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0年诺贝尔奖丨化学奖得主及部门往年得主回顾

2020-10-07 18:48 作者:李心乱  | 我要投稿

    

        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5时48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法国和美国科学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 A. Doudna获奖,以表彰她们“开发出一种基因组编辑方法”。

 

      在今年1月16号揭晓的,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沃尔夫奖”的医学奖正是授予了这两位女性科学家。(有30%的沃尔夫奖得主被选为诺贝尔奖得主,其中部分人在一年内获得了诺贝尔奖。)


         2020年沃尔夫医学奖授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Doudna教授,和马克斯普朗克感染生物学研究所的法籍科学家E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以表彰她们在革命性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 领域的开创性工作。


         CRISPR是细菌遗传密码及其免疫系统的一个定义性特征,是细菌用来保护自己免受病毒攻击的防御系统。它也存在于古生物界(单细胞微生物)中的生物体中。CRISPR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应对一些问题的方法,如癌症、食物短缺和器官移植,CRISPR甚至可以被用作诊断疾病的工具。

                CRISPR科普扩展

          CRISPR(/'krɪspə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是原核生物基因组内的一段重复序列,是生命进化历史上,细菌和病毒进行斗争产生的免疫武器,简单说就是病毒能把自己的基因整合到细菌,利用细菌的细胞工具为自己的基因复制服务,细菌为了将病毒的外来入侵基因清除,进化出CRISPR-Cas9系统,利用这个系统,细菌可以不动声色地把病毒基因从自己的基因组上切除,这是细菌特有的免疫系统。

         

        微生物学家掌握了细菌拥有多种切除外来病毒基因的免疫功能,其中比较典型的模式是依靠一个复合物,该复合物能在一段RNA指导下,定向寻找目标DNA序列,然后将该序列进行切除。许多细菌免疫复合物都相对复杂,其中科学家掌握了对一种蛋白Cas9的操作技术,并先后对多种目标细胞DNA进行切除。这种技术被称为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迅速成为生命科学最热门的技术。该技术具有非常精准、廉价、易于使用,并且非常强大的特点。


         2018年2月,专家预测称,这种基因编辑技术将改变我们的星球,改变我们生活的社会和周围的生物。

       今年的诺贝尔奖单项奖金增加到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60万元),比2019年增加100万瑞典克朗。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5个奖项之一,从1901年至2017年,共颁发了109次,拥有178位获奖者。


        诺贝尔化学奖是为了表彰前一年中在化学领域有最重要的发现或发明的科学家。然而,这一学科却被不少科学家调侃为“理科综合奖”,因为物理、生物、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甚至农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都获过化学奖。


       通过梳理过去100多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名单,可以发现,除了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生物学科研究获奖的次数超过20次,物理学科研究获奖的次数也高达20次,甚至农学方面的研究也获得了一次化学奖。


        2007年-201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情况如下: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2008年:美国Woods Hole海洋生物学实验室的下村修、哥伦比亚大学的Martin Chalfie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钱永健因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GFP)而获得该奖项。


         2009年:英国生物学家万卡特拉曼拉玛克里斯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斯泰茨(Thomas A. Steitz)和以色列女生物学家约纳什(Ada E. Yonath)因在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中的贡献共同获该奖。


         2010年:美国德拉威尔大学的Richard F. Heck、普渡大学的Ei-ichi Negishi以及日本仓敷艺术科学大学的Akira Suzuki,他们发明了新的连接碳原子的方法,获得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


         2011年: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准晶体的发现而获得201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2012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克比尔卡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和阿里耶瓦谢勒,以表彰他们在开发多尺度複杂化学系统模型方面所做的贡献。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埃里克贝齐格、威廉莫纳和德国科学家斯特凡黑尔,以表彰他们为发展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所作的贡献。


         2015年:瑞典科学家托马斯·林达尔、美国科学家保罗·莫德里奇和土耳其科学家阿齐兹·桑贾尔因在DNA修复的细胞机制研究上的贡献而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2016年:法国科学家让-彼埃尔·索瓦、美国科学家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和荷兰科学家伯纳德·费林加因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而获得201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2017 年:瑞士生物物理学家雅克·迪波什(Jacques Dubochet)、德裔生物物理学家约阿基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和苏格兰分子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因研发冷冻电镜,简化了生物细胞的成像过程、提高了成像质量,荣获 2017 年诺贝尔化学奖。


           2018年: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Frances H. Arnold、密苏里大学科学家George P. Smith及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实验室Sir Gregory P. Winter获得2018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 “肽类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的贡献。


           2019年: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John B Goodenough教授、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M.stanley Whittl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学家Akira Yoshino,以表彰其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

(转载新闻媒体,有增删)

2020年诺贝尔奖丨化学奖得主及部门往年得主回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