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坦克的最高杰作!但它却陪着与苏联走完了最后一程:490工程。
在美苏冷战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双方都有自己专门研制秘密武器的地方,并且就有很多惊人的产物,其中苏联当初就有很多超前的设计,而且这种设计有的已经开发出来,其中,很不寻常的坦克490工程,变是其中之一,它于1980年下半年在哈尔科夫设计局开始研制。

490工程这辆坦克可以说是苏联发挥了最顶级的科技力量,把这辆坦克的巅峰发挥到了最高,在这辆坦克里,当初设计师们期望在它的身上实现一些非常大胆和超前的想法,这辆坦克上的成员组只有2人,2个成员被安放在一个单独的座位上,火力上是一门威力强大的152毫米炮,这是一个无人炮塔,车体悬挂系统为四对,前短后长。

早在1980年秋季,苏联装甲技术总局与苏联国防部火箭炮兵装备局,开始讨论未来坦克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在火力配置上,虽说当时已经有了125毫米坦克炮,130毫米炮也在加速研制中,有关增加坦克炮的口径当初讨论了一段很长时间,口径在140~到152毫米。早在二战时期152对坦克造成的伤害想必大家也都见识过了,我也发表过一些文章。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项工作也越加成熟,火炮的威力也越来越强,会议讨论结束后,152毫米炮被批准用于未来的坦克。

但要请同志们注意,自从苏玉宗(赫鲁晓夫)上台后,它热衷于导弹火箭的发展,当初苏联逐步放弃了大口径火炮,和一些坦克的设计,但是到了80年代,大口径项目的发展再次回归,大口径火炮的设计这也关系到坦克的防护,加强防护和附加装甲是必须设计的,在这方面,152毫米炮无论是威力还是口径都远超了之前所有的坦克炮,考虑到这一技术设计,它可以使用一些强劲的炮弹,比如大口径榴弹,或者带有热压弹头的炮弹,甚至是低当量的战术核炮弹。

炮管长,口径大,后来测试152毫米炮2A83 它的初速达到了将近2000米每秒 实际初速为1980米每秒,2000米的距离只下降了80米每秒,152毫米炮可以说是苏联火炮里的天花板了。当使用次口径穿甲弹时,这门炮的穿透力达到了一米,但说句实话,152毫米炮这么大的口径,动能也是极高的,即使没有穿透,152毫米炮弹的能量也足以打烂敌人坦克。

回到主题,军方向152毫米炮作为坦克炮的这一超前设计,要求哈尔科夫的专家们对未来有发展的坦克进行全新设计,这辆坦克代号为490工程,它专门配备152毫米滑膛炮,型号为2A73,在这辆坦克的设计工作上,创建初一个极不寻常的布局。490的要求就一句话,极高的火力与快速的机动性,把成员组降到最低,以区别现有的坦克设计。

490工程内部布局不像其他的坦克,它的布局就像切豆腐一样一块一块分割来开来,并依次排列,这其中外形也是最大的亮点,因为这种布局结构,把投影面积压缩到了顶点,并且防护能力极高,正面厚度为700毫米~1米厚,在假如交战中,就算是燃料箱被击穿,但它也是分割一块的,就算损失部分燃料,但坦克的战斗力依旧存在。

在油箱后面是发动机和动力系统,上面是152毫米炮无人炮塔,490工程有两个发动机,发动机为5TDF 未来计划安装2-4TD发动机,根据哈尔科夫的设计解决方案为允许使用功率适中的发动机,800~1000马力,发电机的功率也要提高,这样,即使在战斗中故障或者损坏一个发动机,另一个发动机照样能够带动。根据道路情况,可以允许关闭一个发动机,以减少燃料损失,最后,前进和后退的速度必须相同,为75km每小时,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坦克生存能力。

车尾也就是成员的位置了,并且有很高的人体工程学设计,空调,暖气,甚至还能烹饪食物,车辆的所有控制都在车尾的成员座舱内,弹药的存放也不同以往,上面已经说了都是一块一块分割开来,即使发生殉爆,间距的隔离也会提高成员的生存能力,内部还带有安全阀,降低弹药殉爆的风险。

490工程主炮为2A73 152毫米炮,弹药量为32发,由两台装弹机运作,虽然炮塔能够旋转,地平线的俯仰角为-5°➕10°,炮塔向后的仰角可以达到30°,但不用担心,490工程带有液压悬挂来弥补,车体悬挂可以随便调节,这样也就不用担心炮塔向后打不到敌人了。当然,在战场上,步兵的数量远比载具多,因此490工程在设计上在炮塔两侧装在了7.62毫米机枪,仰角可以达到45°,车尾上面还有一个3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可以360度旋转,这个榴弹发射器可以拆除,俯仰角在-10~➕45°。以及带有发烟装置

火力瞄准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简洁却很科幻,有单独的热成像,激光测距仪,车体上方有一个全景仪 ,外面观察的情况通过内部的显示屏告知车组成员 ,内部的隔离板为20毫米~50毫米~100毫米厚。490工程可以说是全面碾压了当时所有坦克,尤其是防御力,至少在投影面积是这么说,但好景不长,随着苏联统治逐渐崩溃,已经没有任何精力去彻底完善它了。同时专家们也指出,发展这辆非常有雄心壮志的坦克是非常复杂的,此外490工程可以说是集合了当初苏联最为顶尖的设备和科技能力,因此490工程的造价极其昂贵,并且坦克也难以操控,设计十分复杂,会大大增加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要求。

由此可见,苏联在解体之前,可以说把坦克这条路线彻底研究的透透的了,早在七八十年代就有很多非常超前的产物,即使放到现在,也丝毫不过时,甚至还在某些设计占据优势,尽管有些设计被放弃,但不排除俄罗斯将来在研发新武器的同时会重新参考当时的项目。部分图片来自推特,https://sturgeonshouse.ipbhost.com/profile/15-loooser/content/page/196/?type=forums_topic_post,https://igor_rakovich.artstation.com/projects/rRKyB5?album_id=363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