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醮疏文的规范与应用,你知道多少
斋醮疏文的规范与应用

斋醮是道的妙用,教则以慈悲.善行成为宗教的宗旨;宗其道,演其旨,随缘教化,道士 以斋醮法事宣行教化则得到阴阳两利,在家人供养"三宝”为行善事;"居家学道者以积善而昌子孙”,这在<<云笈七签>>中<<十善劝戒>>说:世人若"礼敬三宝,供养法师,令人世为君子,贤孝高才,荣贵巍巍;生为人尊,门族昌盛 ” 。
三宝者,谓:"道经师也”。无斋醮无以演道,而无经不能传道,无师不能通典奥。并说"学道者”能养生,教善行,为人范,是名法师也。法师以疏文为善士叙述所求事由。这里的‘缘’给人指点迷惘的经典书籍,于神仙而言就是世人上奏的章表疏文,于鬼而言则能自由冥府和超升无阻的通行符‘宝箓’。这些道教所称谓的 "牒札符命”。是道衍生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载体为斋醮法事中的疏文,疏文在道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日常法事斋醮最起码必备的,可以这样说,没有疏文就不成斋醮,也无法与神鬼沟通。因此,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疏文的来龙去脉,研究疏文的实用价值,整理编篡以辤同道,乃大海茫茫,航灯一盏,真不失道之度化也。
斋醮中 "疏文”的重要性
斋醮.章表.疏文是演道的一种形式,在古代的"巫”文化中,已经有取悦神灵的舞蹈,谶纬学,占卜,符咒等祭神的仪式。对于中下阶层,乃至上层人群都非常重要,一些权贵皇族,除了"封禅”保佑社稷外,还信仰天神.日月. 星辰北斗.江河水神。凡遇帝王登基,必登临泰山.太白山.或天坛进行"封禅”,祈祷国泰民安,皇图永固。三国时诸葛亮具有代表性,曾为阵亡将士招魂超度;并为己建坛设醮,祈祷北斗以延年益寿.
古代斋醮活动仪式,应该说深根固蒂,得到后来道教的继承和发展,其现存的斋醮有开坛.奏请.洒净.符水.诵经.神像开光,上疏奏表.存思.焚表。阴事的有:摄招,破狱,宝箓符等内容,可谓博大精深。其表现形式就是道教斋醮科仪中所包含的范畴;也包括大型活动的宗教仪式规范等,疏文则为斋醮重中之重。
‘疏文’简单的说:"就是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它与人之间交往的书信相同;疏文是信仰神仙,敬天祭祖语言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人们将自己所求的事由,通过叩拜,存思天神恩佑;用笔墨于纸,彻于琅函,焚化后由神职司<年月日时>四值功曹,飞云捧送天尊。再上达天庭的形式,架起仙凡之间的桥梁,从而沟通人与神所表达的愿望,来实现人们所祈求的目的 。
. 道的体现是以神的存在,常言道‘头顶三尺有神灵’,更不要说"三十六天界”的神仙了,因此,人们通过斋醮.章表,希望得到神仙的默佑。表示的方式有祈福还愿,上张拜表,诵经忏悔等斋醮科仪;再加上静思悔过,积德行善,从而摆脱苦难,消除魔障,自然"祈福福至,禳祸祸消”。
斋醮.疏文的应用与发展

做法事称为 斋醮,早期也称请祷,有<<尚书>>记载:"武王疾,周公立三坛以祷之”。这里的"三坛”,按内坛,中坛,外坛,法象天圆地方。"三坛”曾是周文王祭天的地方。五代时期‘广成先生’在设坛仪式上有了具体的规范,要求内坛,广二丈四尺;中坛,三丈三尺;外坛四丈五尺,其高都为二尺。
至于疏文最早应用渊源于古代"天子祭天地,或五岳四渎”。东汉祖天师将祭天,地,水的祭祀仪式最初的范本《三官手书》继承应用,《三官手书》内容要求在上元节<正月十五>,将所求"祈愿”写成文函,再经过焚化,意存上天到"天官” 那里,以求天官赐福。在中元节<七月十五>,将"消罪”事写成文函,再经过焚化埋于山上,存想到达"地官”宫殿处,以赦其一切罪业<罪过>。在下元节<十月十五>,将释冤事写成文函,再经过焚化投于水中,以求水官除一切灾难厄劫。因为,天.地.水三官主宰人间.阴间之祸福,故将疏文呈递三官的宫殿"三元妙纬宫”与"三元都会府”。
到了 东汉"太上老君传盟威经箓于天师而用之者箓符”, 开山鼻祖邱长春祖师告诫人们:即是"天神有过也降其职”。更何况凡夫俗子乎?尽管如此人生难免有罪过,还是有改变的方法,人们欲掌握日常行为,道教最大的一部劝善书《太上感应篇》告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道教以"戒”作为不可跨越的雷池,来规范个人的行为修持,精思悔过,积善行德;另一方面,向天神虔诚恳祷忏罪,将悔过之语通过斋醮.章表.疏文,祈祷天神赦罪,灾厄消除,这就是"疏文”在斋醮科仪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