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我国为什么要耗资千亿发展航天,神十三对百姓有何好处
9月份神舟十二号返回了,马上十月份神舟十三号又将发射,任务期为183天,继续建设我国的空间站,预计在2022年再发射两个空间站舱段、两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之后,彻底完成空间站建造,届时,我国的太空实验室就算是可以开始运营了。

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我国为航天事业发展,前后投入了超过1000亿元。从民用、商用卫星到探月工程,再到火星探测,现在是空间站建设。
于是很多人觉得,探索太空,远在天边,和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一点关系都没有,反而有些浪费重心了。事实真是如此吗?航天航空事业,真的只是满足人类的好奇心吗?
我觉得有这种质疑的,那都是格局太小的表现,因为航天事业的作用,不可想象:
首先,从大的方面讲,即便是上世纪的美苏航天争霸,也并非是单纯的航天竞争,背后国与国的较量更为重要,只有在航天这种尖端领域取得领先,才能够在国际上有更多的话语权,国家才能更稳定,国人在国际上更受尊重!
其次,航天真的没有办法创造财富、造福百姓吗?那是因为还不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多少科技来源于航天技术民用化。由于包含太多,简单举几个例子就能说明:
当年阿波罗登月,为了能够获取更为清晰的月球照片,所以研发了数字影像处理的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核磁共振和CT;如今为了解决病人长期卧床而采用的双抗技术,也是当初为了防止宇航员在太空长时间失重环境下的肌肉萎缩而发明的。

现在床上用到的记忆海绵垫,当初也是减缓宇航员震动而研制的保护垫;现在婴儿用得尿不湿,是当时解决宇航员在太空上厕所问题而想到的办法。如今的净水器,是因为当初太空舱中水资源有限而用来循环用水的。
还有太多太多的方面,比如方便面里面的脱水蔬菜、吸尘器、卫星导航等等,仅在我国,就已经有2000多项技术用于民用了。
第三,太空实验室,可以完美利用太空失重真空的环境,做很多地球上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比如新型材料合成、太空育种等等方面,这都是未来用之于民的基础材料。

第四,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眼界早已超出了地球,偏安一隅的时代早就过去,地球上环境正在变化,未来能否适宜人类生存都未可知。而且现阶段地球资源本就捉襟见肘,探索外太空,是必须的。

就拿离我们最近的月球来说,上面的氦-3,就具备无污染、效率高的特性,只需要10吨就能覆盖我国的电力,只需要100吨,就可解决全世界一年的供电需求。月球上氦-3,的存量,起码可以让人类使用1万年。如果有这个资源,现在东北乃至全国还会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吗?
一旦有谁率先建立月球基地,并攻破太空运输难题,那么带来的效益将超乎想象。

同时寻找地外生命,发现适宜人类生存的新大陆,为人类繁衍留下后路,意义也十分重大。
第五,哪怕是从短期来看,空间站处在离地面400公里的地方,已经在大气层之外了,一旦战争来临时,转为军用,其打击力应该不言而喻了吧。所以这对于大家能否过上和平的日子,能否每天早上醒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算是吃下一颗定心丸!

而这一切,都是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做的,全世界也只有三个国家能做到自如,我国,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你还认为我国大力发展航天事业,是亏本的买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