先下手为强,想通过武力威慑,以及用质子去取代各伯侯位置,而达到完全控制四方诸侯的目的。但其实这里很不合理,质子弑父,并不能取代其父成为伯侯,最多只是名义上的,人家各诸侯地方肯定不会承认。所以这里是要表现纣王单纯的蠢还是单纯的残忍?哪样都说不通。

同时,另一个能让他成为天下共主的条件出现了,即姜子牙献宝——终极神器——封神榜。于是主线目标也即确定,以纣王妲己为首的反派不惜一切取得封神榜,而以姜子牙为首的正派则是要想办法找到真正的天下共主并将封神榜交给他,是不是有《指环王》内味儿了?另外还有一个支线,申公豹背后的反派修仙集团,也在觊觎这件法宝。原著中截教、阐教没有明确的好坏,只是扶持的对象不同而已,但电影为了强化正反派,很有可能将截教定义为坏的一方,而申公豹原本与姜子牙是同门师兄弟,都属于阐教,但电影中二人并不相识,因此有可能会改成截教门人。后续第二部、第三部也基本确定了主线故事,各方势力集结,为夺封神榜大打出手。

“改动很大”确实是《封神》电影给人的第一直观感受,虽然片头就告诉观众,本片改编自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与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言下之意就是改编很大,不要用单一的《封神演义》来比对。但这招似乎对云观众不是很奏效,抱着“原著党”而口诛笔伐的依然不在少数。我们冷静下来慎重去分析,会发现这个改动其实是必然的,剩下的只是如何改动,以及能否让观众理解并接受这个改动。

导演及其团队在如何改动上我认为整体是正确的,比如哪吒和杨戬的出场,做足了取舍。他俩的故事想必国内人尽皆知,再做笔墨,恐怕单一个哪吒闹海就可以整出一部片子来,搞不好再来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直接上价值。没必要吧?所以只需要展示一下法术,两腿一蹬,“叮”的一声,风火轮冲天而起,混天绫猎猎生风,一个字,爽!这就够了。

但在让观众理解上,的确存在一定不足。主要体现在几条故事线的互相交织,但主次没有分明,人物目的和动机都没有展示清楚。比如为什么要杀四大伯侯?为什么要杀伯邑考?修献祭台自焚这条线的意义是什么?受限于影片时长,这些似乎都没有交代得明细。如果再给电影30分钟,与《指环王》相当,相信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可惜现实并不允许。4个小时的《正义联盟》导剪版是很好看,但改变不了正式公映版负评累累的现实。没有限制,就没有所谓的创意和价值。

最后,影片的一大硬伤出现,即结尾缺少高潮。申公豹操控两头石狮子,跟主角姬发上演了一段追逐戏,本以为是高潮前的铺垫,没想到竟是高潮本身。作为一部特效爽片,这点着实有些差强人意。此处扣分。

至此,影评结束,献给我近几年来最推荐的电影——《封神》第一部。他不完美,但绝对上乘;他没有超越丰碑,但同样意义非凡。他需要被正名,需要被支持。中式神话幻想,领先世界3000年。只有《封神》,让我们真正“看”到了。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影评8/10: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的《指环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