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了然,看懂多动症的6个阶段表现!
来自家长的咨询:
医生你好,请问儿子一二年级的时候学习表现很好,从三年级开始越来越下降,写作业越来越不认真。
问了老师,也说儿子上课的表现有时候不好不专心,还会和同桌讲话。
这种情况会是注意力多动症的问题吗?还是孩子不好好学习了?
一.多动症是由哪方面造成的?
我们说过,多动症约6-8成是遗传因素,因此一般来说的话,它的一些症状是从小就伴随孩子的。
而像妈妈所说的情况:以前表现出色,后面却出现一些注意力不足等的表现,会不会是多动症?这个无法轻易定论,需要后面和家长做很详细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并做专业的检测。
根据观察研究,多动症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年龄,注意缺陷和自制能力差是各年龄阶段共有的特点,除此之外不同年龄还会出现不同的症状。
以临床表现来说,学龄期儿童的问题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也是研究最多、治疗最受重视的对象。
但我们不能因此忽略了婴幼儿时期和成人时期的多动表现,如果能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孩子就能早日改善,免去入学甚至是成年后的种种困扰。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各年龄阶段的多动症临床表现,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观察和分析。
1. ADHD | 婴儿时期表现
据观察,约有30%的多动症儿童是在出生不久就显露出多动症状。
不安宁、醒来就手足乱动、或满床乱爬、一不小心就滚下床造成意外伤害;被大人抱在怀里时身体总是不停扭动,大人感到十分费劲。
喂哺时,不能安心进食,饭菜到处抛撒;常常过分哭闹,稍不如意就啼哭不止,乱喊乱叫,容易激怒,妈妈常抱怨宝宝难带。
强调:对于婴儿来说,啼哭乱动注意分散等行为是发育期间的正常现象。
2.ADHD | 幼儿时期表现
有50-60%的多动症儿童父母认为,孩子在2-3岁时已经显得与别的孩子不一样,特别多动,整天走来走去或满地乱爬,一刻不歇,不知疲倦。
进食时不肯好好坐着吃饭,常边吃边玩或被大人东追西赶;不能安心玩耍,新的玩具一玩就厌,到处乱丢,或任意撕毁图书。
喜欢看彩色活动画面,对电视电影很感兴趣,可以目不转睛的看很长时间;有的孩子性格比较怪癖,喜欢独自玩乐,不听父母招呼。
大小便迟迟不能控制,经常有遗尿。
3.ADHD | 学龄初期表现
开始进入幼儿园过一定的集体生活后,多动症的表现就会明显暴露出来。
上课、听故事或画画时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时间短暂,不按老师指导去做,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活动过多,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吵吵嚷嚷,弄得老师无法讲课,影响其他小朋友学习。
4.ADHD | 小学阶段表现
儿童多动症在小学时期表现最为突出、明显和彻底。
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容易分散,作业无法高效完成。
男孩往往动作过多,不能静坐,冲动任性,不守纪律;女较为文静,但小动作多,容易走神,思想开小差。
这些孩子通常还情绪不稳、容易波动,对刺激反应强烈,对挫折耐受性差,与同学难相处,成绩不理想。
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家长都是在孩子上一年级后,意识到孩子可能存在多动症问题并引起重视寻求帮助。
5.ADHD | 中学阶段表现
患多动症的中学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自控能力有所增强,活动过多现象可能减少,但仍有注意缺陷,接受教育的能力迟钝,加上学习基础不好,学习仍然困难。
他们的情绪仍不稳定,容易波动,缺乏自尊,缺乏动力,受到批评会大发脾气,暴跳如雷;受到表扬容易洋洋得意,忘乎所以。
他们对游戏性活动兴趣特别浓厚,看电视玩游戏不知疲倦,冲动性攻击性行为仍然存在,严重者可能会发生过失行为甚至是少年犯罪。
6.ADHD | 成人时期表现
成人多动症在国外已成为一种疾病进行诊治,据国外研究报道,儿童多动症有6-9%的人会终生患病,有70%会持续到青少年时期,有30-40%会持续到成人期。
患有多动症的成年人有的性情比较急躁,容易激进、冲动、烦躁不安、容易与人争执或打斗,人际关系紧张。
工作上总是忙忙碌碌但效率不高,注意力经常转移,缺乏毅力;生活上比较懒散,更容易沉迷酗酒、吸烟、赌博等。
很多家长在疑虑自家孩子是否是ADHD的时候,其实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方法:就是先对照成人ADHD的一系列表现,先看看父母或者是直系亲属中,是否有这样的情况。
遇到过很多家长,都是在孩子确诊后,惊讶的发现,原来自己或者亲人也是非常符合ADHD症状。
所以这一点参考也是很重要的。
当然最终小编还是要说一句提了无数次的话:去做专业检测,一次无法确定就多做几次,对于已确诊的孩子,最好也要定期复查才好。
学龄期前的多动症儿童,如果能及时发现、预防和治疗,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人的多动症如果能及时发现和治疗,也会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巨大帮助。
今天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大家辨别不同年龄阶段的多动症表现,细心观察、及时治疗,更早改善问题,让孩子和家长的生活都更轻松愉快!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