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新事物的旅程——之大病初愈有感而发
感冒基本上好了,很兴奋,写点东西。
#科学研究性思维
理解一个新事物,新概念的时候。你完全没有见过,但是你有除此之外的一些经验事实facts,你有一些他人的观点opinions作为积累。
这个时候最先发生的,是发散思维,即你在脑内构建出A, B, C, ...条可能的自洽解释方式,这里解释的意思是,把新概念(NC, New Concept)和已有概念(OC, Owned Concept)建立联系。
紧接着发生的,是对于可能路径A, B, C, ... 的判决,辩证性思维即对于A, B, C, ... 的否决更加宽松且包容。
(不过辩证性地理解新概念也会更慢,但是它不会轻易抛弃掉正确选项。所以对于科学研究者而言,辩证性思维很重要,不能够放过任何一条真理的可能性,做出时间上的牺牲是必要的。但是对于领导者和快速决策人,在随机危机事件发生之时,如果运用辩证性思维思考,那么后果是灾难性的。在危机面前,时间即是生命,重要的并非真理,而是更短的决策时间。所以他们需要的是直觉和经验性的快速判断,在分秒的决策之间扭转大局。他们是时间上的刀刃舞者。)
之后发生的,是对于剩下可能路线的“实验验证”,可以是思想实验,也可以是询问一个真正理解这一概念的人。如果你成功验证了一条路径X,也不要半途而非,根据辩证性思维的宗旨,希望你能继续验证路径Y, Z, ... 可能它们也是对的,正确的解释(概念间联系的构建)并非只有一种,而是多种正确并存的。“正确”虽然言下意包含唯一性,不过唯一性并不是“正确”的本质,多元共存才是“正确”的本质,“正确”的唯一性一般作为概念洗脑的手段之一。
然后继续回到第一步的发散,如何发散呢?被实验检验的路径X,需要它可以做出预言,把这里的预言功能发散,给出AA, BB, CC, ... 条路径,进行实验验证。然后循环往复,进行“自洽求解”,得到一条稳定收敛的路径B (B for better)。
完成这些步骤的最后,你可以说,我差不多理解这个新事物或者新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